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拖著拖卡駛經德輔道中, 右邊可以看到第三代歷
山大廈, 右後邊可以看到舊郵政總局大廈
電車拖著拖卡駛經德輔道中舊高等法院
電車拖著拖卡駛經金鐘道
電車於1965至1966年曾引進共22架單層電車拖卡
作為增加客量之用, 拖卡被劃為頭等. 因應需求減少
及所產生的嘈音問題, 最後一架拖上於1982年退出
了電車車隊. 圖為電車拖著拖卡駛經德輔道中舊中
國銀行大廈
1950年代的第五代電車駛經高士威道與怡和街/軒尼
詩道迴旋處. 左邊可以看到豪華樓和豪華戲院
1950年代的第五代電車駛經高士威道
1950年代的第五代電車駛經德輔道中. 左邊的是舊 消防局, 現為恆生銀行總部
身變成多彎位, 更為流線型. 目前編號120的電車是 全港仍然運行而保留五十年代特色的唯一電車
1950年代的第五代電車 ; 外形與第四代相似, 但車
日治時期電車駛經德輔道中
約1940年代駛經德輔道中的電車 3
約1940年代駛經德輔道中的電車 2
約1940年代駛經德輔道中的電車 1
早期電車駛經跑馬地香港會球場. 當時頭等的月票
是港幣 7元, 當時可以說是相當昂貴
設了帆布上蓋 2
第二代東行至筲箕灣的電車--可以看到電車的頂部加
第二代東行至筲箕灣的電車--可以看到電車的頂部加 設了帆布上蓋 1
第二代電車 - 可以看到電車的頂部加設了帆布上蓋
第二代電車駛經皇后大道東近軍器廠街
第一代電車駛經德輔道中
1911年電車駛經跑馬地. 當時香港正忙於慶祝英皇
佐治五世登基, 可以看到士兵在電車旁邊遊行
約1905年電車向西行駛經大佛口軍器廠街
1904年電車駛經德輔道中
伸至堅尼地城
第一代車隊的第二批電車 - 可以看到電車服務已延
1912年的第一代電車 - 東行途經怡和街轉向高士威道
第一代電車 - 西行往德輔道中途經花園道口
1904年中環歷山大厦附近行駛中的一代車
香港首批電車均是從英國Electric Railway &
Tramway Carriage Works製造的單層電車, 並於香
港裝嵌, 當中分有頭等及三等. 經過年多建造工程,
首架電車終於在1904年7月2日駛到路面作試驗行,
到了1904年7月30日上午10時, 在工務局長鍾斯
夫人主持的啟用儀式過後, 電車正式投入服務. 隨著
客量日益增長, 雙層電車於1912年投入服務, 上層及
三分之一的下層車廂劃分為頭等. 初期電車上層是
露天, 及後為了應付惡劣天氣仍可讓乘客安坐上層,
電車公司加設了帆布上蓋. 真正設有永久性上蓋的
電車則是於1923年出現. 圖為第一批到香港26輛之
一, 編為一號車
今天竟然給我看見120號電車在路上行駛,恰巧西環兄今天又為電車寫下集,真是分外高興!
回覆刪除早晨! 有時間,請移步到太古城中心-懷舊香港情,有微型舊店舖,舊屋展覽,我已經去過,(相片放咗上我的卜)好值得参觀。
回覆刪除法國佬收購電車公司後,宣傳用新款車,東行去筲箕灣都係用舊車,我在跑馬地&中環,見過吓新款車,未坐過。 記得以前,在現今銅鑼灣富豪酒店前,有一個類似更亭,如果電車要掉頭返中環,有一個人將電車頂個條嘢,用丫叉將佢叉去另一條架空電線。 後來,唔知點解?又見有人坐在一張兩個人高嘅遙望凳? 現今好似又見唔到。
回覆刪除我又見過落雨天時,電車頂個d電線爆火花。
回覆刪除看了你提供的照片發現, 原來新蓋的恆生銀行總行的原址就是舊消防局. 怎麼我會忘記了它呢?! --原來舊恆生銀行總行大廈(原是綠色外牆)在1950年代已經存在. 近來看到它好像已經完成翻新. 不再是綠色了. --舊恆生總行旁邊, 黑色的大廈. 其實還有另一幢在機利文街的. 這兩幢黑色大廈30多年前是很顯眼的. 尤其在1970年代前半, 干諾道仍然近海岸線, 加上 康樂大廈 還沒興建的時候. 那時我搭船過海就最記得這 1 pair 的黑色大廈. ... ...