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助語詞唔是這樣用的



先來一個 Prologue, 網誌的標題沒有錯字,我只是借用近期的潮語"入饌"而已.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覺,近年來香港的公眾人物,以致傳媒都充斥着很多無意義的口頭禪,這些助語詞乍聽起來無傷大雅,甚至頗能豐富內容,但聽的頻率越高,便越覺得不妥.  不妥的地方在於此等詞彙邏輯錯誤和紊亂,意謂在那特定情況下根本不應該用這個詞語,其效果是會讓人覺得不合理, 感到不舒服.  也許你會認為我吹毛求疵, 矯枉過正,香港的官方文字和發言越來越西化,已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英文文法邏輯結構性較強, 用於官方文稿並無不可,問題在於囫圇吞棗,公眾人物和發言人很多時候想也不想便以某些特定(很多時候是英語中譯)的詞彙來入稿, 從不深究其真正意思, 以為可藉此增強説詞和說服力,可惜效果卻適得其反,讓人感到突兀,不自然,甚至有被冒犯的感覺.  下面幾個是我個人覺得最莫名其妙, 俗語説是"梗耳"的例子,且看你的感覺如何.  



(1) 大家都知道/我哋都知道/眾所周知


這是我最反感的助語詞, 但不知何解很多公眾人物在演辭或者解說一些政策時開首都會先來這一句, 也許他們覺得這個說法會拉近聽眾/受眾的距離,讓群眾以為他們是參與者,持份者;  但簡單的邏輯告訴我說, "大家","我哋", "眾" 涵蓋了每一個人(包括在場以及不在場的人),但發言者能肯定他/她所言及的事情真的每個人都知道,了解,明白嗎?  可笑的是有時候發言者所指的是可能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 譬如荃灣區搬遷小巴站,或者大嶼山應否開放自駕遊等地區事務, 這些事情我可能連聽都未聽過, 更遑論清楚箇中的來龍去脈,怎麼忽然成了發言人口中已"知道"的大家, 或者"周知"的 "眾"?  我明白當前的公衆人物要面對太多互為因果的社會情況,發言的周延既廣, 很難字字晶瑩, 句句珠璣,然而基本的法道仍是要守的,那便是 "請不要隨便將唔關事嘅我拉落水",說得嚴重一點那是有被霸王硬上弓的感覺.  請記著, 大家是一個全民衆數,不是隨便可以用的.



(2) 唔排除



"唔排除" 這個語彙相信直譯自英文 "cannot rule out",我記得最初聽到 "唔排除" 這個語彙是警方發言人在發佈案件進展時的用語, 其意思是經過初步調查後對案件作初步的分類,如 "唔排除本案涉及他殺",或者"唔排除有故意放火的可能性",於是我的認知是 , 用唔排除這個語彙必須經過嚴密的調查和分析,方可作初階段的推論.  惟幾經異化後,"唔排除" 這個術語你都可在不同場合,聽到不同身份的人如念口簧般說出來,財經評論員會說 "唔排除美國今年內會加息兩次",政客會說 " 唔排除某某會參選特首",我覺得奇怪的是,既然有唔排除,那必定會有排除,那誰來排除和唔排除呢(一笑)?  我其實想說,我很討厭如此冷冰冰,不經大腦的說法,你若 "唔排除某個可能性", 是否已經做過很嚴謹的分析和調查?  唔排除其實只是帶鋼盔行騎樓底的講法,一旦預測失敗,那講者便可以說, "我只是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沒有說它一定會發生/不會發生呀".  修辭學告訴我們說,此等雙否定,即"唔" 加 "排除"等於某程度上的肯定,是一種很令人煩厭的說法.  其實講者可以用較為人性化的說法,如有可能,有機會,有跡象顯示等等,一個正面的用詞,永遠優於反面的用詞,尤其是"排除"這些很科學/數學上的技術用語. 



