不錯,你們没有眼花,我也没有寫錯. 六,七十年代的西環,
兒童賭檔可說是遍地開花, 處處林立的.
此話何解? 在那個經濟剛起飛,而社會對賭博/擬似賭博的
活動較寬容的年代, 成年人除了在[英皇御准賽馬會] 投注
外,還可以通過各種非法渠道大賭特賭, 最廣為人知的有字
花,大檔,外圍狗等. 至於小孩子們, 亦可以隨便的在街
頭巷尾,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賭檔],以袋中僅有的一元幾毫
的零用錢過把賭癮.
其實說兒童賭檔是有點誇張, 比較正確的說法是形形式式
的小販,以各種現金抽獎的促銷手段促銷他們所售賣的商品
(通常是小孩子們喜歡的零食). 而小孩子則每次付出一毫
五分,去尋找一點剌激. 在我童年的年代,西環的固定兒童
賭檔有以下幾家:
(1) 八達書院(即現今卑路乍街尾東華三院百年紀念大樓)
側門的[單車雪糕佬], 其手法是在先在蓮花杯的木匙羹上
寫上獎品, 如大獎脆皮雪條, 普通獎孖條, 以及安慰獎雪
木瓜, 雪欖一包等. 小孩子奉上一角便可[潛]籌一次,即
從布袋內抽出木匙羹,再按上面所寫的上獎品名稱換領獎
品. 當然十居其九地我都是吮咬著雪得僵硬無味的木瓜粒
倖倖然地離去.
(2) 八達書院正門的[糖葱餅佬]檔, 賭法是在竹簽上以紅
色顏料塗上一至六個小點, [賭客]付上一毫,即可從簽筒中
抽六支簽, 其點數加起來高於30即可獲獎六件糖葱餅(市值
六毫). 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好笑, 先不說我根本不喜歡糖
葱餅, 即使再喜歡, 一個小孩子如何解決六件糖葱餅?
事實上我真的曾遇上這個困局-嬴了六件糖葱餅, 結果是撑
了我一整天, 晚飯連一口都吃不下.
(3) 八達書院正門的[松記士多], 賭法是將先把五至六粒
不同顏色的波子放在傾斜的木板上, 開賽時把欄著波子的
木條拿起, 讓波子穿過鐵釘叮叮咚咚的往下滾動, 那顆波
子最先抵達终點(即木板的底部)便算勝出. 注碼一般最低
為一角. 獎品? 好像是士多內的零食, 記憶中包括啫利,
大菜糕等. 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 假若某個位置(如最左
邊)的波子經常勝出, 那[主持人]只需拿出小搥子在鐵釘陣
上畧作敲打, 那末下場賽事大熱門必定倒灶, 這情况屢試
不爽.
此話何解? 在那個經濟剛起飛,而社會對賭博/擬似賭博的
活動較寬容的年代, 成年人除了在[英皇御准賽馬會] 投注
外,還可以通過各種非法渠道大賭特賭, 最廣為人知的有字
花,大檔,外圍狗等. 至於小孩子們, 亦可以隨便的在街
頭巷尾,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賭檔],以袋中僅有的一元幾毫
的零用錢過把賭癮.
其實說兒童賭檔是有點誇張, 比較正確的說法是形形式式
的小販,以各種現金抽獎的促銷手段促銷他們所售賣的商品
(通常是小孩子們喜歡的零食). 而小孩子則每次付出一毫
五分,去尋找一點剌激. 在我童年的年代,西環的固定兒童
賭檔有以下幾家:
(1) 八達書院(即現今卑路乍街尾東華三院百年紀念大樓)
側門的[單車雪糕佬], 其手法是在先在蓮花杯的木匙羹上
寫上獎品, 如大獎脆皮雪條, 普通獎孖條, 以及安慰獎雪
木瓜, 雪欖一包等. 小孩子奉上一角便可[潛]籌一次,即
從布袋內抽出木匙羹,再按上面所寫的上獎品名稱換領獎
品. 當然十居其九地我都是吮咬著雪得僵硬無味的木瓜粒
倖倖然地離去.
(2) 八達書院正門的[糖葱餅佬]檔, 賭法是在竹簽上以紅
色顏料塗上一至六個小點, [賭客]付上一毫,即可從簽筒中
抽六支簽, 其點數加起來高於30即可獲獎六件糖葱餅(市值
六毫). 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好笑, 先不說我根本不喜歡糖
葱餅, 即使再喜歡, 一個小孩子如何解決六件糖葱餅?
事實上我真的曾遇上這個困局-嬴了六件糖葱餅, 結果是撑
了我一整天, 晚飯連一口都吃不下.
(3) 八達書院正門的[松記士多], 賭法是將先把五至六粒
不同顏色的波子放在傾斜的木板上, 開賽時把欄著波子的
木條拿起, 讓波子穿過鐵釘叮叮咚咚的往下滾動, 那顆波
子最先抵達终點(即木板的底部)便算勝出. 注碼一般最低
為一角. 獎品? 好像是士多內的零食, 記憶中包括啫利,
大菜糕等. 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 假若某個位置(如最左
邊)的波子經常勝出, 那[主持人]只需拿出小搥子在鐵釘陣
上畧作敲打, 那末下場賽事大熱門必定倒灶, 這情况屢試
不爽.
Have a good night! Hope you'll have a nice day tomorrow!
回覆刪除有無玩過一種叫 "潛紙"的遊戲? 在一大張咭紙上分成很多小紙格, 每次一亳可以撕去其中一格的面紙, 就可以看到底紙上寫的獎品銀碼, 絕對是一種賭博遊戲.
回覆刪除I remember but I think there were always some prices some may not be as good as other. But I could be wrong. I was too young to remember all the details. But I do remember kids not much older than I was were running a 字花檔. I think there were adults behind the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