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Maggie與Monica

 


世情本來便有很多巧合的地方,但兩首很受歡迎的流行歌曲,一中一西, 卻非常巧合地訴說着一個非常相似故事,情懷,便令人覺得趣味盎然,值得記上一筆。



我說的是Rod Stewart的Maggie May和張國榮的Monica,兩首歌無獨有偶的都是在訴說着少年/青年和比自己年長女人的情慾/情感故事,當然在內容的表述和表達方式來說各不同,且讓我細細道來。先說Maggie May, Maggie May是1973年Rod Steward 推出的single,其歌詞是:


Wake up, Maggie, I think I got somethin' to say to you

It's late September and I really should be back at school

I know I keep you amused, but I feel I'm being used

Oh, Maggie, I couldn't have tried any more

You led me away from home

Just to save you from being alone

You stole my heart and that's what really hurts

The mornin' sun when it's in your face really shows your age

But that don't worry me none, in my eyes, you're everything

I laughed at all of your jokes, my love, you didn't need to coax

Oh, Maggie, I couldn't have tried any more

You led me away from home

Just to save you from being alone

You stole my soul, and that's a pain I can do without

All I needed was a friend to lend a guiding hand

But you turned into a lover, and mother, what a lover, you wore me out

All you did was wreck my bed, and in the morning, kick me in the head

Oh, Maggie, I couldn't have tried any more

You led me away from home

'Cause you didn't wanna be alone

You stole my heart, I couldn't leave you if I tried

I suppose I could collect my books and get on back to school

Or steal my daddy's cue and make a living out of playin' pool

Or find myself a rock and roll band that needs a helpin' hand

Oh, Maggie, I wished I'd never seen your face

You made a first-class fool out of me

But I'm as blind as a fool can be

You stole my heart, but I love you anyway

Maggie, I wished I'd never seen your face

I'll get on back home one of these days

Ooh, ooh, ooh



醒醒,瑪姬,我想我有話要對你說 

現在是九月下旬,我真的應該返回學校了 

我知道我讓妳開心,但我覺得我被利用了 

噢,瑪姬,我不能再繼續這樣了

妳帶我離家出走 

只為讓你不再孤單 

妳偷走了我的心,這才是我真正的痛

早晨的太陽曬在你臉上, 顯示了妳真實年齡 

但妳不用擔心,在我眼裡,妳就是一切 

的笑話我都笑了,親愛的,你不用哄我

噢,瑪姬,我不能再繼續這樣了

妳帶我離家出走 

只為讓妳不再孤單 

妳偷走了我的靈魂,這是我無法擺脫的痛苦

我其實只是需要一個朋友來指導我 

妳卻變成了情人,媽媽,多麼好的情人,但你卻把我累壞了 

你只是顧和我在床上瘋狂,然後在早上踢我的頭

噢,瑪姬,我不能再繼續這樣了

妳帶我離家出走 

只因你不想一個人 

你偷走了我的心,即使我如何努力,我都無法離開你

我或者會偷老爸的球桿,靠打桌球謀生

 又或者加入搖滾樂隊 

噢,瑪姬,我真希望我從未認識妳

妳把我變成了超級大傻瓜 

但我就像傻瓜般盲目 

妳偷走了我的心,但我還是愛著你

噢,瑪姬,我真希望我從未認識妳

過幾天我復會回家 




歌曲其實很有電影感,一開始的時候便將鏡頭從遠拉近,然後你見到一個坐在床邊,向仍在沉睡的Maggie, 訴說着他糾結的情感,你可從他喃喃自語中得知他和Maggie交往的過程; Maggie肯定是個年紀比他大許多的女人,少年初遇Maggie時,只希望找個母親的代替品,但Maggie成熟女人的魅力對少年來說是無可抗拒的誘惑,然後跟他私奔,於是整個夏天都跟Maggie膩在一起,用少年的精力和肉體,滿足了他的欲求,亦排派遣了她無盡的寂寞。然而夏日將盡,少年開始慢慢醒覺,知道自己只是Maggie的玩物,也明白不可長此繼續下去,因此打算離開Maggie,可能返回學校,可能偷老爸的錢去打桌球,又或者加入搖滾樂團,不管做什麼都好,他明白現在是開始清醒,要斬斷這段糾纏不休的母子戀的時候了。雖然如此,少年對Maggie仍然有斬不斷理還亂的感情,儘管很清楚自己在Maggie心中的位置,但仍無法控制自己對Maggie的愛念依戀.  這是一個十五六歲男孩的成長故事,你可以說這是個畸形的戀愛故事,但不管如何,少年成長後,這段感情仍然會深深的刻在他的腦海裏面,就像{讀愛}裏面青少年米高對漢娜的感情一樣,青澀的愛情很多時候也可以是很刻骨銘心的感情。



現在我們看看張國榮的Monica:



你以往愛我愛我不顧一切

將一生青春犧牲給我光輝

好多謝一天你改變了我

無言來奉獻 柔情常令我個心有愧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誰能代替你地位

你以往教我教我戀愛真諦

只可惜初生之虎將你睇低

好多謝分手你啟發了我

期求原諒我 柔情隨夢去你不要計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誰能代替你地位

Oh 想當初太自衛

Oh 將真心當是偽

Oh 當光陰已漸逝

方知它珍貴 你已有依歸

負了你錯愛 此美夢永遠藏於心底 yeah

你以往愛愛上我不顧一切

將一生青春犧牲給我光輝

好多謝一天你改變了我

無言來奉獻 柔情常令我個心有愧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誰能代替你地位

你以往教我教我戀愛真諦

只可惜初生之虎將你睇低

好多謝分手你啟發了我

期求原諒我 柔情隨夢去你不要計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誰能代替你地位

Oh 想當初太自衛

Oh 將真心當是偽

Oh 當光陰已漸逝

方知它珍貴 你已有依歸

負了你錯愛 此美夢永遠藏於心底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誰能代替你地位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誰能代替你地位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誰能代替你地位



明顯地歌者(張國榮) 年紀比Rod Stewart的Maggie May所塑造的少年大,雖然他自稱初生之犢,但感覺上應該不是懵懂少年,起碼應該是20歲以上的青年,而他碰上的Monica,估計應該不會比這個青年大很多,而Monica和Maggie最大的不同是Monica是真心愛着這個少年,因此才有 {愛我不顧一切,將青春犧牲給我一切光輝}的謂歎,由此可以看得出Monica的感情絕對是真摯誠懇,而由於Monica年紀較大,青少年和一個較成熟的女人談戀愛,感覺上便有被誘導,從而闖出一片新天地的感覺。然後因為不羈的青少年年紀漸長,慢慢地發展出自我的性格,又或者外面的誘惑漸大,終於導致兩人分手,多年後青年會想起這段感情,可能幾經滄海,才懂得當初Monica的好, Monica的愛竟是如此珍貴,但回首當初,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兩首歌都是訴說青少年愛情的回憶和感慨,相比之下我更喜歡Maggie結尾,那是更濃烈,更赤裸裸的感情,少年夢醒,不得已要離開那玩弄他感情的女人,但因為仍然年幼,不懂事,所以對這個女人仍然依依不捨,歌曲裏每個字都流露着赤裸而真摯的感情,相對之下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便有點矯情了,感情之為物,無需感激,亦無需多謝,一旦要向對方道謝,那這段感情便只剩下空殼,無甚足道.


Monica的Youtube連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3N5tisg20I


Maggie May的Youtube連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BlrMtFprKs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絮語 3

 

(1)   唔知各位有冇睇過Twilight Zone (迷離境界)?  喺我睇嚟,迷離境界係一套超前衛嘅片集,雖然都係以驚慄為主,但內涵同埋所周延嘅意義,唔好講話60年代,就係放諸今日21世紀20年代,都絕對唔落後,而且我覺得,有好多集其實係開創咗好多日後片集或者電影嘅先河.  


迷離境界佳作多不勝數,如Time enough at last, The Monsters Are Due on Maple Street, The mask,但我印象最深刻嘅其中一集,係講未來世界嘅社會裏面有一條冷漠罪,就係如果人對人/社會冷漠,就會被判有罪,被判刑嘅人可以自由活動,但手上會被強逼戴上特制手鈪,其他人見到佢唔可以同佢有任何接觸,要當佢係隱形人,呢個就係對犯咗冷漠罪嘅人嘅懲罰.  片集中男主角係冷漠罪犯,開頭嘅時候不以為然,仲覺得好有趣,但時間長咗,就覺得好辛苦,好渴望同人傾偈,交流,但法例所限,冇人夠膽同佢發生任何接觸,主角捱左一段時間之後終於刑滿,恢復正常交流嘅資格。但佢一行出門口,就被一個被判冷漠罪嘅人攬住,懇求同佢接觸,男主角不顧正常人不可以同被判冷漠罪嘅囚犯進行任何接觸嘅禁令,攬住個犯人喊道: I see you, I can feel you。睇到呢度我覺得好感動,男主角本身係一個冷漠嘅人,如果唔係佢都唔需要被判冷漠罪,但係經過長時間嘅被社會隔離之後,佢深深感受到被人無視嘅痛苦,於是不顧法律規條,都要俾溫暖一個被判冷漠罪嘅人。千言萬語,都只歸納成一句:人要經歷過同樣嘅苦難,先至懂得同情別人.


(2)  我諗靚仔嘅快樂嚟自兩方面,一係無知,二係想像力豐富。無知簡單來講就係乜都唔識,所以對大人講嘅嘢深信不疑,當然你可以話咁樣好易俾人呃,但細路仔,乜都冇,可以俾人呃嘅就係佢講乜你信乜,我記得靚仔嘅時候啲大哥哥話吞咗香口膠會黐住個胃,嘔唔翻出嚟會死,有次真係吞咗舊香口膠,虛驚咗幾日。無知喺細路仔階段其實可以翻譯成為某種安全感,因為可以無條件咁信任大人,所以完全唔使擔心身邊周圍嘅事物,只要做好自己本分,讀好書,唔好太反斗頑皮,生活會無憂無累。而想像力更加係童年最佳嘅遊戲,60年代電視仍未流行,家居娛樂主要來自收音機,當年放學後最鍾意粘著收音機, 聽播音員講故仔, 譬如胡章釗,李我,鄧寄塵, 鍾偉明講天空/武俠小說,聽佢哋描述嘅場面,乜嘢千軍萬馬,乜嘢場面浩蕩,喺想像中可以無限拉闊,另外聽麗的呼聲廣播劇,王牌播音員好似譚炳文,何雪瑩嘅播音小說,想像佢哋把聲既然咁靚,應該都人如其名,顏值超標,結果因為睇改造小姐, 發覺現實同想像有頗大嘅落差,但冇所謂,當年嘅想像,比自己好大嘅滿足感同埋幸福感. 


(3)   啱啱瀏覽網上資料,得知幾位五,六十年代嘅性感尤物仍然在生,真係覺得好夢幻同埋神奇。碧姬芭鐸綽號BB,歌地亞嘉汀蘭綽號CC,珍娜羅寶列吉坦 (三蘇戲稱真奶裸露煲裂雞蛋),麗歌慧珠,蘇菲亞羅蘭等仍然健在,部份仍然活躍於影壇以至拍戲,感覺真係好難得。當然她他們大都年過八十,從照片看來已無可避免雞皮鶴髮,無復當年艷光,但,她們曾經艷光四射,顛倒眾生,當年只要一行出嚟, 就係鎂光燈嘅集中點,僅此一樣,已令佢哋終身無憾。呢個新聞令我不期然聯想起香港本地嘅元祖級女星/女伶。現今仍健在,年過或年近90 嘅花旦計有白雪仙,芳艷芬,羅艷卿,譚倩虹等。佢哋大都活躍喺40至50年代,退休於60年代,同佢哋合作嘅小生如任劍輝,新馬仔,羅劍郎,陳錦棠, 麥炳榮,何非凡等早已作古,而各位花旦今日仍然精神奕奕,着實可喜可賀。一般說法謂女人比男人長壽,誠不欺我


(4)  啱啱睇完電影Elvis(貓王),感覺係演優於導,導優於劇本。我當然明白傳記電影唔易拍得好,要討好觀眾好容易,只要將電影中嘅主角某啲耳熟能詳嘅環節大加渲染,再滲入戲劇化元素,自然就能夠引起觀眾嘅興趣同埋共鳴,但Elvis嘅劇情真係過於浮泛表面,對貓王嘅生平,尤其是係佢戀愛結婚, 濫藥致死部份,都係以蜻蜓點水嘅方式交代,感覺好到喉唔到肺,至於佢同佢媽媽,以及柏加上校嘅關係,亦都過於平面化,不過電影有一個驚喜,就係主角Austin Butler嘅外型以致表情都頗為神似貓王,老實講冇人可以扮貓王扮到十足十,但有幾場佢嘅台風,加上斜住眼笑吟吟望住觀眾嘅神情,有一剎那我真係覺得佢貓王上身,如果你問我,我覺得佢比Rami Malek扮Freddy Mercury更入型入格,Rami Malek太矮,比起高大威猛,神高神大嘅Freddy頗有不如,都唔好講佢冇可能複製到Freddy嘅氣場,佢憑Bohemian Rhapsody一片攞影帝真係有啲難以令人信服.  睇Elvis,令我諗起一件往事,中三嗰年農曆新年嘅時候,有朋友搵我睇戲,戲名叫做萬紫千紅興新春,我起初嘅時候我仲以為係乜嘢賀歲片,後來先至知道係貓王喺拉斯維加斯表演嘅紀錄片,果次係我第一次親炙貓王,從來都未見過咁有獨特風格嘅台風,當然亦都俾佢磁性嘅歌聲融化,從此我就變咗係半個貓王迷.


