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香港最有特色的飲食文化, 我想非大牌檔莫屬.
大牌檔有什麼好吃?你想到的, 大牌檔都可供應得
到,中式的, 西式的, 甜的, 鹹的; 粥粉麪飯、撚手
小菜、絲襪奶茶、油占西多、紅綠豆沙, 可謂應有
盡有.
小時候香港到處都是街邊大牌檔, 賣粥粉面飯、咖
啡奶茶做的是早餐至午餐, 天還未亮就已經開始準
備和營業, 直到午市之後才休息;做晚市的下午開
舖, 一直營業到深宵、凌晨. 記得住在北街, 爹核
士街期間, 對面是一間間大牌檔, 從黄昏五, 六點
起, 大牌檔開始營業, 整條街便充斥著“蓬蓬聲”
的大火爐大和鐵鑊、積滿塵垢的大“牛角扇、蹲坐在
路邊吃東西的食客和炒到鑊氣冲天的各式各樣的美食
如海鮮、廣東菜、粉面等, 空氣則飄滿著食品的香
味. 大牌檔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但不知從何時
起, 身邊的大牌檔靜悄悄地從路邊消失. 據說, 香
港的大牌檔目前只餘下不足30家了.
大牌檔起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那時候很多公
務員因公殉職, 政府為照顧他們家屬的生計, 就發
出牌照, 允許他們在路邊經營的食店. 由於食物價
廉物美, 甚受中下階段歡迎. 食店經營者按規定要
把牌照掛在當眼處, 而那張牌照的面積很大張, 所
以大家把這些在路邊經營的食店叫作“大牌檔”,
一般誤寫為“大排檔”.
50 至 70年代是大牌檔的黃金時期, 那時候政府共
發出了近3,000個大牌檔牌照, 可說是“梗有一檔系
左近”. 到了80年代, 政府認為大牌檔影響市容及
衛生, 加上地產有價, 所以出錢向牌主收回大牌檔
牌照, 又規定牌照不可以轉讓, 自此大牌檔的數目
便大幅減少.
大牌檔是香港飲食的一大特色, 大牌檔在行人道或
小巷中擺出一列列的枱櫈, 客人便是在這種露天或
半露天的環境下進食. 大牌檔雖然沒有空調, 食客
又要在路邊吃東西, 但價錢一般比大酒家便宜, 加
上部份大牌檔因人成事, 擁有屬於自家的招牌菜,
故此吸引不少人光顧. 說到底大牌檔不用交昂貴的
租金、不需要花巨資在店子的裝飾上, 價錢自然較
大酒家實惠, 加上大牌檔的食物在路旁現炒現賣,
炒出來的小菜就自然“鑊氣十足”; 更何況客人現
場看著師傅炒菜, 著實是雙料娛樂.
說起大牌檔, 我的印象猶新的是中環士丹利街街尾
的幾家大牌檔; 每逢午飯時刻, 這里便人頭湧湧,
不少穿著光鮮的中環白領一族跑到這裡來吃午飯,
可惜前兩年被逼結業, 而九龍深水埗的耀東街則是
另一條僅存的大牌檔街, 電影《花樣年華》也曾在
這裡取景.
過往大牌檔有不少“三教九流”幫襯, 伙計怕開罪
他們, 都有特別用語, 故此衍生了不少行內術語;
如白飯改叫“靚仔”;乾炒牛河叫“制水”;白粥叫
“妹”;淨河粉叫“青山”, 可算是大牌檔的一大
特色.

位於中環德輔道中的鑽石酒家, 現已易名為喜悅酒樓, 可惜

有誰還記得舊蓮香, 在未搬過對面街前的模樣?

