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港式俚語的源由考 (1)



現今年青人都不作興傾電話,而喜以聊天軟件作為通訊工具,其內容又多插入潮語,如 "DQ (即 Disqualify, 被取消資格)",  " Ching (即師兄)"等 "外星語",稍一跟不上,即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其實所謂潮語,等於幾十年前所流行的俚俗語.  無論是那個年代,人們皆以當時流行的潮流嵌入話語中為時尚(分別是當年我們是面對面傾談,現在是以手機上的軟件工具溝通而已).  以我個人粗淺的觀察, 潮語和俚俗語有個頗大的不同,潮語多以中英文,或者中外文混合而成,以形容某個行動或某類人; 如 升La (呢),此詞語可謂潮語的元袓,用來形容玩網上遊戲從一個stage升上另外一個 stage, 或者毐L, 即毒男,指欠缺異性緣的單身男性,此潮語源自日文「獨男」,即「獨身男性」的意思.  至於俚俗語,其出處則多來自一些很貼身的地道民生情況和環境,某方面亦反映了當時香港的社會風貌和風土人情,在次文化層面甚具研究價值,亦對研究香港歷史提供頗重要的補充資料.  隨手可舉的例子有 "拍拖","電燈杉掛老鼠箱"等; 這些俚語既生動有趣,也記錄了香港舊年代(我個人以六十年代為香港的新舊分水嶺)的生活境況.  近日對此甚感興趣,故搜集了一些俚俗語的來源和出處與各位分享.  先此聲明,在下並非學院派,此等資料亦未經嚴謹的考證,個別俚俗語的來源可能有多個不同出處的版本,請勿以史料視之.  



(1) "混吉",以前經常以為混吉的由來是因為農曆新年期間,黑幫將一盆盆桔送到商舖,以慶賀新年為名勒索金錢,誰知大謬不然,混吉原來來自一個很平民和地道的故事,細味之下還滲着草根階層的悲歌.   混吉的起源是因為以前的街坊飯店會為每位幫襯的顧客免費奉送一碗例湯,此碗例湯由飯店每日所售的雞鴨鵝豬牛肉的 "下欄"(主要是削去肉的骨頭) 加味精熬成.  湯內沒有湯渣,即空空如也,而香港人覺得 ”空” 等於 ” 凶”,唸起來不吉利, 所以就改其名為”吉”,所以此碗隨餐附送的湯就叫做”吉水”。  當時有些人"周身無蚊"的窮人, 餓極無計下走進飯店,甫坐下,夥記有理無理先放下一碗 ”吉水”, 窮人飲完後即悄悄然離去,因為此碗湯本為免費,所以飯店不可以以"食霸王餐"的罪名逮住他們 (更多是免麻煩),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種"攪攪震, 冇幫襯"的行為名之曰 ”混吉”.




(2) “放飛機".  放飛機一詞用作形容不守信諾, 本來應承會做某件事,但最終失信不做的人以及其行為.  放飛機這個俗話從何而來?話說大約百年前的香港, 飛機是件十分新奇的事物, 一天有個主辨單位說要搞個飛機飛行表演, 這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可以看到飛機在空中飛翔, 其哄動情況比 G Dragon 來香港還要過之而無不及, 簡直可謂"萬眾期待睇飛機".  可惜好事多磨, 第一天天公不做美, 場地颳大風,飛機未能升空,眾人失望而回;第二日天朗氣清,惟飛機師生病缺席,要順推到第三日。  第三日則輪到飛機引擎出事,需要返廠修理, 最後港人與鐵翼騰空仍是緣慳一面.   自此以後 "放飛機"一詞即被用來形容那些 "講野唔算數" 的人.



(3) "大耳窿", 此詞用來形容那些放高利貸的人.  香港開埠之初,放貴利的多數是戴白頭巾“摩羅差” (香港人對印度人的俗稱) 的“白頭摩羅”.  這些白頭摩羅多是只會放小額款項, 如三幾亳子予勞苦大眾.  為了使人知到他們有錢借,這些白頭摩羅會把一個銀元塞在耳窿,作為記號,這個做法會讓耳窿看來比正常的大, 因而得名. 



