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舊相一輯 (1)



已有好一大段時間沒有貼舊照片了,其實我從來沒有停止過搜尋和收集舊相,只是我前幾年貼了大量舊相, 而坊間一般的舊相𣎴論在攝影的地方角度和題材, 我都已貼得七七八八 ,無甚新意,但最近從不同渠道蒐到一批頗有情味的舊相,幾番思量行決定公諸同好,不為別的,只希望你可以與我一起細味相片裏面相對簡樸而純淨的世界. 


一相一世界,攝影師按下快門那一刻,把當時的人和景物都留在菲林上面,殊不知, 他們所拍下的每張照片,實際上都在訴說着一個故事.  今天, 看着照片里的人物,建築物,以致物貎,風情,再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和背景,不正活脫脫的構成一個個故事? 只要你願意細細咀嚼,相信你可以聽到相中人娓娓道出他們的故事,這,也是我為什麼對老照片如此著迷的原因.


我們不能停止時間的流逝,也留不住曾經的人 ,  但有些東西卻是永恒的,就像戀上一些人和事的感覺, 而這些感覺會在不經意的時候來襲, 譬如聽一首舊歌, 看一齣舊電影, 又或者甚麼也沒有, 思絮轉瞬間, 那人, 那事竟歷歷在目前,,,













五十年代的德輔道中,右邊是中環郵政總局(1977年被拆卸),左邊是第二代怡和大廈(1955年被拆卸)











1958年皇后大道中從中環市場往東望, 可見鑽石酒家











1958年的卑利街與威靈頓街交界處,我很喜歡這種䁔烘烘的街頭風貌 (竹籮小販,揹著弟弟的小女孩)















六十年代荷李活道從文武廟附近向西望, 可見「仁和飯店」和「梁津煥壽衣」











1962年的鋼綫灣, 可見牛奶公司的設施.  鋼綫灣位於香港南區沙灣之東南方及瀑布灣之西北方。現時已填海並建成數碼港。  鋼綫灣的舊稱為大河灣或大口灣,但現時沙灣一帶指的是大口環, 即 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和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的所在地











六十年代的彌敦道及柯士甸道交界處, 後面的軍營已改建為九龍公園














1965年上海街火警,街上滿佈消防車, 左後方可見位於上海街419号的神燈海鮮酒家













六,七十年代外國時裝不是人人可以負擔得來,國產時裝是個不錯的另類選












絕對原汁原味大牌檔風貌, 後面是七層徙置區











七十年代的石塘咀晉成街(即加倫台的下方),現已改建爲石塘咀市政大廈















七十年代的石塘咀晉成街1至6號 舊樓,現在當然已折卸











四十年代初矗立在砵甸乍街與德輔道中南邊交界處的三層高拱門樓,上世紀新廈時曾與東鄰的域多利酒店並立,戰前甚爲著名的余日記鍾錶行曾在此營業, 相片右邊可以看到今日仍健在的德榮大押











六十年代位於輔道中的裕華國貨公司











五十年代位於德輔道中的裕華百貨公司,不看舊相還不知道, 原來裕華國貨曾在中環落腳.  裕華百貨公司在六十年代易名為裕華國貨公司















木屐檔, 不要以爲以前只有豬肉佬(現在叫豬肉切割員)才穿木屐, 那年頭老人家, 小孩子都穿木屐, 以其夠耐用, 鞋底永遠不怕蝕(真正的"永冇蝕底"), 屐面的膠爛了, 隨手換一塊既省時又慳錢, 而今, 連豬肉佬也不穿木屐了














五十年代中環德忌笠街, 右邊可見到華芳映相,上世紀中環土丹利街, 威靈頓街一帶很多映相舖, 因為西人喜歡就近拍照, 然後將照片寄回家,全盛時期中環有超逾廿間映相舖,有些甚至是由洋人開設經營, 他們閒來四出拍照, 此所以中環"自古"便有不少舊照片流傳下來











銅纙灣夜景,圖為1975年的軒尼詩道, 那年我剛中學畢業, 正在大坑新法書院唸預科, 偶爾放學比較晚, 我喜歡就地在銅纙灣吃晚飯, 逛逛大丸, 再去京華看場電影才回家















