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 每當成人們談到生活艱難時, 都會聽到他
們說: [仲慘過三年零八個月嗰陣時]. 那時候心裏
感到很納悶, 為甚麼是三年零八個月, 不是四年零
八個月, 又或者不是三年零九個月? 三年零八個月
又究竟是個甚麼東西? 後來年紀漸大, 對這段歷史
的認識逐漸增加; 而暸解越深, 感覺和心情越是沉
重; 想不到香港一個如此寧靜平和的城市, 背負著
一段甚為慘無人道的歷史. 正如我在上篇網誌所
說, 要談這個如此重大的課題需要很大的篇幅, 這
裏我只能挑選其中最精要的部份作重點的描述.
香港淪陷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佔領及統治
香港的時期; 其具體的時間是由1941年12月25日香
港總督楊慕琦向日軍投降起, 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
投降為止. 香港人俗稱這段時期為「三年零八個
月」.
日軍佔領香港翌日, 即成立以日軍司令酒井隆為首
的軍政廳 (其實即是軍政府). 軍政廳的總部設於
九龍尖沙咀半島酒店, 下轄政治部、民事部、經濟
部、司法部及軍事部等5個部門. 為了加強軍政統
治, 日軍拘留前香港軍政官員 (據統計共有7000多
名戰俘/外國人被囚禁於深水埗和赤柱的戰俘營, 他
們備受飢餓、病患的虐待) , 查封房屋和發行軍票,
並隨時宣佈戒嚴. 酒井隆管治香港期間, 制定了嚴
厲的法例; 實際上則橫征暴斂, 縱容日軍在香港濫
殺無辜, 又在香港實行皇民教育; 除了禁止使用英
文及強迫使用日文外, 亦將香港的街道地區名稱改
成日文. 同時他也封鎖了維多利亞港、接管海旁的
貨倉, 以控制物資供應. 總之香港市民在經濟、民
生等方面都受到嚴重的摧殘. 戰後國民政府在北京
逮捕酒井隆, 經過三個月的審判, 南京軍事法庭於
1946年8月27日判處酒井隆死刑. 酒井隆其後於同
年的9月30日在南京雨花台被槍決.
軍政廳運作至磯谷廉介於1942年2月20日出任首位管
治香港的總督為止. 同日日本宣佈香港為日本佔領
地, 並設立總督府以代替軍政廳, 由磯谷廉介中將
出任香港佔領地總督, 行政中心遂由半島酒店遷至
匯豐銀行大廈, 半島酒店則改為軍方總部, 而維持
治安的憲兵總部則設於香港島中環的高等法院大樓
(今日的立法會). 這段「日佔民政」時期延至日
本投降為止, 年期長達三年半. 香港佔領地總督部
成了當時香港最高的行政機關, 總督部的最高行政
長官是總督; 總督之下則設有民治、財政、交通、
經濟、報導、管理和外事部等部門. 總的來說, 當
時的日佔香港政府在組織上遠比戰前的港英政府簡
單, 估計是因為日本佔領香港的目的並不是打算作
長遠發展, 而只是以香港作為其控制華南的戰略點
而已.
日本視香港的地位相等於當時的台灣和朝鮮, 故此
並沒有在香港籌組傀儡「自治政府」, 只成立一個
名為「香港善後處理委員會」的頗為鬆散的組織,
以解決如糧食供應和維持治安等社會和民生問題.
日本人當然在新政府佔據了所有重要職位, 但為了
達到「以華制華」的目的, 也成立了「華民代表
會」及「華民各界協議會」這兩個華人組織. 華民
代表會為總督的咨詢機構, 有委員四名(羅旭龢、
劉鐵誠、李子方及陳廉伯); 而華民各界協議會則
有委員22名(主席周壽臣, 副主席李冠春, 委員包
括伍華、羅文錦、周耀年、郭泉、鄧肇堅、顏成坤等
知名人仕). 這兩個簡稱為「兩華會」的諮詢組織,
代替了戰前的行政及立法局, 但他們只負責提供意
見, 並無任何實質上的權力. 這批華人領袖當時不
得不走出臺前與日本人合作, 大部份都有著忍辱負
重的苦衷; 因為他們的走出來, 日本佔領地政府與
本地居民才有一條互為溝通的橋樑, 本地居民有甚
麽需求, 亦可以通過「兩華會」這個平臺上達. 這
批華人領袖為本地居民在極度困難的環境下爭取到起
碼的權益, 使他們的生活不致太難過. 正因如此,
香港重光後港英政府不但沒有以漢奸罪追究這批華人
領袖的責任, 反而繼續重用他們, 讓他們在政, 商
界擔當重要的角色.