(5)  而家成日話通脹犀利,百物騰貴,呢個講法放諸一般民生上邊嚟講,大部份人都深以為然,但又奇怪,某啲行業或者服務,價錢可以話數十年如一日,幾十年都冇加過價,可謂匪夷所思。舉個例子來講, 90年代一般嘅髮型屋,齋剪髮都要過百元,而家周街嘅日式剪髮,都係$6,70左右, 三十年過去,剪髮嘅價錢不加反減。另外我記得90年代初跟團去歐洲三國旅行,盛惠團費$12,000 ,當然呢個係團費價仲未計導遊小費等等,新冠肺炎爆發之前,我再睇歐洲旅行團價都係一萬元上下, 三十年來價錢竟然保持不變,相信係廉航同埋旅行社可以用超平價訂酒店房/機票所致。此外大部份人垢病嘅外出用餐費越嚟越貴,某方面我覺得又未必如此。我記得九十年代初同朋友外出食飯,其中當年天天火鍋剛剛面世,以點醬招徠食客(即自助調味醬料),好多人趨之若鶩,兩個人叫個海鮮鍋另加個腰潤,埋單都要五,六百元上下。今時今日喺普通中價酒樓食火鍋,應該都唔使呢個價錢,如果選擇一啲特價時段嘅任點任食,可能仲更加平,以此觀之,即使餐飲嘅漲幅亦未必如想像中厲害。又或者咁講,香港衣食住行當中,只住一項就已經將人壓得透不過氣來,若然可以解決住嘅問題(譬如有自置物業,又或者上到公屋),一般生活其實都應該唔難應付.


(6)  幾日前睇吳君如嘅星星同學會,先至知道同埋明白點解邵氏喺60年代可以橫掃影壇.  當日吳君如訪問三位昔日邵氏紅星,陳鴻烈,岳華,鄭佩佩,佢哋透露即使係紅咗之後,每個月嘅月薪都係幾百蚊,當然電影上映賣座嘅話有分紅,但數目唔多,另外仲有嘅福利真係可以住宿舍(我個人就唔覺得係福利,而係邵老闆將你困在宿舍,開工容易好多)。我翻查資料,羅艶卿50年代末拍一套片片酬要五仟大洋,何非凡,新馬仔全盛時期每套片酬超逾一萬元,呢個係五十年代末嘅價錢,兩者之間相差咁遠,粵語片嘅製作費大部份用咗喺明星上邊,咁仲點會有足夠嘅錢去請導演,編劇,或者用靚啲嘅菲林?邵氏就唔同,因為演員平,所以可以將慳返嚟嘅錢用喺佈景同埋買靚嘅菲林身上,加上流水式製作,幕後人員製作分工精細,所製造出嚟嘅電影唔好講內涵,擺出嚟都靚過粵語片好多,之所以60年代尾粵語片式微,係有其不可避免嘅原因.


(7) 而家仲有幾多酒店嘅lounge仲有駐場歌手主場? 廿幾年前我喺香港中環返工嘅時候,經常夜晚去富麗華嘅lounge,一路飲嘢一邊聽歌.  當時有個駐場歌手叫做Sabrina,歌藝唔錯,仲可以點歌.  偶然興之所至,點一兩隻自己想聽嘅歌,一邊摸着杯底,一邊聽歌,感覺非常愜意.


(8) 睇過咁多套電影,大家覺得印象最深刻嘅Goodbye scene係邊一套戲嘅邊一場戲?如果你問我,我即刻可以講到出嚟嘅有兩套戲,第一係Remains of the day(告別有情天)裹面,扮演管家嘅Anthony Hopkins去探訪佢嘅舊同事Emma Thompson,本來想向佢表達愛意,但試探之下知道對方唔會接受,最終兩人喺雨中執手話別,離別嘅時候,Anthony Hopkins好輕描淡寫咁講一啲客套嘅祝福語,請Emma Thompson好好照顧自己,但一向內斂,嚴謹自律嘅Anthony Hopkins最終都露出滿臉不捨, 而Emma Thompson更加淚盈於眶,呢一場睇到我好感動。第二埸喺Cast away( 劫後餘生), Tom Hanks喺荒島流落五年之後終於獲救,返到嚟之後發覺舊愛Helen Hunt已經結婚生女,Tom 雨夜去探望Helen, 兩人坐喺廚房話舊,都唔敢觸碰到最痛點,最後Tom 駕車準備遠去,Helen追上車,兩人禁不住擁吻,但最終仍然係理智戰勝感情,Helen依依不捨地下車, Tom駕車遠去,留下無盡愛意和遺憾.  呢兩個場景,係我認為最深情嘅Goodbye scene. 


(9) 蔡瀾批評高級餐廳價錢離地,更加突顯貧富懸殊嘅情況,但我又唔係咁睇。個別餐廳收費天價,全世界都有,非香港獨然,亦都唔係乜值得咁大驚小怪嘅事。有人因為呢樣果樣嘅原因,要食得貴,要食得吹毛求疵,呢啲係個人選擇,只要有人願俾,自然就有供應,呢個係資本社會嘅特色,最緊要係有得揀,有人幾千以至幾萬蚊食一餐,有人幾十蚊食一餐,河水不犯井水,我又睇唔出咁樣有乜特別嘅問題,食得平嘅冇需要羨慕食得貴嘅,食得貴嘅亦都唔應該睇低食得平嘅,各有所好,各取所需.  我再重申,只要唔好削弱左低收入人仕嘅選擇,即係平價餐廳繼續提供平價食品,咁就冇問題.



(10) 我小學嘅時候曾經有過好多而家已經湮沒咗嘅科目,公民,健教,尺牘,珠算,仲有一科翻譯.  翻譯其實係英文嘅副科,小學生嘛,程度問題,唔會要你翻譯成篇文章,多數只係一兩句嘅翻譯,課程嘅設計原意只係協助學生掌握同埋運用英文。我記得有一堂翻譯堂,老師喺黑板寫咗 [我自食其力]五個中文字,叫我試吓翻譯,我不加思索就寫低I eat on my myself ,俾啲同學笑咗好耐,問我點樣食自己?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絮語2

 

發覺自己越來越喜歡這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寫Blog新形式,以前要寫個blog,怎麼樣都要有一個比較有意思,或者內容豐富的話題,起碼能寫上一兩千字的內容,現在完全不需要顧慮這些,只要心隨所之,興之所至,幾百字可以,幾十字也不拘,總之能夠抒發情懷,記述到即時的心情或者片刻的回憶便可,當然能得到各位的認同和迴響,便更是賺了.



(1) 又講返我最鍾意講嘅題目; 歐西流行歌曲,呢兩三年我好鍾意喺YouTube睇舊歌嘅MV,由上世紀40年代開始至本世紀10年代,都有唔同You Tuber制作video, 選出佢哋心目之中認為每年每個月最好嘅Pop song,甚至有細分,譬如每月最佳男歌星唱嘅Pop songs,最佳女歌星唱嘅Pop song, Band Song,亦都有jazz, rock 嘅genre , 總之林林總總,五色紛陳,鍾意聽乜就聽乜,當然以我輩來講,梗係聽每月top songs, 60年代Beatles雄霸榜首, 70年代就比較多元化,Bee Gees, Carpenter, Elton John, Simon & Garfunkel就係上榜常客. 


睇 Music video, 當然唔止聽歌, 仲要睇埋歌星台風.  六十年代以台風計以貓王最煞食,除咗佢嗰副磁性嘅歌喉,獨特嘅服裝同埋貓王式扭舞外,更重要嘅係佢面上經常帶着一副些少邪惡嘅笑容,50年代歌星譬如Pat Boone, Neil Sedaka , Paul Anka都係斯斯文文,一本正經咁企喺度唱歌,點會好似貓王咁一面扭,一面用眼角笑淫淫咁望你,你係50年代尾60年代初嘅少女,俾佢眼尾一掃,仲唔成個溶晒? 去到60年代,好多單飛嘅男歌星都學佢,好似Tom Jones, Engelbert Humperdinck都喺舞台上瘋狂舞動腰肢,賣弄性感,聽講Tom Jones仲係褲浪度塞卷廁紙,以增加雄性魅力,問你死未?


我其實都好鍾意純音樂, 覺得好能夠治癒心靈, 帶入進入忘我境界.  純音樂大師有Percy Faith,Paul Maurait,  Mantovani, 經典樂曲如Summer of 42, Charmaine,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Nadia’s theme, ebb tide,  都好值得一聽.


70年代仲有好多好歌星/好歌, Carpenter, Bee Gees, Elton John,Jim Croce, John Lennon, Simon & Garfunkel,Rod Steward, Fleetwood Mac, Chicago,都唔好講啲稍為heavy rock如 Rolling Stone, Led Zeppelin, Who, Deep purple, Queen, Pink Floyd, Motown 如Gladys knight and the pips ,Aretha Franklin等等,即使去到70年代後期disco興起,好多人都嗤之以鼻, 覺得唔入流, 但我個人覺得箇中都有唔少佳作,Donna Summer, Gloria Gaynor, Anita Ward其實唔錯,但我同意去到80年代就差啲,但我重申可能係年紀唔同,口味融入唔到嗰個年代,但80年代嘅新英倫浪潮如果你有興趣同心情聽,如Visage, Ultravox, Duran Duran, Spandau Ballet, Culture Club,  Human League, Kate Bush, Eurythmics, Wham, Michael learns to rock 等都好多驚喜, 得閒有興趣可以喺YouTube打佢哋嘅名,搜尋佢哋最Hit嘅歌,或者你會改變對80年代流行音樂嘅印象. 


講開又講,如果談論60年代嘅音樂,又點可以少咗Folk Song, Peter Paul and Mary, Seekers, Joan Baez, Bob Dylan, Brothers Four, Everly Brothers, John Denver, Joni Mitchell, Pete Seeger, Judy Collins, 佢哋唱嘅歌大部份而家都已經成為經典, Bob Dylan固然係傳奇,但我到而家都冇辦法接受到佢好似講嘢方式嘅唱歌風格. Folk Songs嘅伴奏嘅樂器誠然比較單調,編曲亦比較冇乜變化,所以在商業上不如 Pop music, easy listening 成功¸ 但唔可以唔承認,當年好多經典歌曲都係Folk Song嚟嘅, 譬如Five hundred miles,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I'll never find another you, Blowing in the wind, Try to remember等等, 等等. 淨係一首Seekers 嘅 I’ll never find another you,就真係可以哼足半個世紀, Judith Durham 把聲澄明如空谷回音,聽落好舒服,個人覺得,比Mary Travis, Joan Baez 同Judy Collins嘅女中音同女低音更悅耳動聽. 



(2)  意猶未盡, 續談上篇 Blog講關於廣告: 其實銀行廣告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係電視台嘅廣告台柱,當年除咗煙仔廣告之外,銀行廣告就佔電視台廣告嘅一個好大同埋重要嘅比例,經典嘅銀行廣告包括恒生嗰首街知巷聞嘅主題曲; 小莫小於水滴,漸成大海汪,又或者匯豐人情味滿瀉嘅廣告。我最記得嘅有兩輯,一套係一對老人家坐喺鏡頭面前,男嘅話我唔係鍾意食你煮嘅麵,我係想見多你兩面,另一套都係一對白髮蒼蒼嘅夫婦,兩人打開存摺,一道金光從存摺裏面照射出嚟,映照着兩人幸福滿足嘅面龐。當時香港社會仍然相對簡樸,社會風氣仍然以節儉同埋儲蓄為主,反觀今時今日,電視最多嘅廣告係財務公司,鼓勵你先使未來錢,卡數一筆清,又可以再去旅行,shopping,短短十幾年間,社會價值觀完全顛覆, 由儲蓄型社會蛻變成為消費型社會,不過亦都好難怪,過去十幾年,擺錢喺銀行利息低得可恥 (依家啲息高咗都拜美國瘋狂加息所賜,在此以前,銀行只係施捨式咁俾嗰0.2至0.3%嘅年息儲蓄戶口,試問一般人,尤其係後生仔,點會仲有耐性存錢喺銀行?)。總之一句講晒,有錢唔使, 罪大惡極.



(3) 我總覺得, 上世紀80年代比今天更先進,更前衛.  網絡年代科技突飛猛進,但我覺得當年嘅思想比今日更創新,更開放. 



(4)  粵語長片裏面成日都將啲包租婆同埋啲有錢員外塑造成為惡人或者衰人,但細心諗一諗,包租婆好多時候都只不過係二房東,佢都係靠收租嚟維持生計,租客唔交租,或者欠租,佢冇收入之餘,大業主亦都唔會寬免佢嘅租金,咁佢又同邊個喊?另外粵劇片裏便嘅員外都會棒打鴛鴦,唔俾個女同啲窮書生締結姻緣,但又仔細想一想,你係個有錢佬,窮書生已經喺你嗰度又食又住,而家仲想拎埋,嗒埋你個女,咁你係咪好理所當然咁一腳申個書生走?大佬,幾多年先出個狀元,真係舖舖買中嗰個書生會中狀元?所以現實生活裏面,好多嘢只要用腦諗一諗,個邏輯就會完全顛倒.



(5)  而家講魷魚遊戲當然已經過時,但套電視劇早排攞咗艾美獎最佳男主角,所以覺得攞出嚟傾吓都算合時。魷魚遊戲值得讚嘅地方好多,第一係故事構思新穎,第二係編劇非常夠膽藉劇集將人嘅貪婪,自私,殘酷嘅一面發揮得淋漓盡致,第三係編劇好高水準,好多場我都問自己,如果我係編劇,我會點樣發展落去,結果喺個咁荒謬嘅情況之下,佢可以寫到一個合情合理,但係又好敲打靈魂嘅故事將劇情發展落去,相對之下我相信中港台嘅編劇未必有咁樣嘅能力,又或者可以話冇咁樣嘅自由發揮空間去寫呢類型嘅劇本。講咗優點,有幾樣野要彈;第一唔知係咪仲要拍下集,所以好多細節都冇交代,譬如個差佬跳咗落懸崖之後生死未卜,譬如點解遊戲場上面嘅士兵都咁年輕,但殺人完全唔手軟,佢哋係咩情況之下俾人招募,又可以做到咁絕對遵守規律?又譬如組織呢個遊戲係個老頭,佢嘅理由係因為有錢,世間所有嘅嘢已經提唔起佢生活嘅興趣,所以要親身經歷殺戮遊戲,但其他嗰啲所謂VIP又如何?佢哋係咪淨係想尋求刺激咁簡單?喺劇集裏又冇交代清楚,(其實內裏仲有個bug,就係男主問點解要留佢一命?但其實劇集所見,有幾次男主角都係九死一生之下因為機緣巧合而生存落嚟,如果放諸喺現實,只要稍一不慎,佢就會加入被淘汰者嘅行列,所以根本唔存在刻意留佢一命嘅事實)。另外李秉憲嘅角色亦都比較模糊,佢做隊長,係為錢?抑或為權力? (劇集尾遊戲又再開始,究竟係咪由李秉憲承繼左佢呢個殺戮集團?)佢既然可以送得個腎俾自己個細佬,兄弟情應該非常密切,但親眼見到細佬跌落懸崖,又似乎無動於衷,故此佢嘅感情似乎唔合邏輯。最後我覺得結局較為一般,大魔頭係老人呢個設計比較庸俗,而男二最後受唔住良心譴責而自殺亦都較為煽情,男主角頹廢左一年之後先至出動履行諾言處理女主角細佬同埋男二母親嘅事宜,亦有啲不合情理,劇集最尾男主角豁出去要同殺戮集團作殊死決鬥,我感覺係為咗拍續集而設嘅佈局,但如果作為本劇集嘅結尾,我覺得與其勉強製造高潮,不如平淡啲讓主角坐飛機去美國尋女更有情味.



