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

繾綣當年舊香江 3

 


忽然覺得,人到了某個年紀,對人和事的距離和記憶不是以年計,而是以十年計,譬如說,不經不覺,羅文,張國榮和梅艷芳已經離開我們兩個十年,而陳百強,黃家駒更是接近三個十年.  30年是個甚麼樣的概念?一個人若30年前出生,現在應該已經大學畢業,結婚生子了,想想這是換了多少次人間。童年時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年頭的時候盼望聖誕節和農曆新年,總是盼星星,盼月亮般的覺得時間流逝得很.  然而時至今天,卻覺得時間快如流星飛逝, 現在2020年還好像沒有習慣,已經是2021年了,有時候寫支票的日期,甚至會寫成2012 ,不是對2012年有什麼依戀,只不過是跟2021年還沒有熟諗,相信勉強習慣2021 ,轉眼便是2022年了,都說人生苦短,但我總覺歲月似霧像煙,一幌眼, 十年便如此這般的過去.  2031年¸又會是個甚麼樣的光景?



如果冇認錯,呢度應該係國民戲院嘅後門.  我記得靚仔等入場嘅時候,上一場快要散場,我會偷偷地掀起塊布望下,偷睇套戲嘅結局, 咁都覺得過癮。另外見到啲人著唐裝,好有感覺,我老竇40歲左右都仲係着緊唐裝,後來覺得唐裝太累贅,無辦法,先至轉左着恤衫西褲


圖左係李陞小學, 正面則為薄扶林道36至46號, 即今日萬林閣, 圖後的真光戲院剛被拆卸,   真光大厦仍在興建中


六十年代中尖沙咀,左邊為接近落成嘅星光行


六十年代初皇后大道中近威靈頓街口交界處


呢幅相係1940年嘅中環消防局,點解局外起咗咁多圍牆? 因為日軍進犯在即, 中環各處都起圍牆,鋪設沙包, 以防日軍空襲


六十年代初經常制水,我起得老媽子生我妹時適逢四日供一次水, 她要等水到嘅時候,裝滿水後先至去留產所生我個妹,此情此景我至今仍歷歷在目


當年送機,墟冚過新舖頭開張


六十年代一批工人,正在北角英皇道電車軌處工作,相中左邊數起皇都戲院,麗宮大厦及皇冠大厦,  皇冠大厦今天仍健在  


時為1958年 佐敦道, 右邊係立信大廈。左邊可以見到鴨都拿7號香煙嘅廣告牌,我細細個已經覺得呢隻煙嘅名好得意,好過癮,靚仔嘅時候聽啲同學拎呢隻煙嘅名惡搞為 :見到雞就要捉!見到鴨都要拿!所以要:鴨都拿


五十年代九龍城侯王道 , 左邊可以見到樂口福酒家.  當年巴士飛站閒過立秋,班次又疏, 乘客搭巴士好少排隊,邊個夠大隻,夠身型,便有著數, 易擠到上車。細細粒都冇有怕,可以喺人罅間捐上去,如果係靚女加上拉閘(拉鋸)售票好人,唔使爭都上到車


七十年代油麻地彌敦道望向碧街方向,當年地鐵尚未通車, 右邊未見有地鐵站出入口


唔明點解嗰陣時候嘅椰汁可以雪到咁凍,簡直凍到頭都赤


皇后大道西近水坑口, 可見富隆大酒樓和有記合燒臘


四十年代士丹頓街些利街交界處,  當時唐樓仍能完整迄立


五十年代中環利源東街嘅布疋舖頭成行成市


永樂街嘅清華閣同埋平香樓


位於永樂街嘅添男酒樓 


五十年代德輔道中, 可見先施,大新,李寶樁大廈,以及新世界戲院.  新世界戲院位於上環德輔道中和林士街交界處,1971年易名恆星戲院.  恒星戲院於1982年拆卸,5年後重建為現時的無限極廣場


荔枝角泳灘, 當時荔枝角有幾個泳棚,記憶中有東方,青年會, 鐘聲等


五十年代文咸東街和永樂街交界處


黃大仙徙置區,童年時有親戚住在這裏,所以每隔三差五便會隨母親山長水遠的來這裏探親戚,所以對這幅照片有很深的感覺


五十年代郊遊舊照,當年的年青小伙子都是身穿唐裝,腳踏黑布鞋,猶如民初電影中的人物,今天看來頗覺滑稽  


頗有功夫電影中七十二家房客feel的舊樓, 電器舖是漢榮,側邊小士多叫羅富記,對面是合時鮮果, 全部都是街坊民生店


昔日走在皇后大道中的小孩, 小女孩們都是赤著腳, 五斤揹三斤


六十年代初時的彌敦道,左邊建築中為日後嘅倫敦戲院 


颶風中嘅干諾道中,左邊舊中環郵政總局


六十年代皇后大道中與租庇利街交界處, 左邊可以看到金菊園招牌,金菊園燒臘當年曾獨步中環


22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3. 其時中環街市周邊有三家燒臘店,曰華豐,曰金菊園,曰楚記。楚記乃在同文街大道中交界,牆邊鋪。同文街清拆重建時消失。多年後,有人自稱楚記後人,在附近開同名鋪,經營短時期就執笠。這世界,有料就不需要拉人裙冚自己腳,冇料到,點拉關係都冇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匿名兄所言,不過老實講,做生意嘅嘢各師各法,有人喜歡自立門戶,有人喜歡這老字號增加聲勢,當然到最後仍然以出品水準分優劣,以名吸客只可以呃一次,但呃唔到一世,食過一次之後便知龍與鳳,回頭客先至最緊要。匿名兄提及中環三間名燒臘店,到今天只有華豐仍屹立於域多利皇后街,另外租庇利街金華亦頗負盛名,兩間我都經常幫襯,個人感覺似華豐稍勝一籌~~