在行政區域架構方面, 日本佔領地政府將香港島劃
分成12區, 九龍分成9區, 新界則分成7區; 每個區
都設立一個區役所, 並指派一個中國人作為所長,
管理該區的大小事務、以及代表該區市民向佔領地政
府反映情况. 此外, 佔領地政府向香港市民發出
「住民證」, 以便易於管制及監控港人. 這是香港
首次出現的身份證明文件, 此種做法日後港英政府
亦有效法.
日佔時期香港除了民生大受摧殘外, 經濟亦被恣意
掠奪, 其手法是強逼港人以港元換軍用手票 (俗
稱”軍票”). 事隔五十多年, 至今很多港人仍在爭
取日本政府為當年所發行的軍票賠償他們的損失.
1941年12月26日, 即香港淪陷翌日, 日本軍政府即
宣佈以軍票取代港元, 成為香港唯一合法的貨幣.
1942年1月, 軍票和港元的兌換率為2兌1, 可是到了
1942年7月, 兌換率已變為4兌1, 比之前兌換率大幅
驟降, 使香港人身家亦隨之而大為貶值. 軍票於
1943年6月1日正式成為香港的唯一法定流通貨幣,
日用品的價格必須以軍票作單位. 至1945年日本投
降時, 被強迫兌換的日本軍票總值超逾57億港元.
日佔期間香港雖然已不准使用港元, 但港元在珠三
角、或澳門等其他中立地區依然甚受歡迎, 市面上
還有港元買賣活動. 日軍將強逼收來的港元鈔票,
在境外購買物資, 獲益甚豐. 由於印製和發行軍票
根本不需要任何儲備金, 所以實際上日軍是以白紙
強逼兌換有十足保證的港幣. 另方面, 由於濫發軍
票, 香港物價飛漲, 投機倒賣熾熱, 加上日人貪污
成風, 到了日佔後期, 香港人的生活苦不堪言. 短
短的不到三年, 香港由一個繁盛的轉口港變成市面
蕭條的死港.
談到佔時期香港的貨幣, 又怎可不提 ”迫簽鈔票”
事件? 日軍佔領香港後, 在匯豐銀行發現一批尚未
發行的鈔票, 合共一億二千萬港元; 為了掠奪這筆
財富, 日軍強迫當時的匯豐銀行總經理祁理賓(Sir
Vandeleur Grayburn)簽署, 用以向中國及澳門各
地購買物資. (40年代所有鈔票都是人手簽名的).
香港光復後, 港府面對銀行復業最逼切的問題, 就
是如何解決 ” 迫簽鈔票” ? 匯豐銀行認為, 儘
管它不必為這些鈔票的發行負責 , 但拒絕支付這些
鈔票將有損匯豐銀行的信譽, 故此決定承付全部 ”
迫簽鈔票”. 1946年4月香港政府亦宣佈承認這批
”迫簽鈔票,”.匯豐將100萬英鎊存入外匯基金, 作
為這些非法發行港幣的保證金, 而港府則同意在若
干年內將外匯基金投資所得利息用以補足缺額. 這
一決定對香港的貨幣和銀行制度的發展起了關鍵的作
用, 有關安排雖然使匯豐和港府在資金方面有所損
失, 但卻贏得了市民和外國對港幣的信任.
至於民生方面, 日佔時期香港佔領地政府最重要的
措施要算是 ”歸鄉政策”. 由於糧食短缺, 為了
緩減人口壓力, 佔領地政府在佔領香港的中,後期實
施歸鄉政策, 強迫市民歸鄉, 即驅逐往中國大陸.
1942年初, 由佔領地政府民治部成立的「歸鄉指導
委員會」, 每月均安排火車和輪船將市民載送離港.
這些交通工具只將人送出境, 離境後回鄉的路途則
各人自理, 大部份人因為付擔不起路費, 只能徒步
回鄉. 為甚麼如此艱辛仍選擇回鄉? 這是由於當時
香港已然淪陷, 生活極度艱難, 加上在日軍鐵蹄下
生活得提心吊膽的, 因此很多港人寧願離港回鄉.
