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戰後香港民生 (3)


 


 


1945年年9月1日, 夏愨宣告成立軍政府, 並由他本



人出任軍政府首長兼三軍總司令.  在軍政府成立前



夕, 詹遜 (前輔政司, 夏愨抵港前曾組臨時政府短



暫治港)向夏愨要求讓 「臨時政府」繼續存在, 但



由於夏愨奉命來港設立臨時軍政府, 所以拒绝了他



的要求.  不過當時軍政府的主要人員尚未抵港. 所



以夏愨仍讓詹遜繼續管治香港.  惟詹遜治港的依據



來自1917年的《英皇制誥》, 並不符合軍政府的情



況, 所以夏愨在軍政府成立的同一日宣告, 委任詹



遜為副總督, 可以代理行使以往總督的權力, 惟要



聽命於夏愨. 





英國殖民地辦公室對委任詹遜為副總督一事其實並不



贊同, 故此當軍政府的首席民政事務官麥道高與他



的9名隨員在9月7日抵港後, 詹遜隨即卸任副總督. 



同年9月16日, 夏愨代表英國政府兼中國戰區最高統



帥, 於港督府舉行受降儀式.  在儀式上, 日方代表



陸軍少將岡田梅吉與海軍中將藤田類太郎在投降文件



上簽字; 而中方則派潘華國少將出席儀式.





香港重光固然值得欣喜, 但狂歡過後港人便得面對



一大籮問題; 包括8成人口營養不足、醫療衛生條件



極差、傳染病猖獗、大部分的適齡學童失學、不少房



屋受到破壞又或日久失修等.  此外香港原來居民及



難民在日本投降後大量湧入.   1945年底, 人口已



回升到100萬, 使情況進一步惡化.  為了迅速重建



香港, 軍政府一開始便執行全面的管制政策.  對外



貿易、工商業,以至一般市民的糧食、燃料、日用



品、住屋和工資, 夏愨都作出不同程度的監控.  可



是供求一時仍難於協調, 黑市遂大行其道.  面對現



實的壓力, 軍政府對於黑市貨物不得不採取較為放



任的態度.





軍政府成立後, 香港的人口即以每月100,000人的速



度急升. 軍政府首要解決的是港人的温飽問題, 由



於貿易尚未恢復, 所以能源和糧食均十分缺乏.  有



見及此, 夏愨派員到廣東、文萊、印度和日本等地



搜購能源與糧食, 此外軍政府又仿效前日治政府的



做法, 繼續對米和一般貨品實施價格管制.  到11月



25日, 在得到美商支持下, 本地華商成功促使夏愨



宣佈重新開放私人貿易.  但軍政府亦同時實行貿易



與外匯管制, 防止商人趁機把物資轉售到利潤更高



的地區. 這段時期軍政府踫上如何處理匯豐銀行逼



簽鈔票的棘手問題, 夏愨幾經考慮箇中利害關係,



終於為了保存香港的聲譽而承認了這批鈔票.  在經



濟上香港雖然蒙受了損失, 但卻對香港長遠的發展



奠下良好的形象. 





至於住房方面, 戰後有72%外籍人士失去居所, 而全



港約600,000名居民當中, 則共計有160,000人無家



可歸, 其中大部份私人房產是在日治時期遭日軍強



佔的.  戰後建材十分短缺, 夏愨又不願動用公共資



金修復私人樓房, 所以軍政府只能儘量將空置的建



築物安置居民, 以及徵用旅館作收容難民, 因此港



人對軍政府的住房政策感到相當不滿.  交通方面,



軍政府曾以貨車權充巴士, 以解決戰後交通工具荒



缺的局面.  另外, 政府亦討論過以無軌電車取代電



車; 以及將道路的行車方向由靠左駛改為靠右駛等



等的議題, 不過這些提議最後都被否決.  此外, 軍



政府又解散了香港志願防衛軍和香港皇家志願後備海



軍, 所有戰時在囚的士兵均依例獲發補償與休假,



而所有在戰時離隊, 並繼續留在香港的人士, 則一



概當作在離隊後98日解散.  此外軍政府亦分別擴建



與興建了赤柱軍人墳場和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以安



葬戰時在香港陣亡的盟軍士兵. 





重光後, 基於不少華人是受到威嚇才於日治時期支



持日本, 因此軍政府亦沒有對他們加以深究.  最初



有50人被控以叛國罪, 但經過一審後, 大部份人被



改控以刑罰較輕的違反《緊急條例》罪, 只有30人



維持叛國的控罪.  在這30人當中, 最終有5人處以



絞刑、22人被處以不同年期的監禁、2人被判囚一



日、1人無罪釋放, 另亦有1人逃脫. 





