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依稀往夢似曾見 (2)


以前全套叫洗剪恤,女賓電髮都只係盛惠四個大洋, 難怪當時女士去飲之前,都要恤番個靚髪


水坑口舊影,仲係用煤氣街燈的年代,相信應該係50年代甚至以前嘅舊照


大笪地向荷理活道方向望, 當年嘅理髮店好興作大,明明只係理髮店,都叫自己做美容院,感覺好似比較高大上


小朋友扶住學行車甫甫而行,後面可以見到有雞隻在走動,可以話係名副其實嘅走地雞.  以前嘅人會自己養鷄,由細養到大,過節時劏雞拜神兼做餸, 平過去街市買


位於香港仔香港仔大道香島戲院,80年代中期結業, 現已拆卸並改建為香島大廈.  我曾經喺呢度睇過"黃飛鴻鞭風滅燭",記憶中當時仲未裝有冷氣, 一路睇電視睇戲一路汗流浹背, 辛苦得要命


尖沙咀疏利士巴利道,前方可見YMCA以及半島酒店,而左前方嘅紅磚屋曾是尖沙咀街坊福利會


六十年代啲嘅荷李活道和樓梯街交界處,右前方係當時好流行,唔入鋪嘅街邊士多


六十年代嘅中環海旁,圖中除咗左邊嘅總商會大廈外, 所有建築物應該都已拆卸並重建


五十年代嘅砵甸乍街, 左邊可以見到西醫梁金齡嘅招牌, 梁金齡係名醫梁智雄嘅尊翁


六十年代上環德輔道中, 此電車站應位於永安百貨公司和中央街市中間¸我真係好鍾意呢啲色彩斑爛,又雜亂無章嘅招牌同埋唐樓


德輔道中與租庇利街交界, 當年中環仲有好多醫寓,但佢哋專科範圍就好得意,王廣發睇跌打,兼治胃氣痛,而葉仲衡就係痔瘡專科


馬料水撐艇仔,一拖三,呢位老哥都好吃力,奇怪嘅係,點解去旅行撐艇仔要打呔着西褲,咁formal嘅行頭


六十年代一班年青人郊遊郊遊時留影,當時仲未有卡式機,有人帶埋支結他去旅行,估計到達目的地之後邊彈邊唱.  好有年青人氣息


六十年代初的德輔道中近今日永安集團大廈處, 唔講唔知, 中原電器可謂百年老店了, 成立於1927年,以分銷及零售電器為主要業務, 現時擁有超過十四間分店.  前方嗰兩間舖頭煙霧彌漫,睇落去應該係啱啱燒完炮仗


六十年代嘅皇后大道東, 肥仔記酒菜,北來順菜館都已淹沒喺時間嘅洪流之中,成張相最搶眼嘅當然係路旁個位着長衫嘅女士,我總覺得5,60年代啲人雖然窮,但出街仍然盡量會着得好體面,呢啲就係當時嘅優雅,亦都係一種信念


灣仔軒尼詩道(左)與駱克道(右)間的史釗域道. 我都唔係好明點解啲人就咁着條睡衭就出街買餸同飲茶,着住條出過街嘅睡衭上床瞓覺,唔怕整污糟張床咩?


荷李活道, 我真係好鍾意呢人車爭路嘅情景,每次睇到呢啲相內心都升起一股暖烘烘嘅感覺


星光行嘅前身, 當時叫做尖沙咀九龍倉遊客中心, 1962年被拆卸,5年後新大廈落成改名為星光行


香港仔大街, 左邊可以見到太白海鮮舫嘅碼頭


永安街, 當時有好多條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同埋德輔道中嘅街道都係以以「永」字為名, 如永樂街、永勝街、永和街及永吉街等。永安街雖然嚴格嚟㫋講只係一條小巷,但街道兩旁全是售賣疋頭衣料的店舖,所以街坊稱為花布街,亦因為很多婦女到這條街買布做衣服,所以又名大姑街,永安街嘅原名反而沒有太多人記得。靚仔嘅時候每逢有得飲,老媽子都會拖住我去女人街買布做長衫,佢去女人街等如今月啲細路去迪士尼咁,樂而忘返,而我則要呆企兩三個鐘頭,着實苦不堪言


離遠已經聞到陣陣臘鴨油香味


 六十年代嘅深水埗基隆街, 其時基隆街已有八珍醬園,不可思議嘅係新西班牙舞廳仍健在



大佛口相當年,時為六十年代, 當年冇法例規定騎綿羊仔一定要戴頭盔



七十年代初德輔道中同埋急庇利街交界處, 可以見到我嘅老朋友三興粥麵,估計應該啱啱由域多利皇后街搬到此處不久


位於上環德輔道中嘅新世界戲院, 於 1921 年 7 月開幕,戲院建於原進出口辦公室的舊址上,由利特爾、亞當斯和伍德先生設計。1921 年 7 月 15 日香港日報社發表的一篇文章對戲院作了簡明扼要的描述:“新戲院仿照倫敦鈀金的線條,是一座寬敞的建築物,在建造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心思。電風扇一應俱全,舒適涼爽,照明及消防設備均為最新型. 可容納約900人的座位,座位安排得讓每個人都能看到屏幕".  戲院號稱是“香港最現代化的電影宮”,並在其廣告中強調“完全英式管理”, 另外戲院每當放映默片時¸都有專人解畫以至音樂伴奏。新世界戲院早年由香港遊樂有限公司管理,惟因經營不善於1935年7月關閉。港府於1936年接管戲院並於同年重新開放。1941 年 12 月日軍佔領香港後被逼關閉,並於 1942 年重新開放, 在日佔時代,只有經過日本軍隊審查的電影才能在戲院放映。新世界戲院於1944年8月20日停電後再次被逼關閉,並於1944年10月16日恢復供電後重新開放。 1947 年 1 月 6 日,戲院大堂曾發生爆炸事故. 新世界戲院於 1955 年2月關閉,於 1956 年 11 月 第四度重開, 並於1960 年安裝空調。新世界戲院最終於1969年6月結業,其後於1971年1月以恆星戲院之名重新開業。 1981 年 9恆星戲院結業, 戲院和毗鄰的海事處大樓原址合併重建為無極限廣埸


六十年代嘅沙田火車站,可見當時車站甚為開放,小販可以隨意入內擺賣,乘客嘅神態顯得甚為悠然自得,無他, 當年每班車相隔時間甚長,急都冇用


灣仔在七十年代以前的橫街,由盧押道,柯布連道,史釗域道,杜老誌道以至馬師道,都密密麻麻地滿佈大牌檔,大牌檔當然是勞動階層解決兩餐的首選,但由於灣仔報館, 雜誌社林立, 故此亦有不少文人雅士光顧,大家排排坐下來吃東西,無份彼份,這是當年一度絕妙風景,惟當時的港英政府為高地價政策護航, 有計劃將大牌檔消滅,用銀彈鼓勵檔主將牌照交出,加上牌照一代化,很多檔主無奈地接受,至使香港的牌檔飲食文化被消滅迨盡


山上密麻麻擠滿木屋,此處應是北角天后廟道後山


香港仔海旁風情,多寶啤酒?我真係見少識寡,完全未聽過呢隻牌子嘅啤酒,佢嘅廣告仲得意,一杯在手,老少歡顏,即係鼓勵細路仔後生仔都飲啤酒啫,啤酒當汽水賣,當年嘅廣告手法同今日真係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