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

我與歐西流行歌曲的情緣 (1)

 

近來喜歡在網上瀏覽一些關於6 , 70年代的網頁以及網站,原意當然是重溫一些那個年代的歌曲和情懷,老土一點都要這樣說,那年代的流行音樂的內涵及質量絕對勝於現今樂壇。我明白,  小朋友們會說,像我這樣的年紀,口味,怎能融入今天的音樂世界?這個我承認,你叫我怎可能從Hip Hop, Rap這些毫無韻律和音樂感的歌曲類型裏面找到共鳴?(正如某網友給我的電郵中自嘲道: I am officially " They don't make music like this no more" age).  當然年輕人也可以說我追不上潮流,正如我年輕聽歌的時候,怎可能會喜歡二, 三十年代的Swing和Big Band Music一樣。我無意在這個題目發展下去,否則再多寫幾個Blog也不夠,回歸正題,近日在這些網頁經常提起一個問題:有那首歌現在一聽起來仍然讓你會感觸落淚?我幾經思索,發覺其實不只一首,有很多首歌都可以觸動自己的神經, 只要前奏音樂一起,便會陷入深深的情感交集(說落淚可能誇張一點,都什麼年紀了,還會這麼容易流淚嗎? ).   應該說是這些歌曲擁有敲打自己靈魂的力量,隨手拈來的有Carpenters的 A Song for You, Elton John的Your Song,Linda Ronstadt 的Long  Long Time, Simon and Garfunkel 的Sound of Silence,Bridge Over Trouble Water, Bee Gees的Holiday,Black Finger的 Carry On Till Tomorrow , Beatles的Let  It Be,John Lennon 的Imagine, Rolling Stone 的As Tears Goes By, Joe Cocker的 I shall be released, Led Zeppelin 的Stairway to Heaven, Eric Clapton 的Tears in Heaven, Gerry Rafferty的Baker Street 等等, 等等。然而,我對某些歌曲的獨特感情,並不一定源於其優美的旋律,或歌者天籟的聲音,有時候歌曲便好像戀人般,只要是在對的時間,聽到對的歌曲,便恍如觸電般著迷, 終生相許, 所以也可以說,我和那首歌有著特別的緣份,邂逅之後便無法捨離; 正如前文所說的, 在收音機聽到Simon and Garfunkel 的的El Condo Pasa,或是在Party聽到Bread 的If,竟久久不能自已,都是這個原因.  其實旋律優美,悅耳動聽的流行歌曲恍如恆河沙數,粗略估計我喜愛的英文歌曲不下二, 三千之數,要逐一談論恐怕要另開個專欄去細細道來才成, 而其中部份我有特別深印象的歌曲,並不因為它們特別突出,只是因為我在某個特別時空聽到這首歌,於是每當這首歌響起的時候,腦海裏面便會湧出當時的人和地,最重要的那些已然逝去的情景和感覺。正如那些懷舊網站裏面經常說的一句話,"A song brings back a thousand memories".  



下面列舉幾首我有特別感覺的歌曲,以及和他們邂逅的因由,我相信同齡的網友諸君們也有類似的經驗吧。



(1)  Donny Osmond的Twelve of Never


大約是讀中三, 四期間, 有一天下午我在屋企樓下的士多買東西,順便喝支汽水,忽然收音機播出這首歌,我站在那裏,拿着汽水,深深的被這首歌的旋律吸引著.  Donny Osmond唱這首歌的時候大概15,6歲上下,歌喉是軟綿綿的,配上簡單但甚為柔和的伴奏,甚易入腦.  我至今仍記得, 那其實是個甚為炎熱的下午,但誇張點說,沉醉在歌曲的旋律內,我一點也不感到汗流浹背,只是有種輕飄飄的被托在半空上的感覺,自此便多留意Donny 的歌,頗喜歡他的輭情歌如Love me for a reason, Go away little girl, Puppet love,  也喜歡他和妹妹Maria合唱的Morning side of the Mountain (其實這些歌曲都很商業化, 沒甚深度和內涵, 喜歡, 很大程度只是愛人及曲而已).  後來看到他的MV,也喜歡上這個明唇皓齒的男孩(我是男孩也喜歡他,你可以想像女孩子對他的瘋狂程度).  然而成年後Donny Osmond沒繼續大紅大紫,演藝路上的發展,相比差不多同期出道的Michael Jackson來說,可為甚為遜色,但在人生路上,他正常地結婚生子,有美滿的家庭,在這方面他可算是個贏家(早前我寫過一篇網誌比較兩人的人生路的網誌,寫完竟有種莫名的唏噓感).