(6)   童年嘅快樂來自無知,期待,同埋容易滿足; 因為無知,所以覺得世間上萬事萬物都充滿色彩,神祕感, 唔知唔明嘅嘢, 只要大人解釋一遍 (其實好多時都只不過模稜兩可), 就覺得呢個世界十分奇妙, 趣味盎然。而由於一般家庭都唔富裕,所以物質困乏,正因為貧乏,以至些少事情都足以令人覺得開心,興奮; 聽日會去睇戲,或者學校去旅行,又或者去食聖誕大餐,總之只要小小嘅物質滿足,就足以令人開心上好一段日子.  年紀大咗,經濟充裕,喜歡嘅話可以享受到比童年十倍百倍嘅物質滿足,但精神上,因為對物質滿足已經麻木,又或者物慾無法填補精神空虛, 所以物質享樂根本無辦法刺激到自己嘅腦裏面嘅胺多芬,去讓自己覺得開心,快樂,呢啲就係成長嘅逆謬.


(7)  有時候,我覺得,最好同埋最壞嘅朋友都係自己. 



(8) 這幾年疫情對香港嘅衝擊實在真係好大,我有個從事金融業嘅老友,疫情前住山頂過千呎豪宅,有車有遊艇,喺疫情同埋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公司破產,佢由山頂搬落灣仔,租住幾百呎單位,呢個生活環境都一般人哋講當然已經算唔錯,但對佢來講不啻係由天堂跌落凡間,每次見佢都長嗟短嘆,心底裏當然覺得唔好受,但人生便是如此.  我心諗,富貴如浮雲,今日錦衣玉食,明日單衣瓢飲,人生起落誰能免,但起碼佢都曾經富貴過,享受過。再退一萬步嚟講,廳保住健康,保住生命,某程度上可算係嬴家. 此次疫情累計導致逾萬港人離世,能夠保住條命仔,一家人整整齊齊, 已經係一種恩賜.



(9)   六十年代中後期,有幾位顏值很高的女星,如蘇青,方心,羅愛嫦等,他們都曾在很多粵語片中擔任第二女主角,甚至偶然會當女主角,但可惜最後都紅不起來,可能是她們最繁花盛放的時期剛好碰上粵語片逐漸式微的日子,故此沒機會發展,真可謂時也命也.  



(10)  這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學校都實施網上教學,學生都不用回校上課。我不知道學生們怎麼樣想,但我委實為這一輩年青人覺得可惜,可能我比較傳統老土,我始終覺得上課應該是一大班同學擠在課室裏面,聽老師在那邊喋喋不休的教學。返學不單止是上課,更重要的是和一大班同學一起學習,一起生活,課餘的時候一起去瘋;打球,看戲,旅行,這樣的學校生活才算是圓滿,真實。我尤其懷念中學末段時候的旅行和宿營,那時候年紀漸長,父母的管束也較為鬆懈,申請旅行和宿營都比較容易過關。我最深刻的回憶是有次會考過後,一大班同學去長洲宿營,那天晚上大家玩得很很興奮, 十幾個人擠一個房間內,吃完晚飯後繼續打鬧,大家都沒有睡意,喧鬧過後都坐在一起,談感受,談生活,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放榜後的計劃。直至天色微亮,幾個人撐着睡意,打着電手筒往海邊走去準備看日出,我已經不記得是否真的有看到日出,但反而很記得有個同學托着部卡式機隨行,一路沿着蜿蜒的小徑行出沙灘,一路播Carpenters的歌曲, Superstar, Rainy days and Monday, Close To You,我走在最後,耳畔盡是Karen Carpenter如泣如訴,委婉柔美的歌聲,我默默望着前面的同學,忽然覺得十分不捨,內心告訴自己說;畢業後大家便會各散東西,以後再會無期,我應該要好好地珍惜這一刻,此後每當我再聽到Carpenters的歌曲,腦海中便不期然的浮現這一幕,所以我很相信,音樂真的能牽動感情,讓人聯想起段段悲歡離合的情景.



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絮語 1


年紀漸長,對身邊周圍所發生的瑣事/世情慢慢滲出一些另類的看法,自思之餘,也想將這些古靈精怪的想法po在這裏與各位分享,箇中有頗多"無厘頭"的看法, 還請各位網友不吝賜教.  由於這些看法都是即興之作,很多時候是自己走在街上,忽然想起某個題目,為免轉過身即忘掉內容,遂以電話中的備忘錄功能記錄下來。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風格,故此不作修飾,以最原始的廣東話版本Po出來,一則不破壞本來的想法,二則頗覺趣味盎然,惟望網友見諒.


(1)   唔知各位有冇留意,近年來喺電視台播播放嘅廣告,絕大部份都係大笪地式嘅叫賣製作,借錢呀,平霸啦,食嘢呀,平霸啦,內容唔單止全無創意,甚至連起碼提起興趣嘅枝節都欠奉.  我諗得比較單純,喺得電視台落廣告,質素即使唔係超班,起碼都應該喺特定嘅框框內注入一啲養分啩?講得難聽一啲,大部份嘅廣告真係不忍卒睹,反而有時候喺YouTube加插嘅廣告,仲叫做有啲創意,起碼趣味性強好多,我八卦,尋思吓箇中因由,第一當然而家社交頻道百花齊放,再非當年一台獨大嘅局面,廣告商落廣告渠道多咗,放喺電視廣告嘅資源資源自然減少,咁樣當然會直接影響電視廣告嘅質素,但係我又諗,講到尾喺電視落廣告嘅成本唔低,我估每個30秒嘅廣告都已十萬上計,何解廣告商如此hea,廣告製作公司亦如此無精打采,俾啲質素咁差嘅廣告出街?或者經歷過八九十年代嘅黃金年代,我比較有要求,睇到呢啲廣告,我真係覺得有趕客之嫌.  


另外我仲留意到兩個好有趣嘅現象,八九十年代嘅廣告大戶而家完全銷聲匿跡,煙仔唔使講,但即使銀行,電器產品,百貨公司,酒類,汽車,零食,飲品,電器,呢啲以前經常喺電視見到嘅廣告,今日竟然都遠離電視,係佢哋唔使賣廣告,抑或轉咗跑道?另外其實我喺網上睇到好多好出色嘅廣告,其實所賣嘅產品都係好Universal嘅,譬如麥當勞,雀巢咖啡,以至蘋果iPhone等,呢啲產品香港都有得賣,而且佔嘅市場份額都唔細,點解唔直接拎嚟喺香港播放?我記得八九十年代電視播放好多外國嘅廣告,喺香港做些少後期製作,譬如另外配音即可播放,既省製作費,質素又高,產品商點解唔諗吓咁做?相信版權應該唔係主要問題.


(2)  六十年代有銀幕情侶之說,呂奇陳寶珠配,謝賢嘉玲配,林鳳張英才配, 都係經典拍檔,小影迷們都以為佢哋喺現實生活中係男女情侶(其實上述兩pair喺現實生活都曾發生過撲朔迷離嘅感情).  話說回來,粵劇片中反而好少特定花旦小生配,我估原因係五十年代伶星們因為登台和拍片忙得不可開交,片商要搵佢哋擠時間拍片都已經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根本冇主動權去選擇某小生去配某花旦,但儘管如此,仍然有個別生旦配讓人覺得特別舒服同埋回味,譬如牛榮配女姐就好似有奇妙嘅化學作用,令人睇得好舒服,以此類推,富哥配卿姐又係一流,兩人都係50年代最受歡迎嘅忠厚配賢淑相,企埋一齊就係一道風景,任白配雖然已經係神話,但我個人就更喜歡任姐配芳艷芬,洛神簡直係一絕,新馬仔呢,我覺得最好係配大碧姐,新馬唱工一流,但唔多鍾意睇劇本(其實佢根本冇時間睇劇本),喜歡臨場爆肚,只有大碧姐能夠壓得住埸,新夜吊秋兩人嘅對手戲就真係一絕,何非凡我就真係諗唔到,佢似乎同老婆卿姐唔係有好多合作機會,反而早期同芳艷芬拍檔演出嘅機會就比較多,但好似冇乜代表作,感覺佢細細粒粒,似乎同吳君麗就最合襯(但好似都唔係合作過好多部戲,最出名係雙仙拜月亭)。花旦方面最出乎意料之外嘅就係紅線女好似冇乜做粵劇片,我諗係因為佢中後期加入左中聯,中聯最憎就係七日鮮粵劇片,此所以紅線女比較少拍粵劇片


(3)  早排同幾個朋友傾起五十年代幾位超級花旦嘅唱腔。當年粵劇界人才輩出,各自撐起半邊天,但有人月旦仙姐同埋女姐,覺得兩位藝術造詣固然高,但聲線比較尖,聽起嚟唔係咁舒服。哈,呢個題目都幾有趣,可能仙姐把聲比較高吭尖銳,有啲人會覺得聽起嚟冇芳姐咁圓潤滑溜,但佢做刁蠻嬌妻的確有一手,獅吼記,白雪紅梅賀新春,都做到入木三分。另外任姐嘅最佳拍檔,早期似乎同鄧碧雲,芳艷芬拍得比較多,兩位花旦星藝圓純,拍任姐當然如魚得水,但自從任白配漸次成熟之後,唐滌生所寫嘅劇又似乎要仙姐做先至能夠做到入型入格,我個人就諗唔到邊個可以演長平公主,或者霍小玉能夠做到佢咁哀怨纏綿 


(4)  忽然間想起咁樣嘅一個問題,以前啲人點解會鑲金牙?係咪覺得有隻金牙威威,抑或係因為金牙比假牙堅固,定係因為金牙保值?而且係咪一般普通牙醫都可以鑲金牙?即係你隨便撞上任何一位牙醫,佢都可以幫你鑲隻金牙上去(唔通佢醫務所有金牙存貨?). 另外你點知嗰隻牙係真金?有可能會係K金,又有可能會係假金都唔定,而且鑲隻金牙喺個口到,唔怕俾人打劫?我記得以前睇過啲新聞,有啲鑲左金牙嘅人比劫匪強行將隻金額剝咗落嚟,搞到成口都係血,唔見咗隻金牙事小,要重新鑲過至大劑。而家唔知仲有冇人鑲金牙呢?


(5) 呢排經常發夢夢返中學時代嘅生活,我唔知可以用咩形容詞嚟形容呢段時候嘅感覺同埋心情,諗咗好耐,都只能夠好陳腔濫調咁以「歲月靜好」嚟描述中學時代嘅生活.  中學五年,唯一令自己擔憂嘅時候就喺考試同埋放榜,還好當年嘅課程唔算沉重,仲勉強應付得來,所以可以騰出好多時間去享受課餘嘅生活,先唔好講啲比較有組織性嘅課外活動好似旅行,開party,或者乜嘢班際比賽,運動比賽等,我記得當年放咗學嘅時候, (尤其是中四中五,某啲非主流嘅堂被取消,所以下午課比較清閑),放咗學之後,就會聯群結隊咁行去中環,一邊行一邊打鬧追逐,完全冇任何考試嘅壓力,行到去中環,冇錢嘅時候就去兵頭花園齋坐,嗰日碰巧個袋有幾蚊,就會去大會堂地下個嗰lounge飲杯蕃茄汁(當然係幾潮嘅飲品),又或者去卜公碼頭嘅露天茶座,來杯凍檸茶,或者賓治,坐喺度吹下海風,幾個人吹吓水,講生活,講考試,講人生,感覺未來在我手,天下我所有,依家諗返起嚟,真係非常愜意嘅日子,亦都係自己人生裏面生活得最真心真意,最無憂無慮嘅一章


(6)   我唸而家啲人都冇咁禮儀周周,盛意拳拳咁送親戚朋友去搭車.  我記得我靚仔嘅時候去探親戚,走嘅時候親戚都會堅持送我哋去搭車(其實我哋嚟得,當然知道返歸嘅時候去邊個巴士站搭車,送搭車其實只係一個禮貌嘅表現而已),呢個操作有個好處,就係途中如果行經茶餐廳,親戚就會死拉活扯咁拉我哋入茶餐廳飲下午茶,如此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飲到至愛嘅紅豆冰同埋食西多士,絕對係無以上之嘅津貼


(7) 最近慢慢悟出一個道理,就係做朋友有三個要素,第一係有緣份彼此相識,第二係大家起碼有一至兩件事志趣相投,俗語即係話傾得埋,第三,最重要嘅,就係其中一方要夠主動.  唔好講話因為疫情,即使疫情前要搞個朋友聚會都唔容易,忙當然係重要嘅原因,更重要嘅係要先有人吹雞,然後其餘嘅人響應,問題係應承咗嚟嘅可能又會因為呢樣果樣嘅原因而要求改期,改地址,總之麻煩多多,最後令到搞手意興闌珊,後會無期。唔好以為只係多人嘅聚會先至係咁,有時候簡簡單單兩個人嘅茶敘,都會因為呢樣果樣嘅原因一拖再拖,所以我話,做得成實體上嘅朋友,主動好緊要