新界馬灣的蝦膏製作

1960年代長洲島上製麵的情形

位於大王東街的大王粥店

1970年代的冰室, 這種格局的茶餐廳在舊區仍有幾間
倖存下來, 但已是"賣少見少"了

1950年代一間以薄利主義作招徠的食店
70年代銅鑼灣避風塘內的船家以小艇作流動食肆 , 供應
現場即炒美食. 避風塘的船家美食衍生了後來以銅鑼灣避
風塘為名的各式各樣的食肆

攝於1960至1970年代的「吃山頭」實況. 所謂吃山頭是
上水原居民於秋祭後在山頭烹煮及宴饗盆菜的習俗

直至80年代, 香港仍有養鴨戶, 他們在新界經營鴨場,
將鴨子供應給香港酒樓

嘩, 雍雅山房呀

位於北河街的北河酒家
檀香咖啡室, 腦友們可知此檀香咖啡室的正確地點?
檀香咖啡本來是咖啡的品種,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檀香
咖啡成了茶餐廳的名字
直至70年代仍活躍在香港街頭的滷水小食小販, 他使我想
起在西環賣滷水小食的矮仔佬

有一段時期, 工廠區流行以麵包車賣飯盒, 此舉既方便
工人, 經營者又可省卻租地的煩惱,可謂"一家便宜兩家著"

6,70年代街邊小食檔往往連綿大半條街, 是香港故有的特色
之一, 近年由於城市急促發展, 已差不多清拆殆盡了

開設在工廠區的大牌檔, 不折不扣的是工人食堂

大牌檔

那會兒,在大牌檔吃雲吞麵, 是要坐在小店的小板凳上, 踫上
盛夏還要對著爐頭吃麵, 真箇汗流浹背

送包伙食的伙計

送包伙食的伙計, 我想他是太勞累了

當陸羽茶室仍在永吉街時

中式酒樓的地下大堂, 我懷疑這裏是陸羽
廣州舊六國飯店
我愛煞了這種舊茶居的氣氛
雲來茶室大堂

位於旺角上海街「雲來茶室」, 曾是上海街的地標,
擁有大班街坊茶客FANS

慶雲茶樓. 慶雲酒家位於皇后大道中和同文街街口交界
處, 即現今中環中心門前之園林位置
位於波斯富街的鑽石酒樓
上海街熙龍里向北望舊照, 左邊的是品心大酒樓
位於皇后大道西的多男大茶樓
灣仔軒尼詩道舊照, 右邊的是大成酒家, 前一點的是貝夫人
健康院, 左邊的是雙喜茶樓
位於上環永樂街的清華閣和平香茶樓
1970 年代的平香茶樓

著名素食店東方小祗園的舊店

當龍鳳酒樓仍未改名為龍門酒樓時, 而今連龍門酒樓
亦已灰飛煙滅了
曾矗立在皇后大道中, 以老婆餅馳名中外的得雲大茶樓

1960 年代初紅寶石酒樓開張, 我懷疑這裡是銅鑼灣
全盛時期香港仔共有四艘海鮮舫
1960年代的太白海鮮舫

1960年代的香港仔太白海鮮舫

1960 年代位於上環的平民夜總會夜市, 現址已改建為
信德中心

1960年代的露天茶居 3

1960年代的露天茶居 2
1960年代的露天茶居 1, 這裡是橫頭勘
1960年代生氣勃勃的夜市
1960年代北角大排檔
1950年代中灣仔太原街的大牌檔星羅棋布
1950年代的街頭食檔. 那會兒的人普遍穿唐裝, 但唐裝褲
的褲管既寬且闊, 坐在的大牌檔的小板凳上很費勁,有些人
索興把褲管捲上, 既方便又涼爽
1950 年代的大牌檔
1940 年代的街邊小食檔 3
1940 年代的街邊小食檔 2

