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2年6月23日 星期四

留英點滴 (2)


在英國留學的過程中,做兼職成為我生活中一個頗重要的部份,不知何故,那個年頭絕大部份的留學生都會做兼職,可能那年頭的年青人都比較乖巧,也懂得父母供自己留學的艱辛,加上當年英鎊的匯價很高(大概一英鎊兌15港元),所以心理上覺得在英國賺錢英國花,感覺比較化算。如上所述,我在英國幹過的兼職甚多,除了香港仔必做的雜碎外,也包括在酒吧酒吧做酒保(你也許會覺得奇怪,我根本不懂得飲酒,怎當酒保?其實很簡單,我主要負責斟啤酒,或者特定份量的烈酒如白蘭地,威士忌,要調校雞尾酒,便需找同事幫忙。談起酒保,我便記得這樣一件往事,都說Newcastle 七,八十年代的經濟很差,但酒鬼卻很多,有時候一些酒鬼會在吧枱前面擺出一副可憐相,把袋裏面少得可憐的錢全都放在枱面上, 為的是乞求一pint lager,開始的時候我狠不下心腸,給他們斟上一杯啤酒,後來同事們告知,很多酒鬼以此方法騙酒喝,告誡我以後不可再如此。我當然明白箇中情況,但看見一個大男人為了騙/欠十幾個便士,拉下面哀求,說什麼也狠不下心腸拒絕),摘草莓,在超級市場收銀,以及在麵包廠做雜工。你或許會問,我們這些留學生拿的是學生簽證,法理上是不可以工作的.  理論雖然如此,但絕大部份留學生都好少理,我甚至可以拿到National Insurance,這意味著我可以堂堂正正的工作。


在眾多份兼職中,我最深印象的是在雜碎(即中式外賣店)以及在麵包廠的工作。中式外賣店那份工作其實可算是無心插柳,有一天我在雜碎店買外賣,老闆見我是同聲同氣,便央求我每逢星期五,六去外賣店幫手(為什麼是星期五,六?因為英國的薪金是每星期發放,英國人星期五拿到薪水,那天花錢便特別豪爽,多半先去酒吧飲個不亦樂乎,然後在酒吧關門後擁往炸魚薯條店或者中式外賣店買外賣填肚子,所以外賣店星期五,六會比較忙碌,需要額外幫手)。我因為需要賺外快,既然有兼職送上門,當然欣然答應。那老闆其實在雜碎店老闆中已經算是比較近人情,我跟他不熟,所以他不會放心把我放在前台(前台收錢,老闆們當然比較敏感),我的工作只能在後面的廚房拋鑊炒餸以及包裝(我在香港可謂十指不沾陽春水,但來到英國後兩餐當然要自理,久而久之簡單的餸菜都難不到我)。為什麼我說這個老闆待我還不錯?原來每次收工打烊後他顧慮到我住得遠,會先炒個飯讓我打包,然後開車送我回家。這還不打緊,每次他還會送我幾個雞殼,這樣便使我成為香港仔中的大哥。 用幾個雞殼煲湯,湯味清甜無比(香港仔當中竟有人以豉油加入清水當湯喝,此等白癡的做法真讓我目定口呆,一笑),各路餓鬼聞風而至,我端坐其中,視乎誰人巴結得我貼貼服服,才賜予雞湯一碗,大有睥睨天下之姿,惟樂極生悲,有次在廚房倒咖喱汁的當兒一時分心,把咖喱汁淋在手背上,咖喱汁非常濃稠,且熱度甚高,登時把我燙得眼淚直標,我忍了一會後仍不得不去醫院治理,此後手背更隱隱作痛了一個星期,之後我亦辭掉了那份雜碎工作。兼職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麵包廠那份工作,我在英國唸了一年書之後,暑假期間因為機票太貴捨不得回港,但待在家中百無聊賴,便跟朋友去麵包廠找工作,麵包廠的工作時間十分磨人,那是晚上六時至早上五點,為何如此?因為麵包出廠的時間要剛好配合超級市場以及士多出售早餐的時間,所以麵包廠的運作時間是從晚上到凌晨,由此之故所付的工資亦較高,這也是我願意捱眼瞓也返麵包廠的原因。返麵包廠除了要捱眼瞓外,其實也甚為辛苦,前半夜要清洗麵包廠,搓麵粉,這倒不怎麼樣,但後半夜才是高潮所在,麵包出爐後,沿着長長的運輸帶經過我們的面前,我們便要將及時把麵包從鐵匣裏面倒出來,問題是麵包剛從爐裏面轉出來,不論麵包或是裝着麵包的鐵匣子都滾燙非常,我們雖然都戴上隔熱手套,但久而久之都會覺得燙手難耐,但燙手歸燙手,手腳卻不可以停下來,因為一停下來,麵包便會轉回麵包爐,二次烘烤的麵包當然會燶至不可出售,所以儘管雙手被熨至紅腫,仍不能停下來,那種苦況我至今仍記憶猶新。我在麵包廠工作不到一個月便被開除,原因且讓我慢慢道來;麵包廠的工作流程是麵包烘好後仍需人手入膠袋,此程序需要兩個人合作,一個將麵包放入膠袋,另一個則負責封口,本來這是非常輕可而機械的步驟, 有一晚和我合作的是個skinhead仔(很難解釋清楚何謂Skinhead仔,大概是衣着前衛古怪,思想較為激進的青年),他早已看我們這些外國人不順眼,覺得我們來英國搶了他們的飯碗(這個觀念在紐卡素這些失業率高企的北方城市很流行,我記得我初到貴境去街市買菜,那菜販一看見我是黃種人便拒絕賣菜給我,並口吐芬芳,這埸景在七十年代的北方城市並不罕見),他一面工作一面喃喃地咒罵,後來更因一些簡單的誤會,當即撲過來揮拳相向,我當時毫無準備,被打倒在地上。還沒有反應過來,主管便立即走過來把我們兩人都拉入經理室,二話不說便把我們開除。說也好笑,那時只是凌晨三點多鐘,而巴士最早要五點半才駛經麵包廠,我們兩人坐在那裏你眼望我眼等了兩個鐘頭,已不記得是誰先開口,我們竟慢慢傾談起來,傾談之下其實我發覺他本性不壞,只是環境和同儕的影響,才讓他如此憎恨外國人。最後我們兩人握手道別,不知這樣是否可被視為不打不相識。我想若在今天智能手機的年代,我會把他加入我WhatsApp成為朋友,世事便是如此荒誕。