與此同時, 軍政府又成立臨時的英國軍事法庭, 專



門審訊日本戰犯; 經過一連串的審判後, 共計有21



名日本戰犯處以死刑、85人被課以不同年期的監



禁、14人被裁定無罪釋放, 至於其餘的案件均放棄



起訴.  1946年上半年香港經濟已經恢復一定水平,



貿易漸復常態.  由於大亂之後人心思治, 軍政府的



工作總算沒有出現重大的問題, 8個月的艱難歲月終



於度過.  夏愨在1945年成為爵士, 至1946年獲擢升



為海軍中將.  他的軍政府則一直運作至1946年年4



月30日結束, 在戰時被俘的港督楊慕琦爵士於5月1



日正式復任, 並恢復了文官政府, 至此軍政時期宣



佈結束, 夏愨至6月才正式離港.





楊慕琦從沈陽日軍集中營裡被蘇軍釋放出來, 先返



回倫敦,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於1946年5月返回香



港復任總督.  楊慕琦回港後. 委任行政、立法兩局



新成員, 恢復過去會議舊例, 任命麥道軻署理輔政



司; 同時重組港府各種組織機構.  除戰前原有一些



機構和軍政府設立的機構外, 為適應香港戰後恢復



發展的需要, 新設立了復興計劃委員會, 房屋建設



委員會, 擴充海港委員會, 勞工仲裁委員會等, 以



促進香港的恢復和發展.




 


這裏我想談談楊慕琦計劃.  早在日軍投降之前, 根



據英國最高當局的決策, 殖民地部設立了一個稱為



「香港計劃小組」的機構, 研究和制訂戰後香港的



工作計劃.  麥道軻於1944年年出任該組主任, 楊慕



琦從沈陽返回倫敦後, 也參加這個小組的工作.  英



國鑒於二戰期間, 在東南亞各地被日軍打得落花流



水, 聲譽和地位日漸降低. 因此計劃重返香港以後,



在政制上做一些改革, 以挽回失去的威信和民心.




 


楊慕琦在復職演說中, 向市民宣佈了英國政府關於



在港實行改革的決定:「英王陛下政府考慮在香港採



取一種能使居民在管理他們自己的事務中承擔更多責



任的辦法, 儘快在開明的基礎上修改憲制」, 即設



立市議會, 使香港各界人士均有通過其代表積極參



政的機會.   6月8日. 楊慕琦委派夏素力為改制審



查專員, 制定具體方案.  8月28日, 楊慕琦發表廣



播演說, 提出了楊慕琦方案.





楊慕琦方案的主要內容是:





(1)市議會職權所及的範圍限於港島、九龍和新九



龍, 不包括新界大部分地區在內.





(2)市議會議員人數共30名, 其中通過直選產生的華



人及非華人議員各佔1/3, 其餘1/3議員分別由香港



總商會、中華總商會、非官守太平紳士、香港僑民協



會、九龍僑民協會及官方承認的工會等團體提名.





 (3)市議會負責消防、公園、花園、車輛執照、娛



樂場所及市政局的全部工作.  將來可逐步接管教



育、社會福利、公共工程及監督公用事業等工作,



具體辦法另行研究.





(4)選民資格:年滿25歲, 具有擔任陪審員的條件或



每年納財產稅200元以上; 非英籍的華人必須在過去



10年中在香港住滿6年, 英籍人士須在年滿23歲後曾



在香港居住1年.





(5)市議會議員資格:必須通曉英語, 包括口語、閱



讀和書寫。非英籍的華人必須在近15年中在香港住



滿10年.





(6)立法局議員從原來的17名減為15名, 其中有官守



議員7名, 非官守議員8名. 非官守議員中, 仍按慣



例由香港總商會和非官守太平紳士各提名1人, 新成



立的市議會提名2人, 其餘由港督提名.





楊慕琦計劃公布後, 即向社會大眾徵求意見, 主要



對象是兩局議員、華人社會領袖和當時香港比較重要



的社會團體; 如葡萄牙人協會,基督教協會、居民



協會、街坊福利會等團體的意見.  同時英文報刊曾



刊登過一份民意調查, 請讀者將他們的意見寄給報



館, 然後將意見反映給港督, 惟市民反應相當冷淡,



大部分團體給楊慕琦的答覆是, 會員不關心政制改



革.  兩份英文報紙所刊登出來的民意調查, 總共只



收到100封回覆.  “政改”落得如此慘澹收場並不



難理解; 當時香港人, 特別是香港的中國人根本不



關心政治, 他們只關心切身的經濟和民生問題. 