Donny Osmond

若想欣賞這首歌, 可按以下連結:

https://youtu.be/T4NZYHxgpog



(2)  Sandpipers的Come Saturday Morning


有年夏天約了幾個朋友去淺水灣游水嬉戲,朋友帶了一盒自製的錄音帶,裏面便有這首Sandpipers的Come Saturday Morning.  那天我們很早便到海灘,天氣也不算太酷熱,躺在沙灘上,在差不多迷迷糊糊睡着的當兒,耳畔忽然傳來懶洋洋的歌聲,訴說的也是一個抒懷的星期六早晨,歌曲恍如淙 淙溪水流過心弦, 套用一句現今的說話,心情頓然放空, 感覺世界從沒有如此靜謐, 美好.  現在我每次去海灘,踩在涼涼的海水中,心中都不覺哼着這這首歌,宛然又尋回中學時代無憂無慮的情懷.  


The Sandpipers

若想欣賞這首歌, 可按以下連結:

https://youtu.be/yMOp7g72apw



(3)  Rolling Stones的Angie


我有個同學住田灣,中學的時候我和他感情很好,所以我三不五時的便會趁去華富邨圖書館溫書之便上他家玩.  他是一個比較前衛的青年,說得直接一點便是當年的阿飛.   他住的是田灣公屋,家境當然並不富裕,卻不知何故很早便買齊整套Hi-Fi,所以我上他家的時候經常拿他的唱片播放來聽,他比較喜歡一些Rock and Roll的heavy music,譬如Rolling Stone,The Who,  Deep Purple, Pink Floyd, Slade, Led Zeppelin 等,但我對太嘈吵的音樂沒甚興趣,有一天我隨手拿起一隻Rolling Stone的唱片,竟然在眾多 振耳欲聾中找到一隻難得的慢歌,Angie.  其實Rolling Stone偶有慢歌,而且都是絕世佳作,譬如As Tears Goes By, Ruby Tuesday, Time is on my side等.  讓人覺得驚喜的是,這些充滿柔情蜜意的情歌,Mike Jagger用他畧帶沙啞而粗獷的聲音唱來,卻另有一番韻味,他不像是在唱情歌,更多的是在訴說一個故事,一個叫Angie的女孩子.  有說Angie是朋友妻,也有說是他一夜情邂逅的女孩子,不過這並不重要,歌曲的首要作用是感動人心,不管如何,我寧可相信,在作曲的那一剎那,唱出這首歌的那短短幾分鐘,他的感情是真摯的,既蒼涼又無奈.  As Tears Goes By是對年華的流逝的感歎,而Angie則是一刻真情嘅流露,幾十年後, 兩首情歌都成了不朽的 經典.  


Mike Jagger

若想欣賞這首歌, 可按以下連結:

https://youtu.be/RcZn2-bGXqQ



(4) Percy Faith and his Orchestra的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這首純音樂其實是同名電影天涯何處覓知心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的主題曲,由Percy Faith and his Orchestra演奏。我其實是在看電影的時候才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曲。天涯何處覓知心其實是一套非常灰暗深沉的電影,故事大要是敘述主角John Singer(Alan Arkin飾演) 任職銀雕刻師,  由於天生聾啞,為人甚為自卑,而他唯一的朋友Antonapoulos是個精神有問題的啞巴, 住在精神病院, John每隔一段時間便去看探望他,並給他帶一些朱古力,如此兩人相相濡以沫,也為John帶來一些生氣  .  John雖然天生殘缺, 但卻經常幫助身邊的人, 與此同時他對包租婆的女兒Mick 產生好感,卻因自卑無法鼓起勇氣表白,John因此感到很沮喪, 接踵而來的壞消息是朋友死去,他受不了如此多重打擊,唯有以槍自戕.  John Singer生是個孤獨的人,死時亦藉藉無聞, 天涯何處覓知心完全道出主角的心情,John 死後,Mick 𢹂備鮮花掃墓, 悲慟的問道:“他為什麼這樣做?” 年少無知的Mick,又怎會明暸John的孤寂和絕望?電影就播放時,主題曲在不斷響起,那首哀而不怨的弦曲,靜靜的流遍整部電影,散場後散場後我罕有地坐在那裏,感受着那絲絲餘韻,也似乎為自己年青燥動動的心靈,喝一口清泉.  其實Percy Faith and his Orchestra還有另外一首經典的電影插曲 Summer of 42,,但Summer of 42洋溢著夏日慵懶的風情,而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卻有種深沉的哀傷和無奈,閉上眼, 你竟可細味到主角的孤獨和寂寞.


Percy Faith

若想欣賞這首歌, 可按以下連結:

https://youtu.be/GghfCgeKRms


(5) The Archie 的Sugar Sugar, Tom Roe的Dizzy, 以及  The Rubettes 的 Sugar baby love



三首Bubble Gum Music都是70年代開party的必然之選,前兩者稍為舊一點,應該是60年代的作品, 後者則為 70年代.    70年代開Party,一般都會播這幾首歌來搞熱舞池,這類型的歌曲的特色是節奏明快,歌詞容易琅琅上口,用今天的言語來說便是洗腦神曲,甫聽開頭的幾個音符,大腦便會自然的釋出多巴胺,讓你融入歌曲,跟着便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總之便是"坐唔定".  三首Party神曲之中我更喜歡前者,一開始的時候幾個音節,夾雜着近似拍手的節奏,讓人感到很興奮,也有種很歡娛的感覺,另外Rubettes 的 Sugar baby love,曲首的假聲很能振奮神經, 主音歌手Paul Da Vinci更有點 Sexy Evil 的味道,看Sugar baby love的MV,Paul厚厚的嘴唇,有點類似Mick Jagger,活脫脫便像個壞男孩,當他用獨白唸出People, take my advice, if you love someone, dont think twice。男孩們都幻想自己是那個壞男孩,用自以為性感的嗓調去挑逗女孩,唉, 十五六歲的少男情懷,便是這麼單純, 可愛.  


The Archie


若想欣賞Sugar Sugar, 可按以下連結:

https://youtu.be/TSP0e5rXUl8


The Rubettes


若想欣賞Sugar Baby Love, 可按以下連結:

https://youtu.be/HxsNy4NoZUs




2021年5月11日 星期二

舊事物

 


上兩篇網誌述及外國老媽鬧仔的口頭禪,意猶未盡,今天想談談這二,三十年逐漸消失的事物。其實這個題目前幾年我已經寫過一次,80年代仍然盛行的BB機,黃頁電話簿,拍拖報等,現已被時代的巨輪淹沒, 然而因應著科技的突飛猛進,消失的事物又何止我曾列舉的十件八件?今天我換一個角度,以當年理所當然的說話,對比起今天因為環境改變而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的事物和做法,從而細味時代的變遷.