在英國生活了五年多,所見過,交往過的人當然不在少數,和我交集過的人上至校長,教授,公司董事,議員,下至在街市或超級市場賣菜賣肉的,工人,以及各行各業兼過職的同事,甚至 skinhead仔,黑社會,可謂林林總總,思想和性格各有不同.  很多人都會說英國人性格比較陰沉,不願意和人深交往,說話也比較尖酸刻薄,表面上來說這些評價大至沒錯,但你若和英國人混得比較熟,慢慢習慣和接受了他們這對人處事的風格,反而覺得很舒服.  英國人比較注重私隱,所以很少侵犯別人的私生活,也很尊重別人的小宇宙,由此之故和英國人做朋友可以很放心,因為你很早便知道界限之所在,大家都不會越界。其實某方面來說我覺得英國人很容易相處,他們有禮貌,也不像表面上那末冷淡傲慢(當然高高在上者例外,在我眼中看來,他們或多或少都有點racial discrimination 的況味).  一般普通英國人都頗友善可親,舉例來說我在 Newcastle 其中一個住處的包租婆,那時候她已年過七十,一頭銀白色的頭髮,每次見到她總是笑咪咪的。她自已住的地方是所租出房屋的隔壁,每次回家經過她門口,都會藹然的跟我打招呼,星期六日有時見我宅在家中,都會盛誠意拳拳的邀我去她家裏坐,吃下午茶。有幾次我推不掉,應邀赴約,聽她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 她老公服務於皇家海軍,經常派駐海外,幾年前已經去世,自己無兒無女,但絕不怨天尤人,一副樂天知命的模樣,傾談之下原來她從未離開過Newcastle,我問她現今(當然說的是八十年代初)交通發達,去一趟倫敦也不是什麼難事,為不什麼不到處遊覽,增長見識?她回答說在她眼裏 Newcastle 已經夠大,足夠生活和遊覽,外面世界嘛,從電視的旅遊節目中已經可以看到,何必僕僕風塵?我明白不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強加諸人,她有她的世界,亦樂在其中,難得她如此喜愛自己生活的地方,Who am I to tell her that she miss the world, maybe the world misses her. 我離開 Newcastle 後每年聖誕都給她寄聖誕卡祝她聖誕快樂,她也定必會回信,但回港幾年後忽然不再回我聖誕卡,我想她可能已經離開心愛的 Newcastle 返回天國(她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另一個讓我很深印象的英國朋友是我 Final year 的一位同學John, 他因為是留班生,所以我只在大三那年才和他同班.  此人脾氣古怪,很少與人交談,但不知怎和我卻頗為談得來,可能是他對中國文化很有興趣,想從我這個香港仔身上多沾一些中華文化的氣息吧。最後一年我們都要做 Final year project,我的項目是砌一個 Magnetic Galvanometer,如前所述,我對電子工程興趣不大,紙上談兵勉強可以,但要真刀真槍的做一個儀器出來,可真的要了我的命。可幸 John 甚有義氣,周末從老遠坐巴士來我家,協助我(其實是大部份時間都是他在落手落腳)去砌這個儀器出來,到最後我勉強畢到業,John 著實功不可沒。大學畢業後我們分道揚鑣,他由於不喜歡辦公室的工作,所以上了一政府資助的探測船,往北極海域研究洋流和氣候變化。其實我打從心裏面很羨慕這份工作,可乘工作之便往赴極地探險,我雖然不是一個很富冒險精神的人,但對北極這些苦寒之地頗為心神繫之,不消說往後我們便斷了聯絡.  此刻我不知他身在何方,但我衷心希望他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也希望有生之年能再碰上他。