至同年12月, 已有60萬名市民離港. 其中不少家庭
在途上互相失散, 有人甚至在途中餓死或病死. 發
展至後期, 憲兵隊更在街頭隨意捉人強行押解離境.
結果在1945年, 香港的人口由1941年的161萬人暴跌
至60萬人.
宣傳上, 日本一直聲稱佔領香港是為「華人從英國
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 可是實際上日本管治香港
的方式比戰前的殖民地政府獨裁和腐敗得多;而所使
用的手段亦遠較殖民地政府殘酷和野蠻. 從軍政廳
成立起, 佔領地政府先後制定大量前所未有的規例,
日軍憲兵隊可隨意打罵、囚禁甚至殺害居民, 也可
以隨意在街上捕捉男丁做苦工勞役, 或者以搜查房
屋為名入屋蹂躪女性. 另外, 日軍在灣仔駱克道一
帶設立多間慰安所, 強迫婦女提供性服務;又在市
區恢復設立賭館及煙館; 另外當時還有一條不成文
的規例:每當市民在街上見到日軍, 無論遠近都要
作90度鞠躬, 否則會遭到拳打腳踢之苦, 甚至惹來
殺身之禍. 除「居民證」外, 市民亦須全家合影一
張「全家福」照片放在屋內, 當日軍查戶口時, 倘
若合照中有人不在屋中/又或者有陌生住在屋內, 又
無合理解釋, 便會被當作窩藏游擊隊成員論.
日軍虐待戰俘和普通市民的手法, 包括強行灌水至
肚脹, 再用腳猛力踏在肚皮上, 除此之外令人聞之
色變的酷刑還有電刑, 吊起毒打以及以火鉗炙胸等.
除了虐打外, 日軍也隨意屠殺市民; 最讓人感到指
髮的是; 即使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 日軍仍在
大嶼山銀礦灣屠殺超過70名市民, 這宗血債仍有當
年的生還者可以作證.
在日本的統治下, 港人的生活極為艱苦. 由1942年
開始, 佔領地政府實施定額配給制度, 限量供應日
用品如米、油、麵粉、鹽和糖等. 每個家庭都派給
一張定額配給許可證, 每人每天只可以買到六両四
的白米, 由於沒有其他副食品補充, 六両四白米根
本不夠飽肚. 自1943年起, 日軍在戰場上開始失利,
由於運輸困難, 配給制度更形苛刻. 發展至後期,
很多人只能以樹葉、樹根、番薯藤、木薯粉, 花生
麩甚至樹葉樹根充饑. 其後白米亦告缺乏, 佔領地
政府改為配給日本蘿蔔作糧食. 因為糧食日趨缺
少, 定額配給制度於1944年被逼取消, 糧食供應改
以自由買賣代替, 導至更多市民因付擔不起食物價
格瘋狂漲價而餓死. 其實日治時期香港經常有市民
餓死, 甚至盛傳出現人吃人事件; 街上常有皮包骨
的棄屍, 而棄屍身上的肉還是經常被割走. 報章亦
曾報導有人烹煮棄嬰的新聞, 當時市面有傳言謂某
些食肆的肉包使用的其實是人肉, 因為市面上根本
不可能買到足夠肉類, 總之能有多恐佈便是多恐佈.
日軍侵佔香港年期長達三年零八個月, 在此段時間
內避免不了提供與民生有關的文娛/文化活動, 當然
箇中仍以粉飾太平和為佔領地政府服務為主. 戰前
日文報紙《香港日報》在1942年1月復刊, 同時增設
中文版《香港日報》及英文版《Hong Kong News》,
當然這些報紙都是佔領地政府的喉舌. 戰前中文報
紙到1942年只剩下5份; 《星島日報》易名為《香島
日報》, 而《循環日報》則因被盟軍誤炸而停刊.
