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不想記起, 未敢忘懷之香港保衛戰(2)



 


 



香港在1942年的抗日保衛戰, 以及緊接而來的三年



零八個月的艱苦歲月, 是香港開埠以來的頭等大事,



也是研究香港史的大題目.  要談這個課題需要巨大



篇幅, 這裡我只能挑選其中最精要部份作一個扼要



的簡述.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面展開, 中國東部沿海大部



份已落入日軍的控制範圍內; 至使廣東省一帶的華



南沿岸地區成為了中國輸入各種物資的大動脈.  為



了切斷這條補給線, 日軍於1938年10月1 日在廣東



大亞灣登陸, 而廣州亦在10月21日陷落.  日軍既駐



守於深圳河北岸; 英國明白避免不了與日本一戰,



遂於1937年後逐步加強香港的防衛力量. 






其實在1937年至1941年期間, 在中國抗日戰爭中作



為中立國的英國政府, 一直刻意維持香港的中立地



位; 這段時間進入香港的中國軍隊一律根據國際慣



例, 被繳械後送入集中營.  然而日本當局仍對此感



到不滿, 曾多次向香港政府施壓抗議香港華人的反



日行為.






1941年9楊慕琦抵港履新, 接替早前以”健康”理由



辭職的羅富國爵士.  他怎麼樣都想不到到兩個多月



後日軍會悍然入侵香港, 自己亦淪為日軍的階下囚. 






雖然英方的評估是日本短期不會宣戰, 但亦積極的



增加軍事上的防禦力量, 最明顯的動作是調遣了為



數約2000名的加拿大援軍來港增援. 按《華盛頓海



軍條約》規定, 英國不能在太平洋範圍內部署軍事



設施, 這個條約使香港的防禦工事受到很大限制. 



九一八事變後, 英國擔心香港最終也會受到牽連,



於是在1933年的倫敦海軍會議中通過廢棄《華盛頓



海軍條約》, 並由1935年起, 開始展開預算高達五



百萬英鎊的防禦計劃 (其重點放在醉酒灣防線, 其



設計有點像法國的馬其諾防線, 其失陷過程亦何其



相似). 






1937年底, 當時剛上任的港督羅富國認為香港難以



防守, 曾建議將香港列為中立城市, 停止所有防禦



計劃, 但遭到當時擔任英國海軍大臣的邱吉爾反對, 



由此之故香港的防禦工事繼續進行.  1938年7月,



港英政府通過了《緊急條例》, 進一步積極備戰. 



其實從1936年起, 大量難民從中國湧入香港, 人口



從1936年的約100萬急增至1941年的160萬, 港府因



事制宜, 規定英籍成年人必需入伍義勇軍, 但成效



卻頗為有限.  楊慕琦上任港督時, 香港的軍力為英



兵和印籍英兵約11,000人, 再加上本地義勇軍1,400



人, 加起來以不足13,000人的兵力守衛香港. 






在楊慕琦上任前, 英軍駐遠東三軍總司令已向時任



英國首相邱吉爾請求增兵香港佈防, 但邱吉爾認為



香港根本無險可守而加以拒絕 (典型的”又要馬兒



好, 又要馬兒吃草”的政客).  由此觀之, 香港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 防守力十分脆弱.  後來加



拿大在1941年11月派遣一批為數1,975人的援軍駐守



香港, 但因訓練不足, 加上香港守軍指揮官步署混



亂, 對防衛香港作用不大, 這批士兵亦遭到慘重的



傷亡.






香港的防禦計劃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多處要塞, 以及



在維多利亞港的東西入口架設多座重炮及口徑16吋



的鋼炮 (其中兩管最重型的大炮步署在鰂魚涌山上,



即今日海防博物館的原址).  港島沿維港北岸滿佈



鐵絲網, 上環及青衣對出大海也滿佈鐵鍊, 只留青



洲琉璜海峽供船隻出入.  香港島的山頭亦建立了多



座碉堡, 渣甸山上更有2座機槍堡, 日後對阻撓日軍



前進發揮了很大作用.  防空方面則主要集中於香港



島, 劃分了多個防空區域, 每區均設有監視器來辨



別敵機方向以便高射炮可以擊落敵機, 位置包括西



灣(現時稱為柴灣)、黃泥涌峽、南朗山、龍虎山及



瀑布灣等.  港府亦於8個月的時間內, 在香港島及



九龍挖掘了60多個防空洞, 部分仍保存至今.