早前跟朋友談起,他的兒子最近往英國留學,學校位於倫敦,所以他不得不在倫敦近郊租地方住,住的是一個面積不滿150呎的 Studio Flat, 每星期租金竟高達150鎊,這在我聽起來簡直不敢想像,不可思議。我記得我初到英國是住在Semi-  Detached 的一個房間,每個星期的租金只是五鎊,一次過交足整個月的租金還有九折優待。當然以每星期五鎊的租金,不能有什麼要求,屋內設施簡陋殘缺,供暖設備不足,害得我苦不堪言。在Newcastle的三年中我搬了五,六次屋,搬屋的原因很簡單 - 追尋更平的租金,此所以我住過很多古靈精怪的地方,其中包括Council House(所謂 Council House 其實等於香港的公屋)。為什麼學生可以租公屋?其實很簡單,那公屋住戶有自置物業,但又不想放棄公屋,便把公屋廉價租出來,對象主要是我們這些窮酸留學生,我記得當年月租不過15鎊,絕對價廉物美,但住公屋有個問題,那便是附近的環境比較複雜,夜裏以及週末很多飛車黨以及Skinhead仔在那裏留連,污言穢語不在話下,有些甚至公然吸毒,更有甚者他們看見外國人便會惡形惡相,偶然甚至會走過來挑釁,所以住公屋期間我都不敢太晚回家。另外一個奇葩的住處位於Gateshead ,那個Apartment 是某個同學因為要提早返港央我搬進去(如此他便可取回押金),我匆匆看了一遍之後便租了下來,其實大部份留學生租房都是這樣,反正租金都差不多,又不是買樓,沒有人會看得很仔細,住下來才知道中計。原來這個房子貼近鐵路,而每天晚上凌晨兩三點鐘便有一班高速火車經過此段鐵路往倫敦,第一晚住下來的時候被隆隆的火車聲驚醒,還以為地震,後來才知道此房子附送4D地震體驗,但已交下押金,無可能立即搬出,只能咬緊牙根住下來。說也奇怪,經過兩至三個星期的特訓後,我竟然可以一覺瞓到天光,完全沒有被這班定時的高速火車吵醒,想來可能是斯德哥爾摩候群症的效果吧。


說完住,也該談談英國的食吧。法國人經常調侃英國人的食物粗糙,單調,這在一般的層面其實是對的,我剛到英國,去超級市場買菜,發覺來來去去都是簡單的豬扒,冰鮮雞,連魚都欠奉(那時候我很奇怪,英國說到底四面環海,為什麼魚這麼匱缺)。說起豬扒,我便想起這樣一件糗事,剛到英國,想學老媽子煲湯,但買不到豬肉,隨手買了兩塊豬扒,加了一大堆不知名的菜,放了一大鍋水便煲起湯來,結果當然淡而無味,香港人不作興吃湯渣,我便隨手把豬扒棄掉,同屋的北愛爾蘭仔大驚,為什麼好好的豬扒要丟棄?便把豬扒撈起來煎香,竟覺得十分好,自此之後便學懂不能用豬扒煲湯,往後更痛定思痛,慢慢學會如何煮飯,炒菜,幾年下來,廚藝着大有長進,最後一年甚至可在倫敦餐館做二廚,炒炒楊州炒飯和咕嚕肉,廚藝也可以騙鬼佬。當然這是自家煮,午餐卻不得不在外面吃。  我沒有英國人 pack lunch 的習慣,所以午餐一般都是在大學或者是市政府的食堂吃,其實說良心話,英國菜沒有傳說中那麼難吃,先不說 Full English Breakfast 至今仍很受歡迎,即使一般午餐,如 pork and mince beef pie, sausage and baked bean, Yorkshire pudding 伴以炸得香脆的薯條或者真正的薯蓉(講清楚,是真正的薯蓉,不是開粉的薯蓉)味道其實不差,當然那天比較富貴,來個正宗炸魚薯條也很不錯。無可否認以精緻程度,款式多變以及對味蕾的照顧來說,英國菜與法國菜著實有好一段距離,但自己又不是什麼美食專家,窮學生嗎,簡簡單單的填飽肚便可以了。順帶一提,現在很多五星級大酒店所提供的 Afternoon Tea,裏面都有英國鬆餅,很多人都覺得scone又硬又淡,但在一般 Cafe (英國茶餐廳)來個 scone 或者 muffin, 加些whipped cream,再佐以一杯婆頭奶茶(所謂婆頭奶茶,源起自食堂大媽所沖的奶茶,奶茶裏面加大量牛奶,開始的時候覺得淡而無味,和香港絲襪奶茶無得比,但都是那句話,幾年下來,竟對婆頭奶茶有特別的感覺),饒另外一番風味。而香港人比較熟悉,又較為高價的英國食品,譬如 poached egg, haggis, gammon, Spanish ham等,說得敝鄉一點,我在英國從未吃過,這些菜式我是回到香港之後才首次品嚐.  無辦法,囊中羞澀,偶爾食個Fish N‘ Chips 或者 Chinese Takeaway 都已經不錯的了,那有機會吃這些高檔食品。


