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意興闌珊話過節



不知是否心態問題,總是覺得現在過節的氣氛越來越淡薄了.  小時候有種感覺,以為節日是專為小朋友而設的,那年頭社會普遍並不富裕,我們更不是"有米之家",平日用度甚為慳儉,餐桌上的餸菜都是簡簡單的一個炒青菜,一碟炒豬肉或牛肉,另加個蒸蛋而已,唯一例外的是過時過節,老媽例必到街市買隻雞,一則用來拜神,拜完神後可用來祭五臟廟, 誠一舉兩得也.  另外亦會有燒肉,大蝦等佐膳,過年更是不得了,後期我們甚至有雞煲翅和罐頭車輪鮑片奉客,吃得人淋漓盡致的.




過節讓我最感到興奮的地方不止是好餸, 還有好心情.  老媽子平日待仔甚嚴,一般都沒什麼好臉色的,不罵人對我來說已是賺到的了,惟每逢過節她的面口總會較為寬容,我們便會趁機申請一些額外的零用錢,以及要求上街找朋友,看電影,一般情況之下她大多不會托手踭,有得食,又有得玩,過節當然是充滿歡樂氣氛了.




過節其實充滿着各式各樣的印記,這些印記,形象化一點是可説是"圖騰",而這些記憶通常都是與節日的儀式和食品有關; 如端午節便試過全家往香港仔在漁船上看龍舟競渡,中秋節在天台開筵賞月,盂蘭節燒衣,再在漁市場看表演給及焚化紙紥鬼王.  農曆新年更不用說了,燒炮仗, 穿新衣,𢭃利是,每樣每件事物,都彷如碑石般,深深的印在心上.




但自父母走後,一切都改變了.  沒有父母做中心, 感覺便完全不是那回事.  幼妹在香港的時候還好,每逢大時大節, 我們幾兄妹全家都會聚在舊居,團團圓圓的吃一頓過節飯 (不知是否想留住時光,我們仍遵從舊例,如年初一的第一餐食齋,年初三開年的習俗).  不自覺地,心中竟慢慢地將老媽的形象投射幼妹的在身上,她也成為家中的召集人,過年過節安排吃飯,以及與其他親戚朋友的聯繫點.  也許她是個女,自幼便受着老媽子的親炙,人情世故做得比較周到,比我這個大頭蝦好多了.




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幼妹幾年前移民英國,這些傳統終究仍得結束,現在過節只能與幼弟一家在外面吃飯,感覺不期然有點冷清,寂寥.  幼妹在港時,她的孩子在旁喧嘩,感覺才實在,沒有小孩子的笑鬧,氣氛很寂靜,無趣,忽爾明白,節日是讓小朋友過的,跟小朋友過的,小朋友才是主角,而我不再是小朋友了.




奉勸各位一句,有幸能和家人整整齊齊的吃頓過節飯是天大的恩賜,請珍視這些聚會, 因為你不知道,明天,下次, 不一定所有人都來都會來,都能來吃這頓過節飯.  現代人不喜歡過節,是因為覺得太多繁文縟節,感覺很麻煩,很累贅,但想想,如果沒有了節日,生活便似乎更加無趣,沒有藉口讓一家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餐吃頓飯.  以我爲例,家人天南地北的各散東西,就連聚首見面吃頓飯得的機會也失去,活在當下,便要更加珍惜見面的日子.. 




不是傷感,也並非失落,人生如筵席,有聚必有散, 聚的時候請珍惜,散的時候也不必唏噓,不過節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畢竟馬齒徒增,心態和心境難免有異而已.  



後記: 頃閱報章,得得知曾在仙樂飄飄處處聞 ( The Sound of Music) 中飾演長女 Liesl的女星Charmain Carr因腦退化而引發的併發症去世,終年73歲, 銀幕上的 Von Trapp Family 自此即雁行折翼, 無法全家團圓了. 

















