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德輔道中, 右邊的建築物是舊郵政總局,
左邊的建築物則為怡和大廈. 怡和集團以此處為香
港總部已有超逾百年的歷史(1841至1970年?).
1840年代怡和集團成功購得此中環的地段並興建第
一代的怡和大廈, 1908年興建第二怡和大廈. 並在
1956年大肆改建, 1970年代初將此地皮售予會德豐
集團 (並建成會德豐大廈), 而怡和集團則在干諾道
中當年的新填海區興建新總部, 並命名為康樂中心,
現改名為怡和大廈
從皇后像廣場眺望大會堂高座
從皇后像廣場眺望舊香港會會所2
從皇后像廣場眺望舊香港會會所1
1960年代中期正在慶祝國慶的中國銀行總行3
1960年代中期正在慶祝國慶的中國銀行總行2
1960年代中期正在慶祝國慶的中國銀行總行1
1966年的文華酒店, 其前面的建築物是舊香港會會所
汽車正準備從昃臣道右轉入遮打道. 右邊的建築物是
舊香港會會所
中環昃臣道.圖右舊香港木球會俱樂部(今遮打花園) ,
左邊是舊高等法院(今日立法會). 前方是大會堂高座
圖右是舊香港木球會俱樂部, 左邊是舊高等法院 (今日
立法會). 前方是大會堂高座
位於遮打道的舊香港會會所. 道聽塗說它之所以被拆卸,
是因為興建設中環遮打道地鐵站時其地基遭到破壞, 不得
不拆卸重建
非常靜謐的皇后像廣場2
非常靜謐的皇后像廣場1
中國銀行大廈左邊的建築物是拱北行, 於1996年拆卸,
拆卸前曾經是香港政府新聞處的辦事處
1960年代從德輔道中中國銀行拐角處望向舊高等法院
(現立法會)和太子大厦
1960年代從皇后像廣場望向文華酒店
圖左的大樓是位於昃臣道的舊香港木球會俱樂部, 已於
1975年遷往馬己仙峽, 右邊是舊高等法院, 現在是立法會.
前方是希爾頓酒店, 已拆卸改建為長江集團中心
1960年代從皇后像廣場望向匯豐銀行總行, 右邊為渣打
銀行總行, 雙雙於1980年代拆卸重建
1960年代中環近統一碼頭處新填海地上的臨時停車場,
左邊消防總局(已改建成今天恒生銀行總行), 黑色有白直
線的是國際大廈(後改名中保集團大廈)
當美利樓仍是差餉物業估價署, 聳立在金鐘的雄姿
從干諾道中望向海事處大樓, 右邊可看到恒星戲院的招牌
中環半山般咸道44 至46號的堡壘式建築物「 Euston」,
建於 1913 年, 是「余仁生」老板余東璇的物業, 現己重
建為私人屋苑「豫苑」
1970年代的中環半山堅道鴨巴甸街交界處的「百事樓」,
原為波斯富商麼地所擁有, 現重建為 「豐樂閣 」, 入口處
的石碑被保存下來
1970年代的上環普慶坊與堅巷交界處. 舊樓的大露臺
看上去甚為有型, 住下來肯定非常通爽
1964年半山律打街
1970年代的羅便臣道 60 號
1920年代的般咸道與卑利士道交界處
1970年代的上環樓梯街與弓絃巷交界處
1970年代的上環荷李活道與差館上街交界處,
建築物看起來有點像開平的碉樓
當年尚未填海的海事署碼頭, 晚上已有人講古賣藝,
後來人群轉移到新填海地去, 成為盛極一時的「平民
夜總會」 , 照片中的主角是海事署
從皇后大道中望向第一代的中央市場
1950年代的中環皇后大道中與域多利皇后街交界處,
右邊是中央街市
1960年代的中環皇后大道中與租庇利街交界處
干諾道中舊照
1868年的中環雲咸街與德己立街交界處, 照片中的
主角是德國會所
1970年代的中環皇后大道中與畢打街交界處
香港酒店在1866年落成, 是香港的著名酒店, 酒店在1926年
元旦被燒毀, 1932年重建為告羅士打行
1926 年代初香港酒店被燒毀, 告羅士打行在原址
重建(1932年完工), 它的主要部分是告羅士打酒店 ,
為當時香港最高級酒店之一
1970年代的中環德輔道中中國銀行拐角處
1972年矗立在皇后像廣場的垃圾蟲, 背景是仍在興建
中的康樂大廈
告羅士打行
上環鴨巴甸街
1970年代的上環士丹頓街與鴨巴甸街交界處
上環鴨巴甸街與荷李活道交界處
1950年代上環皇后大道西與水坑口街交界處
1936年的中環皇后像廣場, 中間的維多利亞女皇銅像已
被遷往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
1934年的中環, 左側的大樓在1950年代初改建為中國銀行
坐落在德輔道的舊萬宜大廈 (1957至1999年). 萬宜大廈
擁有全港第一部自動扶梯, 也有人說舊萬宜大廈擁有全港
最後一部人手操作手電梯. 萬宜大廈我有很多童年的回憶,
還記得通利琴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