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小時候過年



小時候沒有手機, 沒有平板電腦,過年是實實在在,每個環節都是親歷其境的.  我們會親身去拜年, 不是在 Whatsapp 或者 Wechat 發個恭喜發財的訊息, 外加個財神的符號; 而小孩子們收到的是可親手撕開的利是, 不是微信里的虛擬紅包.  年三十晚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坐在一起吃過團年飯, 才出門去逛年宵, 滿滿都是歡樂回憶,雖然老套, 傳統, 但卻很幸福!



* 童年時,一到過年大街小巷都是賣揮春的攤檔.  那年頭的揮春都是現場用毛筆即席揮毫的,一些舖頭的老板為了顯示氣派, 特別要求用金粉寫揮春, 且對揮春的內容反覆斟酌,務求內容既要吉祥亦能突顯行業的特色。現在不論舖頭或者家庭, 大都隨便貼個印刷的揮春,反正都沒人在意。



* 小時候, 剛踏入臘月, 便急不及待的問老媽:"還要多久才過年?" 然後一遍又一遍翻著日曆, 期盼新年早點來臨, 因為過年可以新穿新衣,到處拜年𢭃利是, 玩個不亦樂乎.  長大後過年卻只想窩在家中, 有幾年老爸老媽出門去拜年, 我借"留在家中等人來拜年, 免得人家撲空"的藉口免役, 其實真正的理由是懶得出門, 也怕年長親戚們囉囉嗦嗦, 和拜年那些繁文縟節.



* 過年最不爽的是所有𢭃回來的利是必須涓滴歸公, 老媽的說法是 "小孩拿著錢不安全, 我替你保管".  有次我很不識相的想問她拿回自己的利是錢,她即厲言疾色地說,"你住的吃的錢從哪裏來,還敢問我攞錢?" .  這我才醒覺到,錢入老虎口,那還拿得回?


* 以前的團年飯老媽在幾天前已開始準備,有魚,有蝦,當然還有雞,因為要作拜神之用,湯一般是蓮藕蠔豉髮菜,以其喻意吉祥.  現在的團年飯大多數往酒樓吃,過程中年青的一輩都低頭看手機,在他們來說這只是一個躲不過的應酬,來吃這頓團年飯只是俾面長輩,團年的意義在他們的心中是奇淡無比了.  看在眼里, 越來越覺得沒有年味,想想竟有點心酸。 




* 以前年三十晚, 老媽特別恩准可以過了十二點才上床, 但不論如何強忍著睡意, 根本熬不到十二點, 那時候從沒想過幾十年後的自己, 十二點還完全沒睡意



* 小時候盼著拜年,其中一個原因是可以和經年不見的同齡朋友聚在一起玩,除了一般小朋友的玩意外¸過年我們還可以動用利是錢來賭錢, 如魚蝦蟹, 十點半等,大伙兒瘋個晚上, 臨走時還依依不捨的




總的來說, 過年可謂"細路哥大晒",  我們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 吃好多平時不常吃到的好東西, 挨家挨戶去拜年時, 長輩們就拿出準備好的糖果瓜子給我們吃,再往衫袋裡塞一些,去完幾家拜年之後,口袋就漲鼓鼓的。


更有甚者, 過年期間即使,犯了小錯, 還不用擔心會挨罵, 此外也可以暫時忘掉作業和考試成績,不受約束地玩他幾天, 想想也覺得開心, 興奮.  


我記得有一年一個小朋友不無遺憾的說:“過年真好啊!要是天天過年就好了!”, 我們都感慨地答:“剛過完這個年,到下一個新年還早著呢!” 其中有個較聰明的說:“一年有52個星期,你只要數52個星期就到下個新年了” .  我心想, "唉! 一個星期都那麼漫長,什麼時候才能數完52個星期啊".


那個時候覺得一年是個好漫長的辰光,怎麼現在覺得一年好像過得飛快, 還未習慣2016年, 2017年竟己經靜悄悄的來臨了.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碼頭



記憶中,碼頭是個讓人感到很愉悅的地方.  童年時父母都很忙,平日生活的空間不出於堅尼地城幾條街道的範圍,但偶爾我們會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過海,由此,碼頭在我腦海內是個充滿歡樂氣氛的地方,亦因此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上世紀六十年代,海底隧道還沒有建成,要過海便得乘搭渡海小輪,而過海, 一般都是由於歡樂的事情,最常見的原因當然是探親戚,但偶爾也有其他的,譬如去飲宴,或者去紅磡工展會,然而在我記憶中烙下最深印記的一次, 莫過於往紅磡看沈常福看馬戲團的表演.  那應該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渡海小輪過海吧,那時候的小輪在我眼中不啻是艨艟巨艦,樓下搭載汽車,乘客則需要沿着樓梯上上層.  我至今仍很記得小輪破浪前進,港島的景色慢慢隱歿,而九龍海岸線卻逐漸移近那種神奇的感覺.  很奇怪我現在對於馬戲團的表演和節目已毫無印家, 惟對那次乘坐小輪的記憶卻甚為深刻。