1940 年代的街邊小食檔 1
香港淪陷期間位於中環街市的配米站
1930年代的平民食肆

1920年代位於利園遊樂場內的露天酒家

波斯富街舊照, 左邊的是東樂茶樓

雲泉茶居
一笑樓
清華閣茶室

1910年代從十王殿廣場望向永樂街, 左側的吉祥茶居
後來改名為清華閣茶室, 現在當然都已拆卸掉了

1930年代位於油麻地吳松街與北海街交界處的大光明酒樓

清朝的人在飲茶
嘩!睇到流哂口水,成地濕哂。 見到'1940 年代的街邊小食檔2'相片中那一盤盤手打魚蛋,真想有時光機去轉一轉,食番幾碗,好味呀! >>>1960年代位於上環的平民夜總會夜市,現址已改建為信德中心。 大笪地個時生機勃勃,眾人靠努力換取生活,養活不少家庭,無需要靠投機買賣,各司其位,和諧共創新明天。
回覆刪除很令人懷念的街頭小食呀!
回覆刪除“1960 年代初紅寶石酒樓開張, 我懷疑這裡是 銅鑼灣” “香港大廈”無錯係銅鑼灣。
回覆刪除“ 直至 70 年代仍活躍在香港街頭的滷水小食小販 , 他使我想起在西環賣滷水小食的矮仔佬 ”
回覆刪除如無意外你講果個 西環賣滷水小食 (即係豬頭肉呀、豬耳 呀 、生腸 呀 、雞腳 呀 等 等 )GA 小販應該係我阿姐個同學 GA 老豆,佢好似係澳門人,佢賣野除咗收港幣仲會收澳門幣 GA 。
直至70年代仍活躍在香港街頭的滷水小食小販
回覆刪除---------------------------------------------------
從前看見這些用竹籮盛載的滷味,一來怕它不夠衞生,二來不對自己口味,沒有吃過。若非這裏提起,也沒有留意它已經消失了。
慶雲茶樓隔間舖的梁新記是賣豬宗毛牙刷的,好似有遮賣,跟梁蘇記同位於中環永吉街附近。
回覆刪除吃山頭不只上水原居民,是新界原居民,客家人都有此習俗。
回覆刪除"1950年代一間以薄利主義作招徠的食店" Such stalls are gradually disappearing!!!
回覆刪除我心中的"風味"
回覆刪除有一點不好意思說...小時候經常將滷味寫成老味, 長大後還經常將它變成粗話來罵上司...您老味!!!!!
回覆刪除其實, 這些滷味現在還可以在台灣隨便買得到, 只是年紀大...不敢再亂吃了, 而且味道總是有差...再無法吃到兒時那種味道, 我試過早餐不吃, 把錢留著就是要等黃昏才出現的滷味檔.
真係好懷舊嘅飲食呀!
回覆刪除小時也曾幫襯露天茶坐,氣氛好好又熱鬧,睇到人哋帶埋雀籠去飲茶~~現時想有都幾難,頂多去村龍尚可有這種感受掛~~~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資料詳盡, 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西環先生:
因外公是魚民及住在香港仔的關係,媽媽娘家
60'S--80'S年代每有嫁娶大部都會在珍寶呀,太白呀的
海鮮舫宴客,所以小時候很多時都在各海鮮舫游走。
印像中好似有四艘海鮮舫,現在只記得珍寶及太白,
其它都忘記名字啦。
西環的黃金歲月兄你好:
回覆刪除如果你是在西環石塘咀區長大? 一定會識得 金豪酒樓 和 金塘酒樓 . 我自細就喜歡飲茶, 以前的酒樓在午飯時間, 多數都係大檯, 一張檯幾家人搭檯, 每戶以卷檯布為分界.
你所講[ 西環賣滷水小食的矮仔佬]在那裏? 我只記得在山道的學校, 放學時間就有一個賣滷水小食男人, 放張大約二尺高的 檯, 就 切一片片滷水小食賣.
上環大笪地, 即係現在信德中心, 我細過都有在這裏食過, 不過最怕去那地方食飯~!
那間紅寶石酒樓, 在銅鑼灣金百利對面, 相片方向應該在怡和街影.
看到這樣即時想起堅尼地城北街未搬入市政大樓前所有大排檔, 當時石山街都開通, 我記得坐在舊卓記個位, 望入去北街尾仲係一幅大石牆, 同埋"陳李濟"後面檔雲吞麵, 我老豆成日去消夜, 仲有冬天就會賣臘味飯......
回覆刪除仲有腸粉婆...... (唔知過左身未)由我幾歲食到廿幾歲, 幾歲係爸爸帶落街買消夜, 之後大左冇再食咁多, 但隱約五六年前佢仲賣緊.
