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花厰的女工
1960年代的車衣女工
1950年代的人力車伕
兩個拉人力車的男孩. 難怪歌仔都有得唱
"come on, come on, rickshaw boy"
1927年尖沙咀天星碼頭前的人力車
1910年的人力車是香港市區的主要交通工具.
圖為當時最繁華的皇后大道中
19世紀初尖沙咀廣東道水警總部對面的店舖主要是
修理汽車及摩托車的車房, 這些車房大多位處唐樓
的地下, 客戶主要是歐籍人士. 現在已搖身變為價
錢昂貴的名店
70年代灣仔的一間舊式醬園
1970年代的海味店
1970年代中環寫字樓的白領來去匆匆. 這裡是
干諾道中天橋
1960年代賣熟花生的的流動小販
60年代黃大仙的流動菜販
1960年代一位來港採購服飾的美國買家
1970年代的米鋪
1960年代一間大型的電筒工廠, 注意不少的工人都較
年長, 表明當時的勞工市場相當緊張
1960年代一名紡織工人在工作
1960年代, 揹著孩子在田間工作的菜農
1960年代 一只大肥猪在粉嶺工商處的物資站外徘徊
50年代賣柴的挑夫
1950年代街頭理髮店
1950年代菜農肩挑疏菜往市集賣
1950年代的雞販
1950年代走遍大街小巷賣汽球的小販
1930年代九龍獅子山下民生一景. 可見簡陋的布廠
19世紀末於上環海旁的苦力
郵差在尖沙咀郵筒收集郵件
菜農在澆菜. 估計這裡是大坑山上
勤奮的報販
尖沙咀碼頭的人力車夫
人力車夫在軍器廠街與謝菲道交界處等客
送貨的貨車在人頭湧湧的春園街匍匐前進
苦力正在將沙以筐挑往運沙木船
上世紀初的轎夫
不要以為只有小巴才會踩油搶客, 為了揾食, 人力車
夫亦然, 問題是他們要跑得快, 得靠體力
肩擔重擔的苦力
1962年的補鞋匠在埋首工作
1941年的香港救世軍施食廠. 照片右方可見當時很普及
的用以運貨的三輪單車
1941年的赤腳人力車夫在等客人
1970年代甚為普遍的現象 – 通街小販. 祭壇後可見
賣蔗小販
1970年代面包店門前的報販
1970年代正在打瞌睡的報販. 受到免費報紙和便利店的
夾擊, 報紙檔現在已是買少見少了
1960年代的香港新界菜農 2
1960年代的香港新界菜農 1
1960年代香港的咸淡水魚塘, 現在新界剩下來仍未發展
成為房地產的魚塘已然不多了
1941年的人力車夫在奮力跑上斜路
1960年代人力車夫路經德輔道中的新世界戲院
1950年代的德輔道中, 除了來去匆匆的行人外, 馬路邊
那位女士以紙牌在求職做家傭
1950年代的彌敦道向南望, 那時候人力車是很普及的
交通工具
1950年代天星碼頭趕往上班的人羣
1950年代的挑夫. 可見到香港大戲院的街招. 香
港大戲院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 後來和毗連的四幢
樓宇重建為香港大舞台. 香港大戲院/香港大舞台
早於1970年代拆卸, 現址為合和中心
1950年代排在娛樂戲院門口等客的人力車夫
1960年代為口奔馳的白領
1960年代在路邊等客的人力車夫
1960年代人力車夫在尖沙咀碼頭排隊等客人
1950 年代的人力車夫
1940年代的補鞋匠成行成市
1940 年代的挑夫與人力車夫
1930年代行走在德輔道中的送貨夥計
1930年代尖沙咀巴士總站牆外的人力車陣
1920年代工人在上環碼頭卸貨 2
1920年代工人在上環碼頭卸貨 1
1920年代黃埔船塢的修船工人(乾塢)
回覆刪除食完cake,飲杯茶,打個blog
回覆刪除看那燈泡的擺放,可見那時的電力供應可能有限,或是,這位鞋匠想省點電費,不用 "火數" 大的燈泡。
回覆刪除1950 年代的挑夫 . 可見到香港大戲院的街招 . 香港大戲院位於 灣仔 皇后大道東 , 後來和毗連的四幢樓宇重建為香港大舞台 . 香港大戲院 / 香港大舞台早於 1970 年代 拆卸 , 現址為 合和中心 -----------------------------------------------------------------------------
圖為灣仔 軒尼詩道與莊士頓道交界 ( 西端 ), 電車架空電纜向右轉入處 為 莊士頓道 ( 不在圖中 ), 右下角轉右 為 晏頓街 (ANTON STREET) 口 (圖中見到ANT三個字母) , 見到香港大戲院的廣告 . 圖中挑夫的辛勞情景 , 今天在繁忙的街道上難得一見.
現今合和中心位於皇后大道東,並沒有電車架空電纜,應與本圖無關.有戲院廣告的地方不等於該處就是戲院.
回覆刪除早晨! 你好嗎? 謝謝分享!