(8) 我成日有種咁嘅感覺,好多老字號其實喺度食老本,可能因為名氣關係,唔需要點樣保持出品嘅水準招徠顧客,亦有可能因為舖頭係自置物業,所以根本唔憂收入,以至東主(或者第二代)無心經營。有趣的是,好多老字號臨近結業嘅時候,吸引不少人慕名者前往,以示自己都曾經幫襯過呢間老店,但老實講,大部份老店嘅水準同佢哋嘅名氣都唔成正比,我個人嘅親身經歷,酒樓如龍門,雙喜,信興,茶餐廳如澳X,森X,美X等,其出品或水準普通,名不符實,個別食肆恃住名氣,待慢顧客,出品水準每況愈下,等等,都習以為常,西環祥X忝為老牌子餐廳,當然亦不能倖免,招呼普普通通,出品亦甚為單一,常餐ABC咁,唔係火腿通粉就係沙嗲牛肉麵,蛋撻同埋雞尾包尚可,但杯奶茶就認真失望。一句講晒,去老店只為食情懷,唔係食品質


(9)  掀動情懷有好多唔同嘅載體,一首歌,一種氣味,一段視頻,或者一番說話,好多時候都能夠觸動到神經。最近因為生活比較清閑,加上疫情穩定,我經常搭車去探訪一啲以前經常出入嘅地方,不自覺咁掀起好多回憶,如華富邨(我亦都因為咁樣而寫咗一篇華富邨憶往嘅blog)西營盤, 中上環等等, 都係我中學嘅時候放學留連嘅地方,而深水埗,黃大仙,童年時代老媽有親戚朋友住喺呢度,放假經常帶我哋又車又船咁過海去探親戚,所以呢兩度地方亦都留下唔少歡樂嘅回憶; 企喺雲咸街,望住娛樂行同埋陸海通大廈,小學嘅時候星期日個袋如果有餘錢,都會搭車往上中環,去皇后戲院睇場十點半卡通片,又或者去娛樂戲院睇返套邵氏電影,嗰陣時候能夠睇場電影,已經覺得係俘件好開心,好幸福嘅事情,今日景物依舊,戲院卻面目全非了。仲有已經改建成為盈暉台嘅荔園,靚仔嘅時候每逢農曆新年,𢭃到利是之後定必會去荔園朝聖,探下大象天奴,彈下波子機,或者入鬼屋探險,今日取而代之嘅已經係一棟棟住宅,完全搵唔番當日荔園嘅痕跡,咁又係嘅,時間巨輪一定係往前滾動,舊嘅嘢只可能留在心中,我喺度諗,即使有奇蹟,荔園仍健在,都只不過係一種點綴,唔通今時今日我入嚟荔園,仲可能會懐著童年時候嗰種期待同興奮嘅心情嗎?


(10) 忽然發覺,自己同青年嘅所喜愛嘅歐西流行歌手好多已經離去,Folk 方面, Glen Campbell, Judith Durham, Mary Jarvis,John Denver。Rock N Roll嘅有Janis Joplin , John Bonham ,Freddie Mercury , Jimi Hendrix, David Bowie,但最令我傷感嘅都係一班Easy Listening嘅歌手,佢哋陪伴我嘅成長,蠢蠢欲動嘅青春歲月,每晚都係聽住佢哋嘅收音機做功課,入睡,就好似自己身邊周圍嘅老朋友,Karen Carpenter,Olivia Newton John ,monkee嘅 Davy Jones, Helen Reddy , George Harrison, John Lennon, Jim Croce, Bee Gees嘅 Maurice 同埋 Robin Gibb,  好彩仲有佢哋陪伴着我:  Barry Gibb, Lobo, Don McLean, Beatles 嘅Paul McCartney, Ringo Starr, Bread 嘅David Gates,Elton John,願佢哋都幸福長壽



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阿信的故事

 

我喜歡寫人,主要的原因是年紀漸長,閲歴既多,感念遂深,對人對事的看法和眼界亦隨之而擴闊,可以用較成熟的心態去回味自己和這個朋友交往過程當中的點點滴滴,此中往往會產生一種新的體會,而這些體會附上一縷遺憾,一絲後悔. 我在想,當年大家有緣相聚的時候,若我懂得用現有的心態去和對方交往,相信得出來的結果會完全不同,肯定可以減低錯誤,愚蠢的行為,今日亦不會後悔。當然這是個妙想天開的想法,人生無可能回捲,亦無如果,事情已按命運安排的軌跡發展,此所以促使我寫朋友的主要動機,是我想以今時今日的眼界去講述當年與他們交往的經過,更重要的是,用今日較成熟的思想回望,緬懷當年曾擦出過的火花,以及衡量此段友情在我生命中有何意義.



阿信(阿信是假名)是我中學的同學,其實說同學也不對,他從來沒有和我同過班; 阿信比我大兩至三歲,所以他原本高我兩年班(我說原本是有理由的,後詳)。我唸中一的時候他已唸中三,所以我們本應沒有甚麼交集的機會,但他性格外向主動,跟什麼人也談得來,也參加了很多校外活動,而我又是個「坐唔定」的人,如此我們便通過校外活動而認識,往來。最早的時候因為他是足球校隊隊員,我「掹車邊」都算是半個校隊,校隊每個星期六都往銅鑼灣海軍球場(即今天的銅鑼灣球場)練波,所以我們差不多每個星期六都會見面,踢完波後我們都不會立刻回家, 一般來說大夥兒先往附近茶餐廳吃午飯,然後找找有沒有適合的電影看,要不然也可以逛逛大丸,無憂無慮的玩個下午,甚至上附近同學家裏打打牌,如此這般我便開始和亞信混熟起來。他是個大情大性的人,說得好聽一點便是很豪爽,為人不拘小節,但問題是有點自我膨脹,喜歡吹噓和自我表演,但這在中學時代又不算是會怎麼樣的事情,反正中學生,大家都是這樣,喜歡吵吵鬧鬧,認屎認屁的,總之大家一起玩得開心便是了。



如前所述,因為每星期六都往海軍球場踢波,便逐漸和亞信混熟起來,之後我們有空便一起玩;譬如開party,去旅行,又或者晚飯之後會約埋一起去新填田地逛(說起逛新填地,我便記得這樣一件往事,有一天晚上我們從西營盤沿著干諾道西出發去新填地,那時候干諾道西仍然滿佈貨倉,由於晚上海旁只有昏黃的街燈照亮着,我們只半摸黑地走,走着走着,忽然覺得地下有很多物體在蠕動,走近街燈一看, 竟是成千上萬的曱甴在奔跑,我本並不怕曱甴,但忽然發覺自己置身在曱甴海中,那種感覺不可謂不震撼,倉猝逃離後仍不禁覺得有些毛骨悚然,後來才知道當天有幾個貨倉在進行清洗,遂驅使曱甴大逃亡,不知怎地這個景象現在仍然歷歷在目,思之讓我發毛)。



中學年代阿信雖然不是我的同學,但我和他一起玩的機會比同班同學反而更多,主要原因是他為人海派,喜歡到處找樂子。中學時代我也不算是個宅男,書呆子,只要有時間,有興趣,課外活動可謂來者不拒。這段時間和亞信的活動不少,值得記下的有以下幾件;中四五的時候我們幾個約在一起去澳門玩,年青人嘛,每人袋裏面只得三幾百元,但已經覺得自己富得像個土豪,阿信生得高大,便自告奮勇的帶我們入賭場,那時候賭場的守衛不算森嚴,那守門口的職員看了我們一眼,沒有阻住我們入內,如此這般便成就我第一次入賭場的經驗.  那年頭澳門只有葡京,新花園,賊船等寥寥可數的三幾個賭場,我們每人袋裏面的三幾百元很快便進貢了給何生,走出賭場之後,幾人你眼望我眼,不知如何是好。幸好我們早已買定回船票,否則真的可能要流落澳門。然而大家袋裏面的錢加起來還不到二十元,最終在狗場對面大排檔吃粥,熬到晚上才乘船打道回府。這時候阿信又來一番餿操作,他自恃澳門有朋友,拒絕跟我們一起回港,說要向朋友借錢返本,我們苦勸不果,唯有在碼頭分手道別,後來才知道他找不朋友,流落了在澳門兩天,最後不知怎地在碼頭有好心人為他代付船費,這才讓他回港,這件事亦反映了阿信為人衝動,做事不顧後果的性格。



阿信為人活躍,體育項目亦頗為出眾,但讀書卻不怎麼行,中三的時候留了一年班,但翌年仍然未能升班,故此只能離開往外面的學校繼續中四五的課程,雖然如此,他仍經常仍然找我玩,和我聯絡不斷。有一天晚上他忽然打電話給我說很不開心,喝了很多酒,現在在碼頭吹風散心,聽了電話後我心中有種不好的感覺,便慌忙出外找他,見他一個人獨坐在碼頭岸邊發呆,醉得一塌糊塗,無計可施下唯有扶他回家,安排他睡我上床,好他沒有像一般醉漢般吐得一塌糊塗,第二天醒來竟完全忘記曾經找過我。這還不打緊,老媽看見他從房中走出來,吃了一驚,還好沒問什麼,還主動熬了些白粥讓我們當早餐,好讓阿信醒胃.  事後我有點忐忑不安,怕老媽子責怪,奇怪的是一向嚴厲的老媽子竟然連提也不提這件事,也許她覺得我年紀已不小,也不好事事都追究責怪吧。



另一件值得一記的事發生於唸中五那年的農曆新年,大除夕前幾天,阿信突然打電話找我,說有門路可低價拿到一批T恤,全部轉手可望賺到三幾千元,遊說我入股以及幫手銷售(那是七十年代中,三幾千可不是個少數目).  那時候我手頭剛好有三幾百元 ,想也不想便入股,但貨到手後才發覺品質低劣,很難出手,我們想到反正年近歲晚,很多人手頭都比較鬆動,所以便決定在街邊擺賣,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做小販。我和阿信兩人膽粗粗的把T恤攤在當時西營盤最旺的地點;太平戲院的門前空地擺買.  說來也真夠運,整段時間黑白兩道沒人過來騷擾或者收保護費,我們賣了兩天的T恤,竟然把成本收回,但卻沒有賺到錢,唯一的利潤便是買剩的T恤,新年過後我們把T恤分給親朋好友,也博得一些掌聲.  從這件事看來,阿信枉有生意頭腦和冒險精神,但卻缺市場營運的籌劃,以及財務分析能力,這在他日後的生意失敗中埋下了伏線.



上面說過,阿信運動方面可謂樣樣皆精,但讀書卻不怎麼樣,他中三那年留了一年班,再重讀一年成績也非常一般,最後只能轉校去完成中學課程,他嗣後讀過堅道,威靈頓等中學,據說會考成績也並不太差,拿到一,兩個良,中英數合格的成績,但因為無心向學,加上家境不怎麼樣,所以讀了一年預科,考中大失敗後便到社會工作。



中學畢業後,我們都各奔前程,我在香港唸了兩年預科,一年浸會後,便逕往英國讀書,畢業後兜兜轉轉仍是回流香港工作,那時候沒有智能手機,當然沒有什麼WhatsApp, WeChat等社交軟件,朋友之間斷了聯絡便無法找到對方,可謂完全失聯。然而大概十年前母校校慶,搞了個舊生聯誼會,我在宴席上與他重逢,多年老同學又再聚首在一起,不消說當然很是興奮,大家執手話當年,訴說着青蔥歲月的點點滴滴,甚是激動,最後大家當然交換電話和WhatsApp,嗣後他三不五時便給我發信息,約我出來吃晚飯,我亦欣然赴約。那時候他搞了間小型日用品批發公司,他身兼入貨,銷售,推廣等工作,每天都拖著樣板逐個拜訪家品公司,冬天還不覺得怎麼樣,夏天的時候看見他大汗淋漓,都為他覺得辛苦,但同時亦暗暗佩服,以他這樣的年紀,仍能一天十幾小時揹着如此多貨品在街上奔波,著實不簡單,也暗暗慨嘆搵食艱難。



然而大家重聚兩三個月之後,情況便發生變化,阿信以即時周轉不靈的理由,每隔一兩個星期便問我借錢,開始的時候是兩三千,這個數目不算很大,加上大家有幾十年的交情,便想也不想地借給他,最初的時候他仍有借有還,但偶然因為借貸的頻率太高,數目有些不清楚,借三次還兩次,然後第三次卻不了了之,我也沒怎麼樣放在心內,但時間一長,阿信問我借錢的數目越來越大,由兩三千增加到四,五千 ,有時候甚至以這樣那樣的理由拖數,另外因為借錢的頻率太高,還款的數目與借款的數目有出入(朋友之間,無可能借三幾千都要立借據吧),每當我溫馨提醒他該是時候還錢時,他總有各種理由去拖延,由於數目不算太大,我亦不好與他過分較真。這段時間阿信不斷向我抱怨,說經營艱難,左手被供應商追數,右手卻被零售商拖數,令他苦惱不已,並暗示要往財務公司借錢。那時候我還很天真的勸他,若經營環境如此困難,何不考慮關閉公司,經營其他業務,甚或外出打工,如此便可擺脫經營虧蝕的壓力,但他卻信誓旦旦的回應 :「我寧可去死,都不會關閉公司」。聽他說得如此決絕,我也不敢再說些什麼。然後忽然有一兩個月阿信銷聲匿跡,我打電話找他亦被告知用戶已撤銷服務,正納悶之際,忽然有追數公司留口訊給我,追索阿信的行蹤,原來在他經營業務的最後三幾個月,向幾間財務公司借了錢,最終卻無力償還貸款,只得藏匿起來。更有甚者,他在向財務公司借錢的時候,用我的地址和電話作為諮詢人,以滿足財務公司的需求。由此之故,我在往後的一兩個月裏不斷受到追數公司的奪命追魂call,有一兩個追數公司的職員甚至上門滋擾,還好他填寫的只是諮詢人,不是擔保人(當然亦不可能是擔保人,因為我沒有在借貸文件上簽名),財務公司亦明白我沒有法律責任去代他還債,擾攘幾次後肯定我不知阿信的去向,便只有悻悻然地不了了之。