1941年12月8日早上8時, 12架日本轟炸機空襲德



機場, 並令到英軍損失了唯一的6架戰機, 使到守軍



失去制空權, 這次轟炸亦掀起了香港保衛戰的序幕. 



與此同時日本第23軍第38師的三個聯隊,228、229、



230聯隊渡過深圳河進入新界, 開始了對香港的地面



攻擊.






戰事一開始, 日軍便立刻橫渡深圳河.  由於新界沒



太大戰略價值, 所以守軍便按他們的計劃, 退守至



”醉酒灣防線”, 並在撤退時把道路和橋樑破壞,



以增加日軍南下的困難, 但這沒有阻慢日軍推進的



速度, 至當日黃昏, 日軍已進佔大埔一帶. 






次日日軍開進大帽山東、西一帶.  守軍在新界的兵



力僅有3營步兵, 分別駐守在”醉酒灣防線” 的西



段、中段和東段.  日軍第228聯隊於當夜發動突襲,



並於10日凌晨1時佔該陣地.  至11日上午日軍已進



至大老山.  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Christopher



Michael Maltby, 1891年-1980年)為保持實力,



決定把留駐新界及九龍的部隊撤回港島.  同時下令



破壞昂船洲砲台和九龍市區的戰略設施, 如油庫、



船塢及發電廠, 以免落入日軍之手. 






莫德庇少將退守香港後即重新部署港島防務, 將原



來的守軍混編成東、西兩旅, 並沿岸平均部署兵力. 



從12日起, 雙方開始發生隔岸炮戰, 港島北岸在日



軍猛烈炮擊下, 破壞極大.  除軍事設施外, 港島市



民也遭到不少傷亡.  日軍在加緊準備登陸之餘, 亦



曾在13日及17日兩次派人到港島招降, 但均被港督



楊慕琦所拒. 





18日晚上, 日軍3個聯隊在炮火之掩護下在北角至筲



箕灣一帶登陸.  日軍擊潰駐守該區的印度軍後, 迅



速向高地進發.  19日黎明前, 日軍已佔領柏架山、



畢拿山等處.  旅長華理士准將雖下令反攻以圖奪回



筲箕灣, 但都未能成功.  19日早上, 西旅位於黃泥



涌的指揮部被日軍襲擊, 其中加拿大藉指揮官羅遜



准將亦在此役中陣亡.  羅遜准將是加拿大軍團的最



高級指揮官, 在香港保衛戰中任英軍西區指揮總部



司令官.  他是在這場戰鬥中喪生的最高級別的指揮



官, 也是二戰中陣亡的加拿大官兵中官階最高的將



領.  當日羅遜用電話向莫德庇少將告別後, 即下令



部下全體人員持槍應戰.  他跳出碉堡, 手持雙搶與



日軍激戰, 最後羅遜準將與其殘部 20多人戰死沙



場. 






20日, 華理士准將得知229聯隊入侵了淺水灣一帶,



即令皇家來福槍營反擊 (此亦即淺水灣的英文名字



”Repulse Bay” 的由來) , 並想打通與西旅的聯



繫, 又命印度軍從香港仔東進, 以期打通南部大道,



然而均未能成功.  另外, 北面日軍的228聯隊佔據



了聶歌信山的高處.  但此時守軍在灣仔峽有較好的



防禦工事, 故此日軍不能一舉攻佔港島北部.  另外



日軍炮兵隊渡海參戰, 原留守九龍的2個步兵大隊也



渡海增援, 加上天氣好轉, 日機亦頻頻出動助戰. 



日軍不斷向南推進, 還切斷了守軍東、西二旅的聯



繫. 






東、西二旅的聯繫被切斷後, 守軍曾作出多次反攻,



但都不成功.  到了25日早上, 日軍再次向港督招



降, 楊慕琦仍拒絕了.  下午, 莫德庇向楊慕琦報告



戰情, 說明守軍彈葯不足, 且水源已斷, 實在無力



抵抗.  最後, 楊慕琦接受了莫德庇意見, 渡海往赴



九龍, 並於下午7時於半島酒店三樓, 日軍戰鬥司令



室簽處無條件投降, 結束了為期18日的香港保衛戰.






雖說英, 日雙方軍力懸殊, 英軍戰敗似乎是無可避



免, 但苦心經營了四, 五年的防線竟只能抵禦短短



的18日, 似乎”紙紥”了一點.  事後很多歷史家對



英軍的步署作了很多的評論, 歸納起來英軍速敗有



以下因素:






* 城門碉堡兵力不足: 根據設計, 城門碉堡



乃是醉酒灣防線最重要的一部分, 但駐軍出奇地少. 