軒尼詩道往西方向望, 右方白色兩層建築為"貝夫人" (老媽看過醫生告訴我), 現址: 修頓中心
好多以飲食為主的老照片呀,真係辛苦晒你。
回覆刪除搵到我又要借相去轉載....真唔好意思!
回覆刪除西環兄,你不用 懷疑相中右上角鉄支屈成四個大字『陸羽荼室』
回覆刪除有心人才看得出!
(Empty)
回覆刪除『豆零』一塊牛肉、一片墨魚、一塊牛、『一豪子』一隻雞腳……腦海中慢慢的展現 很奇怪沒有一串串的魚蛋,卻有矮凳仔、雞公碗乘著的三粒白色魚蛋粉、三個有金魚尾巴的黃色雲吞麵,在粉、麵間飄浮著的綠色水泡(砌成小碎屑的蔥花) 想到肚子餓了,要入廚房淥麵! 肚空入廚、腦空就要到這裡,謝謝
回覆刪除oh~~令人非常懷念以前的茶居及茶室啊,很有味道呀~~
回覆刪除另外看到那些露天食店,呵,真的只放了大圓桌及幾張摺椅就可以吃了,場面也頗壯觀啦,不過換了是我,就不太愛了,因為不夠舒適啊~~呵!
西環兄, 恕在下多事,'捻'手小菜 - 似應為 '撚(音nan)'手小菜。 粥粉'面'飯多是餐飲業俗用,但愚見認為貴博可考慮用'麫',以資提倡正寫。 謝過!
回覆刪除好建議有空又去的話~~每次想去自己發覺對澳門不太認識,所以取消了行程,現在有你推薦之下又有新地點可以吸引我啦~~謝謝仁兄你~~
回覆刪除粥粉'面'飯多是餐飲業俗用,但愚見認為貴博可考慮用'麫',以資提倡正寫。
回覆刪除---------------------------------------------
現在最常用的是「麵」,我見過有食肆用「麫」,但「「麪」才是正寫。
我仔,女經常去蓮香買外賣點心回家。大雞包經常賣哂,要早D去。 多開一間係因為兄弟不和分產&分家。 香港大廈在銅鑼灣,紅寶石開在舊大丸對面。被劉X雄收購後,改變成黃金地帶,適合年青人小創業&流漣的商場。 我懷念上環,文咸東西街中間一條小巷-馨香里。有潮州大排檔,食盡地道潮式美食。其中一樣>蔥油糖不甩,已經失去踪影。政府取締佐呢條熟食巷。現在在 上環熟食檔 仍有幾檔, 曾記 的地道-炒粿,蒸餅,糖水。
回覆刪除灣仔有一間六國飯店,係酒店。仍有好多老一輩名人去用膳。
回覆刪除在西環賣滷水小食的矮仔佬,唇上留有小小二撇雞,熟客們叫他"徳叔",最喜歡在午飯時間後,膊頭托住一篮滷味,穿梭於當時仍繁忙的菜欄(堅尼地城蔬菜批發市場)賣滷味。他其實是座落於厚和街和吉席街约一叚爹核士街楼下一小舗"德記士多"的老闆。另外亦有一位在夏天賣冰凍火麻仁,秋冬賣滷味的,穿深啡色綢仔唐裝的亜叔,他身裁較德叔高,亦喜歡在差不多時間進入菜欄推銷。當時的我(十一,二歲),最喜歡吃他醃製的老牛肉,一片穿在牙籖上,還滴着很濃很深色的甜獻汁,其味之美至今亦難忘。 四叔
回覆刪除各位好, 我係上環人, 清華閣, 平香, 銀龍, 金華, 富隆, 金龍, 金城, 國民, 悅興盛, 高陞等酒家/酒樓我都食過. 當年'賀壽'式(即孭住條托帶, 連住果盤, 一棟棟點心捧出嚟), 逐碟揀最大, 係最正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多謝閣下分享香港歷史照片! 七 十年代未 學到老 在中環工作,慶雲酒家位於『同文街』街口,位於皇后大道中,現今是中環中心門前之園林位置.有幸欣賞閣下登載之照片,入職同文街之化工原料行的往事,附近街道景致隨即浮現學到老腦際.
早晨呀,大排檔至今仍是普羅大眾喜歡去食野嘅地方。
回覆刪除好似有一間叫 有利酒樓 在銅鑼灣 波斯富街 ,仲有一間叫 吉慶酒樓 在銅鑼灣波斯富街附近 有冇人可提供資料 ,謝謝!
回覆刪除銅鑼灣居民博友, 多謝指正,因手快係咁惕,故自己都搵個錯字出來,抵打。閣下說得對,noodle 中文正寫應為「麪」。 丏:粵語 - min5 (免) / 意思:遮蔽或避箭的短牆。 丐:粵語 - koi3 (概) / 意思:乞求,乞丐 (討飯的人),給與、施與(沾丐後人多矣)。
回覆刪除現在時代廣場的羅素街,以前係電車廠。 整條羅素街係街市&大排檔,我跟隨先母去買餸,就在該處的大排檔食早餐。 現在係樓上食店+名店林立。 反之,羅素街一條簡陋的鄰街>登龍街,現在變成特式食街&酒吧街。
