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橫頭磡巴士總站
1950年代九龍城迴旋處巴士總站
昔日佐敦道巴士總站舊貌(3), 此情此景喚回了我兒時農曆新年排隊等巴士往赴拜年的盛况的回憶
昔日佐敦道巴士總站舊貌(2)
昔日佐敦道巴士總站舊貌(1)
1968年的佐敦道巴士總站
1979年的佐敦道巴士總站
1971年統一碼頭巴士總站
1960年代後期的統一碼頭
新建碼頭有港內線碼頭、港外線碼頭及緝私處碼頭
還有雙層載車船天橋
1950年代中期皇家碼頭廣場
巴士是中巴1954年款GUY牌Arab Mk IV型
約1930年,一部香港電車公司 GUY FB 型巴士在干諾道中必打街口準備轉入皇家碼頭巴士總站
1933年中巴於皇家碼頭
此相片應拍於1933年中期至1934年初. 此路線原由香港電車公司營辦, 由上環永樂碼頭至跑馬地, 無路線編號. 中巴於1933年開辦港島專利線巴士, 把此路線編成1 號, 改由皇家碼頭開出.
相中巴士原屬香港上海大酒店巴士車隊, 英國製造 Vulcan 牌 Prince 型.
1933年六月轉讓予中華汽車有限公司. 當年中巴同型號車有兩款規格, 車牌是60, 61, 62. 相中車牌勉強可見是60?, 此車是35座位規格大巴士
統一碼頭舊照.
1946年, 「油麻地碼頭」巴士總站中文易名為「統一碼頭」巴士總站,英文名則不變.
相片是大約1950年的統一碼頭巴士總站. 已建成了七條附有候車排隊安全島的巴士停泊坑道. 此時中巴剛從英國引進戰後首批(長短陣白水箱)新巴士, 配合尋回的部份戰前巴士及戰後初年的巴士提供交通服務.
約1940年的油麻地碼頭.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投得由1933年開始的港島專利線巴士經營權. 港府在中環消防局大樓對開填海並建設新碼頭群, 並於1934年啟用, 名為油麻地碼頭. 填海土地用作新巴士總站、新開的汽車渡輪排隊處及汽車通道. 碼頭群供油麻地小輪公司停泊載客及載車渡輪之用. 於此中巴便把皇家碼頭巴士總站搬進油麻地碼頭新填海廣場, 從此油麻地碼頭巴士總站便成為中巴當時的最主要巴士總站. 戰前此巴士總站未建有供候車乘客排隊的安全島.
此相大約攝於1930年代皇家碼頭巴士總站, 其實際位置是位於干諾道中海旁和畢打街交界. 左方是皇家碼頭, 即第一代卜公碼頭, 背後的鐘樓是第二代天星碼頭.
約1921年起, 香港大酒店購入八部巴士以行走中環至淺水灣. 左方巴士的車牌可清楚見到是574, 這是電車公司於1928年購入的 GUY B 型, 亦名 FB 型 25 座位巴士, 行走由皇家碼頭至太古船塢東閘. 車身是上身奶色, 下身深綠色, 可見到昔日電車公司商標. 此巴士於1928年11月出牌, 1933年6月轉讓予中華汽車有限公司.
右方巴士看不見車牌,但可見跟574是同型號同公司, 車尾左下角有25座位牌. 前方的巴士看不清車牌,勉強可見「4」或「41」, 查1933年巴士取得專利權以前曾出牌的4字頭巴士有一部415屬於香港仔街坊福利會購入的GUY MODEL ONDL 22座位巴士, 與相中巴士車牌外表都接近. 另外當年亦有由上環/西營盤海旁開出往香港仔的巴士. 相中可清楚見到車內已有乘客, 停在皇家碼頭. 也許當初巴士由上環開出, 之後服務路線延長至皇家碼頭.
1969年第一屆香港節設於維多利亞港的燈飾
1969年第一屆香港節於彌敦道的花車巡遊盛況
香港政府舉辦香港節的主要目的, 是由於1960年代經歷文化大革命發六七暴動(即1967弄年發生的暴動), 香港政府需要疏導民怨和安撫民心, 加強香港年青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並希望可以營造出歌舞昇平的氣氛. 早於1966年爆發天星小輪加價事仔後, 香港政府於1967年發表了《九龍騷動調查委員會報告書》, 建議提出「要利用青少年活動疏導青少年過剩的精力, 作為預防社會騷動方法之一」. 1968香港政府成立一個指導委員會, 研究為香港安排一星期的娛樂的可性. 1969年初, 委員會獲撥款200萬港元籌辦香港節.
1969年12月6日至15日期間, 籌備了超過7個月、耗資達400萬港元的第一屆香港節正式舉行, 於香港各地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活動, 參觀人次超過500,000, 當中更包括不少外地遊客. 一系列的活動以中國文化傳統為主題, 性質主要是文娛康樂活動, 還包括了書畫和花卉等展覽; 亦有嘉年華會、舞會、時裝表演、歌唱比賽和選美比賽等節目. 開幕當日於尖沙咀舉行亮燈儀式,更在彌敦道進行花車巡遊. 1973年還制造極少量香港節記念銀章, 設計美觀大方, 雙龍襯托維港和尖沙咀鐘樓景色, 背面有香港節徽號. 現時只有部分尚存, 十分罕有.