該地原意是120名守軍堅守2星期, 但是城門碉堡被



攻破那晚裡面原來只有30人. 薄弱的兵力的結果是



令到防線的缺口輕易被擊破.





* 士兵缺乏訓練和步協調 : 當時負責香港駐



防的士兵主要來自印度、加拿大和蘇格蘭.  他們大



多都是新兵, 缺乏訓練和經驗, 導致他們在面對久



經戰陣的日軍時不知所措.  更嚴重的是, 他們曾把



友軍當作敵人.  在12月12日晚上, 一隊駐守在統一



碼頭機槍堡的加拿大新兵, 誤以為一隻滿載軍火的



守軍船隻是日軍, 結果把那艘船炸沉了.





* 過早撤出九龍 : 醉酒灣防線雖被日軍所攻



破, 但九龍其實還有很多好的防禦工事, 如魔鬼山



炮台等, 英軍在稍作抵抗後便撤出九龍, 簡直兒戲,



也使香港陷入孤立無援之地. 






 

 


 


 






日佔時代
, 匯豐銀行總行曾被征用為香港佔領地總督部










兩任總督(左方)田中久一以及(右方)磯谷廉介








1949
1228日日軍指揮官酒井隆在彌敦道進行勝利巡遊









1940
年代初的半島酒店, 日軍佔領九龍之初即在此設立


臨時總部
, 而楊慕琦亦在此簽訂降書











被日化了的香港街道名稱




干諾道西 : 西住吉通



干諾道中 : 中住吉通



告士打道 : 東住吉通



皇后大道西 : 西明治通



皇后大道中 : 中明治通



皇后大道東(現皇后大道東和金鐘道) : 東明治通



德輔道西 :  西昭和通



德輔道中 :  東昭和通



般含道(現般咸道): 西大正通



堅道 : 中大正通(西段)



上亞厘道(現上亞厘畢道) : 中大正通(東段)



堅尼地道 : 東大正通



東海旁(現軒尼詩道) : 八幡通



怡和街 : 春日通



高士威道:  冰川通



英皇道 : 豐國通



干讀道(現干德道): 出雲通



寶雲道 : 霧島通



彌敦道 : 香取通



太子道 : 鹿島通











東江游擊隊港九大隊









日本進攻香港時, 幸運脫險的英國海軍軍官和中國軍隊


指揮官合影.  撐拐杖者為中國海軍陳策將軍. 









戰俘被押住集中營








赤柱拘留營裡的戰俘









香港淪陷後的英軍戰俘被驅趕上船









日軍以勝利者姿態進行入城巡禮.   1941年12月26



日日軍在港島北岸進行入城巡行, 陸軍司令酒井隆



(領先騎馬敬禮者)在海軍司令新見政一(左一)陪



同下, 向在軒尼詩道列隊的日軍敬禮









日軍在市區列隊 2









日軍在市區列隊 1








日軍推進至市區








居民經過日軍哨站
, 我想他們都是心驚膽戰的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正式淪陷, 居民在日軍監視下


走出防空洞








東江縱隊在戰壕中向日軍發動攻擊








日軍在推進








日軍在九龍尖沙咀站崗,隔著維多利亞港與英軍對峙








12月13日, 日軍第二十三軍參謀長多田督知越過


羅湖橋走向香港








荒廢了的琱堡








荒廢了的
戰壕








日軍的炮兵部隊








甫開戰
, 啓德機場的幾架戰機即被炸毁








被日軍炮火擊毀的汽車








從中環向東望去
, 被炸中之處冒起黑煙








日軍進攻尖沙咀火車站








日軍在香港島北角登陸









九龍陷落後
, 日軍繼續向港島步步進逼








廣州天河日軍機場
, 轟炸香港的日機即在此起飛








攻佔香港的第一炮兵團軍官在進佔香港前在深圳合照









香港保衛戰中的加拿大士兵








英軍在城門水塘偵察










香港保衛戰中,指揮官馬爾比少將(左)與羅遜準將交談








義勇軍在灣仔進行步操
, 以提高士氣和穩定民心








英姿凛凛的華
藉英兵








來港支援的加拿大援軍 3








來港支援的加拿大援軍 2








來港支援的加拿大援軍 1








開戰前的尖沙咀火車站及疏士巴利道的火車軌








湧入香港躲避戰亂的難民住在難民營
,  小孩子在吃飯





市民在做空襲救火演習


 