(4) “捉黃腳雞” .   捉黃腳雞指以性關係敲詐別人的手法.  此俗語其實出自廣東的農村;   農民一般以飼養雌雞為主,因為雌雞才可以生雞蛋,為農民提供穩定收入.  遇上過時過節要劏雞拜神,農民便會先揀雄雞,但如何捉雄雞?你真的不可以不讚歎農民們的智慧.  他們會先將穀撒在地上,群雞就會”雞咁腳” 啄食穀粒.  當雌雞全神貫注搶食穀粒時,雄雞卻 ”色心大起”, 捨穀粒而就雌雞,而正當雄雞撲上雌雞背上,準備交配時, 農民則手到拿來, 一手捉住它的雞腳把 雄雞擒獲.  為甚麼叫捉黃腳雞? 那是因為雄雞的雙腳呈深蛋黃色的緣故. 



(5) "鑊",  鑊在俚語中有男女間性交的意思, 何以如此? 原來五十年代香港發生了一件十分轟動的大案; 有一名叫做"㗎仔"的黑社會人物禁錮了個舞女好幾日,而每天都要強姦她好幾次; 期間對舞女誇口說: "每日都要強姦妳, 就好似每日都要開鑊煮飯咁"。舞女的口供宣稱 "開咗七鑊即係強姦咗七次"。 後來有電影公司將此案拍成電影, 上映時戲院門口掛了七只鑊來宣傳, 一時間 “開鑊” 即成為性交的代名詞;其後不少俗語亦以 “鑊” 入詞,  如大鑊即大件事(通常用來形容壞事情/不妙的情況).



(6) "掹衫尾", 掹衫尾指倚賴別人的關係去達成一件事.  五、六十年代,一般戲院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一個成年人可以免費帶一個小朋友入場看電影。 於是有些想看免費電影的小童會在戲院大堂守候, 待入場時隨便掹住一個已購票的成年人衫尾,搏懵入場。後來掹衫尾即演變成為靠關係做事的代名詞.



(7) “巴閉”, 巴閉是厲害、了不起的意思,而加上個 "懶"字, 即有有 " 扮/裝" 的意思,所以 "懶巴閉" 即是 "裝作很厲害".  “巴閉” 一詞來自廣州,其實源自印度話.  古時廣州已經是貿易商港, 經常與來自東南亞和中東等國家的商人做生意,其中印度人的口頭禪:” BAP RE, BAP RE (即 "我的天呀!”),被廣州人借用, 幾經流轉下就成為今日的 ”巴閉” 了.



(8) “丫嗚" , 丫嗚這個形容詞通常用於女人, 而"丫嗚婆" 順理成章地指長相醜陋的女人.  丫嗚一詞源遠流長, 原來漢朝有個大將軍叫做劉胡,因為皮膚坳黑,所以叫被戲稱為”坳胡”,蠻人非常害怕這個武功顯赫的大將軍,於是每遇小兒扭計哭啼,就索性拿這個惡人來嚇孩子們:”劉胡來啦!” “坳胡來啦!” , 慢慢便變奏成為“丫胡婆來啦!” “丫胡公來啦!”.  由此可見,”丫嗚” 其實不是甚麼怪物,只是個貌醜的黑炭頭將軍,後來才被渲染成為鬼怪.  



(9)" 也文也武",  此俗語的意思是 "自以為好巴閉, 不可一世", 是一個貶詞.    舊時的大戲班分全男班和全女班,男班又有文班武班。某些老倌能文能武, 即又會唱文戲, 又可以演武場,十分威風,於是也文也武亦成為十分有料的稱謂.   但不知如何, 時代一久,也文也武由褒詞變成貶詞,被用來形容那些, 牙擦擦, 沙塵白霍的人。



(10) "一戙都冇",  一戙都冇是用來形容 "無計可施, 冇嗮辦法" 的情況, 其來源出自天九牌.  根據天九牌牌例, 天九牌局上,贏得四戙為之打和,贏得尾戙即為食糊勝出,不過要贏尾戙必須要先要贏得一戙或以上(相等於取得最後勝出的參賽資格)。如果到尾戙時仍然一戙都未贏過,則無論手上所持的牌如何大都冇得結 (即勝出此局)。 故此"一戙都冇" 即引申為 "被廢哂武功,全無辦法"。




16 則留言:

  1. 吉水,消失了很久了,六十後都可能冇聽過,應消失於七十年代中後期,老鬼六十年代中環混吉時,中午多到士丹利街英華飯店食晏晝,該飯店是東莞樟木頭鄉里開的,樓高四層,水磨砂緑批蘯,舖前石檯擺有一碗碗菜乾煲豬肉,另外就係吉水(清湯)了!如果係有幾片豬肉的,如無記錯,七八毫子,吉水,當年已經收錢,三四毫子,叉雞飯都係個零一碗, 老鬼糧頭時,多會叫梅菜魚腩,白飯加煲豬肉,糧尾叉飯碗,吉水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記得我讀中學嘅時候仲有五毫子碗叉燒飯,當然份量好細,起碼要食兩至三碗先至夠飽,另外而家去茶餐廳食午餐或者晚飯都送例湯,但係價格係四五十元個碟頭飯,或者五,六十元一個小菜套餐啦~~

      刪除
  2. 講起有癮,那時候,最霉時係到一些打冷檔開飯,銅鑼灣一檔多幫趁,返夜學也,渣甸坊一檔,芽菜仔,豬头肉,魚仔,加白飯,一文多一的,夠飽!
    十多年前,在上海工作時,見到建築工地附近,有流動攤檔擺賣飯菜給工地民工,二塊人仔搞掂,睇起來夠飽,心中很懷疑擺賣者怎計成本?同事告之,菜肉等皆來自"次等"貨式,即市塲丟棄或半丟棄食材也!想當年某些打冷檔亦是如此!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古今中外皆然,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如此便宜的早午餐,食材當然來自特殊地方,但鬼叫你窮?心知肚明如此也只得下咽~~

      刪除
  3. 兒時,家貧,極貧,母曾在中環結志街一帶購買餸腳作膳,如今向年青人述之,冇人會相信,一句,你講嘢呀!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有餸已經唔錯架啦,我記得我靚仔嗰陣時啲長輩同我講佢哋食飯係冇餸嘅,裝飯嘅時候喺飯面加舊豬油,再澆上一勻豉油,便可以食得津津有味了~~

      刪除
    2. "加舊豬油",真的非常非常懷念,那個時候,母不時買全肥豬肉,炸成豬油,剩下的豬油渣炒菜,送飯時一勺豬油,加上豉油,香甜美膩!曾在海漂地想再做,可惜很多,這邊的豬,一陣老外味,炸出來的豬油酕騷味甚濃,不能下咽,放棄!
      兒時,一個鹹蛋黃可送一碗飯,鹹魚蒸豬肉,已是上菜,麫包皮滲白糖水,最佳甜品,呵呵,Those were the days!

      刪除
    3. 係呀,我記得我靚仔嘅時候啲餸好簡單,豆角炒豬肉,蒸水蛋同埋炒條青莱,咁又一餐,當時完全唔敢有乜埋怨,其實唔使擔心冇學返,冇飯開都已經好幸福架啦,因為嗰陣時行走在街上,見到啲細路哥衣衫襤褸咁同喺度同人擦鞋,開車門,心中隱隠覺得自己嘅環境其實已經好好~~

      刪除
    4. 返嚟真係要搵你吹水,今時今日雖說已經免於赤貧,物質已經富盛,看看超市,琳琅滿目,酒樓食肆多到驚人,唔知係唔係腦退化,不論何種食物,口味及口感,都好似不及當年!
      真想找你鬦噴想當年!

      刪除
    5. 無任歡迎,翹首以待~~

      刪除
    6. 有餸腳其實都唔錯, 聽家母講以前會去西餐廳買方包皮, 幾毫子有一大袋, 加 D 砂糖夠幾姐弟食幾餐

      刪除
    7. 方包皮我都食過,不過唔係我用來做糖水,麵包舖將啲方包皮烘硬,一至兩毫子一大包,用嚟當係蝦片或者薯條 咁食,其實都幾好味,我又試過用煉奶加烘硬左嘅方包皮,又係另外一種風味~~

      刪除
  4. 廣東式俗語文化逐漸被遺忘,電視又沒有粵語片看,睇來是香港制度的錯,哀哉!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諗又唔需要太上綱上線,而家免費電視台冇粵語長片播放,主要原因係因為無缐一台獨大,買埋亞視啲粵語長片片庫,然後集中係一個收費電視頻道嗰度播放而已,但係我心諗,即使無線免費台依家播放粵語長片,究竟有幾多年青人會睇?

      刪除
  5. Anthony你好,看了你的一篇有關西環尾菜欄的網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2015/09/blog-post.html

    由於本人正進行相關資料及舊照片搜集,希望與你聯絡查詢相關資料。
    如蒙應允,可回覆電郵至chankaching625@gmail.com
    先此致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