回覆刪除先外祖父係廣州大同酒家海外分店的揸鑊鏟=大廚。
回覆刪除我也喜歡香港的絲襪奶茶、油占西多很好吃~~~
回覆刪除講起七+年代小食,就想起當年灣仔菲林明道東方戲院隔籬那條街(好像是譚臣道),那一檔魚旦粉,真是+分好味,吃了多年,後來移民外國,再回去己經不知所踪了,是不是搬了?還是早已結業了?
回覆刪除檀香冰室在旺角阿皆老街同舊雀仔街(康樂街)交界, 即現時朗豪坊位置, 因為我爺爺(李球)正是檀香冰室的水吧師父, 他在檀香冰室工作了二十多年, 當時好多人都認識檀香冰室的"球記"
回覆刪除(Empty)
回覆刪除我爺爺在2004年去世了, 記得他在檀香工作時經常都要長時間係好狹窄既工作空間工作, 佢經常收工時帶幾隻"咖啡蛋"比我食....也提及影星李家頂也時有到檀香嘆咖啡....., 由於當時此店在雀仔街傍, 當時好多客人都帶埋籠雀嘆咖啡......
回覆刪除仲有, 我童年時記得在檀香冰室門口仲經常泊左幾架人力車, 不過到左大概80年代呢種情景就消失了.....
回覆刪除有關這間檀香冰室,港台節目介紹舊雀街街(康樂街)時,李家鼎亦略有提及。可參看: 進入香港電台網頁《經典重溫頻道》後(http://www.rthk.org.hk/classicschannel/tv.htm) 按「紀錄片」1996《一起走過的日子--別鳥》7分40秒。
回覆刪除Also 一毫兩 味
回覆刪除為何紅寶石位置的香港大廈與現時的怡和街香港大廈外觀有很大出入?
回覆刪除你嘅分享真係好正,thank you!其實我都住係西區架,對呢區有感情!
回覆刪除"1960 年代初紅寶石酒樓開張, 我懷疑這裡是銅鑼灣"直程係銅鑼灣囉,香港大厦成個招牌咯,
回覆刪除果時有個同事係住係果度.
睇睇下,果時有一間叫做醉瓊樓嘅客家酒樓,專賣客家菜,經濟抵食,後嚟通香港九龍新界都有,原嚟係唔同老細,果陣時係冇版權吧,
東江豆腐飯,盬焗雞飯,梅菜扣肉飯,來來去去都係果啲,不過價錢平,好受歡迎,後嚟慢慢淘汰咗咯!有冇辦法攞啲相呢?
"1960年代北角大排檔"七十年代被房屋處強從西環邨搬去北角邨西座,門口條涌仲係度,旁邊就係大牌檔,當時啲同事收工後都會聚埋係果度食飯,隊啤同吹水,間英國行係中環搬咗去北角屈臣氏大厦,,,,
回覆刪除上面好多茶樓,老鬼都幫趁過,睇到真係無限感觸,,,,as time goes by...心中真係好Casablanca!!!
多謝西環大佬呢個平台!!!
Photo No. 23:
回覆刪除"Hk
2010年11月26日下午9:34
西環兄,你不用 懷疑相中右上角鉄支屈成四個大字『陸羽荼室』
有心人才看得出!"
The photo was taken probably in the late 70s to early 80s because:
1. The age of the waiter facing the camera was about 30+, he is around 60 now, gaining more weight and with a lot more white hair; and
2. There were still some children around(the price of tea for one person is $28 now, and this has prevent people from bringing kids to the place).
2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the history of 大牌檔 in Hong Kong, I can suggest
回覆刪除"街邊有檔大牌檔" in the Public Library(Call No. 市483.809391 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