如是者過了三幾個月,亞信忽然現身找我,輕描淡寫的作了個道歉,並解釋説為了避債,只能隱姓埋名的躲起來了一段日子,不敢和親戚朋友聯絡,現在已找到新工作,也會償還債務。起初我對他仍是餘怒未熄,我明白他在財政壓力下狗急跳牆,不得不向財務公司借錢,但若要把我的名字填在諮詢人一欄上,起碼都應該事先通知我一聲,我想在沒有財務法律責任的大前提下,這個交情我是願意杠下的,但他卻在我毫不知情之下填了我的資料作為借債的諮詢人,然後又一走了之,讓我在毫無心理準備下被追數公司上門滋擾,怎麼也是說不過去,我氣憤當然是有理有據,但阿信卻真的擁有能人所不能的思想邏輯(不知怎對我總覺得他和丁蟹在性格上有點相似,當然他沒有像丁蟹般大手大腳地害人),他認為在那個緊迫的情況之下,要往財務公司借錢是不能避免的一步,而我作為朋友,幫他也是天經地義,至於為何事先沒有告訴我,是覺得若告訴我,我可能會不同意,所以先斬後奏,並加上一句,「若是換了我,我也會做同樣的事情」。對於這個解釋我真的是啼笑皆非,但幾十年朋友,又真的沒辦法生氣太久,終於還是應承和他偶爾出來茶敘,並以朋友的身份去勸他說生意身外事,最重要是保重身體,他日才可以東山再起等廢話。然而之後發覺自己是杞人憂天了,亞信轉換了跑道,卻一點也不沮喪,他對現狀非常滿意,覺得現時的工作讓他有更多時間可以看書,學英文,生活得非常愜意,並有點後悔為什麼不早些轉工(他這個說法真讓我有點為之氣結,從前我勸他結束生意的時候,他卻青筋暴現的說要我結束生意倒不如讓我去死,現在卻如此優哉游哉,心態轉變得如此迅速和徹底,真讓我目定口呆.  亞信真的是個極度自我中心的人,他完全聽不進別人意見和勸告,他心目中只有一種邏輯,那便是阿信的邏輯.  我在想,可惜他不是大老闆,因為只有大老闆才可以如此不理別人感受, 不講道理)。此後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出來喝茶,甚或吃晚飯,每次見面他都是一副十分自豪的樣子,興高采烈的訴說自己現在的生活如何輕鬆,寫意,以及近這兩年因為餘暇的時間多了,可以重拾之前荒廢了的學業和興趣,譬如英文,文學歷史,甚至打坐等等。每次他這樣說,我看著他,都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一方面我是懷疑,他究竟知不知道現在是生意失敗,因為要避債才搞到如此田地?另方面我又不得不佩服他,一般人在遭遇到生意失敗後,大都一蹶不振,怨天尤人, 他卻表面上一點也不愁眉苦面,甚至對現在的生活有點自豪(這個我相信他是發自內心的,在我面前他該不用裝B吧)。無可否認, 每次他在我跟前細數目前的收入如何如何豐厚,比從前的生活好得多了時, 我都感到啼笑皆非, 不得不說,他真的是我另類的偶像。



在社會打滾了這麼久,自詡見識過不同類型的人, 善良,好心人固然碰過,然而那些陰險自私,笑裏藏刀,笑騎騎,放毒蛇的人也不在少數,與之相比阿信絕對算不上是大奸大惡的人.  說真的他不算是那種深思熟慮,或者處心積慮去害別人,以致損人利己的朋友,但肯定的是,他只得一條筋想事情,遇到難題,只會以最簡單,最粗暴的手法去解決,但從不考慮後果,當然也不會想到這個做法會損害到他人。在他看來,即便如此,簡簡單單說一句對不起,不好意思已經是最大的退讓或者補償,我已經說了對不起,你還想我怎麼樣?大家既然是朋友,你即使不是兩脅插刀,起碼也要為我我吃點苦吧(我不知道,也許在他的心底裏面,他也不介意朋友如此待他,當然這個想法沒有如果,因為我們是兩類型的人,我從沒有想過我會以同樣形式去對待朋友)。這便是他的性格,邏輯,即如我老媽子常說的,人心隔肚皮,她的意思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但我卻有另外一番解釋,那便是你永遠無法從自己的思辯邏輯去理解別人的看法和做法,這世界有好人,有壞人,但更多的是遊走在這兩者中間的一般人,他們大部份時間都沒有作惡的念頭,只是當情況和問題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時,便往往會把己身的考慮放諸第一位,甚少去想我這樣做是否會給別人帶來不便,麻煩,甚至傷害?當然這種想法在不同的人的心中有著不同的道德和倫理考量,有些人會毫無節制,有些人會考慮得比較詳細,有些人會刻意,有些人會無意,無論如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是一本損益帳簿,能做好人,可能範圍的下幫助別人,拿着的帳簿便是盈帳,經常損人利己,那這本帳簿便是虧帳,可是現今社會,大部份人都不介意自己人際關係超支,反正我好便可以了。但在我看來,只要不需捨身救人,或者傾家蕩產,有能力能幫人一點,讓別人可以從你的燭光裏得到些許光明, 溫暖,何樂而不為。反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花點精神,金錢去幫人,別人開心快樂之餘,也證實自己仍有這個盈餘去傾瀉別人,其實都是一種恩賜。不勞你說,我當然知道,如此老土的倫理觀念,絕對已是過時了。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華富邨憶往



華富邨可以說是我年青時代的樂園,童年的時候因為年紀尚小,活動範圍只能限於堅尼地城以至最多西營盤,但步入中學之後,因為年紀漸大,家裏的管束逐漸寬鬆,活動範圍遂往周邊發展,加上我很多同學都是住在南區,譬如華富邨,田灣,漁光村等一帶,要跟同學見面,華富邨是最好的集散地, 由此之故,華富邨在我中學生涯年代,是個不可磨滅的記憶。


我最早與華富邨扯上關係是大概小學五六年級,那時候剛學曉踩單車,故此每個星期六日都會偷偷的往水街單車舖租單車(那個時候水街近皇后大道西處有幾間租單車舖,是我們這些靚仔的租車勝地), 一個至個半鐘頭的光景,我竟可以來回西營盤和華富邨,有時間甚至會找間士多歇一歇喝支汽水,現在回想起來,仍然不得不驚嘆自己那時候踏單車的速度。升上中學後,踏單車的熱潮雖然退卻,但卻因為其他原因經常往華富邨,第一當然是與同學們見面,玩耍, 另外華富邨在七十年代即設有市政屬下圖書館,並附設溫習室,莘莘學子對溫習室當然趨之若鶩,故此每逢星期六日,便攬著一大綑書直奔華富邨,美其名是去溫習,其實最重要的是在那裏可以呼朋結黨,到處去瘋。


甫抵達自修室,坐下來不到半句鐘,其他同學便陸續抵達,大家兩眼相望,四目交投,情投意合後即推開自修室大門,奔向歡樂園地。歡樂園地包括那些地方?可多着呢,且聽我細細數來;去玩首先必須填滿肚子,圖書館對面即為華富酒家,可吃點心,可炒粉麵,若不喜歡飲中茶,不要緊,還有隔鄰的華富冰室,以及再往前一點的銀都冰室,兩間茶餐廳都提供美味可口的港式午餐,那天胃口好,可以吃個洋蔥豬扒飯或者炸雞髀飯,胃口稍差,來個餐蛋公仔麵加杯凍奶茶也不錯,當然我們這些嘩鬼不會靜靜地吃東西,而是一邊吃,一邊天南地北地高談闊論,正經一點會談談考試策略,或者畢業後的去向,那天若有損友在場,便會對校內/隔鄰女校的女生評頭品足,或者吹噓某女同學對自己有意思,當然這些都是誇誇其談,我們那個年代大部份男孩子都比較規矩內向,敢說不敢做,真正在中學時代有女朋友的其實寥寥可數。


 吃飽了便是活動時間,華富邨在今日看來當然是舊屋邨,設備甚是落後,但在七十年代華富邨可說是新型屋邨的代表,設有乒乓波枱,籃球場,喜歡運動的可以先打幾盤乒乓波,或者往籃球場一試身手。若那天不喜歡打波,可以往下走往瀑市沙灘,那裏美其名為沙灘,其實只是個怪石嶙峋的石灘,但年青人精力充沛,管他什麼不石灘不石灘,興之所至,便脫下上衣撲向大海,在碧波中暢泳,大家互相在水中扭打,嘻戲,渾然忘卻自已其實身處考試搏殺期中; 年輕人嘛,體內有無盡的荷爾蒙需要揮發,考試又怎能困住不羈的心?游完水之後混身濕透,便會往住在華富邨的同學家裏洗頭沖涼,晾乾衣服(大前提當然是他家人不在屋內)假若找不到這樣的「好同學」,便只有往公廁匆匆扭乾衣服,然後把半乾的衣服穿上身,後生仔嘛,衣服很快便會變乾透,至於皺嗎?管他呢,又不是去相睇。


玩過瘋過後,是時候靜下來掠一掠驛動的心,幾個大男孩慢慢沿着海邊走,或者只是靜靜的坐在那裏,看夕陽徐徐從西邊沉下去。 雖說少年不識愁滋味,但看着那鹹蛋黃慢慢黯淡下來,心裏面不期然升起一陣黯然,那是對未來的迷惘。今天我們坐在這裏,心中唯一的牽掛便是每個中學生都必須跨過的欄杆- 會考,但會考過後我們會面對怎樣的環境,未來的光景是否會如眼前這抹夕陽般絢爛?那真是木宰羊。最後我們都只能懷着依依不捨的心情返圖書館收拾書本打道回府。如此這般本應埋頭書堆的一天便在嬉笑打鬧中度過。  


畢業後我很少回去華富邨,原因是已失去入華富邨的最主要理由,另外生活圈子逐漸擴大,活動的範圍逐廣,華富邨肯定不是休閒玩樂的首選。畢業後出來社會工作,更是差不多把華富邨拋諸腦後,屈指一算我差不多有二十多年沒有再踏足華富邨,千禧年過後工作沒那麼繁忙,心情遂慢慢沉澱下來,於是我偶然會找個星期天特意返回華富邨探究,尋找以前的足跡和心情。我還記得第一次回華富邨的感覺,說得誇張一點是真的有些感動以致震撼,站在廣場中央,四處張望,環境沒有什麼大變,酒樓改了名字,但華富冰室和銀都冰室仍健在,我探頭往冰室裏面看,裝修幾乎沒有什麼改變,隱約中我甚至可以看見自己坐在那裏,和幾個同學高談闊論,旁若無人,盡情的在揮霍青春,但,那已是幾十年以前的舊事。今天同學們各散東西,早已失卻聯絡,我不知道他們還記否,當年曾坐在這裏大言不慚,以為只要讀好書,畢業,天下即為我有。其實即使當年如此無知和愚昧的我,都知道世情那有如此簡單,但那時候的我卻願意相信人生充滿可能,亦就是這點希望,燃亮了整個青春期,而華富邨並提供了這個舞台,讓我可以在這裏發夢,唏噓,感嘆,玩樂.  這裏充滿著歡樂,亦滿載遺憾。近幾年經常聽到華富邨要拆卸重建的消息,這條建於六十年代的屋邨早已到了翻新的時候,人有生老病死,屋邨亦不獨然,但我骨子裏面甚是依依不捨,我有朋友住在田灣邨,以前經常上他家中玩耍,但田灣邨十年前改建之後,面目全非,已完全找不到以前的況味,我心裏其實有些懼怕,華富邨一旦改建,當年的回憶,念想都會跟着舊華富邨一併埋葬,永不復返。



七十年代從華富大道向北望向,左邊是華


七十年代的華樂樓,華樂樓當年可算是華富邨樓王,第一它位於華富邨入口,更重要的是戶戶向海,我有個朋友住華樂樓,初上他家時,看見露台面向無垠大海,覺得不可思議


六十年代華富邨剛入伙時的示範單位 1


六十年代華富邨剛入伙時的示範單位 2


七十年代第一代駐華富邨士多


華樂樓外觀


七十年代從東博寮海峽遠眺華富邨


華富酒家,華富邨第一代酒家


華富冰室,至今仍健在,感覺甚是欣慰 1


華富冰室,至今仍健在,感覺甚是欣慰 2


銀都冰室,我在此留下不少腳毛 1


銀都冰室,我在此留下不少腳毛 2



2022年7月11日 星期一

偷渡客

 

忽然記得這樣一樁往事: 中學時代,有次趁著放假和同學往新娘潭踏單車,盡興之後正準備回程,忽然從溪澗中跳出一個衣衫襤褸,年紀比我們大不了多少的青年,他拉着我們說自己剛從大陸偷渡來香港,央求我們帶他去找他的舅父。  開始的時候我們當然嚇了一跳,但靜下心來卻是另外一番心腸。那時我們不知天高地厚,覺得他著實可憐,便依着地址帶他去找舅父,幾經辛苦轉了兩輪車,終於找到他舅父的住處,甫敲門後一個中年男人站在門口,很錯愕的問我們是誰?我們道出來意,告訴他說我們帶他的外甥來此與他團聚,他第一句說話便是:「我冇錢,我亦都唔會俾錢你哋」。那時候我們年紀還輕,完全不知道為何他為何一開口便講錢,他見我們愣在那裏,一手便將外甥拉入屋內,隨即澎一聲把門關上,把我們兩個晾在門外,多年後我才明白為什麼他要如此強調自己沒錢,相信他怕我們是蛇頭,強索偷渡費吧。現在想起這件事情, 一是那天和我一起的同學已經離世,感覺很是唏噓,二是不知道那個青年今天怎麼樣了?我當然希望他在香港找到自己的生活,現在有個幸福的家庭,也不知他會否記得當年那兩個傻仔?