電台則被用來作為宣傳的工具. 市面剩下的各種娛
樂工具寥寥可數, 因為根本沒有人付擔得起. 戲院
只放映日本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日治時期唯一在香港拍攝的電影是《香
港攻略》, 由田中重雄導演, 大日本映畫公司生產,
影片主要由日本演員演出, 香港演員有紫羅蓮( 她
在電影中其實只擔任配角, 演了一場戲. 電影拍臻
後她還到日本觀摩學習, 宣稱她將主演兩部宣傳大
東亞共榮圈的電影. 回港後紫羅蓮卻伺機潛逃回
國, 並找律師稱她是被迫接拍《香港攻略》, 因此
避過「漢奸」罪名). 這部電影在1942年11月19日,
即接近日軍佔領香港一週年紀念期間上映. 此外賽
馬亦重新在跑馬地馬場 ( 此時「跑馬地馬場」已改
名為「青葉峽競馬場」) 舉行, 往後最全盛時期更
加密至每周一次. 此舉不但有損市民心智健康, 日
方更可藉此斂財. 後期因為沒有足夠活馬應付賽
事, 賽馬會竟以跑木馬代替.
在日佔期間, 香港其實不斷出現各式各樣的扺抗活
動, 其中最著名的是東江縱隊港九大隊, 俗稱”東
江游擊隊”. 東江游擊隊是一隊由香港新界原居
民子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組成的游擊隊, 成員包
括農民、學生和海員, 主要在新界西貢一帶活動.
東江游擊隊由曾生領導, 在1941年日軍進攻香港時,
游擊隊人數從200人猛然擴展到超過6,000人, 在英
軍敗退後, 游擊隊獲得被英軍放棄的武器, 並在新
界及九龍建立基地, 同時在西貢墟建立地下聯絡系
統; 而第三個和第五個分支在蔡國樑, 黃冠芳和劉
黑仔等人的帶領下, 在香港和九龍進行抗日游擊戰.
東江游擊隊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為中國竊取日本對華
南、台灣和東南亞的戰略機密. 東江游擊隊的具體
成績包括殺死了一些漢奸和其同黨, 在九龍和廣州
保護貿易商人, 破壞日本在香港的軍事據點如大埔
警察局和啟德機場等.
東江游擊隊在拯救英國和外國人士上亦扮演了重要角
色, 此外亦有大批內地教育界、新聞界、文化界人
士因為東江游擊隊的努力而獲救. 另外, 東江游擊
隊亦協助營救戰俘, 包括賴特上校, 賴廉士爵士、
祈德尊爵士、王國棟教授. 東江游擊隊對盟軍最重
大的貢獻是搶救了8名因日軍擊落其飛機而跳傘到九
龍的美國飛行員; 時為1944年2月11日, 美軍飛行
指揮官克爾(Donald W. Kern)中尉在轟炸啟德機
場時被日軍炮火擊中, 跳傘降落慈雲山, , 得到游
擊隊員李石仔等救助才能逃出日軍的搜捕.
談東江游擊隊, 我想應順帶提一下英軍服務團. 英
軍服務團(British Army Aid Group)是英軍於
1942年7月根據原香港大學教授賴廉士上校
(Lindsay T. Ride)的建議組成, 此援助小組專門
負責收集日軍情報、接送重要人物潛出或進入香港,
成員包括戰後新界理民官何禮文及戰前擔任華民政務
司的麥道軻等. 1941年12月底, 所有英國人被送
入了香港的戰俘營, 賴廉士上校成功逃脫. 他其後
在桂林設立英軍服務團總部, 而服務團的貢獻主要
是協助戰俘從營中戰俘逃脫, 並走私藥物和其他必
需品進出戰俘營. 過程中, 英軍服務團與東江縱隊
積極合作.
不論東江縱隊又或英軍服務團, 在執行任務過程中
若成員給日軍捕獲的話, 可說是九死一生. 今天西
灣國殤墳場和赤柱軍人墳場都可以找到一些英軍服務
團殉難團員的名字;此外, 豎立在西貢斬竹灣的抗
日英烈紀念碑, 就是紀念在三年零八個月期間犧牲
的游擊隊隊員.
1945年日本敗象畢呈, 引發出香港歸屬問題. 當時
輿論普遍認為英國應把香港主權交回中華民國政府,
但在英國的強硬態度及戰勝國之間的利益關係之下,
香港的歸屬問題終於在不了了之的情况之下被擱置下
來.
1945年8月15日, 日皇正式向盟國宣佈無條件投降。
早一天前, 英軍總參謀部即命令其太平洋艦隊組織
一支特遣隊趕往香港受降. 當時國民政府對英軍接
收香港一事仍大加反對, 幾經交涉之下, 最後本著
”阿Q精神” 同意英方代表可在中、英兩國政府的
授權下, 在港接受日軍的投降.