(3) 分享


分享本來是個很溫馨的詞語,我的理解是用於把自己開心和興奮的事情告訴人家,讓別人也可以感染到自己的快樂.  童年時看到這個詞語,便會聯想到送朋友禮物,或者寫信給同學,暢談旅遊趣事,樂事等.  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是否因為政治正確的關係,分享這個詞語竟成爲訴苦說難的動詞;  某人身患癌症,訴說治療時所受的痛苦,報導會説 "病者 分享抗癌歷程",這真有點黑色幽默的況味了.  我相信病者一點也不享受被病魔折磨的苦痛,讀者看後亦只會同情,無論如何也不會享受去閱讀人家被癌病熬煎的經驗,起碼在心理上不會產生任何愉悅的反應罷,這個"享"字真不知從何說起.  個人而言,我只覺得 "享"是對苦難者的不敬,無助於安撫正在受苦的人,甚至有點火上加油的反效果.  其實簡簡單單的 "病者縷述/談論其抗癌過程"便可,若要感性一點, 可以說 "病者詳述其抗癌的艱苦歷程".  上面任何一種說法,相信都會比 "分享"更貼近患者/讀者的心情吧.




說起用詞不當, 近日有個健康食品的廣告,其用詞也真讓我摸不着頭腦; 螢幕上扮演病人的演員說,"患上頑症也可以很幸福",聽後我覺得很奇怪,撰稿人有沒有想過,没有患上頑症的病人會幸福的,他們其中最幸運的只會康復,但從患病到康復要經過漫長的療程,怎樣看也說不上是幸福吧.  我相信病者看到這個廣告真會啼笑皆非,甚而憤懣.  我不懂廣告撰稿,但直接一點說 "舒緩病情,增強體力" 𣎴就可以嗎? 再技巧一點的可以說, "患上頑症唔使擔憂, XXX可以幫到你, 因為佢可以如何如何 ", 也許吸晴力沒那麼強,但絕對不會引起不良反應以致反感罷.


囉囉嗦嗦的談了這麼多,其實只是想闡明一點,公眾人物說話/傳媒稿件都是溝通的一種,其首要的任務是讓人清楚,舒服,準確無誤地接收到你要表達的信息 (聯儲局的聲明例外,一笑).  那末,在發言/發稿前,請審視一下稿件,肯定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起碼不要人云亦云, 語病連篇了.  


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淺談香港遊樂場的發展



香港迪士尼樂園最近宣布因為經營困難而裁員,顯示目前香港的主題公園因為遊客減少以及周邊國家的競爭,正面臨著甚爲嚴峻的經營環境.   我𣎴是經濟評論員,没資格分析經濟問題, 然而此則新聞卻引起我寫此篇關於香港遊樂場發展的博文的動機.     先此來個歧義的澄清,這里所說的遊樂場是指顧客要付費的遊樂場;  七十年代以前香港是沒有主題公園這個稱謂,凡設有遊樂設施的地方皆被稱爲遊樂場,  但其實遊樂場可分為政府建造及管理的免費遊樂場, 以及民營開辦的有償遊樂場.  本博文的範圍只包括後者, 即私人經營, 收入場費的遊樂場.  




香港第一個遊樂場究竟是西環的太白樓抑或是跑馬地的愉園, 由於年代久遠, 歷史記載頗爲模糊, 故此難有定論, 但普遍的看法均認爲太白樓先於愉園, 其論據是雖無太白樓確切興建時間的記載, 但觀乎其創辦人李陞死於1900年的事實,太白樓應建成於1900年之前, 而愉園則約於1907年開業, 故此推論太白樓應先於愉園.  然而,持相反意見的人則認為,香港第一間民營開辦的遊樂場應該是愉園,太白樓的開業時間應晚於愉園,其論據為太白樓的創辦人不是李陞,而是李陞的兒子李寶龍,由是之故,當年有關當局將貫穿西環七台的道路命名為李寶龍路 (有關西環七台的歷史,請瀏覽我早前博文"西環七台").  由於已是百多年前的歷史,真相已不可考, 惟可確定的是香港最早期的遊樂場出現於二十世紀初.




太白樓位於西環今日太白臺的原址, 創辦人為香港著名地產商人李陞, 他酷愛李白的詩詞, 故此以他的外號爲遊樂場命名 (日後太白臺發展爲住宅"西環七台", 各台均仍以李白的外号和詩詞爲名).     太白樓隨山形建成亭臺樓閣,並設有舞臺、音樂亭、唱畫臺、練靶場,鞦韆架、滑凳子、木馬園、幸運輪等遊樂設施.  遊樂場內更建有酒樓,粵劇劇場; 以及雜技戲棚,其規模在當時來説可謂十分宏大; 此外遊樂場經常舉辦猜燈謎、圍棋、即席揮毫書法等玩意,深得文人雅士的鍾愛。  由於太白樓位處偏僻,所以遊樂場常以不同方法吸引遊客,例如每年七夕舉辦「乞巧會」,並搜羅各地有趣的手工藝製品,另外每逢節慶亦會燃放煙花, 以吸引遊人.  