1 "絞低塊玻璃窗"。在汽車仍未有一按升降的電動窗設備之前,要開或者關汽車的窗,便只能絞動設在車門的門鉸,有時候門鉸壞了,車窗便不能打開或者關上


設在車門的門鉸

設在車門的煙灰缸


2 "唔該用過底紙打3份出嚟"。在還沒有桌面電腦和打印機甚至影印機之前,所有副件都是用過底紙打出來,若文件需要一式多份,那打字員便會將一張過底紙(carbon paper )放在兩張紙中間,若要3分則多放一張複印紙,如此類推,這樣打字員打一份文件便等於打三份文件,問題是副本的質量(即文件的清晰程度)與打字時的力度成正比,所以很多時候第二以至第三份文件會模糊不清,這個問題隨着影印機的流行而迎刃而解




3"唔好咁大力拎個轉台制,會拎壞個電視機"。六七十年代的電視還沒有遙控配備,所以要轉台還得要拎設在電視右方的轉台制,由於當年技術問題,轉台制安裝得比較簡陋,拎得多便會掉下來,所以電視用舊了,老媽便會提醒不要拎得太大力,以免轉台制會壞掉




4"聽日同個雪格融雪"。六七十年代的雪櫃比較原始,雖然都設有雪格,但雪格每隔一段時間便積滿雪,如此一來雪格面積變小,而且冷凍能力亦降低,所以每隔一段時間便得為雪格融雪.  為雪格融雪的功夫其實不簡單,首先要將雪櫃內所有東西都要拿出來,然後用鑿鑿開雪格的冰,此外亦會順便將雪櫃內槓抹乾淨,再將食物放回雪櫃,如此一來整個下午便在搬來搬去中過去了




5 "記得攞定啲散銀搭車"。70年代香港公共交通公司開始對收車資的形式進行改革,那時候八達通仍未面世,但公共交通公司正想辦法縮皮,故此逐漸裁掉售票員,交通工具如巴士,電車等由司機一人控制,美其名為車長,其實是一腳踢(即集司機和售票員的職務於一身).  開始的時候由於乘客不習慣,沒帶足夠的散錢在身,司機還備有毫子找續,但兩,三年後便取消了這個服務.  乘客如沒有攜帶與車資相同的散銀,便得 "蝕底"俾巴士公司 (如車資是$2.6,但身上只有大餅,乘客只得放三元入錢箱,如此便變相搭貴車).  此所以出門前老媽偶然都會提醒一句帶夠散紙,以免蝕底俾巴士或者電車公司




6 "我而家去銀行入咗張check佢".  也許現在很多舊式商舖仍會以支票的形式收貨款,這幾年我也經常看見有人拿着一大疊支票去銀行存入戶口,但隨着電子付款的方式越來越五花八門,相信不出三五年去銀行入支票這個動作便會被淘汰




7 "呢筒菲林影晒,等陣我拎去影相鋪冲佢出嚟"。若沒有記錯,數碼相機應該是上世紀90年代才面世,在此以前影相當然還是要用菲林,我並非什麼影相達人,依稀記得多數是買柯達或富士菲林,一筒36張,普通去一次本地旅行應該足夠,當然影完之後便要拿菲林去影相舖晒,每次大概兩至三天才能拿到相片。我還記得那時候有三個size, 即3R, 4R,5R之分,3R最細,5R最大,一般人大概都是晒4R,比較容易放入相簿。話說回頭,前幾年因為搬屋的關係,把歷來的照片都掃描並儲入硬碟,然後狠心把這二,三十年來所拍下的照片都丟棄。沒辦法,實體照片所佔的空間太大,這是大勢所趨吧.  另外不知你還記不記得當年還有一齊睇相的活動?八九十年代參與一些團體活動,譬如婚禮,出外旅行時,都會各自帶相機影下一大疊相,然後大家會約定,待相片沖印出來之後找個時間一起吃飯,大伙兒嘻嘻哈哈的一邊看相,一邊懷緬活動時的歡樂時光。當然你若喜歡人家影的相,也可以請對方給你曬一張,現在?通過WhatsApp給你傳過來便可以了,省卻了見面的麻煩,但也失去了重聚的藉口