在Newcastle混了三年之後,終於捱到畢業,說實話我是揑了一把汗,以我的成績,能畢業過關不用重考,實是繳天之幸,畢業後我幾經思量之後決定再唸一年碩士,主要原因並非真的喜歡讀書,而是自己知自己事,我不想,亦無興趣在電子工程行業發展,因此唯有多唸一年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以便在工作選擇上轉型,至於碩士以及畢業後在英國的實習生活 , 但那卻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約克大教堂,有超逾一千年歷史,是英國北部最源遠流長的教堂


Miss Potter (Peter Rabbit原作者) 在Peak District Hilltop 的故居


連接Newcastle 和 Gateshead的 Tyne Bridge, 是第一條橫跨Tyne River 的拱型大橋


沿着Tyne River岸邊的Quayside Sunday Market


Whitney Bay, 是Newcastle的海邊度假勝地


North Shield 的 Roman Wall


St James Park, Newcastle 足球隊的主埸,我在這裏看過幾場足球比賽,在現場看球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經驗


Jesmond Park, 本來是個小小的山谷,後來開發成為Newcastle最大的公園之一,星期天在這裏流連放電,也是一個很好的去處


Newcastle 以 castle為名,是因為市內有座中世紀已建成的城堡,在羅馬帝國時期這裡已築有防禦工事,現存的城堡則始建於1080年, 是英國的一級保護建築物


Newcastle Mayfair夜總會,我曾在這裏當過一段很短時間的酒保,我最記得的是每逢星期三晚夜總會會攪個Rock and roll night,那一晚我們要收起所有玻璃杯,換上膠杯,以防酒客瘋狂起來以玻璃杯互擲傷人


Hadrain's Walk是英格蘭北部的一條長途小徑,它綿延84英里,從英格蘭東海岸的Wallsend到西海岸的Bowness-on-Solway. 羅馬人佔領英國期間在其北部邊界修建防禦城牆,  現已成為“羅馬帝國邊境”世界遺產的一部分


4 則留言:

  1. 西環舊侶,這幾篇文字感人, 人之相與, 不容易也不簡單, 今天更是艱難,你在英的年代, 老安有幸也被公司派去這個那個一段小時候,由於公司的工廠有南有北, 都一一到過, 蜻蜓點水的感受,,,幾十年過去, 見你文字, 不由緬懷一番! 不說太多了, 舊侶多多保重! 本來很多年前說過有機會回港時找你到海安冰室聚, 可惜海安都已結業關門! 無奈!保重!

    回覆刪除
  2. 安兄你好,久暌聯絡,近況一切都好嗎?小弟已有一段時間疏於寫blog,近今日俗務較疏,遂的起心肝,重拾寫blog嘅習慣,另外又覺得年紀漸長,趁自己記憶猶新, 記下往日經歷及心路歷程. 正如小弟開頭所述,當年年紀輕,對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不甚了了,今天回望,感慨遂深,今日以較成熟嘅心情下筆,希望有另外一番體會。海安冰室雖已關門,幸蓮香健在,他日安兄返港,何不上蓮香居,摸摸茶杯底,訴說生平?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今天, 新聞說, 廟街美都餐室最終結業了, 繼海安之後, 我這一代的都"完"了, 疫情前回港曾重遊舊地幫趁, 以前, 因有朋友在廟街開書店, 很多時間到此吹水, 返港一次, 再返港, 又少一舊店, 再上一次, 走到深水埗幫趁新興, 一回加, 又是結了業,不勝唏噓。

      刪除
  3. 冇咗美都,仲有蓮香居,老實講,美都除咗環境外,出品和招呼都不怎麼樣,若果要摸茶杯底,蓮香居都唔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