由於太白樓鄰近石塘嘴的妓院,因此遊客多數是來塘西遣興的富豪。    1935年港府正式禁止娼妓活動,塘西妓院都要關閉,石塘嘴一帶的商業活動大受影響,另外利園山的利園遊樂場開業,以及跑馬地愉園、樟園、北角七姊妹名園等競爭,均導至遊樂場生意大跌,最後被逼停業.   地產公司收購太白樓後將遊樂場拆卸重建成民房,改名為太白臺。

















香港華字曰報1922年10月所刊登的太白樓遊樂場的廣告 , 說明太白樓遊樂場至少在1922年年底仍開放營業















太白臺現貌 1.  太白樓在三十年代改建為平民住宅區,由於位處於斜路平台,因為消防條例的關係,難以建成高樓大廈,故此至今仍大致保留六,七十年代簡樸, 四五層高的民居的風貌.  走進太白臺,竟仍有雞犬不相聞的況味,說誇張一點,那便是西環的桃花源了. 











太白臺現貌 2











太白臺現貌 3











太白臺現貌 4















太白臺現貌 5












太白臺現貌 6




與此同時, 港島東區在差不多同一時間出現了兩間遊樂場, 樟園和愉園.  樟園的創辦其實有點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偶成, 樟園原位於香港跑馬地黃泥涌道, 係富商林景洲的私人花園, 為了防蚊,遍植有大量樟樹, 遂以樟園爲名(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初,英兵已在黃泥涌谷紮營。由於黃泥涌遍佈稻田,加上谷中平地經常積水, 遂成滋生蚊蟲的温床, 其中很多英兵被蚊叮咬後感染瘧疾等熱病去世, 香港墳場至今仍有紀念碑記錄此事, 足證當年黃泥涌蚊患何等嚴重).    他經常招待朋友在此遊園,開詩鐘、粵曲演唱會,吸引許多文人雅士慕名而來,後來索性於1915年轉型為私人收費遊樂場,園主在樹蔭下安放人工鑿成的石檯及石凳,並供應酒水, 餅食, 瓜子, 花生等以嚮遊客。  由於遊樂場的規模不大,加上創辦者一開始的時候便志不在賺錢,所以樟園的業務從沒有怎樣蓬勃過,在苦撐了七年之後,終於在1922年3月結業。












樟園





樟園開放後,吸引了大量遊人前往,為園主賺取了可觀的收入,為此有人見獵心喜, 在樟園附近開設一家名為愉園的遊樂場.    它的面積比樟園大上幾倍,裏面種滿花草, 除了亭台樓閣以及水池假山等 人工園林外,還設有園林酒家, 出售紅茶咖啡,粥粉麵飯等食品.  愉園開業不久, 即成爲洋行職員, 醫生,教師醫生等高消費族群的消遣場地, 周末經常座無虛席, 連電車公司亦把跑馬地站改為愉園站,可見當時愉園影響力之大.  爲增加吸引力,遊樂場後來更加設了動物園、旋轉風車、射擊場等設施, 甚至請來妓女坐鎮歌壇, 獻唱粵曲.  惟1918年跑馬地馬場大火死傷枕藉,一般人視愉園一帶為鬼域,頗有憚忌, 遊人大減下, 愉園最終被逼關 門, 並改為療養院,後來再改建為養和醫院.