1946年戰爭剛剛結束, 百廢待興, 生意人關心如何



建立他們的商行企業. 草根階層則忙於為糊口奔波,



那有餘暇關心政治.  此外香港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很



強, 根本沒有時間和興趣花在這個殖民地的政治改



革問題上.





楊慕琦的這個改制方案, 其目的是為了擺脫中國收



回香港.  雖然名義上成立了市議會, 多增加幾名華



人議員, 但這個機構的職能僅限於管理一些服務性



的市政工作; 香港的大權如行政、立法、司法、財



政、警務等仍然由港督牢牢掌握, 因而萬變不離其



宗, 香港政府還是香港那個政府, 英國對香港的控



制一點也沒有放鬆.





楊慕琦計劃的目的是「令香港人士建立對香港的歸屬



感, 從而令香港能够擺脫被中國政府收回的命運. 



市議會只不過在形式上多擺幾名華人議員上去, 以



點綴一下民主的門面而已, 根本沒有什麼實際權力. 



正因如此, 香港市民對於楊慕琦這個計劃才反應十



分冷淡.  在香港的中國人, 他們經歷了抗日戰火的



洗禮, 民族觀念日益增強, 戰後關心的是香港經濟



的恢復和發展. 而對於政制的改革, 一般都漠然置



之.  他們知道, 在英國對香港實行殖民統治的條件



下, 無論怎樣改, 仍然是英國人統治香港, 再多增



加幾名華人當議員, 對於的香港人來說, 不可能得



到更多的實惠.  況且這個所謂「英王陛下政府考



慮, 在香港採取一種能使居民在管理他們自己的事



務中承擔更多責任的辦法」, 有濃厚的種族歧視色



彩.  華人佔香港人口的98%, 非華人僅佔2%, 而華



人議員與非華人議員佔有數額相等的席位, 這種表



面的平等掩蓋著實際的不平等.  在選舉資格上又實



行雙重標準, 對華人充當選民和議員資格嚴加限制,



對英國人則特別予以照顧.





香港兩局的非官守議員則有自己的想法.  他們認為



香港環境特殊, 市民教育水平低落, 不關心政制改



革, 所以一致反對楊慕琦計劃.  1947年楊慕琦離



任, 葛量洪上任, 葛量洪對楊慕琦計劃毫無興趣,



長期拖延不辦, 直到1948年年底成立市議會的計劃



仍是一紙空文.  隨著中國形勢的急劇發展, 英國內



部對於香港政制的改革也有分歧. 最後這個香港成



為英國殖民地以來第一個政改計劃也就胎死腹中. 




 







1947年楊慕琦在港督府的辦公室內










1946年的山貨舖








從半山俯視中環








1945年鳥瞰淺水灣 2








1945年鳥瞰淺水灣 1








疑似是皇后大道中








遠眺忠靈塔







1945香港港口








1945香港9月, 被戰火蹂躪不堪的城市景觀 2










1945年
9跑馬地








1945年
香港虎豹別墅 2








1945年
香港虎豹別墅 1




 






1945香港9月, 被戰火蹂躪不堪的城市景觀 3








1945香港9月, 被戰火蹂躪不堪的城市景觀 2








1945香港9月, 被戰火蹂躪不堪的城市景觀 1








1945年一片頹垣敗瓦的錫克廟









1945年
赤柱監獄








1945年
赤柱砲台








1945年泊於南丫島索罟灣的神風突擊船








1945年夏愨和工作人員在港督府外合影









1946年4月30日港督楊慕琦再次抵達香港 2








1946年4月30日港督楊慕琦再次抵達香港 1









1946年香港大學香港恢復運作








1945年12月蒙巴頓勳爵抵達香港啟德機場開始其官



式訪問







1945年英國150步兵團士兵和中國男孩, 英國士兵來



香港協助維持法律和秩序







1945年英國海軍接管新界,2000名海軍陸戰隊協助



維持香港的法律和秩序








1945年香港公共事業恢復服務的通知










1945年因戰爭而產生的的損失或損害的註冊文件








1945年市民用軍票換新港元








九龍太子道, 從旺角向東望, 車輛極稀疏, 與今天



橋樑高架, 車水馬龍實有天壤之別. 尖塔建築為太



子道與窩打老交界的聖德肋撒教堂. 遠處山脈從左



至右依次為慈雲山, 大老山及九龍峰(飛鵝嶺)








