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五十年代的歷程, 這輯相攝於五十年代初期, 那時候新
中國剛成立, 相中可看到很多有關的人和事, 也可作為這段
歷史的見證.

位於海邊的 ”油庫”

羅湖橋中方的邊防人員, 可以看得出那時候中, 港關係不差,
邊防人員的態度頗為輕鬆自如

那時候來港人仕隨身帶的, 甚麽古靈精怪的東西都有,
連活牛也可以帶過境的

五十年代的知識份子的造型

來港人仕包括天真爛漫的小孩子

那時候來港人仕隨身帶的, 甚麽古靈精怪的東西都有,
有挑著竹簍的

新中國成立後, 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 把外國宗教人仕如神父,
修女等驅逐出境, 他/她們很多都是經羅湖橋來港 4

新中國成立後, 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 把外國宗教人仕如神父,
修女等驅逐出境, 他/她們很多都是經羅湖橋來港 3

新中國成立後, 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 把外國宗教人仕如神父,
修女等驅逐出境, 他/她們很多都是經羅湖橋來港 2

新中國成立後, 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 把外國宗教人仕如神父,
修女等驅逐出境, 他/她們很多都是經羅湖橋來港 1

我估計他是傳教士

國內幹部的經典造型

原來那個年代入境是要持有入境許可證的 4

原來那個年代入境是要持有入境許可證的 3

原來那個年代入境是要持有入境許可證的 2

原來那個年代入境是要持有入境許可證的 1

我估計這些身體殘缺的人是戰爭 (日軍侵華或內戰) 的受害者

排隊等候入境的人羣, 其中還有身體殘缺的人

排隊等候入境的婦人一臉茫然, 似乎對前路憂心忡忡

五十年代, 國內人是可以自由來港, 排隊入境的隊伍中有
穿長衫的, 也有穿旁唐裝的"鬼佬"

五十年代, 國內人原則上是可以自由來港 2

五十年代, 國內人原則上是可以自由來港 1

連盲人也翻山越嶺的來香港

這羣人好像在開甚麼政冶學習會議

爺孫樂

家庭式手作工廠, 這家工廠似乎是生產銻碟

家庭式手作工廠, 我看不出這家工廠生產甚麼東東 2

家庭式手作工廠, 我看不出這家工廠生產甚麼東東 1

拍戲現場

九廣鐵路的閘囗

九廣鐵路的告示牌

搜獲的走私/違禁物品 3

搜獲的走私/違禁物品 2

搜獲的走私/違禁物品 1

水警登上貨船搜查走私/違禁物品 5

水警登上貨船搜查走私/違禁物品 4

水警登上貨船搜查走私/違禁物品 3

水警登上貨船搜查走私/違禁物品 2

水警登上貨船搜查走私/違禁物品 1

五十年代的水警/輯私輪

水路也是貨物運港的主要途徑 3

水路也是貨物運港的主要途徑 2

水路也是貨物運港的主要途徑, 這艘躉船載運的是貨車

水路也是貨物運港的主要途徑 1

水上人家一景 2

水上人家一景 1

副食品由國內經九廣鐵路運港 2

副食品由九廣鐵路運港 1

即使新中國剛成立, 香港的副食品已由國內經九廣鐵路
運港, 這兩位仁兄我估計是國營副食品公司的工作人員 2

即使新中國剛成立, 香港的副食品已由國內經九廣鐵路運港,
這位仁兄我估計是國營副食品公司的工作人員 1

家庭式手作工廠, 這家工廠縫制旗布 2

家庭式手作工廠, 這家工廠縫制旗布 1

家庭式手作工廠, 這家工廠生產帽子

家庭式手作工廠, 這家工廠生產火柴盒

家庭式手作工廠, 這家工廠好像在生產痰盂

家庭式手作工廠

很懐懷念舊式戲院的大幅雹電影海報, 童年時每次走過戲院
都很喜歡在大堂流連看海報, 看劇照, 感覺煞是温馨幸福 2

很懐懷念舊式戲院的大幅雹電影海報, 童年時每次走過戲院
都很喜歡在大堂流連看海報, 看劇照, 感覺煞是温馨幸福 1

澳門火船新街大船碼頭

原來第一代的新華銀行是位於公主行隔壁 2

原來第一代的新華銀行是位於公主行隔壁 1
尖沙咀西岸的九龍倉碼頭,從右起計, 一號橋, 二號
橋及三號橋. 圖左外邊更有四,五號橋等. 圖右上
角九廣鐵路外邊的是藍煙囪碼頭, 其斜對面見到半
島酒店. 圖中有巨輪停泊的一號橋, 後來改建成今
天的海運大廈碼頭, 附近的貨倉改建成星光行,海洋
中心等商業大廈及酒店.
靜謐的漁村

尖沙咀西岸的九龍倉碼頭,從右起計, 一號橋, 二號
橋及三號橋. 圖左外邊更有四,五號橋等. 圖右上
角九廣鐵路外邊的是藍煙囪碼頭, 其斜對面見到半
島酒店. 圖中有巨輪停泊的一號橋, 後來改建成今
天的海運大廈碼頭, 附近的貨倉改建成星光行,海洋
中心等商業大廈及酒店.

靜謐的漁村
回覆刪除尖沙咀藍煙囪碼頭
------------------------------------
這裡應該是尖沙咀西岸的 九龍倉碼頭 ,從右起計,一號橋,二號橋及三號橋.圖左外邊更有四,五號橋等等. 圖右上角九廣鐵路外邊的才是藍煙囪碼頭,其斜對面見到半島酒店.
圖中有巨輪停泊的一號橋,後來改建成今天的海運大廈碼頭,附近的貨倉改建成星光行,海洋中心.....等等商業大廈及酒店.
新華社應是新華銀行.
回覆刪除銻碟應是搪瓷或稱燒青碟.
回覆刪除那年代修士們的服飾,也很特別和珍貴,尤其是全身白袍那2位女修士,髮型,頭式也是一樣。不知是何教會?白帽黑袍那兩位,在歐洲還見到。
回覆刪除真係想睇個套 "暴露封建殘酷凄慘倫理大悲劇" -- 詩禮傳家! 唔知香港電影資料博物館有無呢?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可知一家大小都在此小艇生活作息嗎?謝!
似係生產o個d 鋅鐵盤, 以前好多酒樓用黎傳菜銀色o個d.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爺孫樂 – The wooden cart may be a wheel-chair. I imagine the old man drives the wheel-chair by applying force onto the ground through the handles held in his hands.
好好
回覆刪除當年回國升學的學生,假期返港渡假,都要向公安申請雙程証,并非一定批准。每一次回港渡假,都要重新申請。 單程証,簡直係難上加難。當年好多僑生,申請出國多年都不批准。只有以外國家書>要出國承受遺產為理由。更甚係上書到北京-廖承志或周恩來總理。 現在改革開放後,出國已經無難事。
回覆刪除不看你這個blog,真是不知香港的以往的容貌~!
回覆刪除中文問 英文答,您係得嘅!!!
回覆刪除我估計這些身體殘缺的人是戰爭 ( 日軍侵華或內戰 ) 的受害者,對是南北韓戰爭
回覆刪除大開眼界!
回覆刪除「詩禮傳家」導演同兩個製片都領銜主演,真係慳水慳力。
回覆刪除1948 PONTE NO.16 便是出名的 16 浦。
回覆刪除原來第一代的新華銀行是位於海事處隔壁 ,Marina House 是公主行,不是海事處。
回覆刪除謝謝你, 已按你的資料修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