碼頭還有一度使人很懷念的風景,那便是一排排的美食檔.  其實我也不知道如何形容這些以車仔盛載和出售食物的流動檔攤; 車仔檔的食品種類琳瑯滿目,隨手數來有魚蛋豬皮,煨番薯,炒粟子, 車仔麵,煨魷魚,雞蛋仔,大菜糕,雪糕雪條等,總之是街頭小食大雜會.  何以如此?  那年代小輪是渡海的唯一交通工具,人們放工後若要"過對面海"回家,唯一的選擇便是乘坐渡海小輪。  放工後多半已有點肚餓,估量到家還有個多小時,碼頭的小食檔正好填補了這個空檔,所以很多人都選擇幫襯這些小食檔醫肚 (當然受不了各式各樣美食誘惑也是主因).  芸芸碼頭中我最深印象的是佐敦道碼頭  (我之所以最熟悉佐敦道碼頭,是因為兒時要經常從這裏乘車往黃大仙探老媽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所以印象至今難忘),全盛時期由巴士站到碼頭入閘處密麻麻的排了十多二個小食檔,我相信其他主要渡輪碼頭如九龍城,紅磡等都應該不遑多讓。



如今,香港的渡輪服務只剩下中環至尖沙咀,以及灣仔至尖沙咀兩條航線,而碼頭前面的空地當然不會容許小販擺賣,所以顯得冷冷清清的.  現在我每次走過碼頭,腦海中都會泛起昔日人頭湧湧的場景,在我頑固的記憶中,人氣沸騰才算是碼頭,現在只是渡輪服務,後者所缺乏的,是一種讓人從心裏面暖烘起來的, 人的味道. 












1979年的佐敦道碼頭, 除了尖沙咀碼頭, 佐敦道碼頭是當時最繁忙碼頭,設有汽車渡輪航線,上下班時間經常擠得不可開交











1980年的港澳碼頭, 此港澳碼頭被信德中心取代,圖片遠處的一排平房是入境事務處












1985年的觀塘碼頭.  觀塘碼頭同時提供客輪及汽車渡輪服務,因此經常人頭湧湧











八十年代位於欽州街的深水埗碼頭.  深水埗碼頭是我童年時代最熟悉的碼頭, 每隔三幾個月老媽便會帶我乘坐油麻地小輪到此探朋友.  八十年代因為海底隧道通車, 乘客量銳減, 深水埗碼頭一度提供往返澳門的噴射船服務,惟碼頭最終於1992結束來往上環的渡輪服務並關閉,其後碼頭被拆卸, 遺址亦已填海












1975年的中環統一碼頭, 汽車渡海小輪正駛入碼頭的凹位, 圖片前方可以看到汽車迴旋坡(方便汽車落船).  中環統一碼頭位於干諾道中(當時干諾道中仍然位於海邊). 圖片後方可以看到中環舊消防總局 (現己改建為恆生銀行總部)











本世紀初的皇后碼頭 















1954年的干諾道中,背景可以看到卜公碼頭











1961年的卜公碼頭,可以看到舊天星小輪碼頭的位置正在填海。卜公碼頭的後方是中環郵政總局, 其伸延到海傍的圓管是用來裝卸郵袋。另外位於中環舊消防總局旁的恆生銀行總行仍在興建中(1962年落成)










六十年代的香港中環海岸線, 正前方是位於干諾道中的統一碼頭











七十年代的佐敦道碼頭











六十年代初的中環海岸線, 可見統一碼頭, 隔鄰為正在興建中的恆生銀行總行















1963年的天星碼頭, 後面的文華酒店接近竣工 











1937年中環夜景, 因為要慶祝英皇喬治六世加冕,天星小輪和碼頭都要張燈結彩











1941年位於中環雪廠街的第二代天星碼頭。當時天星小輪名為九龍渡輪












七十年代俯瞰中環天星碼頭,照片右邊可以看到卜公碼頭











1953年位於干諾道中的卜公碼頭











1953年位於中環干諾道中的的第二代天星碼頭向東望,照片右面是卜公碼頭











1911年第一代天星碼頭, 其身後棕色建築是皇后行,即今日文華酒店所在地.  1898年九龍渡輪公司改稱天星碼頭,惟碼頭仍保留舊稱 “Kowloon Ferry”












1941年中環汽車渡輪碼頭,香港於1941年已提供汽車渡輪服務,利害!











1925年中環至旺角及深水涉渡輪碼頭, 此條航線自1924年起由油麻地小輪公司營運,而碼頭則位於干諾道中近機利文街處















1925年從海上正面望向位於中環干諾道中的第二代天星碼頭 











1962年的卜公碼頭, 照片右面是統一碼頭











從海上遠朓佐敦道汽車渡輪碼頭








六十年代告士打道灣仔往佐敦道碼頭











六十年代佐敦道碼頭










六十年代中環統一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