2022年6月23日 星期四

留英點滴 (2)


在英國留學的過程中,做兼職成為我生活中一個頗重要的部份,不知何故,那個年頭絕大部份的留學生都會做兼職,可能那年頭的年青人都比較乖巧,也懂得父母供自己留學的艱辛,加上當年英鎊的匯價很高(大概一英鎊兌15港元),所以心理上覺得在英國賺錢英國花,感覺比較化算。如上所述,我在英國幹過的兼職甚多,除了香港仔必做的雜碎外,也包括在酒吧酒吧做酒保(你也許會覺得奇怪,我根本不懂得飲酒,怎當酒保?其實很簡單,我主要負責斟啤酒,或者特定份量的烈酒如白蘭地,威士忌,要調校雞尾酒,便需找同事幫忙。談起酒保,我便記得這樣一件往事,都說Newcastle 七,八十年代的經濟很差,但酒鬼卻很多,有時候一些酒鬼會在吧枱前面擺出一副可憐相,把袋裏面少得可憐的錢全都放在枱面上, 為的是乞求一pint lager,開始的時候我狠不下心腸,給他們斟上一杯啤酒,後來同事們告知,很多酒鬼以此方法騙酒喝,告誡我以後不可再如此。我當然明白箇中情況,但看見一個大男人為了騙/欠十幾個便士,拉下面哀求,說什麼也狠不下心腸拒絕),摘草莓,在超級市場收銀,以及在麵包廠做雜工。你或許會問,我們這些留學生拿的是學生簽證,法理上是不可以工作的.  理論雖然如此,但絕大部份留學生都好少理,我甚至可以拿到National Insurance,這意味著我可以堂堂正正的工作。


在眾多份兼職中,我最深印象的是在雜碎(即中式外賣店)以及在麵包廠的工作。中式外賣店那份工作其實可算是無心插柳,有一天我在雜碎店買外賣,老闆見我是同聲同氣,便央求我每逢星期五,六去外賣店幫手(為什麼是星期五,六?因為英國的薪金是每星期發放,英國人星期五拿到薪水,那天花錢便特別豪爽,多半先去酒吧飲個不亦樂乎,然後在酒吧關門後擁往炸魚薯條店或者中式外賣店買外賣填肚子,所以外賣店星期五,六會比較忙碌,需要額外幫手)。我因為需要賺外快,既然有兼職送上門,當然欣然答應。那老闆其實在雜碎店老闆中已經算是比較近人情,我跟他不熟,所以他不會放心把我放在前台(前台收錢,老闆們當然比較敏感),我的工作只能在後面的廚房拋鑊炒餸以及包裝(我在香港可謂十指不沾陽春水,但來到英國後兩餐當然要自理,久而久之簡單的餸菜都難不到我)。為什麼我說這個老闆待我還不錯?原來每次收工打烊後他顧慮到我住得遠,會先炒個飯讓我打包,然後開車送我回家。這還不打緊,每次他還會送我幾個雞殼,這樣便使我成為香港仔中的大哥。 用幾個雞殼煲湯,湯味清甜無比(香港仔當中竟有人以豉油加入清水當湯喝,此等白癡的做法真讓我目定口呆,一笑),各路餓鬼聞風而至,我端坐其中,視乎誰人巴結得我貼貼服服,才賜予雞湯一碗,大有睥睨天下之姿,惟樂極生悲,有次在廚房倒咖喱汁的當兒一時分心,把咖喱汁淋在手背上,咖喱汁非常濃稠,且熱度甚高,登時把我燙得眼淚直標,我忍了一會後仍不得不去醫院治理,此後手背更隱隱作痛了一個星期,之後我亦辭掉了那份雜碎工作。兼職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麵包廠那份工作,我在英國唸了一年書之後,暑假期間因為機票太貴捨不得回港,但待在家中百無聊賴,便跟朋友去麵包廠找工作,麵包廠的工作時間十分磨人,那是晚上六時至早上五點,為何如此?因為麵包出廠的時間要剛好配合超級市場以及士多出售早餐的時間,所以麵包廠的運作時間是從晚上到凌晨,由此之故所付的工資亦較高,這也是我願意捱眼瞓也返麵包廠的原因。返麵包廠除了要捱眼瞓外,其實也甚為辛苦,前半夜要清洗麵包廠,搓麵粉,這倒不怎麼樣,但後半夜才是高潮所在,麵包出爐後,沿着長長的運輸帶經過我們的面前,我們便要將及時把麵包從鐵匣裏面倒出來,問題是麵包剛從爐裏面轉出來,不論麵包或是裝着麵包的鐵匣子都滾燙非常,我們雖然都戴上隔熱手套,但久而久之都會覺得燙手難耐,但燙手歸燙手,手腳卻不可以停下來,因為一停下來,麵包便會轉回麵包爐,二次烘烤的麵包當然會燶至不可出售,所以儘管雙手被熨至紅腫,仍不能停下來,那種苦況我至今仍記憶猶新。我在麵包廠工作不到一個月便被開除,原因且讓我慢慢道來;麵包廠的工作流程是麵包烘好後仍需人手入膠袋,此程序需要兩個人合作,一個將麵包放入膠袋,另一個則負責封口,本來這是非常輕可而機械的步驟, 有一晚和我合作的是個skinhead仔(很難解釋清楚何謂Skinhead仔,大概是衣着前衛古怪,思想較為激進的青年),他早已看我們這些外國人不順眼,覺得我們來英國搶了他們的飯碗(這個觀念在紐卡素這些失業率高企的北方城市很流行,我記得我初到貴境去街市買菜,那菜販一看見我是黃種人便拒絕賣菜給我,並口吐芬芳,這埸景在七十年代的北方城市並不罕見),他一面工作一面喃喃地咒罵,後來更因一些簡單的誤會,當即撲過來揮拳相向,我當時毫無準備,被打倒在地上。還沒有反應過來,主管便立即走過來把我們兩人都拉入經理室,二話不說便把我們開除。說也好笑,那時只是凌晨三點多鐘,而巴士最早要五點半才駛經麵包廠,我們兩人坐在那裏你眼望我眼等了兩個鐘頭,已不記得是誰先開口,我們竟慢慢傾談起來,傾談之下其實我發覺他本性不壞,只是環境和同儕的影響,才讓他如此憎恨外國人。最後我們兩人握手道別,不知這樣是否可被視為不打不相識。我想若在今天智能手機的年代,我會把他加入我WhatsApp成為朋友,世事便是如此荒誕。


在英國生活了五年多,所見過,交往過的人當然不在少數,和我交集過的人上至校長,教授,公司董事,議員,下至在街市或超級市場賣菜賣肉的,工人,以及各行各業兼過職的同事,甚至 skinhead仔,黑社會,可謂林林總總,思想和性格各有不同.  很多人都會說英國人性格比較陰沉,不願意和人深交往,說話也比較尖酸刻薄,表面上來說這些評價大至沒錯,但你若和英國人混得比較熟,慢慢習慣和接受了他們這對人處事的風格,反而覺得很舒服.  英國人比較注重私隱,所以很少侵犯別人的私生活,也很尊重別人的小宇宙,由此之故和英國人做朋友可以很放心,因為你很早便知道界限之所在,大家都不會越界。其實某方面來說我覺得英國人很容易相處,他們有禮貌,也不像表面上那末冷淡傲慢(當然高高在上者例外,在我眼中看來,他們或多或少都有點racial discrimination 的況味).  一般普通英國人都頗友善可親,舉例來說我在 Newcastle 其中一個住處的包租婆,那時候她已年過七十,一頭銀白色的頭髮,每次見到她總是笑咪咪的。她自已住的地方是所租出房屋的隔壁,每次回家經過她門口,都會藹然的跟我打招呼,星期六日有時見我宅在家中,都會盛誠意拳拳的邀我去她家裏坐,吃下午茶。有幾次我推不掉,應邀赴約,聽她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 她老公服務於皇家海軍,經常派駐海外,幾年前已經去世,自己無兒無女,但絕不怨天尤人,一副樂天知命的模樣,傾談之下原來她從未離開過Newcastle,我問她現今(當然說的是八十年代初)交通發達,去一趟倫敦也不是什麼難事,為不什麼不到處遊覽,增長見識?她回答說在她眼裏 Newcastle 已經夠大,足夠生活和遊覽,外面世界嘛,從電視的旅遊節目中已經可以看到,何必僕僕風塵?我明白不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強加諸人,她有她的世界,亦樂在其中,難得她如此喜愛自己生活的地方,Who am I to tell her that she miss the world, maybe the world misses her. 我離開 Newcastle 後每年聖誕都給她寄聖誕卡祝她聖誕快樂,她也定必會回信,但回港幾年後忽然不再回我聖誕卡,我想她可能已經離開心愛的 Newcastle 返回天國(她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另一個讓我很深印象的英國朋友是我 Final year 的一位同學John, 他因為是留班生,所以我只在大三那年才和他同班.  此人脾氣古怪,很少與人交談,但不知怎和我卻頗為談得來,可能是他對中國文化很有興趣,想從我這個香港仔身上多沾一些中華文化的氣息吧。最後一年我們都要做 Final year project,我的項目是砌一個 Magnetic Galvanometer,如前所述,我對電子工程興趣不大,紙上談兵勉強可以,但要真刀真槍的做一個儀器出來,可真的要了我的命。可幸 John 甚有義氣,周末從老遠坐巴士來我家,協助我(其實是大部份時間都是他在落手落腳)去砌這個儀器出來,到最後我勉強畢到業,John 著實功不可沒。大學畢業後我們分道揚鑣,他由於不喜歡辦公室的工作,所以上了一政府資助的探測船,往北極海域研究洋流和氣候變化。其實我打從心裏面很羨慕這份工作,可乘工作之便往赴極地探險,我雖然不是一個很富冒險精神的人,但對北極這些苦寒之地頗為心神繫之,不消說往後我們便斷了聯絡.  此刻我不知他身在何方,但我衷心希望他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也希望有生之年能再碰上他。


早前跟朋友談起,他的兒子最近往英國留學,學校位於倫敦,所以他不得不在倫敦近郊租地方住,住的是一個面積不滿150呎的 Studio Flat, 每星期租金竟高達150鎊,這在我聽起來簡直不敢想像,不可思議。我記得我初到英國是住在Semi-  Detached 的一個房間,每個星期的租金只是五鎊,一次過交足整個月的租金還有九折優待。當然以每星期五鎊的租金,不能有什麼要求,屋內設施簡陋殘缺,供暖設備不足,害得我苦不堪言。在Newcastle的三年中我搬了五,六次屋,搬屋的原因很簡單 - 追尋更平的租金,此所以我住過很多古靈精怪的地方,其中包括Council House(所謂 Council House 其實等於香港的公屋)。為什麼學生可以租公屋?其實很簡單,那公屋住戶有自置物業,但又不想放棄公屋,便把公屋廉價租出來,對象主要是我們這些窮酸留學生,我記得當年月租不過15鎊,絕對價廉物美,但住公屋有個問題,那便是附近的環境比較複雜,夜裏以及週末很多飛車黨以及Skinhead仔在那裏留連,污言穢語不在話下,有些甚至公然吸毒,更有甚者他們看見外國人便會惡形惡相,偶然甚至會走過來挑釁,所以住公屋期間我都不敢太晚回家。另外一個奇葩的住處位於Gateshead ,那個Apartment 是某個同學因為要提早返港央我搬進去(如此他便可取回押金),我匆匆看了一遍之後便租了下來,其實大部份留學生租房都是這樣,反正租金都差不多,又不是買樓,沒有人會看得很仔細,住下來才知道中計。原來這個房子貼近鐵路,而每天晚上凌晨兩三點鐘便有一班高速火車經過此段鐵路往倫敦,第一晚住下來的時候被隆隆的火車聲驚醒,還以為地震,後來才知道此房子附送4D地震體驗,但已交下押金,無可能立即搬出,只能咬緊牙根住下來。說也奇怪,經過兩至三個星期的特訓後,我竟然可以一覺瞓到天光,完全沒有被這班定時的高速火車吵醒,想來可能是斯德哥爾摩候群症的效果吧。


說完住,也該談談英國的食吧。法國人經常調侃英國人的食物粗糙,單調,這在一般的層面其實是對的,我剛到英國,去超級市場買菜,發覺來來去去都是簡單的豬扒,冰鮮雞,連魚都欠奉(那時候我很奇怪,英國說到底四面環海,為什麼魚這麼匱缺)。說起豬扒,我便想起這樣一件糗事,剛到英國,想學老媽子煲湯,但買不到豬肉,隨手買了兩塊豬扒,加了一大堆不知名的菜,放了一大鍋水便煲起湯來,結果當然淡而無味,香港人不作興吃湯渣,我便隨手把豬扒棄掉,同屋的北愛爾蘭仔大驚,為什麼好好的豬扒要丟棄?便把豬扒撈起來煎香,竟覺得十分好,自此之後便學懂不能用豬扒煲湯,往後更痛定思痛,慢慢學會如何煮飯,炒菜,幾年下來,廚藝着大有長進,最後一年甚至可在倫敦餐館做二廚,炒炒楊州炒飯和咕嚕肉,廚藝也可以騙鬼佬。當然這是自家煮,午餐卻不得不在外面吃。  我沒有英國人 pack lunch 的習慣,所以午餐一般都是在大學或者是市政府的食堂吃,其實說良心話,英國菜沒有傳說中那麼難吃,先不說 Full English Breakfast 至今仍很受歡迎,即使一般午餐,如 pork and mince beef pie, sausage and baked bean, Yorkshire pudding 伴以炸得香脆的薯條或者真正的薯蓉(講清楚,是真正的薯蓉,不是開粉的薯蓉)味道其實不差,當然那天比較富貴,來個正宗炸魚薯條也很不錯。無可否認以精緻程度,款式多變以及對味蕾的照顧來說,英國菜與法國菜著實有好一段距離,但自己又不是什麼美食專家,窮學生嗎,簡簡單單的填飽肚便可以了。順帶一提,現在很多五星級大酒店所提供的 Afternoon Tea,裏面都有英國鬆餅,很多人都覺得scone又硬又淡,但在一般 Cafe (英國茶餐廳)來個 scone 或者 muffin, 加些whipped cream,再佐以一杯婆頭奶茶(所謂婆頭奶茶,源起自食堂大媽所沖的奶茶,奶茶裏面加大量牛奶,開始的時候覺得淡而無味,和香港絲襪奶茶無得比,但都是那句話,幾年下來,竟對婆頭奶茶有特別的感覺),饒另外一番風味。而香港人比較熟悉,又較為高價的英國食品,譬如 poached egg, haggis, gammon, Spanish ham等,說得敝鄉一點,我在英國從未吃過,這些菜式我是回到香港之後才首次品嚐.  無辦法,囊中羞澀,偶爾食個Fish N‘ Chips 或者 Chinese Takeaway 都已經不錯的了,那有機會吃這些高檔食品。


在Newcastle混了三年之後,終於捱到畢業,說實話我是揑了一把汗,以我的成績,能畢業過關不用重考,實是繳天之幸,畢業後我幾經思量之後決定再唸一年碩士,主要原因並非真的喜歡讀書,而是自己知自己事,我不想,亦無興趣在電子工程行業發展,因此唯有多唸一年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以便在工作選擇上轉型,至於碩士以及畢業後在英國的實習生活 , 但那卻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約克大教堂,有超逾一千年歷史,是英國北部最源遠流長的教堂