      刪除
    2. 金華80年代才出現,以茶餐廳形式經營,不同傳統燒臘鋪矣!
      華豐由後人經營遷鋪後同樣走茶餐廳路線,時代變了,適者生存。

      刪除
    3. 冇辦法, 近年來飲食業經營環甚為惡劣, 唔諗計轉身就真係等執笠~~

      刪除
    4. 依家速啲老牌雲吞麵舖都要諗計轉身,早排行過銅鑼灣白沙道, 發覺開咗間池記,但已經唔係純雲吞麵舖,取名為池記幸運星,集港式茶餐廳同雲吞麵於一身,冀求大小通殺,中西合璧,睇來初見成效,四點幾都仲有人排隊~~

      刪除
  4. 賣布匹的記得是永安街,又名花布街,多婦女流連,啲店員大多口花花,當時興講價,見年輕婦女購買,其口頭禪曰:「俾個價(嫁)我啦!」。
    隔一條同文街,專賣化學品材料。有某跌打油大王,約20年前發生家庭爭產官司,庭上揭露,其創業之初乃在同文街偶得一藥油配方,依方製造,內有懷疑哥羅芳成份,所以止痛頗有效,因而發跡。其後走上電視劇套路⋯⋯發達身痕,加開二廠,因而起糾紛。善哉善哉!
    利源東西街專賣婦孺衣物,常見以下場面:問價—開價—還價—拒絕—調頭走人—嗌返轉頭(返頭啦!返頭啦!)—(睬過你!)但仍回頭成交。「你估呢度利源東西街咩?」成為鐵價不二之形容詞。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兄對中環街巷歷史知之甚詳,佩服。另外談及講價趣事,我亦略有所聞,甚至可謂親歷其景,我老媽子係講價高手,每次購物都先裝著對貨品不感興趣,詢問價錢後即大搖其頭,轉身離去,但步伐緩慢,其意為等夥計夥計嗌住,再慢慢以各種理由將價錢劈至心水位置,所以每次跟佢去花布街,閑閑哋都行兩, 三個鐘頭,先至買到心頭好~~

      刪除
  5. //每隔三差五六便會隨母親……//

    好奇一問。「三差五六」點解?抑或係指「三不五時」(不時、時常)?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該係隔三差五, 打多咗個六字, 手民之誤, 已改正. 當然三不五時都可以~~

      刪除
  6. 清平閣與平香樓之間建築物就是上環郵局,兼電話公司機樓和宿舍,重建後仍是郵局和機樓,宿舍已隨時代結束,取而代之是寫字樓。後面就是港島區果欄,趁起地鐵之便,乘機清拆,遷往海旁。原址建成康威花園,烏煙障氣通通消失。
    九龍果欄二十多年前曾計畫清拆,但因殺市政局變得不了了之,烏煙障氣如故,實為市區毒瘤。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上環郵政局前身應該是電話公司機房以及宿舍,我有同學住此處,中學時候經常上佢屋企玩,其樓下即為果欄,你說得對,由於是生果集散以及批發地,所以經常濕漉漉,滿地果皮殘渣,每次行經都要非常小心,否則便很容易滑倒. 另外匿名兄提及油麻地果欄,那是個老大難問題,當然殺市政局是延誤搬遷的原因之一,但箇中其實涉及太多人的既得利益,以及所騰出空地用途未能取得共識(且看深水埗布匹棚仔五年前政府已明令清拆,至今仍紋風不動,便可知要遷拆此等批發市場之難處),政府多年來無法與利益擁有者達成協議,加上種種技術原因,看來未來十年八年,油麻地果欄仍會迄立原處~~

      刪除
    2. 郵政局與電話公司機樓/宿舍乃同時存在,可能地契規定,到重建後也是如此安排。

      刪除
    3. 有如此安排的是弼街旺角郵政局,前身也是郵局+機樓+宿舍。

      刪除
    4. 果欄的烏煙障氣,除了清潔衛生問題,還有黃賭毒,幫派勢力等等。港九舊果欄,鄰近必附設人肉市場。

      刪除
    5. 總之如此老大難問題, 都幾難解決~~

      刪除
  7. 還有電車路與機利文街(唔同機利文新街,下一個街口)交界處有一潮洲粉麵大牌檔,每星期炒一次辣椒油,製作之時,煙霧瀰漫,香辣味幾條街都聞得到。想起都流口水!以前啲人製作食物,真係香傳幾里,臭豆腐,煎釀三寶,潮洲夾餅(冷糕),上海生煎包,真係靠個鼻離遠就知有冇開檔!依家搵唔返嗰啲味道矣!

    回覆刪除
  8. 永吉街口就是梁蘇記遮廠,樓宇尚在,地鋪已變成7仔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