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西區文物(2)
(6) 東華痘局拱門與奠基石
華痘局位於堅尼地城域多利道, 建成於1910年, 1938年
改為政府傳染病醫院, 惟於日治時期結束後被拆掉,僅留
下當日的奠基石及拱門. 奠基石立於1901年, 而拱門
建成於1910年. 拱門原位於加惠民道, 距域多利道不遠
的行人路上, 及後被移放於堅尼地城巴士總站外圍. 刻在
奠基石的文字是:
This Stone was laid by Sir Henry Authur Blake,
GCMG Governor of the Colony of Hong Kong 18
November 1901
(7)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原址位於堅道35號, 於1906年由聖公會
屬下的海外傳道會創辦, 同時獲得何啟、曹善允等華商的
捐款贊助而建成. 堅道校舍曾於1918年不幸毀於地震,
校方只好租用巴炳頓道4至6號作臨時校舍, 並於1922年購
獲列提頓道2號現址的土地興建新校舍, 其後於1924年落
成. 在1937年以前,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一直與海外傳道
會創辦的飛利學校共用校舍. 日治時期, 據聞該校曾一度
被用作日軍的間諜學校.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舊教學樓於1992年已被列為法定古蹟.
該建築物樓高四層, 中央設有禮堂, 由四翼組成. 而入口
則高兩層,左右對稱, 有多條古希臘式石柱承托; 二樓更設
有陽台, 可說是一座甚具典雅的建築物.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最惹人暇思的歷史是它是名女作家蕭紅
一半骨灰的長埋處(另一半則埋在淺水灣)
(8) 孔慶熒樓
孔慶熒樓位於薄扶林道及般咸道交界,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
的對面, 於1919年2月由遮打爵士及佐頓教授等捐款建成.
該建築高兩層, 地下為地庫, 正門入口設在二樓; 頂層正
中有一漂亮的小型圓拱, 圓拱之下直通底層. 該建築物曾
是學生會會址, 二次大戰後, 曾改作行政樓, 1974年, 闢
作高級職員休息室. 1986年正式命名為孔慶熒樓, 復作
行政樓之用. 孔慶熒樓現在已改作音樂系的辦公室及圖書
館.
(9) 維多利亞城界石
香港政府在1903年為了標明維多利亞城擴展以後的界線,
於當年仍被稱為維多利亞城的港島的界限豎立了六塊界石.
六塊界石均由花崗石打製而成, 高約一米, 上面刻有City
of Victoria 1903. 這六塊維多利亞城界石至今除了其
中一塊被人偷去外, 其餘皆保留在原位. 中西區內的兩塊
界石分別位於:堅尼地城西寧街公園內; 舊山頂道與地利
根德徑交界處四十公尺外; 克頓道距旭龢道約四百公尺外;
薄扶林道東面行人路 (近3987號電燈柱)。
(10) 摩星嶺砲台
由於維多利亞港的西面航道闊達3.3公里, 較東面的鯉魚門
入口闊達七倍之多, 故此防禦工事極為重要. 在20世紀
初, 駐守在香港的英軍便選擇了位處港島的西端高處的摩
星嶺興建了一系列砲台. 砲台於1912年正式完成, 包括
有五座9.2吋口徑砲砲台 , 其設計的最大特點為在任何情
況下, 最少有四門大砲可以攻擊香港西面入口的任何一點.
在1930年代中期,隨著太平洋港戰事的發展, 英軍的防禦
計劃有所轉變, 將其中兩門砲台移往赤柱, 以加強港島南
部的防禦能力.
在日軍侵畧香港的初期, 摩星嶺砲台即受命攻擊九龍及新
界的戰略目標以拖延日軍的進攻; 正因如此該砲台同時成
為日軍猛烈攻擊的目標. 最後英軍在投降前將砲台摧毀.
摩星嶺砲台在戰後一直荒廢, 但仍然保留了不少軍事設施
的痕跡.
(11)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位於西環的般含道, 於1912年落成, 是
香港大學的唯一校舍. 大樓高三層, 依山而建, 由紅磚
及花崗石建成, 外形雄偉. 中央為大禮堂, 二樓為主要
活動範圍, 樓頂有一座鐘樓及四座塔樓. 該鐘樓其實並非
原裝設計, 乃是後來由富商摩地捐款興建.
日本侵佔香港期間, 禮堂的玻璃上蓋被毀. 戰後重修時,
取消了上蓋的玻璃, 擴展至與前後樓相接, 使座位由原來
五百個增至一千多個; 同時,在大樓後面及兩側加建新翼,,
將之命名為[陸佑堂], 以紀念陸佑提供免息貸款予香港大
學進行重修.
整座本部大樓的設計已預備日後的重建, 如後座原本只有
兩層, 後來由於地方不敷應用, 至1958年再加建了一層,
但新舊兩部分的建築風格卻十分配合. 本部大樓現時已改
作文學院的課室及辦公室.
(12) 馮平山博物館
馮平山博物館舊稱馮平山樓, 建成於1932年, 是由富商馮
平山捐款興建, 其最初的用途是作為香港大學的中文圖書
館, 只將其中的一個小室闢為博物館. 1962年, 該圖書
館遷往新落成的圖書館大樓後, 馮平山樓遂正式成為香港
大學收藏中國文物的博物館.
自1950年代起, 在社會熱心人士的鼎力捐助下, 博物館的
藏館文物始漸見規模. 1964年, 大學博物館更由一間房
間擴展至整座馮平山樓. 1994年馮平山博物館與新落成
的徐展堂樓底層美術館合併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多謝您的留言,唔好意思咁耐先覆你,因為我一直都冇看留言的習慣,所以之前冇覆你,sorry,希望你繼續支持我啦!thanks!
回覆刪除主說:你為我最小的兄弟所做的一切便是為我而做!
回覆刪除朋友,請拿出少少時間簽個名及轉貼(幫流浮山保護流浪動物協會)
http://hk.myblog.yahoo.com/missbethwong/article?mid=5315&new=1
你的出書計劃進展如何? 加油呀! 最近我將我的歌製成有畫面的Video放上Youtube, 過來參觀吓請按這Link: YouTube Link Or copy & paste this:
回覆刪除http://hk.youtube.com/user/ytachm
Your information o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district is excellent and very comprehensive.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 my blog passage at the BCLA e-M:
回覆刪除http://hk.myblog.yahoo.com/ecyyiu/article?mid=124&new=1
We are carrying out similar studies,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our works, we may share and collaborate.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日佔期間是「香港東亞學院」,專門用來培養懂日語的公務員和教員的。當然課程就極盡奴化之能事了。
回覆刪除其實我巳去過好多地方, 請來我的BLOG看下!
回覆刪除八達書院在草場的小路即通往長期有鐵門關上的後門,左手邊有一似是奠基石的,你還有印象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