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頭上有一批舊報紙,年期最久遠的是1945年(即香港重光年)的 ”循環日報”。 這幾天心血來潮翻閱這批舊報紙,竟越看越覺津津有味。 看報紙首要任務當然是看新聞,但舊報紙的新聞其實已屬明日黃花,報導的內容是已知的歷史,感覺不怎麼樣新鮮,倒是報章內的廣告卻頗能吸引我的眼球。 俗話說:“一花一世界,一石一宇宙”; 我看刊登在舊報章內的廣告,簡直可說是“一廣告一世界”。 何解?每個廣告都似乎在訴說著一個故事,告訴你當年每件事物的特徵,市場價值,價錢,以及幾十年前的市場學。 有些廣告,商品現在看來似乎有點可笑,當然大部份已然被淘汰,消失在現代的消費模式的洪流中. 但試想想,你若生活在5,60年代,以當年的生活模式和水準,廣告內的商品不正是你的日常所需 以此觀之,看舊廣告即添上一層更貼心的感念.
以下廣告來自1945年12月31日的 “循環日報” (Universal Circulating Herald). 這里順道簡要介紹這份香港最早發行的報章之一的歷史. ”循環日報” 由王韜和黃勝於1874年創刊, 是香港第一份華人資本、華人主理的報紙. 事緣倫敦會屬下的香港英華書院於1871年停辦,該校原設有一個印刷所. 1873年,思想家王韜和香港倫敦會印務所經理黃勝合資一萬墨西哥鷹洋購買了這批印刷設備,並遷往荷李活道29號,創立中華印務總局。
1874年2月王韜在香港創辦 ”循環日報” (王韜本人曾於1864年任香港中文報 ”近事錄編” 編輯,但報紙所有權和經營方針完全掌握在英國人羅郎手中,王韜深感必須有一份「華人資本、華人操權」的日報才能表達華人的聲音和代表華人在香港的利益, 故此決心創辦 ”循環日報” ). ”循環日報” 由中華印務總局印刷出版。 因倫敦會出售印刷設備的合同言明星期日是西方禮拜日,不得使用印刷機,由此之故 ”循環日報” 只能逢星期一至星期六出版,星期日無報。 報名「循環」有「天道循環,自強不息」之意。 內容上共分三欄,首欄選錄京報,次欄為羊城新聞,最後一欄為中外新聞,每日報首有論說一篇,多出自王韜之手。 其實在循環日報創刊之前,已經有兩家中文日報在香港流行,一份是英文 ”德臣西報” 中文版 ”華字日報”,創刊於1872年;另一份是 ”孖剌日報” 的中文版 ”中外新報”,創刊於1858年. 1873年。 ”循環日報” 和 ”華字日報” 為爭奪訂戶,都各自標榜為「第一份中文日報」, 為此 ”循環日報” 特發表聲明:「本印館所有資本均出自我華人與各家新報館有別」
“循環日報” 分新聞版、廣告版和政論。新聞包括國內新聞、本地新聞和商務行情。 政論是 ”循環日報” 有別於當時香港其他中文報紙的重要特點,王韜自任主筆,從1874年到1884年王韜在 ”循環日報” 上發表千餘篇政論,鼓吹變法自強或評論政局. 王韜用他的筆杆子在 ”循環日報” 發表的政論,為變法強國製造輿論,樹立了文人不一定要「學而優則士」在清朝官府當官才能影響政治的榜樣,開創「文人論政」的先河。
“循環日報” 創辦初期,王韜的女婿錢征,原任上海 ”申報” 編輯,特地到香港協助;期間在 “循環日報” 工作的還有前英華書院印務所經理黃勝、前 ”孖剌日報” 翻譯伍廷芳、洪士偉、胡禮垣等人。
1875年”循環日報” 出版小印張線裝 ”循環月刊”,內容是 ”循環日報” 的精選。1878年 ”循環日報” 出版晚報,也是中國最早的晚報。 ”循環日報” 後來還出版 ”循環世界” 副刊等。
”循環日報” 不但流行於香港,也流行於中國、越南、新加坡、日本、英國、澳洲和美國等地。 ”循環日報” 至1947年停刊。 1959年曹聚仁、林藹民重新恢復 ”循環日報” 及至1960年停刊並改名為 ”正午報”.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