愉園遊樂場 1










愉園遊樂場 2


名園遊樂場坐落於北角的七姊妹道附近,挨著一條依山而上的斜路,背後的山坡當時被稱為「名園山」.  現時北角還保留了一條以名園爲名的街道,即名園西街.    名園是一個以運動設施為主的遊樂場,因為佈置得宜,所以吸引了很多遊客到訪.  ,名園遊樂場於在1918年6月正式開始對外營業, 1928年1月陳倫以港幣110,500元購入,曾於同年7月暫停營業, 並於1929年4月再度啟業, 並訂定入場費為港幣兩毫.   名園遊樂場面積不算大, 約1.9公頃,即等於兩個標準足球場, 但提供的娛樂卻甚爲多元化; 計有滾軸溜冰場、跳舞場、單車場、粵劇場、兒童運動場、百鳥巢、唱書臺、九曲橋、韆鞦、旋轉木馬, 以及桌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場等.    名園更設有室外電影院及戶外舞廳, 其大門外則是臨海游泳棚 (端午節會舉辦龍舟競渡, 連港督亦"俾面"出席).  爲疏導遊客, 電車公司會在大時大節開辦明園路線,  1923年,由名園至石塘嘴的公共汽車亦正式開辦, 可謂盛極一時 .   其後利園開幕,遊客減少,1929年租予上海聯華影業公司拍攝粵語片。  1930年夏天轉由「及時公司」經營,加入八陣圖(迷宮)、清暑殿(裝置電風扇的房間)、南北幻術(魔術表演)、談情室(情侶廂座)等設施,並改為免收入場費以招徠遊客(當然享用設施時需要付費)。




五十年代初九龍旺角區曾短暫出現過一間名爲明園遊樂場, 由於只是一字之差, 明與名又同音, 故此很容易使人混淆.  明園遊樂場位於九龍旺角彌敦道與登打士街交界之東方煙廠舊址。明園遊樂場可謂是月園遊樂場的小型版, 1950年7月開幕,由陳泰記煙花廠老闆陳蘭芳剪綵。由於屬同一位老闆,其設施與名園甚為相似。  明園遊樂場成人票為港幣伍毫;兒童票減半,門票包玩一種機動遊戲。可惜僅營運約六個月,1951年初東方煙廠業主入稟法庭,收回土地興建住宅大廈,明園遊樂場遂結束營業。















1937年英文香港日報關於名園遊樂場的報導,這證明名園遊樂場1937年仍然在營業










名園遊樂場




利園遊樂場原位於銅鑼灣東角一帶, 十九世紀末此處是英商怡和大班的宿舍, 倉庫和碼頭的所在地。  1923年由富商利希慎以380萬買入當時由怡和洋行擁有的鵝頭山,易名爲利園山, 並建成利園遊樂場。  利希慎創建利園遊樂場其實有點身不由已, 他購入的是個山頭, 發展則必需把山移平, 即是說後續工程還需要投放大量資金, 他計算過後决定暫時擱罝地產發展項目, 但卻不甘心將土地投閒置散, 另外他又有感於港島僅有名園一家較具規模的遊樂場, 他認為名園地處北角偏隅, 不如他手頭上這塊地皮般方便(電車直達), 因此决定斥資興建利園遊樂場.  利園入場費為每位二毫,  園内亭台樓閣, 水池石山因應地形而建, 並設有書院, 遊藝場, 酒樓茶室等, 此外亦有劇場, 每晚演出粵劇, 播放電影, 表演魔術、雜耍等現場等遊藝節目, 並設有有奬遊戲如射擊場, 飛鏢場, 兒童遊戲則有千秋架, 騎木馬. 兩年後,山下的利舞臺建成, 利園遊樂場亦約於1931年歇業,  1934年曾供東華醫院作園遊會籌款.  戰後利氏家族將此地闢作住宅及酒店區。

















利園遊樂場 1










利園遊樂場 2














利園遊樂場 3











位於利園遊樂場內的利園酒家















利園遊樂場刊登在報章的廣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香港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歲月,社會的經濟元氣逐漸恢復, 市民消遣娛樂的需求遂增,爲了滿足這方面的需要, 不但大小戲院如雨後春筍般不斷落成,遊樂場也應運而生.   四至五十年代,香港有多間遊樂場開業,包括北角月園街的「月園」、銅鑼灣怡和街的「東區遊樂場」,位於九龍旺角彌敦道與荔枝角道交界的「天虹娛樂場」,但皆於開業不久倒閉。  較長命的有位於新蒲崗的「啟德遊樂場」,1963年開業,1978年結業;  而箇中最長壽, 又最為港人熟悉的, 當然要數1949年開張,1997年才停業的「荔園遊樂場」。



除了荔園遊樂場和啟德遊樂場外,相信大部份年青網友對名單上的遊樂場甚為陌生,原因很簡單,它們在八十年代前已然結業,八, 九十後又怎會認識這些舊式遊樂場呢?八九十年代港人娛樂節目多元化,即使強如荔園,亦敵不過海洋公園的衝擊而倒閉,更遑論其他規模小,經營能力差的遊樂場了.  我曾在早期網誌"荔園憶舊"對荔園有詳盡的描述,故此本博文不打算贅述,下面我爲您介紹選擇幾間較有代表性的遊樂場:



(1) 月園遊樂場


月園遊樂場位於香港島的北角英皇道和月園街交界處.   1949年12月開業¸1954年7月結業, 存世僅五年, 可謂甚為短命.    月園又名 [大世界遊樂場], 是一個遊樂場、戲院及夜總會的娛樂綜合體,, 當年自詡為 [遠東空前偉大之遊戲園夜總會].     遊樂場佔地187,000方呎, 建造費耗資港幣600多萬港元, 當年可說是天文數字.    月園在1949年由許世英主持開幕典禮, 開張日在報紙刊登廣告的對聯為:[月子正嬋娟至宜聽簾內吳歈看帳中楚舞;園林極優勝且其揮酒邊玉塵賞檻外琪花], 其第一任的總經理為 Alex Richardson.  月園的設施在當年來說可謂琳瑯滿目, 計有:旋轉木馬;  活龍車; 摩天輪;過山車;   艷侶搖籃;  航空機, 小型火車、汽車、電船及飛機等機動遊戲,    動物園則展出鼠、豬、狗及猴子等動物, 並設有猴子腳踏車表演, 每項機動遊戲獨立收費.  餐飲娛樂區則設有提供西餐露臺餐廳以及提供川菜的錦江餐廳.  此外月園還有三個劇場; 天仙大戲院表演粵劇,  天蟾電影院放映炙國電影 , 以及按照美國的荷理活最高等舞廳式樣建造的天宮舞廳, 除了菲律賓大樂隊長駐擔任伴奏外, 最特别的是標明採用美國的 ”開利(Carrier)空氣調節機” .   遊樂場入場費為港幣一元 (月園), 港幣兩毫 (大世界遊樂場), 1954年7月結業前的最後一個月免費入場.  


月園最初由上海商人郭雙鰲兄弟擁有, 至1952年因虧蝕負債被香港法庭勒令停業, 由新股東接辦, 改名為[大世界遊樂場], 惟新股東亦無法轉變負價累累的情况, 業務遂日漸收縮, 最終於1954年7月結業, 樂園被改建為十多間北角道及二十多間渣華道的住宅樓房, 遺址則命名為月園街, 成為一個住宅區.  












月園遊樂場 1











月園遊樂場 2









月園遊樂場 3











月園遊樂場正門















月園遊樂場刊登在報章的的中文開幕廣告















月園遊樂場刊登在報章的廣告











月園遊樂場刊登在報章的的英文開幕廣告











大世界遊樂場













報章報導大世界遊樂場停業的消息




(2) 東區遊樂場


東區遊樂場位於銅鑼灣怡和街部分渣甸倉地段上開業, 面積𣎴算大, 僅約18,000平方英呎。  東區遊樂場於1940年開業 , 門券每位港幣一毫,惟需額外購買入座券港幣一毫,才可進入四個遊藝場(電影院、中國劇劇舞臺、魔術及中國雜技、國語時代曲歌壇)欣賞節目。



東區遊樂場標榜有技藝團、新派歌舞團、以及來自上海的滑稽戲、京音大鼓團、狗虱戲、無手足奇人、毛人表演絕技。  1950年 3月其舞臺表演被法庭判決為猥褻性演出,被罰港幣2,500元, 當時是個天文數字。  東區遊樂場於1951 年結束後, 原址改建為豪華戲院大廈,以及一列樓下有鳳城酒家的唐樓(即現今富豪酒店所在處)。
















東區遊樂場刊登在報章的廣告 1















東區遊樂場刊登在報章的廣告 2
















東區遊樂場刊登在報章的廣告 3



(3) 天虹娛樂場


若論最"騎嘅"的遊樂場, 則非天虹娛樂場莫屬.  天虹娛樂場位於九龍旺角彌敦道與荔枝角道交界處, 1950年2月17日(農曆正月初一)營業,創辦人為張惠霞,委託金融商人胡鎏及龍文康主持,當天由香港滅火局(消防局的前身)總監Simon及九龍旺角滅火局局長Franklin兩人剪綵。   遊樂場 設有歌舞劇場、由美國進口的木馬及「原子遊藝機」(彈珠機)、「紫光美人」等遊戲機。    然而由於香港政府對於該地段只是批出一年堆柴合約,因此遊樂場屬違章建築、遂於1950年5月被勒令停業,遊樂場只經營了短短的4個月, 張惠霞亦因為誤導投資者而被起訴. 
