8"老闆唔該俾支可樂我,仲有我想借個電話打一打"。在手機仍未面世的年代,很多人在街上忽然要打電話跟朋友或者公司聯絡,最方便的方法還是找間士多問老闆借電話。然而人家士多做生意,老闆們都不太樂意隨便借電話,故此你便必須先幫襯點什麼,而最方便便宜的方法便是幫買支汽水,這樣便可名正言順的借電話用。留意,是一支汽水,從冷水櫃拿上來的樽裝汽水,那年代還沒有罐裝汽水. 說到這裏我忽然記起這樣一件往事,幾年前有一天我出門不久,忽然發覺自己忘了帶手機,由於離家不遠, 又懶得走回去, 遂四處尋覓, 想找間有安裝座機的店舖打電話回家,請家人送手幾給我,最終找到一間設有座機買粥麵的店舖,進去請店員借電話一用,得出的答案竟然是電話是內線,不能外借,此情此景讓我想起60年代找士多借電話的苦況 


樽裝可樂


士多



9"你部錄影機係乜嘢制式, Beta抑或VHS?"  不要說錄影帶, VCD和DVD都已經被淘汰了超過十年, 然而80年代相信家家戶戶都會有部錄影機,用來錄下電視節目,以便自己可以隨時重溫。錄影機還有個更重要的用途,那便是是用來觀看從影視鋪租回來的錄影帶(主要是電影). 我自己便曾經是幾間大影視連鎖集團的會員,星期天假若沒有節目,都會到附近影視舖租一兩套電影回家以消永日。(不知你還記不記得,以前影影視會有個規矩,要顧客把看完的錄影帶回捲到帶頭才可還帶,這樣他們便可省下回捲錄影帶的功夫)。  回頭說錄影帶的制式,我記得錄影機剛推出來的時候有VHS和Beta兩種制式, VHS比較大, Beta比較少,兩者好像互相競爭了一段時間,最終還是VHS勝出, 80年代中以後,便好像完全沒有Beta制式的錄影機



錄影機


錄影帶 1


錄影帶 2



10 "聽日中午12點喺銅鑼灣大丸門口等"。大丸百貨?都不知道已經消失了多久,現在要相約在銅鑼灣等,估計應該會是在崇光門口吧




11"擦損咗啊,搵啲紅藥水搽吓個傷口佢啦"。童年時經常因為踢波或者到處玩耍的緣故,所以經常不是擦損手便是跌傷腳,回家的時候老媽先來一頓臭罵,但最後仍是從藥箱裏面拿出紅藥水幫我塗在傷口,紅藥水的作用應該是殺菌,以及防止傷口不會發炎。近年已經很少人用紅藥水塗傷口,聽說是因為由於含汞且作用較差的緣故




12"嗰條乜乜路搵唔到喎,同我喺個櫃仔嗰度攞張地圖出嚟睇吓點行"。在還沒有智能手機以前,駕車揾路當然沒有Google Maps,而是要依靠實體地圖。80年代小弟的錢七裏面都有本香港駕駛者地圖,以分區形式將街道羅列出來,以方便駕駛者走尋找目的地




13"打電話去樓下雜貨鋪叫佢送10斤米上嚟"。60年代還沒有超級市場,民生店舖,糧油雜貨舖遍佈街頭巷尾,然而街坊大多都有自己專用的雜貨鋪,尤其是家裏的米差不多吃完,要糴米便會打電話到相熟雜貨鋪或米鋪送米上屋企,假若是雜貨鋪,甚至會順便多叫幾樣東西一併送上屋企,更省時方便。那時候在路上經常會看到一些踏着單車送米的夥計,看見他們赤着膊,把十幾廿斤米輕鬆的托上四五樓,心中不禁暗暗敬佩他們的氣力 



雜貨鋪 1


雜貨鋪 2


14"攞個盅落去源成隆嗰度買碗魚蛋粉,記得攞紥菜,叫佢淥埋落去".  童年時,老媽偶然間因為事忙,沒時間買餸,便會吩咐我們去樓下的魚蛋檔買兩碗淨魚蛋,如此便有餸有湯,夠我們幾兄弟一餐,此外她還不忘吩咐我們拿紮菜要魚蛋檔淥,這樣便有菜有餸,輕鬆簡單。我相信現今入店的雲吞麵舖,沒這個耐性替你淥自來菜了