Miss Potter (Peter Rabbit原作者) 在Peak District Hilltop 的故居


連接Newcastle 和 Gateshead的 Tyne Bridge, 是第一條橫跨Tyne River 的拱型大橋


沿着Tyne River岸邊的Quayside Sunday Market


Whitney Bay, 是Newcastle的海邊度假勝地


North Shield 的 Roman Wall


St James Park, Newcastle 足球隊的主埸,我在這裏看過幾場足球比賽,在現場看球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經驗


Jesmond Park, 本來是個小小的山谷,後來開發成為Newcastle最大的公園之一,星期天在這裏流連放電,也是一個很好的去處


Newcastle 以 castle為名,是因為市內有座中世紀已建成的城堡,在羅馬帝國時期這裡已築有防禦工事,現存的城堡則始建於1080年, 是英國的一級保護建築物


Newcastle Mayfair夜總會,我曾在這裏當過一段很短時間的酒保,我最記得的是每逢星期三晚夜總會會攪個Rock and roll night,那一晚我們要收起所有玻璃杯,換上膠杯,以防酒客瘋狂起來以玻璃杯互擲傷人


Hadrain's Walk是英格蘭北部的一條長途小徑,它綿延84英里,從英格蘭東海岸的Wallsend到西海岸的Bowness-on-Solway. 羅馬人佔領英國期間在其北部邊界修建防禦城牆,  現已成為“羅馬帝國邊境”世界遺產的一部分


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留英點滴 (1)

 

上篇網誌談及自己在英國認識的同學亞星,寫完之後意猶未盡,忽然想談談,或者憶述一下自己在英國留學時候的生活點滴以及感想。驀然回望,原來距今都已差不多四十多年了, 四十年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那是差不多半個世紀的時光,以數字計算時間距今當然已經很遙遠,但偶然回想起來,很多事情彷彿仍是歷歷在目,故此趁自己記憶仍未衰退之前,把這些經歷記錄下來,也算是人生的番外篇。先此聲明,由於此網誌為即興之作,所以內容較為雜亂無章,所寫的人和事亦不是以時間作先後排序,各位看起來可能有點無所適從,還請見諒。



我是七十年代末往英國讀書,那時候剛預科畢業,入了浸會(那時候浸會仍未是大學,仍叫做浸會學院),但所唸的科目卻非我所願,又受到損友的誘惑,經常較腳去飲茶,看電影,以及兼職,以致學期尾升學考試時試埸竟然沒有我的名字,大驚之下一問,原來是因為我缺課太多,失卻了考升班試的資格。當然我可以補考,但箇中涉及這樣那樣的程序,而且也不甚樂觀,正徬徨之際,有個已往英國留學的同學寫信給我,問我有沒有興趣往英國唸書,這恰好拯救了我無法升班的尷尬,遂一口答應下來,如此這般便在糊里糊塗的情況下往赴英國升學。



我往英國唸書的第一個落腳點是Newcastle , Newcastle位於英國北部,差不多連接着蘇格蘭,在此之前我對英國地理一無所知,Newcastle是南是北毫無頭緒,抵步後才發覺英國跟自己印象中是兩碼子的事。 如前所說,Newcastle位於英國北部,那時候英國經濟涇渭分明,南部是金融和輕工業區,經濟比較發達,也相對富裕,北部則傳統上是採礦和重工業的集中地,惟自七十年代起,北方的煤礦因為資源枯歇慢慢關閉,而造船,造車以及製造重型機器等重工業亦因經濟不景而紛紛倒閉,所以在我抵達英國的時候,Newcastle以及周邊城市的經濟甚為蕭條; 市中心還好一點,市區外圍的情況誇張一點來說可謂慘不忍睹,商舖十室半空,剩下來的只感覺有些奄奄一息,屍居餘氣的氛圍。我甫抵步後先在Student Union打了幾天地舖,隨後在市中心外圍一個名叫Heaton的地方找到間semi detached house租到個房間。這個Apartment 共有三間房,租客分別為一個北愛爾蘭學生,一個來自澳洲的廚師,以及我這個來自香港的學生。我是最後入住,但卻分到樓上最大的房間,我正暗暗竊喜,遲來先上岸,竟可分配到面積最大的房間,住下來才發覺天下根本沒有如此大隻蛤乸隨街跳.  原來英國冬天氣候嚴寒, Newcastle位處北方,氣溫尤甚,英國傳統的屋子沒有什麼供暖設備,只有一個以熱水運行的暖水管,晚間酷寒,暖水管只是杯水車薪。 我剛入住的時候,夜裏冷得叫天不應,叫地不聞,雖然沖了兩個熱水袋,但仍凍到難以入眠,還好當時正值年輕力壯,捱過了最初的兩三個星期後,終於還是慢慢習慣下來。對於這段同居三人行, 我仍記得兩段頗深刻的往事; 第一是我第一次去英國的Pub (酒吧)便是他們兩人帶我去的;那時候我初到英國,生活甚是深居簡出,俗語說便是很宅(平日的生活有多枯燥?我還記得星期天無所事事,窮極無聊下踱往附近的公園,站在那裏看救世軍演奏軍樂,或者蹲在水池邊看小朋友放船,回程的時候偶然看見有間Cafe開門營業即喜出望外,連忙衝入去喝杯咖啡,吃過muffin,告訴自己在享受星期日的悠閑時光,但事實上是悶得發瘋),而他們兩人每逢星期五六一定浦酒吧,看見我週末都躲在屋內,便半拉半扯的要帶我去酒吧感受當地風情,我想想也應該,來到英國那有不去酒吧的道理?便欣然同往。來英國之前我差不多滴酒不沾,但去酒吧便得喝酒,便跟隨他們先來了一pint lager, 再喝光了一小杯Gin. 然後?然後便沒有然後了,原來我喝完那小杯Gin之後便醉倒在酒吧裏,完全不省人事,幸虧他們兩人合力把我枱回家,嗣後被他們笑了好幾天,可能他們從未見過如此沒有酒量的人吧。 我心裏暗忖,還好我是男的,如果我是女孩子真不堪設想。第二是同居中不是有個北愛爾蘭男孩嗎?那時候北愛爾蘭的動亂甚為激烈,以至北愛爾蘭人在英國很是不受待見,不知怎地附近的人知道有個北愛爾蘭人住在我們這裏,便三不五時的丟石頭把臨街的玻璃窗打碎,有時甚至會在外面叫囂漫罵,我起初還以為是針對我這個黑頭髮黃面孔的亞洲人,後來經那北愛爾蘭男孩子解釋,才知道原來是針對他。業主在修理兩次玻璃窗後不勝其煩,不再續租予這個愛爾蘭男孩,所以他只住了幾個月便得搬走。我那時候對英國政治不太熟諗,很奇怪大家都是同種,為何仇恨如此深,後來深入了解這段歷史,才明白雙方的看法和立場.  尤幸千禧年英國和北愛爾蘭簽訂和平條約,這段衝突總算慢慢平息下來。



其實說Newcastle的生活很枯燥也不完全對,Newcastle是大城市,只要願意捐窿捐罅,也有不少好去處。Newcastle市中心的大街分別為Norththumberland 和Grainger street,當然其繁忙程度不可以與旺角銅鑼灣相比,但舉凡英國的知名百貨公司你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如Fenwick, Littlewood , Marks & Spencer等; 我此等窮小子當然沒錢買高檔貨,但閒下來windows shopping也不錯,順帶一提Fenwick 裏面有間附屬的coffee shop,裏面提供滴漏咖啡,我便在這裏第一次吃croissant和喝滴漏咖啡,感覺甚是高大上. 不喜歡逛公司?沒問題,往走下走便是Tyne River, Newcastle的全名Newcastle upon Tyne意思是在Tyne River上面的Newcastle,由此可見Tyne River對Newcastle的重要性,橫跨在Tyne River上面最顯眼的便是Tyne  Bridge, 這是Newcastle正式的第一條跨河大橋,這座橋是戰後為了經濟復甦而興建,過程艱困並且犠牲很多工人的生命,結果是橋是順利建成了,但沒有像預期般帶動當地的經濟。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建造橋墩所設計的運貨電梯,至今仍然沒有啟用,長久廢置,感覺很是浪費。星期天有很多人在河的兩岸擺賣各色各類的東西,如油畫,古董,書籍,唱片等,當然還有小食,是Newcastle最大的Sunday Market,沿着河岸這裏看看,那邊摸摸,肚餓可吃個熱狗,喝杯奶茶,感覺其實很不錯。市中心另一景點是是市政廳,Civic Centre,類似香港的政府辦公大樓/綜合服務大樓,那裏的Canteen是我的我午飯食堂,外面有一大片空地,綠草如茵,行到累可以坐在草地看情侶依偎,或者小孩子跑跑跳跳,也很能治愈心情。那天有車,也可以衝出Newcastle,往附近的Jesmond park遊玩,  或去Whitney Bay游水食海鮮(我曾試過在那裏游水,那時候正值盛夏,本來以為可在海中暢泳,但原來Whitney Bay的海水由北海流下來,所以即使在夏天,仍然深寒徹骨,游不了半句要上岸).   再往北一點有North Shield 的Roman wall和Longbenton的莊園,都是很不錯的景點。其實大學的Student Union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搞一些廉價旅行,去遠一點的景點如York( York是個非常有參觀價值的歷史名城,其中 York Cathedral 號稱有過千年歷史), 另外也去過Peak District , Peak District 是英國著名湖區附近的山區,那裏叢林茂密,鬱鬱蔥蔥,很有英國田園郊野的況味和風光,且有 Peter Rabbit 的原作者 Ms Potter的故居, 喜歡 Peter Rabbit的人尤覺親切.  湖區我去過幾次,但Peak District只跟Student Union去過一次,有些可惜。 哈哈,越寫越覺得自己好像在寫Newcastle旅遊指南。



我往英國唸的專業是理科,由於我在香港已經唸了第一年大致相同的課程,所以剛到的時候功課壓力不大,當年往赴英國唸書的留學生,除非家境十分富裕,大多數都在餘暇的時間找兼職(現在回想起來真有點自虐,兼職的收入其實不高,但卻佔據大部份的溫習和休閒時間,而且工作內容大都甚為辛苦,真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攞苦嚟辛」)。我在英國的第一份兼職是在一間素食餐館做侍應,說是侍應,但其實身兼侍應,清潔和洗碗的工作,每天下午六點便要開工,晚上凌晨才下班,如果我沒記錯,日薪只有四至五英鎊左右,聽起來工資不高,但那時候物價很低,我的房租才每星期五英鎊而巳,所以這個收入相對於開支來說其實算是不錯。其後我陸陸續續也在不同行業做過很多兼職,譬如在酒吧做Bar Tender,在超級市場做收銀,以及暑假在麵包廠當雜工,當然亦少不了在雜碎店當廚房,樓面.  你可以說英國七十二行除了寫字樓工外我都幹過大半,其中以在麵包廠那份工最深印象,情況後詳。



回頭說大學的生活,在First Degree的三年內從沒有住過宿舍,主要原因是我在香港申請大學的時候時間已經很遲,宿舍已經滿額,之後在Newcastle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對當地的地理環境慢慢熟悉起來,覺得在外面住也不錯,其實最重要的是宿舍的月租比外面貴很多,加上宿舍管束/規矩較嚴,在外面可以和豬朋狗友們狂歡不怕晚歸,權衡利害之後,所以決定不住宿舍。如上所述,我的first degree唸的是電子工程,但其實我對理科的興趣不大,唸這科是因為我的同學唸的是這個專業,所以幫我申請起來因利乘便.  我在香港時對這個專業可謂惘然無知,反正能來英國,管他什麼電子系或者計算機系, 總之能來到英國便是好的學系。第一年情況倒沒什麼,但到了第二年開始便唸得很辛苦,辛苦的原因倒不在於學科艱辛深澀,只是我對半導體,電子邏輯這些科目提不起興趣,所以很多時候在圖書館溫書,看本科書不到半個鐘頭,便自然地走往其他樓層找書看,舉凡心理學,社會學,歷史,政治,文學的書我都有興趣,也看得津津有味,就只有自己本業的教科書看得我昏昏入睡.  其實我不是沒有想過在第二年轉專科,但這個念頭一閃即逝,最主要原因是已經唸到第二年的年中,若要轉科便得從第一年開始從頭讀起,我們此等家境普通的留學生,要做回第一年新生,意味着這兩年留學的光陰和學費加生活費得付諸流水,老爸供我來英國唸書的負擔已經很重,再這樣蹉跎兩年,著實真的說不過去,所以只能咬緊牙根混下落去,希望畢業之後才轉往其他學科,彌補自己這方面的不足。還好自己沒甚專長,死喫書的能力還是有的,Final year發憤讀書,最終還是給我蒙混過關,成績雖然差強人意,但能捱到終點,私底下卻抹了一把冷汗. 我還記得Final year考完最後一科走出試場,迎來少有的陽光普照,渾身都暖洋洋的,便走去附近的超級市場買了幾罐啤酒,一個人坐在校園大樹下,一口氣把幾罐啤酒喝完。我是個酒量甚淺的人,喝完這幾罐啤酒便醉醺醺的睡著了,一覺醒來竟發覺四周漆黑,原來自己醉倒在樹旁,睡了一整個下午.  雖然如此,那種微醺的感覺著實很是美妙,最重要的是無試一身輕,管他成績如何,今天放下千斤重擔,值得慶祝,也值得放肆一下.