13 則留言:

  1. 誠意邀請閣下一同參與
    2011 年 1 月 1 日 清潔浪茄海灘及簽名活動
    目的:藉著清潔 浪茄海灘,推動所有到郊外遊玩的人仕,改變我們「垃圾文化」的醜習 --- 就是 不要 隨處亂掉垃圾!
    香港人愛浪茄
    我不掉垃圾,我帶走垃圾
    簽名行動
    ※ 簽名者是對自己的承諾,不會隨處亂掉垃圾,及把垃圾帶出郊野外的指定垃圾收集處。 並將簽名副本送交 環保署 及 漁護署,要求大力推行改變垃圾文化醜習的教育, 教導市民「不要掉垃圾,帶走自己的垃圾」。制訂政策、法例,漁護署撒走郊野的垃圾筒,又於各郊野主要入口、出口,設多些大型分類垃圾箱,教導市民不留垃圾在郊野,要帶到郊野外的垃圾收集處。
    詳情可連結下列網誌:
    香港人愛浪茄深度清潔 及 簽名活動
    http://hk.myblog.yahoo.com/yyejking/article?new=1&mid=39481
    >>> 火燒浪茄 20 PolyU students & 30 students from other local universities
    >>> 教育與文化的未來,沉重的二十二公里
    >>> 一半教育 垃圾文化
    >>> 火燒浪茄 --- 理大學生公開道歉信
    Mountain Yuen
    2010/12/8

    回覆刪除
  2. 非常珍貴的資料及圖片.....像坐了時光機回到過去.....是我非常喜愛的blog......

    回覆刪除
  3. 日本進攻香港時, 幸運脫險的英國海軍軍官(撐拐杖者)和中國軍隊指揮官合影
    撐拐杖者實為中國海軍陳策將軍,陳將軍地位尊崇,就連國父孫中山先生也尊稱為"策叔".
    香港海防博物館正就陳將軍的拯救行動作出展覽.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Coastal/b5/section3-3-04.php

    回覆刪除
  4. 英政府輕視日軍!軍力薄弱!故香港不愖一擊!若非美向日投原子旦,處境便更堪坷!!!

    回覆刪除
  5. Personally, I don't think the UK Gov really wanted to fight hard with the Japs in the HK battle. If you look at the fate of SG, MY and or UK Colonies in SE Asia, they all got conquered by the Japs very quick. Of course, they did look down the abilities and ambitions of the Japs. Another thing was UK was also very busy with their battles in Euro. They had many very painful and serious battles with the Nazi over the WW2. So, they weren't able to send out power to protect their colonies during the time. This was a very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Japs "Victory". BTW, I hope Blog Master can get some history about the HK Local 游擊隊 durin the battle with teh Japs. I believe I saw some documentaries that they had some tough battles with Japs and few of them were kicked the Japs Ass badly. Any information about that?

    回覆刪除

  6. 從網上找回來的照片,原網址如下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419/136.shtml 據照片中陳將軍的衣著來看, 這照片應是和閣下上文中的照片同一時間所拍. 這照片有趣的是陳將軍身上的軍服是一件英國海軍中校軍服, 因陳將軍在逃亡時遺失了自己的軍服, 故臨時穿起了一件英軍軍服.

    回覆刪除
  7. 當時日本在亞洲的暴行極其可恥,和德國的納粹主義軍隊是一轍的。但德國對歷史十分悔疚,但反觀日本就連歷史教科書都改了。

    回覆刪除

  8. 原  來當時的鍾樓已在海邊了

    回覆刪除
  9. 有空去去看吧!



    香港最早期照片展

    展覽日期:2010年11月27日至12月27日

    展覽時間:早上10時至晚上7時(星期三至晚上9時)

    地點:中區警署建築群總部大樓2 樓

    回覆刪除
  10. 十分精釆! 多謝分享.... 有空也來看看: HERE 係我既加鹽加醋拙作(刀係有關香港保衛戰)....

    回覆刪除
  11. 這個女皇去了那裏呢?

    回覆刪除
  12. This status was taken to Japan and being melted to produce artillery. 明白了「溶咗你都吾知點解」啦!

    回覆刪除
  13. 如果楊慕琦之戰後香港政改建議能實行,香港歷史肯定改寫,個人認為利多於弊,兼且那時中共政權還未穩固,要對付英方亦非太易,英國不批准此建議,會否受到某方壓力? For the so-called bigger goo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