15 "呢張成績表滿江紅,點拎返去俾老竇簽名?唔怕,可以攞老竇嗰印章扱落去咪得囉"。  以前保安及保密意識比較薄弱,不要說成績表,很多正式公文都可以用印章代替簽名.  我記得銀行直至80年代,提款者都可以拿著存摺以及存款人印章到銀行提款,不用戶口持有人親身往銀行取款,當然這個傳統現在已經取消,開立戶口以及存取款的系統已經嚴謹很多,沒可能以印章代替簽名了



16. 你聽日上體育堂,對白飯魚已經洗乾淨,記得油番啲白油上去至好著




2021年5月4日 星期二

外國老媽罵語/金句 (2)

 

 (21)  We’ll Cross That Bridge When We Come To It (唔使擔心,船到橋頭自然直)


(22) I’ll Wash Your Mouth Out With Soap (係咪想我用針縫住你把嘴) .   釋義:  小朋友出言不遜,甚至污言穢語,老媽便威脅說要用肥皂替小朋友沖洗掉口中的污垢物,當然若有人將肥皂放進你的嘴裏,肯定會很難受,不過,誰叫你說髒話?

 


(23) You’re Not Made Of Sugar, You Won’t Melt ( 你係紙紮㗎).  釋義:  小朋友踫上些小問題便大吵大鬧,,怕熱又怕凍,或者受點小傷便大哭不止,老媽們便會以這句嘲弄孩子,意指孩子不應該如此弱不禁風,動不動便撒嬌取寵


(23) You Brought This On Yourself  (你自己攞嚟衰,抵死)。釋義:  小朋友闖了禍,老媽覺得既是如此,必須要自己去面對問題和承受後果,隱隱中有讓小孩從中取得教訓,從而日後不敢再犯的意味


(24) You’ll Live ( 死唔去嘅).  釋義:  此句與You’re Not Made Of Sugar, You Won’t Melt有點互相呼應的況味,小朋友遭到點小挫折便呼天搶地,那麼老媽便會說You’ll Live,其實是想告訴你,不要抱怨,邁步向前


(25)Talking To You Is Like Talking To A Brick Wall ( 同你講真係嘥聲壞氣)


(26) You’re Not Going Anywhere Until You Tidy That Room (唔執乾淨間房都唔使旨意出門口)


(27) Elbows Off The Table (食飯嘅時候手踭唔好撳住張枱).  釋義:  不知何故,進餐時將手踭放在桌上被認為是不合禮儀, 但我至今仍不太明白箇中緣由


(28) Just Wait Till Your Father Gets Home (等你老竇返嚟你就知味道).  釋義:一般來說,老竇的威嚴比老媽子更甚,所以小孩子都怕老竇多於老媽.  小朋友頑皮犯錯,老媽子便威嚇著說,待老爸回來,他的對你的懲罰會比我更為嚴厲,當然十之八九這只是口頭上的恐嚇,若案情並不十分嚴重,老爸回家的時候,老媽都會忘記向他告狀,這樣你便可逃過一劫


(29) You’ll Understand When You’re A Parent (養子當知父母恩,到你做咗人哋阿爸阿媽嘅時候就知道啦)


(30)  I Wasn’t Born Yesterday You Know (我食鹽多過你食米)。釋義:通常當子女和父母辯論某個話題,或者子女想做些事情,而父母不同意的時候,老媽便會搬出這句名言,意思是我見識比你多,明白世途險惡,所以我的說話你要聽