當時身在赤柱拘留營的前港府輔政司詹遜, 亦從英
國駐重慶大使方面接到指示, 要求他在日本投降後
即接掌香港政務, 以待英國的先遣部隊抵達. 1945
年8月30日, 英國太平洋艦隊特遣隊抵港, 指揮官夏
愨少將出任軍政府總督, 正式代表英國宣佈接收香
港及恢復香港的管治. 由於英國早在1942年底已決
定戰爭結束初期以軍政府形式管治前殖民地, 故此
夏愨接管香港後, 即於9月1 日頒佈「軍政府統治公
告」, 正式成立軍政府, 其當前急務是使公共設施
儘快恢復正常, 並致力維持公共秩序.
英軍控制香港後, 立刻接收政府機關和船塢, 釋放
戰俘和被囚的英籍僑民, 並確保重要的公共設施如
水、電等的供應, 而警署、海事署等政府部門亦陸
續恢復工作. 公共秩序在英軍的協助下, 亦大致得
以維持. 事實上軍政府面對的問題極多, 香港光復
後百廢待興, 居民營養不良、醫療衛生條件極差、
適齡學童失學、大量房屋受到破壞等. 此外, 大量
早前逃離香港的人迅速回流, 亦令情況進一步惡化.
為了盡快重建香港, 軍政府一開始便執行全面的統
制政策; 對外貿易、工商業, 以至一般市民的糧
食、燃料、日用品、住屋和工資, 都予以不同程度
的統制. 當然這個管制和日治時代的定額配給制度
的理念和心態是截然不同的.
統制政策實施兩個月後,決定除部分物資外, 恢復自
由貿易. 1946年上半年, 香港經濟已經恢復一定水
平, 貿易亦逐漸恢復常態. 香港重光初期, 人口只
有約60萬, 至1945年年底, 人口估計已回升至近100
萬, 隨著大量人口從內地移局香港, 加上戰後嬰兒
潮的出現, 到了1947年1月, 香港人口已高達180萬.
人口大量的增加帶來包括工作、教育、醫療和居住問
題, 而這些問題, 則是1946年5月1日復職, 從軍政
府手中接過管治權的前總督楊慕琦要解決的當前急
務.
最後要談的是處理戰犯的問題; 由1945年至1948
年,英國殖民政府審判最少123名日軍戰犯, 他們涉
及最少45宗戰爭罪行. 當年的戰爭法庭位於銅鑼灣
的崇光百貨附近. 其中22名被判死刑, 並於赤柱被
問吊, 14名因證據不足而獲釋; 其餘戰犯則被判監
禁, 刑期由6個月至終身不等; 不過, 由於政治及經
濟因素, 這些戰犯在1950年代全數獲釋. 事實上,
日軍在香港所犯下的戰爭罪行罄竹難書, 又豈只這
區區的45宗? 實際上有更多的罪行因沒有文件紀錄
而不為人知, 又或者犯事的日軍早被遣返日本, 無
從追究, 苦的是受害人及其家屬, 無法還無辜死難
者一個公道
這張照片顯示一輛英國的坦克在銅鑼灣怡和街和百德
新街交界處被炸毀, 一組日軍在檢查這輛被炸毀的
坦克. 這張照片攝於1941年12月24日, 一日後香港
宣布投降
1945年馬己仙峽道道, 可以看到道路經歷了巨大的破壞.