回頭說說大學三年課堂以外的生涯,正如我在上一篇阿星同學網誌中所言,七,八十代Newcastle不是香港留英學生的首選,所以香港人的圈子很窄,基本上在幾個場合,譬如中餐館,唐人舖(即中式超級市場),大學common Room,以至賭場都能撞口撞面。這裏面賭場很值得記上一筆;英國是個開放賭業的國家,但賭場卻要是會員制,可幸的是申請手續一般都十分輕鬆簡單,今天申請,明天便可以成為會員。華人嗜賭,所以走進賭場,十之八九都是華人。我其實是被阿星帶入英國的賭場,但還好,自己知道個人背負的責任,所以學生年代我從沒有在英國賭場賭過一塊錢,但為什麼入賭場?那是因為賭場為了吸引華人(主要是港人)賭客,所以在休息室播放香港電視劇,我便在賭場看過親情,抉擇等無線劇集,而最重要的是到了午夜賭場便會有免費中式自助餐奉客,自助餐當然不會是很豐盛的菜色,一般只提供炒粉麵,春卷,咕嚕肉這些大路菜式,我們這些窮酸留學生平日當然不會幫襯中餐館,但一兩個星期能吃上一頓炒粉麵,春卷,絕對是件賞心樂事,故此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賭場看劇集,吃自助餐,反正賭場早已預計很多人會白吃白喝,對此並不計較,他們的對象是午夜過後蜂擁而至的雜碎佬,不要小看這些中式外賣店的老闆,他們可以說是支撐着Newcastle賭場大局的人,我便聽說不少雜碎老闆輸到傾家蕩產,把外賣鋪和住所都輸掉,所以賭之為害,著實應該萬分警惕。



話題扯遠了,還是談回周圍身邊的人,除了阿星同學外,我在大學期間交往得比較多的人要算是亞牛和亞陳(兩個都是假名)。亞牛很年青的時候便被父母送過來英國讀書,以七,八十七年代的情況來說,他的家境應該很不錯,可惜阿牛讀書沒有什麼天份,加上早早脫離父母的管束,所以性格甚是散漫,讀書的成績當然比較差,幾年下來都在CAT裏面混,因為他和阿星熟,所以連帶和我也熟諗起來。阿牛最與別不同的地方是他身邊有個已在一起很久的女朋友,那時候他們已用老公老婆相稱,他這個女朋友最為人稱道的地方是思想很開通,完全不介意阿牛和我們這些損友一起玩,有時候我們在他家打麻雀,玩啤,她會斟茶遞水,偶爾還會煲糖水奉客,簡直是賢妻良母的典範, 但這並不代表她是個儍白甜,和她熟稔之後,發覺她其實是個很有主見,看事頗為通透的女孩子,有次我們大言不慚地在討論中國近代史,不想她竟然侃侃而談了半句鐘,把事情分析得很透徹,自此以後我們都不敢再輕視她,視她為花瓶。畢業後我南下Lancaster,他們兩公婆則留在Newcastle繼續唸書, 遂逐漸失去聯絡,多年後我從朋友口中得知兩人其後分了手,聽到這個消息我不覺有些唏噓和感嘆,當然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是第三者可以滲和月旦,但這樣的女孩子,着實是個不可多得的女朋友。 另一個值得一記的朋友是亞陳,亞陳和大部份留英學生不同,他很小便跟隨父母移居英國,父母在隣埠Sunderland開雜碎店,所以他順理成章的在Newcastle唸大學, 亞陳和我們這些蠱惑香港仔的性格可說是截然不同,他為人比較木訥,看事情也比較簡單直接,許或是英國的風水人情比較淳樸,以致他的性格較我們顓素,率直。 由於Newcastle華人社區比較狹窄,他兜兜轉轉都只能和我們這班人玩,但他性格精奇,很多時候讓我們張口結舌。有一次我們一班嘩鬼聚在一起,話題扯上男女關係,他聽了一陣之後很嚴肅的問了一句:你們真的會進行婚前性行為?(這與家有囍事中張國榮那句「乜你哋唔使守貞操嘅咩」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雖說七八十年代的社會風氣較現在保守,但如此煞有介事地問這個問題似乎有點讓人忍俊不住,不過這也很能反映他的性格。亞陳對朋友很是認真,由於他是英國local,所以有些本地事情我都會找他幫手,他力能所及之內都樂意幫我解決問題,這方面我其實很感激他。阿陳也是我同班同學中唯一的華人,這也是我們談得來的原因,可惜他讀書的天資不太高,第一年便要留班,第二年的升班試仍然不合格,故此只能往南部另找出路,自此我們便斷了聯絡.  離英前我曾想找他道別,但終於仍是徒勞無功,這對我來說是個不大不小的遺憾。人是我永遠是意猶未盡的題目,下面我還會談兩個英國本土的朋友。




Newcastle中央火車站,是我抵埗後見到的第一個建築物


Newcastle Civic Centre,其四樓的canteen是我午餐首選,價廉物美,所提供的英式食品甚是正宗


Civic Center往前走5分鐘便可以見到Earl Grey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是為紀念這位英國前首相而建造,現已成為Newcastle的地標之一,我們記得Earl Grey是因為一種以他名命的茶葉


Northumberland  Street, Newcastle的彌敦道


Eldon Square, Northumberland Street最大的購物商場


Grainger Street, Newcastle 另外一條非常著名的商業大街,這裏透着濃濃的古典氣息,建築物都很有氣派


Odeon 戲院, Newcastle最大的戲院,我在這裏看Star Wars,那種震撼感我到現在還記得, 對面的 Tyneside Cinema則多數放映一些小眾電影


Newcastle的唐人街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亞星同學

 

一直以來都喜歡寫人的故事,無他,年紀漸大,對舊事和故人的緬懷越來越強烈,有時候我會覺得,真實的生活比電影和小說還要離奇曲折,當然也是因為這些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人亦是自己認識的,感受遂深,寫起來特別有感情。



前幾天跟一班在英國留學時認識的朋友聚會,大家不期然的談起亞星( 亞星是假名),傾談之下,原來他們竟都不知道亞星已然離世(他逝世的消息我是幾年前從阿星已分居的老婆口中得知)。大家得悉此消息後都大感驚訝,慌忙問我什麼原因,其實具體原因我也不清楚,只是知道他在午膳時忽然發病,送到醫院後已返魂無術。人生便是如此,今天還生龍活虎,明天卻要和這個世界道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離,正如曹雪芹所云,落得白茫茫一片世界真乾淨。



亞星是我在英國認識的朋友,但他其實從來沒有和我同過班,甚至唸過同一個專業。那時候我剛到英國不久,人生路不熟,生活圈子很是單調,亞星卻莽莽撞撞的走進我的世界,那會兒他正在College of Art and technology讀OND(有點像當年香港理工學院的普通文憑課程),Newcastle的香港留英學生圈子甚是狹窄,經過朋友介紹便認識了他,遂慢慢慢慢熟絡起來。阿星的父親經營文化事業, 家底殷實,他日常用度出手遂較濶綽,所以在我們這些窮酸留學生當中顯得有點與眾不同.  他不單只有車,住的地方亦不錯,加上性格開朗,口才便給,在眾人中冉冉成為中心,我則家境普通,為人亦頗木納內向,其實很難想像我們會成為好朋友,但不知如何,亞星很喜歡找我玩,由於他有車的緣故,所以三不五時便會自來熟的找上門來,一時晚飯時間上來增飯,一時拉我往其他朋友家裏吃飯聊天,偶然甚至會打打牌,賭點小錢,過着有點糜爛的生活,以此觀之阿星並不算是益友(我人生中抽的第一口雪茄,和呷的第一啖紅酒,都是拜他所賜),但人在外地,有個損友也不錯,還好自己知自已事,家境清貧,不敢過分放肆,翌年亞星轉校往我就讀的大學,嗣此我便結結實實地落入他的魔掌,有時候甫踏出課室門口,便見他笑咪咪的站在外面,然後被他挾往其他損友家裏開枱,若課情不緊張,我也會順從他(有時生活悶得發慌,甚至會欣然而往)。偶爾有幾次因為臨近考試,不得不推卻他「誠意拳拳」的邀請,內心竟然感到有些歉疚。在往後的兩年裏,阿星成為我這段期間的最好朋友,說他是好朋友,其實並不因為我們真的很志趣相投,或者什麼肝膽相照,而是他是個很主動的人(其實也可說是個很怕寂寞的人),喜歡周圍找朋友串門子,最重要的是他擁有座駕,這在英國來說非常重要.  英國不像香港如此交通發達,即使如Newcastle這般的北部大城市, 七, 八十年代的主要交通工具仍然只有巴士,而巴士最晚的班次大概在十點左右,過了這段時間沒有私家車便半步難行.  亞星既有車,便可肆意周圍找朋友找樂子。說起私家車,我便記得兩件這樣的往事,有次有個朋友在鄰埠出車禍要住醫院,他深夜來拍我門,然後兩人頂着睡意,在黑呼呼的小路馳往醫院去探那個同學,現在想來他也算挺夠義氣。另外一次卻比較尷尬,有次我在他家玩到很晚,他本來應承送我回家.但因為太累,又飲了點酒,不想冒被警察截查的風險,終於被亞星說服在他家裏打地舖.  第二天早上天矇光,他其中一個女朋友摸上門來,兩人正你儂我儂之際把我吵醒,坐起身來正想看看究竟,那女孩驚覺竟有人睡在那裏,大喊一聲即奪門而逃,雖然被搗破了好事,但我兩人仍相對哈哈大笑,我想這便是少年輕狂,糗事也變為樂事吧。



大學畢業後,我南下Lancaster 繼續碩士課程,不想他也竟追了過來( 幸勿誤會,我們兩人都很straight ,只不過他覺得我在Lancaster ,他過來唸書有個伴而已)。你若以為這樣我們便會走得更近便錯了,這段時間他談了個很親近的女朋友,而這個女朋友看得他比較緊,杜絕了他和我們這些豬朋狗友的聯絡,故此我們雖然在同一個campus,聯絡反而比Newcastle更疏。到了畢業的時候,我正收拾行裝準備往倫敦實習,他忽然過來找我說已結了婚, 那時候我楞了一下,想不到以他如此不羈的性格,竟會未畢業便結婚,但事後想來也合邏輯,畢業後他要回港,女朋友卻要留在這裏再多讀一兩年書,女方可能怕他回港後異地戀會演變成分手,所以不知如何使他同意在英國匆匆成婚。我還記得那時候我望着他,心裏萌生一絲莫名其妙的陌生感,如此草草決定結婚是否合適,但當然這是他的決定,父母也無從置啄,何況我只是朋友? 故此握手道賀後,便各奔前程。



我在倫敦實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因為不太習慣英國人的處事方式,加上自已是黃種人,或多或少在職場上受到歧視,終於決定回港,回港後我在不同金融機構任職,其中大多數都是大型銀行,好處是生活穩定,待遇也不差,但問題是大機構規矩森嚴,做每件事都得依足程序,我雖然不是個很有創意的人,但久而久之卻對此類型的工作生厭,這時候阿星剛好因為父親背景的關係,成立了一家管理和投資顧問公司,這在八九十年代仍是比較前衛.  許是我在這方面勉強算是有點經驗,加上我們在英國很是熟諗,他對我的為人處事比較放心,於是把我拉攏入他所創辦的顧問公司作為核心成員。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甚為蓬勃,我們在此段時間內接了不少工作,發展也不算差,但俗語說得好,朋友不應該合夥做生意或者工作,因為長期的工作上的磨擦(直接一點來說便是對處事所持的不同態度)會令雙方的友誼因為理念和看法的分歧而遭到破壞,這個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幾年合作下來,阿星的優點和缺點便逐漸浮現出來;他的優點是能言善道,說得俗一點便是「連樹上隻雀仔都可以氹落嚟」。他家境不算很富裕,但亞星卻很懂得包裝,在外人看來,他絕對是個有品味,很懂得享受生活的富二代,外人戄於這個形象,又或者可以說這個形象很容易被受落,談起生意來便會事半功倍,但這樣的性格也會衍生另外一些問題,譬如做事不注重細節以致錯漏頻生,而與人相處的時候也因為自己的行事風格過於冒進讓人感到冒犯,其實以他的性格,做公關,市場推廣方面絕對適合,但久而久之,因為他大而化之的性情,很容易和合夥人以及客戶產生意見和問題,我便試過不只一次因為他過分漫不經心,又自以為是的性格要為他修補關係和問題。本來人無完人,若合作起來一凹一凸,互相配合本是天經地義之事,但日積月累,問題便越來越嚴重,有一次他過分大而化之的性格和做法讓合作方無法接受而與他決裂,而由於合作方是公司的主要股東,一旦退出,公司便無法繼續經營下去.  我嘗試作多方的周旋,但阿星認為對方咄咄逼人,拒絕妥協,在毫無轉彎的情況下,公司只能瓦解,我們的合作亦至此畫上句號。



公司結束後,我們便各奔前程,實際上差不多斷了聯絡。 雙方雖然有彼此的電話,但大家都要工作,也沒有太大的Initiative見面,期間我只是偶然從其他朋友口中得知他的日子過得不怎樣愜意。之後有一次我在中環碰到他,看上去雖然精神奕奕,但面上紅光實在太礙眼,我忍不住問他身體如何,答案當然是沒有問題,然後我順勢邀請他喝杯茶,但他卻以有約推卻,想不到這竟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一年後忽然接到他前妻的電話,告知我亞星已經離世的消息,驟聞噩耗我着實嚇了一跳,先不說他年紀不大,另外我才見過他不久,當時尚算精神爽利,怎麼轉瞬間便離去?定下神後隨之而來的便是一陣內疚,一個認識了這麼久的朋友,竟沒法送他最後一程,但現實便是如此,人生本就充滿遺憾.



我心底裏對阿星其實是一種很複雜的感情,他說話風趣,亦很有感染力,只要他在身旁,你便永遠不會感到枯燥,寂寞,且他為人仗義,也很願意為朋友伸出援手,這個性格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來說,已算是鳳毛麟角,以此觀之他是個很交得過的朋友,但問題是你若和他合作,不論作為同事,抑或合夥做生意,很可能會被他激到嘔血,也許世情便是這樣,能做朋友,不能共事,其實反躬自問,可能我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以致合作無法善終。現在我閒下來,都會偶然想起,當初那個守在課室門外,笑咪咪的阿星,每次在個情況看見他,我心中便會暗暗嘆句,今天晚上功課要泡湯了.  儘管如此,我仍很慶幸阿星曾出現過在自己生命裏面,因為有他,英國的生活才不至如此沉悶,亦因為他, 我才夠膽往外闖(假若不是他當初的「誘騙」,我可能會在大型銀行當個小主管至退休,生活雖然穩定,但這卻非我所願)。不管如何,阿星可算是我生命中一盞燈,不論指向何方,人生有他才明亮, 熱鬧起來,於此,我其實欠他一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