六,七十年代從水坑口街口往西望向皇后大道西










相對於二十年代同樣位置的照片(從水坑口街口往西望向皇后大道西), 可見變化不少.  留意圖片右邊正在巡行著的喪殯儀仗隊, 以儀仗隊送殯是當年流行的喪禮儀式















1905年港府限令水坑口所有妓院遷往石塘咀,以1906年2月為限期, 自此即開展長達近三十年的塘西風月











七十年代賣衣服、水果的小販在"走鬼', 今天推木頭車的小販被趕盡怠絶, 已久𣎴聞"走鬼'之聲了










四,五十年代的海傍, 我估計此處應是告士打道, 左後方可見 Tokyo Hotel











約1880年位於中環海傍(今日的干諾道中)的中環大會堂,留意當年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於1874年由日本傳入的人力車















「墨七」係乜 東東?相信年青網友會一頭霧水, "墨七〞一般是指夜間入屋行竊的小偷, 亦有以墨七一詞來形容扒手












五十年代的本地雜聞 (1) , 今天讀來仍覺趣味盎然; 其時禾花雀一打取價七,八元,可謂甚爲昂貴,然而今天即使不惜腰間錢, 也無處尋味吃了; 街燈下檢得龍虱(和味龍)與桂花蟬,你夠膽吃嗎? 高陞戲院散場後戲迷們仍不願散去, 希望可一睹大老倌的風采, 其瘋狂程度無異於今日的追星族















五十年代的本地雜聞(2).  現在的人怕痴肥,從前的人卻憂慮食不飽,營養不夠,體重過輕,是故磅人機"報大數"仍讓人那麼高興; 以前『X元X味』的叫法頗流行, 以至某些色情場所亦以此口號招倈顧客; 『原子』當時是甚為時髦的叫法,故此有原子筆, 原子襪的出現, 其情况一如今日𣎴沾邊的產品都一律冠以『納米』類同


11 則留言:

  1. 那張木屐檔的照片相當經典!除了一雙雙現成的木屐外,還有屐底和屐面。那些在攤檔前疊起來的就是屐底,上面掛著一卷卷的就是屐面。記得小時候買屐時,是先試了屐底,然後有人剪出屐面,蓋在腳面上釘上。

    回覆刪除
  2. 小弟曾穿過木屐. 但因為上輕下重, 怎樣都無法習慣,只好作罷~~

    回覆刪除
  3. 最懷念徙置區熟食檔風味,平,靚,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最重要的是那股街坊人情味, 這股味道你現在走遍香港食肆再也找不到~~

      刪除
  4. 70年代晉成街是小弟返學必經之路(潮商小學),記得1-6號地下有間專做點心籠的舖頭...
    當年一位姓麥同學住在晉成街,每逢週六下午一定到他家裡玩耍...
    他住唐樓地下一板間房,樓底很高,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天井,屋內由於光線不足,有點陰深恐怖...
    整棟唐樓沒有廁所,不知住客怎解決大小二便...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唸中學時時常行經晉成街, 感覺只是舊街一條, 無甚感覺, 現在重閱舊照片, 回憶一下子湧上心頭. 又老兄謂 "整棟唐樓沒有廁所,不知住客怎解決大小二便...", 我想應有夜香婦提供倒夜香服務, 香港最後一位夜香婦在九十年代仍在爲灣仔一些唐樓服務~~

      刪除
    2. 記得曾問同學怎解決大小二便,他說小解在天井去水渠搞掂,大解去附近屈地街公厠。

      刪除
    3. 哈哈, 係喎, 簡單直接, 使乜夜香婦~~

      刪除
  5. Oh! The upstair blogger is my schoolmate , 潮啇學校,i graduated primary at 1975.

    回覆刪除
    回覆
    1. 學姐您好,學弟1977年畢業,參加最後一屆升中試。

      刪除
  6. Haha, I am so glad that I acted as an intermediary to reunite two former schoolmates~~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