Charmain Carr在仙樂飄飄處處聞 ( The Sound of Music) 中飾演長女 Liesl  



32 則留言:

  1. 老餅我是獨生子,乜熱鬧都冇份,如今父子亦分開兩地,又係一樣冇熱鬧,過節如過日,不過逢時過節,黄雞白酒一定有,唔多唔少爽下胃口。僑居地,有兩個唐人節都幾熱鬧,一個係端午,另一個係過年,老外都會參與。

    回覆刪除
  2. 老餅我是獨生子,乜熱鬧都冇份,如今父子亦分開兩地,又係一樣冇熱鬧,過節如過日,不過逢時過節,黄雞白酒一定有,唔多唔少爽下胃口。僑居地,有兩個唐人節都幾熱鬧,一個係端午,另一個係過年,老外都會參與。

    回覆刪除
  3. 年紀越長,過節心態越淡,正常發展也~~

    回覆刪除
  4. 端午係僑居地可以講話係好成功打進老外文化,每年端午,不止大埠,其他鎮都有不大不少龍舟競渡,誇張的講法,可能仲熱鬧過家鄉,農曆新年,成為主流政客及政棍表演"多元文化"的秀塲,十個老外政官,不論男女,一律唐裝(其實係老鬼祖先大清嘅衣服,並不是中國漢服),派利是,(饀唔會係錢,都係立立雜雜唔值錢嘢),大埠舞龍舞獅,又巡遊又盛,比香江可能還要高興,因工作闗係,迫住要趁熱鬧。
    禮失求諸野之謂也。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如此應可稍減安兄思鄕之情乎?

      刪除
  5. 近十年,北人以倍數計移民楓葉,尤以老餅海漂地,農曆的過年品更加大江南北,多采多姿,比香港更多樣。
    唔係講正字,而想向某些話想逃避北風的港人有意圖、企圖出海尋找桃園的要小心親身觀察揀選地方,果的話唔想同乜乜一起生活的人,老餅所住地方唔太適合你地,何點?遍地煲冬瓜也!

    回覆刪除
    回覆
    1. Like it or not, 楓葉國遍地強國富人,似乎已是不爭的現實~~

      刪除
  6. 八月頭,入本地醫院開刀,肝腸寸斷,未開刀前,要預先上課,了解手術,啊,主理護士,煲冬瓜!好了,到開刀,入到手術室,環顧在右,除了麻醉醫生及主刀醫生,其他手術室人士,全是煲冬瓜, 又好了, 上了病房,啊,照顧老餅的又是煲冬瓜,所以,有心要逃避煲冬瓜的,諗清諗楚,你願唔願意去一個碰口碰面煲冬瓜的?
    照顧我的煲冬瓜,真的非常非常感謝感激她,(得罪的講,比港女勝多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安兄的醫護團隊全都是華人,那是因為你是華人的特別待遇乎?

      刪除
    2. 沒有這回事,多元文化社會,不會製造不平等,這裡醫院為了不同族裔,尤其中印巴少數族裔人越來越多,一般重要指示或通告除了英文外,會有中(正,簡),旁遮普,興都語,亦會有不同語言義工幫忙翻譯。
      近年來(二十多年)華人及印人家長對子女教育比洋人重視,學霸多是華人,故此醫學院收生印華人便大大增加,故此華印醫生藥劑師職位越來越多華人佔據了。

      刪除
  7. 又近十年,國內移民越來越越多,其中不乏高材生,而且他她們的拚博,港人移民遠遠不及,尤其唸書方面,他她們又佔了上風,他她們比港人優勝有很多方面,其一是夠開放,主動得多,努力以赴得多,語言(英語能力,尤其口語,放膽去説,港人子女不及),另有一部份本來在國內已經是醫護,再重新進修,又是比其他人優勝,有認識的國內朋友,一到來,放棄考取醫生牌,改為醫療科技或護士,成勁再從事醫護。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係唔講唔知,我以為港人的優勢在香港及國內逐漸消失,想不到在彼邦亦然~~