馬己仙峽道曾經是香港防禦戰中個最血腥的戰場之一
1946年遠眺港督府, 可見到屋頂已被改建成日式建築
1950年代香港街頭常見的寮屋, 居住環境甚為惡劣
二次大戰後, 香港人口大增, 除了移民和難民外, 新增
的人口還包括戰後「嬰兒潮」期間出生的兒童
1947年的尖沙咀碼頭一帶, 當時香港基本上已從戰爭中
復元過來
大戰中飽受破壞的民居. 根據軍政府的統計, 戰爭期間
共有15%的華人住宅遭受破壞, 西式住宅則更高達60%
香港居民在舞獅, 燒炮仗慶祝香港重光 3
香港居民在舞獅, 燒炮仗慶祝香港重光 2
香港居民在舞獅, 燒炮仗慶祝香港重光 1
和平後於中環慶祝戰爭結束的居民
戰後初期從軍政府領取糧食的居民
日軍投降後, 被集中起來押送往拘留所, 在日軍面上已看
不到昔日趾高氣揚的神態, 代之而的是沮喪和徬徨的表情 4
日軍投降後, 被集中起來押送往拘留所, 在日軍面上已看不
到昔日趾高氣揚的神態, 代之而的是沮喪和徬徨的表情 3
日軍投降後, 被集中起來押送往拘留所, 在日軍面上已看不
到昔日趾高氣揚的神態, 代之而的是沮喪和徬徨的表情 2
日軍投降後, 被集中起來押送往拘留所, 在日軍面上已看不
到昔日趾高氣揚的神態, 代之而的是沮喪和徬徨的表情 1
日軍陸軍少將岡田梅吉簽署降書後, 被押離匯豐銀行大廈,
即佔領地總督府
夏愨少將受降, 左邊的是同盟國中國代表潘國華少將
日軍陸軍少將岡田梅吉簽署降書後交出佩劍, 以示誠心投降
日軍降書
中國、英國及日本代表於1945年9月16日於香港總督府
聯合簽署香港的受降文件 3
中國、英國及日本代表於1945年9月16日於香港總督府
聯合簽署香港的受降文件 2
中國、英國及日本代表於1945年9月16日於香港總督府
聯合簽署香港的受降文件 1
日軍將領被帶往受降處
英國海軍少將夏愨, ( Sir Cecil Harcourt), 他曾是
臨時軍政府的最高負責人
這張照片應攝於日本投降後的啟德機場. 這張照片
很是有趣. 一個日本兵在英國軍官注視下毆打另一
個日本兵. 我想這個日本兵做錯了什麼事, 但他寧
可被自已人毆打, 也不想被英國人毆打
這些日本戰犯在戰後聚集在一起, 等待著被轉送往
赤柱監獄
在赤柱拘留營渡過三年零八個月的英籍戰俘 2
在赤柱拘留營渡過三年零八個月的英籍戰俘 1
在和平紀念碑前舉行的香港重光紀念儀式
盟軍在中環巡遊
英國戰機準備從英國戰艦復仇者號起飛往啟德機場, 時為
1945年8月. 復仇者號解放香港. 後面為英國戰艦尊者號
英國海軍陸戰隊登陸香港
英國特遣艦隊在尖沙咀九龍倉瑪碼頭登陸
英國海軍乘小艇登陸
英
國戰艦史維蘇里號於1945年8月30日經香港鯉魚門進入
維多利亞港北角海面. 注意忠靈塔在圖片右側的山上
在中環海軍船塢登陸的英軍
美軍空襲期間三菱零式戰機在香港啟德機場被炸毀
Ki32“瑪麗“日本帝國轟炸機,其最後的作戰是香港保衛戰.
Ki32“瑪麗“轟炸機是一個過時的設計, 它有一個固定的起落架
香港受到美國空軍空襲. 由於空襲漫無目的, 炸死了許多
無辜平民
盟軍空襲太古船塢
日治時期, 香港匯豐總行大廈被徵用為政府總部,
大廈前面的皇后像廣場原本放著維多利亞女王銅像的
地方, 換成一塊刻有佔領香港告諭的石碑
忠靈塔被炸毁
興建中的忠靈塔.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
投降, 香港結束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歲月. 當時日
本人在金馬倫山上興建了一座八十米高的「忠靈
塔」, 以悼念攻港戰役中陣亡的日本將士, 但到日
軍投降仍未全部建成. 英國重返香港初期, 百廢待
舉, 未有餘力處理「忠靈塔」, 直至一九四七年二
月二十六日才由港督楊慕琦下令把它炸毀.
經歷過淪陷生活的香港人都會記得這座「忠靈塔」.
日本人在一九四三年強迫香港市民捐錢興建, 並徵
用大批本地工人在灣仔摩理臣山一帶開採花崗石,
再運到金馬倫山上. 由於工程浩大, 而當時又缺乏
安全保障, 所以導致很多工人傷亡, 使「忠靈塔」
染滿中國人的血跡.
「忠靈塔」的選址極佳,它位於灣仔峽和馬己仙峽之
間, 剛好在港島中央的山上. 其時高層大廈不多,
上環至北角的居民只要抬起頭來便看見此塔, 遠在
九龍的人亦清楚見到. 這座地標居高臨下, 是日本
統治的權力象徵, 亦是香港人的恥辱標記.