其後香港節曾先後於1971與 1973年舉辦過兩屆, 但規模比第一屆為小, 市民的踴躍程度亦大為減低. 加上香港政府也認為香港節已經達到其成效, 故此之後便再沒有舉辦
漂亮得不可方物的青山
長沙灣軍營舊照, 原址現為麗閣邨
銅鑼灣近維多利亞公園, 兩旁為豪華及樂聲戲院
九龍城遠眺啓德機場, 跑道在正前方, 遠處可見廣濶的九龍灣
九龍城賈炳達道近打鼓嶺道, 遠處可見雷達和基督教墳場
九龍城衙前圍道與南角道交界舊照
九龍城衙前圍道與嘉林邊道交界舊照
皇后大道西與和風里新舊照對比. 舊照片可見建於1930年代的得男茶樓, 現已改建為老人院
早期的車公廟
極為罕有的高清版艇户天倫樂舊照
早期的啓德機場, 留意當年國泰標誌
深水埗東京街舊貌
香港中區海岸線舊貌
沙田舊貌, 鐵路旁邊全是農地
彌敦道夜景(4)
彌敦道夜景(3)
彌敦道夜景(2)
彌敦道夜景(1)
太子酒店舊貌
太子道西近城南道
大埔道舊華爾登酒店, 外面平台是茶座
在未發展成為新市鎮之前, 沙田本是一大片農地
圓州角舊貌
九龍城國家片場舊照
早期的啓德機場, 送機者可站在停機坪上送機
早期的啓德機場停機坪
啓德機場外圍舊照片(2)
啓德機場外圍舊照片
翠屏邨舊照片, 前身為雞寮
九龍城的特色建築物, 降落導航塔
從九龍城遠眺啓德機場
此建築物網友提供資料為舊中國銀行總行大廈
皇后大道中與文咸東街交界新舊照對比. 舊照片可見建於1930年代的得雲茶樓, 現已改建為中環中心
第一代天星碼頭新舊照對比. 舊照片攝於1905年, 背後為皇后行(現為文華酒店)和右面的聖佐治行
石塘咀電車總站望山道新舊照對比. 舊照片攝於1928年, 正中為南里的遇安臺
1910年由皇后大道中上望閣麟街
1935年由皇后大道中上望閣麟街
皇后戲院的新舊照對比, 舊照約攝於1951年, 皇后戲院剛在去年正式結業, 現正在拆卸中
皇后大道中的新舊照對比, 舊照約攝於1935年, 由皇后大道中望向閣麟街, 我兒時中環的舊居
1890年代的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中的新舊照對比, 舊照約攝於1965年, 由皇后大道中望向卑利街
1950年代初的皇后大道中
畢打街的新舊照對比
約為1920年代的畢打街
花園道纜車站的新舊照對比. 舊照約攝於1925年
約1980年代初灣仔莊士敦道近修頓球場
約1960年代的荃灣鳥瞰圖
約1960年代的尖沙咀
實在太喜歡舊郵政總局大樓, 我甚至覺得她比現存的立法局大樓更典雅端莊
德輔道中的新舊照對比. 舊照為1925年由畢打街望德輔道中. 右邊是香港大酒店, 正中是廣東銀行
1960年代的銅鑼灣軒尼詩道
仍在興建中的位於廟街口的美都茶餐廳
九龍城軍營舊照, 除了軍營周邊一片荒無人烟, 可見其時九龍城甚為偏僻
九龍城賈炳達道舊照
獅子山下的九龍城
1950年代的娛樂戲院
堅尼地城卑路乍街與爹核士街交界的新舊照對比. 舊照攝 於1986年, 其時陳李濟藥廠仍健在, 我相信, 也敢說陳李濟藥廠是絕大部份在堅尼地城成長的孩子很重要的一片集體回憶, 每次走過都會嗅到濃濃的藥味. 原址現已改建為單幢住宅大廈
啓德機場跑道夜景, 也許我是”那一代”的香港人, 總覺得香港機場的背景該是市區, 而飛機該飛越屋頂降落機場, 才有回家的感覺
1960年代的啓德機場
1950年代的佐敦道
1950年代灣仔道與莊士敦道交界
1950年代的舊匯豐銀行總行大廈, 予人以莊重巍峨的感覺
舊匯豐銀行總行大廈的聖誕節燈色夜景
皇后像廣場的新舊照對比. 舊照約攝於1960年
1970年代的維多利亞海港
1960年代從中環遠眺銅鑼灣一帶
銅鑼灣莊士敦道與菲林明道交界的新舊照對比
德輔道西的新舊照對比. 舊照為1915年位於德輔道西與西邊街的海員之家, 遠處可見聖彼得教堂. 原址現為七號警署
德輔道中舊照
德輔道中舊照明信片, 正面是永安,右邊是新世界影畫院
干諾道中的新舊照對比, 1966年的舊照為昭隆街西望德輔道中
干諾道中的新舊照對比, 1920年代的舊照中可見第一代的天星碼頭和卜公碼頭
中環德輔道中舊照, 圖中可見勞英群醫寓, 勞英群與勞天佖是當年中環兩大名中醫
動植物公園的新舊照對比
中環德輔道中近中國銀行的新舊照對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