香港街景









九龍碼頭









鳥瞰九龍半島 2








鳥瞰九龍半島 1. 近處尖沙咀,可見九龍倉六個碼頭



(右下邊),尖沙咀天星碼頭及火車站(下前方左至



右),半島酒店(前右).油麻地避風塘(左中邊).   遠



處為北九龍山脈,可見中間筆架山(又名煙墩山).右



邊獅子山


20 則留言:

  1. The bank notes were so big!

    回覆刪除
  2. The bank notes were so big!
    ------
    所以就有 "大棉胎" -- 即棉被, 既別名囉。

    回覆刪除

  3. 估計係黃泥涌道,跑馬地墳場後方既錫克教廟宇既前身。

    回覆刪除
  4. 以前真係有 "人情味"。現在有些廠商,供應商或零售商,你無保留收據,啋你都傻。

    回覆刪除
  5. 希望圖家墊君假如看到我如此補充不會介意. ...
    ...關於港燈/仁記的那張通知, 我也覺得未必因為同情心. 而是因為在那幾年裡處於戰爭和被佔領的狀態.
    --另外, 通告的第一句說 "...1941年12月之前...", 即只承認香港淪陷前所交過的保證金. 淪陷期間交的就閣下自理了(找日本人[?]).

    回覆刪除
  6. 近來看了一套叫 {仁醫} 的日劇(講一個現代人[醫生]掉進百多年前的 "幕沒"~"維新" 的時代. ....
    ...我看了你這輯照片又忽發奇想. 我有點希望一覺醒來自己身處裡面. ...不過, 我怕我...(1) 沒法謀生; (2) 立刻掉進海裡, 因為家裡的位置在1945年可能不是陸地.

    回覆刪除
  7. 希望圖家墊君假如看到我如此補充不會介意. ...
    ...關於港燈/仁記的那張通知, 我也覺得未必因為同情心. 而是因為在那幾年裡處於戰爭和被佔領的狀態. ------------- 巴別二世君。多謝補充! 我也沒留意那日期的條件。

    回覆刪除
  8. 此相是不是大坑胡文虎

    回覆刪除

  9. 九龍半島 西部鳥瞰.近處尖沙咀,可見九龍倉六個碼頭(右下邊),尖沙咀天星碼頭及火車站(下前方左至右),半島酒店(前右).油麻地避風塘(左中邊). 遠處為北九龍山脈,可見中間筆架山(又名煙墩山).右邊獅子山 .

    回覆刪除
  10. 你好 我是住在上環的 你撰寫西環歷史的一腔熱誠 正趕上近年的緬懷香港之文學潮流 潘國靈先生的童年也在堅城渡過 恰是大學講師和作家 你看過他的文集嗎?

    回覆刪除
  11. 放大睇清楚相片中兩位男仕拎住嗰幾張紙幣. 幾張都係伍蚊紙. 不是伍佰蚊紙的別稱'大棉胎'.

    回覆刪除
  12. 好懷念胡文虎別墅啊!
    謝謝分享! 晚安!

    回覆刪除

  13. 九龍太子道,從旺角向東望,車輛極稀疏甚至缺乏,與今天橋樑高架,車水馬龍實有天壤之別. 尖塔建築為太子道與窩打老交界的聖德肋撒教堂.遠處山脈從左至右依次為慈雲山,大老山及九龍峰(飛鵝嶺).

    回覆刪除
  14. I have used ur wordings for caption, I hope u dont mind~~

    我只求互相琢磨,拋磚引玉.資料都是公開.如您認為合適,歡迎採用.以後都如此.

    回覆刪除
  15. 或者當時接受改革,可能已逐步走向一天光哂,唔使家下被強制河蟹。 係咪香港啲蠢華人自作孽,抵死呀啦?

    回覆刪除
  16. 1945年嘅五文紙估很值租,因六幾年白粥係斗拎一(5分錢)碗,

    回覆刪除
  17. “忠靈” 兩字是相對性,
    日本人命名的“忠靈”塔, 是紀念對日本“盡忠”的亡靈;這些亡魂是香港人的敵人。

    回覆刪除
  18. 你都算寫得好中懇
    我想想話比人知﹐如果日本統治香港多幾十年﹐穩定下來﹐香港人會跟台灣人一樣留戀日本﹐就如香港人留戀英國人一樣。

    而"大東亞戰爭" 後﹐香港華人的確地位提昇了不少﹐(當然只是日人的副產品), 就如英人在香港找利益﹐同時有意無意地把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所以﹐對我來說﹐香港軍人墳場跟忠靈塔﹐分別不是那麼大。

    回覆刪除
  19. 英雄所見略同, 可惜這種科學化的解讀﹐在當下香港竟成少眾。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