天虹娛樂場開幕鳴謝啟事







天虹娛樂場刊登在報章的廣告
















天虹娛樂場舖位招商啟事












英文報章報導張惠霞亦因為誤導投資者而被起訴的消息














天虹娛樂場在開幕前刊登在報章的廣告




(4) 荃灣遊樂場位於香港新界荃灣青山道與德士古道口,佔地面積15萬平方英呎。  最初由香港「娛樂飲食公司」經營, 在1952年8月由新馬師曾、張活游及鄧碧雲等剪綵開幕。


開業初期,荃灣遊樂場只設有歌劇部及遊藝部, 後由邱德根接辦,並投資港幣200萬元,與荔園成為姊妹機構,並重新開幕。   場內設有粵語片電影院、西片電影院、歌舞場「美華歌廳」及綜合劇場;機動遊戲有「龍虎鬥」、「龍馬精神」、「蜜月花車」、「大飛機」、摩天輪、滾球及多種兒童小型機動玩具;攤位遊戲有「好彩」、彈子、中骰、輪轉、汽槍、賽馬、賽波、拋磚等;更設有保齡球場。另外遊樂場亦設有「美華歌廳」, 韓燕、陳均能、陸美莉、梁月玲等歌星長駐演唱。


荃灣遊樂場於1970年代初結業,原址由遠東集團興建為住宅荃灣花園。













荃灣遊樂遊樂場












報章報導荃灣遊樂遊樂開幕的新聞




(5)元朗娛樂場


我相信除了土生土長的元朗人外, 没有幾個人還會記得/知道元朗娛樂場了.  元朗娛樂場大約位於今日元朗賽馬會廣場,  同益街市以至合益路一帶, 由廣敬華公司於1951年耗資港幣一百萬建成, 後來因農村消費不景氣, 生意不理想而於1952年轉售予振興公司。元朗娛樂場面積佔十萬平方呎,園內建有有粵劇場,露天電影場、溜冰場、歌壇等設施.  振興公司接手後, 將場內分為娛樂場(包括遊戲攤位) 和百貨商場區,百貨商場的攤位包括書局、攝影室、餐室、舞廳(玫瑰廳)、酒庄、鐘店、甚至眼科診所等商店,


元朗娛樂場於 1954年增設園林酒家和多種娛樂設施及機動遊戲(如旋轉木馬、碰碰車, 摩天輪), 並提供諸如魔術表演、雪屐場、溜冰場、球場、歌舞場、遊戲攤位等娛樂/運動.    娛樂場建有三大劇場,第一劇場是露天劇場,第二劇場放電影,第三劇場則用作表演粵劇和歌壇.  



元朗娛樂場入場費最初是日場一毫半,夜場三毫,月票五元,門票包括看電影及歌舞表演. 其形式與荔園類似,   戲院白天放映電影, 晚上則化身為劇院, 有歌唱舞蹈魔術雜技表演,歌星張德蘭、鄭少秋等曾經到場獻唱.  元朗娛樂埸最後約於1977年間結業。















元朗娛樂場大門口













元朗娛樂場內噴水池










元朗娛樂場入場券




(5) 大圍歡樂城相對年青, 估計三十出頭的後生仔女仍有印象.  大圍歡樂城有原稱青龍水上樂園,位於港鐵東鐵綫大圍站、車公廟路、美田路、翠田街之間, 於1987年1月開幕, 政府本以短期租約形式將地皮租予青龍水上樂園有限公司 (股東為張人龍) 發展遊樂場。   遊樂場除摩天輪、海盜船、碰碰車及旋轉木馬等一般機動遊戲外,更以多條長滑水梯的水上樂園為賣點.  其後由於虧蝕嚴重,遂於1991年起分租予歡樂城,採取以飲食業為主,遊樂場為副的經營策畧.    除中式酒樓之外, 1994年起更將大部分場地闢作燒烤用途,全盛時期每月收入1,200萬元, 成為全港最大的燒烤場地。  其後因興建馬鞍山鐵路(現馬鞍山綫)的關係,樂園於2001年1月正式關閉。













大圍歡樂城











80年代末大圍巴士總站方向望向"大圍歡樂城"正門入口










遠眺大圍歡樂城












青龍水上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