到1980年代中期, 我中學畢業後到上環打工時, 這兩幢黑色大廈仍然叫 國際大廈(機利文街) 和 聯邦大廈(砵甸乍街). 後來不知道它們在哪年分別被易名為現在的 中保集團大廈 和 永安集團大廈. ... ...我小時候坐船過海時覺得很顯眼的還有 久屋大黑堂 在它店舖的大廈天台的大招牌 [ぢ]. 這個字母讀 "ji", 後來我會點日文之後翻辭典卻查不到它. 只知道這家店賣痔瘡藥. 再後一些才知道 ぢ 是舊拼法. 日語字母有幾對同音的, 在"改革"後都盡可能只用其中一個, 這個 ぢ 才被同音的 じ(ji) 取代, 它正是漢字 "痔" 的注音(用字母表記). ...那家是老店, 所以才沿用舊拼法吧. --希望電車永遠運行, 它是香港重要的 "活" 的古物, 很具代表性. 除了是 "古物" 之外, 它也具有獨特的功能, 有繼續服務的存在價值. 電車系統很適合香港島的狹長的北岸市區(從 西環 到 柴灣). 除了跑馬地的 "支線" 之外, 它就像很簡單的 "一條線" 覆蓋整個香港島北岸市區. 對於不熟悉香港島的遊客, 甚至九龍人, 短程的話, 尤其適合.... ...如果我沒有記錯, 20世紀初, 康有為[?]香港之行令他對香港讚嘆的, 電車系統是其一. p.s. 昭和14年 = 西曆1939年. 其實那年香港還沒進入日治時代. 當時廣州已經落入日軍之手吧? 所以才有 "廣東憲兵隊". 另外, "xxx檢閱濟" 即 "已經由xxx審查過". 那個 "xx濟" 就是 "xx完成" 的意思. 昭和元年 = 1925年; 平成元年 = 1988年 有時他們會以 S50.1.30 (=昭和50年1月30日); H23.7.12 (=平成23年7月12日=今天[2011.7.12]) 表記日期的. *昭和=Showa; *平成=Heisei.
回覆刪除更正: 昭和元年 = 1926年; 平成元年 = 1989年. *1925年 和 1988年 分別是 大正 和 昭和 的最尾一年.
回覆刪除很懷念電車拖著拖卡的年代,但 電車拖著拖卡是不到筲箕灣的,到北角已掉頭了!
回覆刪除真是壞舊在怡和街住很久
回覆刪除我77年在中上環工作,經常乘電車. 記得當時上層的坐位係用籐編織而成. 不是密織而係有無數細少方孔,幾通爽吓.
回覆刪除第一代電車的車身無遮無掩,若車速很慢,真的可以隨時上落,正如長輩所說的。
回覆刪除外型似上山頂纜車。
回覆刪除我細佬早個星期先傻吓傻吓上左120號電車, 明明住堅尼地城, 我細佬見佢"屈地街總站"都照上, 佢就係為左懷緬童年時, 結果行返屋企.
回覆刪除當年用籐編織而成的座位後可能用得太耐藏哂細菌, 我七八歲, 當時夏天時份, 就因為着短褲坐電車, 大脾後面就出左兩次風疹(本身冇皮膚敏感的), 痕到夜晚瞓唔到覺. 當時如果要坐電車. 媽媽要帶條毛巾比我墊住坐, 之後冇幾耐都變哂膠製座位, 自此我就冇再出風疹喇.
siuman M.Y.君搭電車搞到大脾後面痕,可能唔係風疹或敏感而係俾木 虱 咬. 回憶兒時住板間房,木板床的日子,未有DDT的年代,真是夜晚無覺好瞓,一熄燈,那些從藏在間房板隙及床板隙洞的 木 虱 就四方八面出來揾食,咬到你左一粒右一粒,那悲惨歲月就有木虱棍(一條長方木在鑽了十多個兩面通的窿,方便木虱躲藏)的發明,臨睡前,將床頭床尾的木虱棍收集起來,逐支大力敲向地上,將洞內的木虱迫出來,然後將它壓死,其他的熄燈後才出來,所以熄燈一會再着燈,你會看見很多木虱向各方逃跑,我們戲稱之為[檢閱坦克車]. 很多時木虱藏在衣物中,搭車時將它帶到車上,並不出奇.
回覆刪除太有趣了,再佔用您的時間。 有無發覺>電車在一頭,一尾都有駕駛盤? 司機只需由車頭一邊,行去車尾,便可以反方向行。 以前,司機揸住一條鐵,敲駕駛盤旁邊一條鐵,會發出>叮!叮!叮! 所以直至今天,好多人去搭電車,都會習慣:去搭叮,叮,囉!
回覆刪除TK 前輩:
回覆刪除最近有電視節目的確提到舊式電車有木虱,後來改為用膠椅子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