(31)  There Are People In Africa That Are Starving   (唔好浪費食物,非洲有好多人仲捱緊餓).  釋義:小朋友沒有食慾,剩下滿盤食物時,老媽便會以此告誡,說你能吃得飽應該很感恩,非洲有很多小朋友每天都吃不飽穿不暖,小朋友聽後都產生罪惡感,自覺將餐桌上的食物盡量吃光。我小時候老爸老媽都經常想當年,訴說自己童年時生活如何艱苦,能吃飽一餐並非易事,這些老故事自此在我腦內紮根,我至今不敢浪費食物的習慣也是被老媽洗腦式的轟炸鍛煉而成的


(32) Don’t You Make Me Pull This Car Over (係咪要我停車同你地開年?).  釋義:在美國此等地域遼闊的國家,老媽要出行,即使只是去就近的超級市場購物,都要開車, 若子女們年紀太少,不能獨留在家,便要開車載着他們同往.  若家裏面有兩三個小孩子,老媽唯有安排他們排排坐在後座.  小孩子們喜歡打鬧搶玩具,在車程中吵鬧打交在所難免,一般若情況不嚴重老媽都隻眼開隻眼閉,但若打鬧情況失控,衍生至激烈爭吵甚至毆打的程度,超越老媽的底線,這樣老媽便會來一句 “Don’t You Make Me Pull This Car Over”,意思是說再不停手,我便會停車對付你們,小孩子們聽到老媽子如此喝罵,都會乖 乖的安靜下來


(33) And 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The Queen of Sheeba? (你當你自己係邊個呀?你係港督啊?)


(34) Knock it off (夠啦下,咪三分顏色上大紅)


(35) Mark my words ( 聽我講啦,冇錯㗎啦)


(36) This hurts me more than it hurts you (打在兒身,痛在母心)


(37) Are your legs broken? ( 你隻手跛咗啊?).  釋義:小朋友不願幫手拿東西,又或者忘記端起碗吃飯,老媽便用這句罵語來提醒


(38) Oh, Jen's mom lets her do (such and such)? Then go live with Jen's mom... I'll help you pack. (人哋阿媽咁好,咁你去認人做阿媽啦,唔使返屋企㗎啦)。釋義:子女回家抱怨別人老媽給予其子女較大自由度的時候,老媽便會發飈說;既然如此羨慕別人,那你索性搬往別人家中住,不必回家受我的罪


(39) "You're cruising for a bruising(你都滿身死罪).  釋義:老媽在準備開打的時候,通常都會先來這一句,以示罪有應得


(40) Stop talking about poop, we eating dinner (唔好吼住喺食飯嘅時候講屎講尿)


(41) Don't patronize me (唔好喺度耍小聰明,唔好呃我膝頭哥唔食辣椒醬)


(42) I count to 3 (好啦下,我數到3就要停手啦)  釋義:兩兄弟打交打到不可開交,老媽子喝止,以數到三為威脅,否則家加法侍候


(43) We don't own the power company (熄燈啊,啲電費平呀).  小朋友浪費電力,去完洗手間或者離開房間不關燈,老媽便會來這一句,意思是指小朋友嘥電,從而嘥錢



(44) You don't  need to make a scene (咪個喺度整色整水,未打就喊定先)



(45) Wipe That Smile Off Your Face Before I Do It For You (仲咁得戚, 係咪嫌打得少) 


(46) What part of no you don’t understand (話咗唔得就唔得, 你係咪聾㗎)


(47) Don’t lie to me, it has to be you (唔係你就有鬼啦)  



寫到這裏,忽然記起老媽子的經典金句; 每當我們質疑她的判斷,或者決心時, 她便會怒吼一句 :"如果我錯, 或者我不履行我的承諾 (譬如今晚同你開年), 我就同你挽鞋".  倘若我們仍不為所動,或者有所保留時, 後面還有一句更血腥的 :"我批個頭俾你當凳坐",說到如此慷慨激昂,我們焉敢不信。這些口頭禪現在當然已經沒有人說了,但偶然想起母親,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這些金句 (還有一句很入心入肺的   "得人恩果千年記").  可想而知,有時候語言的力量可以很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