1950年代初港府出售「忠靈塔」所在的土地作住宅
用途, 發展商沒有拆去花崗岩基座, 在上面興建低
密度的豪宅. 今天來到碩大的基座下面, 仍可想像
「忠靈塔」巍然矗立之姿
日佔時期的指定中小學教科書
1943年赤柱拘留營內俘虜編寫的刊物
日治時期的地契
昭和二十年 (1945 年 ) , 由日軍香港佔領地總督部
警察總局發出之香港居民身份証
美國空軍B -24轟炸機轟炸後的九龍碼頭, 可以看到濃煙
密佈. 一架日本零式戰機迅速攀升迎戰
一名日軍蹲坐在山腰, 俯視愛秩序灣
在1941年12月8日星期一上午, 日本突襲了在啟德機場的
英國皇家空軍, 所有飛機被摧毀
在1941年12月8日星期一上午, 日本在沒有宣戰的形
勢下襲擊了香港. 金鐘是被轟炸的目標, 因為它是
英國的軍事基地所在地, 但許多炸彈沒有炸中目標,
炸彈扔到平民住宅區, 許多平民傷亡
縱然重光紀念日如今已不再是法定假期,也不要忘記這個結束苦難的日子。
回覆刪除看完2輯三年零八個月,一氣呵成,令我十分沛服版主,資料詳盡,可見版主花了不少心血,少時常零碎的聽大人講走曰本仔的事,現在一幕幕的從現眼前,真的不知大人們怎樣捱過這段苦難.版主........你辛苦了!.......謝謝!
回覆刪除ps,本來熱愛的曰本旅遊,真係唔想去咯!冇晒心情.
(Empty)
回覆刪除盟軍在中環(想是美軍)都是笑眯眯的,比較起來英軍都面無表情,可能是民族性,可能是自信心,挺有趣。
回覆刪除西環的黃金歲月您好!好詳盡嘅分享、三年零八個月嘅艱苦歲月確令港人永世難忘!尤幸港人有無比志氣令香港重生、多謝分享!
回覆刪除我說“自信心”,其實是他們知道當地居民對他們的態度。那時中國人肯定喜愛,崇拜美軍,(所以美軍對港人微笑)對英軍則有點看不起,討厭,無奈,如果公投,可能寧願回歸中國(當然那時沒人想到1949)。英軍應該也心裏有數,覺得回來香港並不怎樣受歡迎,是苦差事。66年我去美國留學,媽說要去多謝美國人,他們發明原子彈,打敗日本,她才能結婚生我,可惜我沒有過機會跟原子彈科學家當面說多謝!
回覆刪除西環的黃金歲月兄你好:
回覆刪除[忠靈塔]就即係現在的[金馬倫大廈]地址?
您好,
回覆刪除這版網誌,可讀性很高,我在一九四一年出世,出世後一個月日本仔打香港,住大角咀,有地耕種,餐粥餐飯,否則不在人間,現時還有家父日治時身分証,還有米証,家父好重視証件.
我祖母看了巾幗梟雄2後,經常說她的經歷。= ="
回覆刪除有這屋的資料嗎?Thx!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今日的1881 Heritage? 我细時很挑吃, 我阿媽成日話如果打仗我實死.
I'm making much effort looking for old pictures of Buxey Lodge located on Conduit Road, but not the one on Caine Road which is seen on many sites.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looks quite a bit! old Marine Police Headquarter !
謝謝博主很有系統,又扼要地描述香港這三年零八個月的歷史。以往都是從長輩口中,聽聞那些艱苦歲月的零碎片段:「蘿蔔頭」的暴行、捱飢抵餓、吃樹皮樹根....。而所接觸到的那些關於抗戰時期的紀錄片或文字記載,主要都是關於內地的。關於香港淪陷時期的歷史記載,還是近年才初步接觸到。
回覆刪除這段慘痛的歲月,不敢忘記,亦不應忘記。
Learned a lot from your article because I never had a chance to study Hong Kong history in the US. Thanks so much!
回覆刪除真的好有心機去寫..... 努力...
回覆刪除>>>酒井隆其後於同年的9月30日在南京雨花台被槍決. 真係平宜咗佢,計我話應該將佢及同等罪犯判凌遲極刑或五馬分屍。
回覆刪除THANKS
回覆刪除多謝你的文章! 我有時真係不太明白點解有D人會同情日本人?
回覆刪除我在FACEBOOK發明文章,想不到2min已經有成5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