這些後巷飛髮 傻喵由細飛到大 直至該飛髮師父退休返鄉下才改往別處理髮
回覆刪除這段小章節,我覺得無誤導,明白閣下要表達的事物。我認為無須道歉或作任何更改! 傻喵發覺有些觀者(尤其無發表網誌的),很喜歡在溜覽之後,包括所有網誌,不是雞蛋裏挑骨頭,瞎指網主有錯,就是譏諷別人的回應有錯,從而挑撥引發混亂,我覺得對這些別有用心的『回應』,一於視而不見 ,不予理會。 不用回覆及請刪除這個回應,以免引起更多不便,謝謝! 永遠支持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那位外藉買手,頗似 "前電視藝員 -- 陳積 -- 女裝版"。
當年搵食點艱難都可以用勞力換取報酬,
回覆刪除那種堅毅刻苦是現代人所沒有的;
肩擔重擔的苦力
回覆刪除----------------------------------------------------
從前送米的苦力,背上的那袋白米比他的身體還要重。
正在放影: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回覆刪除以前啲報販每晚半夜四點就係中環各條巷開工,好多大光燈,陣容鼎盛,印刷行先送副刊,到五點收齊頭版,但係每張紙都要自己一張、一張紙攝入去,疊好,所以長期累月而形成頸椎腰脊不正常,睇見都心酸!依家就乜都自動化唔經人手,所以依家啲報販無呢個問題!
小時候離開了香港,對這裡的歷史認知甚少,多得你的blog可以知多d啦!依家無人賣熟花生啦?通常見到只有番薯栗子同鵪鶉蛋。
回覆刪除六十年代, 膠花, 假髮, 車衣帶起了香港經濟.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見於<香港老照片第19集>: 1941 年皇后戲院正上映亂世佳人)
(圖片見本集)
1940 年代 的挑夫與人力車夫
(圖片見本集)
不要以為只有小巴才會踩油搶客 , 為了揾食 , 人力車夫亦然 , 問題是他們要跑得快 , 得靠體力.
============================
其實這三幅應該是同一天拍攝 . 第一與第二幅的挑夫是同一人 . 而第二與第三幅則差少許便可接駁成一長幅 . 地點是中環皇后大道中皇后戲院外. 根據第一幅 年份是 1941 , 說1940年代亦無不可.
真貴美觀照片
回覆刪除西環的黃金歲月你好:
回覆刪除以前的人力車排隊等客, 同現在的的士排隊等客一樣, 不過現在排隊係大放廢氣, 破壞環境~!
圖家塾 兄所講, 女裝版陳積, 我都覺得好似~! 以下個Blog友有[香港84]的相片~!
回覆刪除http://hk.myblog.yahoo.com/jw!y.07_GaGBh1XKaR9Ri8DtvQ-/article?mid=23864
回覆刪除菜農在澆菜 . 估計這裡是大坑山上
這照片約在 1953-4 年 ,維多利亞公園剛剛填海完成,泳池是在 1957-10-16 啟用,估計是天后廟道近威景臺位置拍攝,照片左邊的路是清風街,對正是奇力島。
回覆刪除這張相應該在八十年代初拍的,相片上方的巴士是丹尼士祖比倫型(Dennis Jubliant),在1977-1982年之間引進本港。而巴士後面那部小巴也是七十年代尾或八十年代初才出現的款式。
左面好似中環街市
回覆刪除當年的金鳳冰室是否今日的 金鳳茶餐廳?如果是,那裏應該是太原街.
回覆刪除HiHi
回覆刪除我認同Channy的說法, 根據Channy的排列, 我認為次序應該是
第2張->第3張->第1張. 因為根據照片中人物移動的方向及位置去定的.
我做了一張先後圖,但不知道怎post上來.. :)
寶貴的資料 , 謝謝分享 , Happy New Yr.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图中可会是佐敦道码头?
12 号车长期以佐敦道码头为终站
好喜歡看你的回憶文章,多謝你的分享
回覆刪除I don't think it is Jordan pier as there is a hill not far from the road but would it be Ho Man Tin hill?
回覆刪除Anton Street , near Asian House at Wanchai, Hong Kong Island.
回覆刪除沒有經歷過,圖片看上去很懷舊。當時的人生活艱難,很無奈。
回覆刪除好像聖經所說
羅馬書 8: 22 我們知道,受造的衆生都一同痛苦呻吟,直到現在。
西營盤大馬路華記(後巷Salon), 有好多"禍不單行" (老夫子)睇
回覆刪除现在的香港人为何不能像以前的人一样辛劳而无怨?
回覆刪除"膠花厰的女工"令我回憶當年三年電氣學徒完後轉為補師時,因覺前途不大樂觀,挺而走險,跳去工廠工作,果間廠係元洲街步陞鞋廠附近九巴元洲街廠對面,係做玩具車美國馬克斯玩具集團,嘅OEM廠,主要生產線控玩具車,大細約20cm,細節甚精細,有勞師來師,平治,land rover等,
回覆刪除嘩,發達囉,一去到,原來咁多靚女!!!我果時,叫做有啲文化,識寫27個字母,又有電氣知識,果個女副厰長似乎又幾喜歡我呢條細路,咁就做咗見習管工,管理"幾"十女工,炒吓工卡,安排工作等,又到啤膠車間學習啤膠,幾有前景咁,冇幾耐,拍拖咯,十六歲!!!哈哈,不過當然係悲劇收塲!!!
老鬼後來都試過做過塑膠花,公仔等等工廠,五芳街,藍地都做過,如果我係呢個行業走落去,可能家陣我先至係"李嘉誠"!
呢段生活又係五味架!
"1960年代一間大型的電筒工廠,"土瓜灣捷和電筒廠是也!
回覆刪除老鬼又係觀塘駱駝潻做過一個月,當時福利甚佳,有早餐午餐甚至晚餐供應,伙食都不錯,家陣都搵唔番,老板姓甄.我崗位係人肉電腦,果時未有電腦,計料計生產都係用人腦,計料仲係用算盤!!!計數機都係第一代的,算盤還快!
做了一個月,頂唔順,投降!!!
Photo No. 31 "送貨的貨車在人頭湧湧的春園街匍匐前進" :
回覆刪除春園街 should be 太原街 as "Kam Fung" was on 太原街, and only moved to 春園街 in the early 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