      刪除
  8. 近年洋人嬰兒潮一代陸續退休,人口又增加,故醫護需求日大,洋人子女唸書又不太認真,他她們對唸大學不如華人印人熱忱,另外是費用,很大部份負擔不來,如是這般,醫護逐漸被華人(大陸)印巴人佔有。
    菲律賓人亦是在醫療界佔很大蓆位,因為菲律賓的護士教育很發達,英語差不多是他們母語,故此考取護士牌照及職位容易得多,所以這里的醫院,護士多是菲人,醫生洋人華人印人,醫療技術,華人,菲人,主流人不多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兼優並促的好處,香港近來對外地的專業人才一如醫護人員甚爲排斥,受害的又是普羅大眾~~

      刪除
  9. 近幾年,煲冬瓜已經逐漸佔據很多行業,除了醫療,其他如科技,金融,市塲管理等等,港人已經慢慢不知不覺被丟於後了,可惜這邊的港人跟香港一樣,不去自省,自覺,還是"看不起"或"不友善",郤不去了解,欣賞他她們的上進拚博,無言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是一樣,沒危機意識,不知進取,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

      刪除
  10. 至於餐飲業,港人又是逐漸被推至角落,上海菜館,川菜,湘菜越來越多越成功,西北菜也有,在過一段時間,不懂煲冬瓜,嘿嘿……。
    所以,老餅提醒那些成日話ngo ng hai zhong guo yan嘅朋友,要逃避而想移民的考慮清楚目的地,否則仲激氣,仲頂氣!!!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題目太大了,有意於移民者各有前因,很難作一簡單的概括,當然箇中亦可能有厭倦此間的政治氣氛和中國因素的~~

      刪除
  11. 話是兩面講,上述的是某些人群的積極一面,但係,某些人群里的部份,就是非常神憎鬼厭,天地不容,行為舉止,令人啼笑皆非,新聞媒體太多報導了,在此不説太多了,不過,一般好的東西,傳媒"一定"不談,雞蛋里挑骨頭,捕風捉影等等就是今天港媒新聞界指南針,好了,老餅收口。
    你我做人其實好夠運,短短幾十年,郤可親歷人類歴史上轉變最快、最大、最離奇古怪的時刻, "享受"了幾個時代的人世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真想有天跟你坐在海安吹水!

    回覆刪除
    回覆
    1. 説得對, 現今世界無論在料技, 經濟和政冶發展皆快促得無與倫比,阿Q一點的説法是有幸生於大時代.見證此歷來史無前例的大變化, 但我卻寧可生活在一個較簡單而質樸的世代~~

      刪除
  12. The sound of music 已有4O多年的歷史,在尖沙咀樂宮戲院觀賞的。

    回覆刪除
  13. The sound of music 已有4O多年的歷史,在尖沙咀樂宮戲院觀賞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則是七十年代初在太平戲院看二輪的, 算來也有四十幾年了~~

      刪除
  14. 現代人並非不喜歡過節,只是喜歡過他們的節。以往雖已採用新曆,但說起新年,都是指舊曆的。但曾幾何時,興起了倒數活動,新曆除多就熱鬧起來,即使發生過蘭桂坊慘劇仍無損他們的興致。後來萬聖節漸興,一個個在公眾地方扮殭屍,主題公園亦趁機推出鬼怪遊戲。或許過不多時,傳統節日活動只可往博物館裡尋。

    回覆刪除
  15. 哈哈, 或許我應該先來個歧義的澄清,這里的"節"指的是傳統中國的舊式節日~~

    回覆刪除
  16. 蘭桂坊慘劇,老餅曾服務公司當年就是贊助活動重要單位,有人及有媒體曾怪罪於公司,又指現塲所掛美術圖片內容古怪不祥,導至慘劇,又係奇聞之一。波士因此,不安不樂甚久。

    回覆刪除
  17. 慘劇無人想/預知發生,無謂亦不必為一些迷信的看法使自己不安~~

    回覆刪除
  18. 自我父母死後,我也是像你妹一樣,每次做節都是要安排團聚食過節飯。因我應承母親不會因她死後,家會散的,兄弟姊妹一定會過節見面。

    回覆刪除
  19. 閣下能一家團團圓圓吃一頓過節飯,羨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