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中環, 照片正前方是雲咸街, 右邊是娛樂戲院,娛樂戲院建築在第一代香港會所在地的舊址上

從北角英皇道半山往西北望向銅鑼灣. 照片正前方是陸軍足球場 (今天的 銅鑼灣運動場), 照片前方是仍在建設中的維多利亞公園

50年代元朗錦田鄉村景色 |

50年代人們在動植物公園歡渡農曆新年, 圖後可以看到港督府的高塔

位於堅尼地道佑寧堂,佑寧堂原位於士丹頓街,於1891年搬遷到堅尼地道

位於尖沙咀彌敦道聖安德烈教堂. 聖安德烈教堂建於1906年,屬於香港聖公會。教堂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 右前方為一座十字架的鐘樓

位於堅道天主教聖母無原罪大教堂. 教堂建於1883年至1888年期間,是哥德式建築物, 其十字架塔更是建築物的一大特色。教堂於2002年翻新改造, 並在2003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

位於中環香港板球會。 左邊是香港會

位於中環維多利亞俱樂部. 維多利亞俱樂部成立於1849年10月25日,原名維多利亞帆船俱樂部。俱樂部的主要活動是推廣和組織賽艇。1872年, 俱樂部内的游泳,帆船和體操部分合併,自此统稱為維多利亞俱樂部

20世紀初的跑馬地

位於調景嶺的雷尼麵粉廠 (Rennie's Flour Mill), 後來因為經營不善, 雷尼在廠内上吊, 故此此地被稱為吊頸嶺. 70年代政府覺得吊頸嶺的名稱甚是難聽, 遂將其名稱改為調景嶺

位於雪廠街8號拱北商場的美璋公司, 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攝影公司之一

位於上環文咸西街10號的源發行. 源發行主要經營大米進出口貿易

何福位於堅道10號的故居

蔡厝港位於羅便臣道47號的住所 "Burnside". 大宅俯瞰海港, 周圍是一個非常美麗的花園,擺滿來自歐洲的鮮花

何東爵士位於西摩道8號的住所“ "Idlewild”。 由於建築 物被塗成紅色,故此被稱為紅屋 2

何東爵士位於西摩道8號的住所“ "Idlewild”。 由於建築 物被塗成紅色,故此被稱為紅屋 1

半山衛城道甘棠第. 甘棠第建於1914年,是當年華人首富何東爵士的弟弟何甘棠的住所。 1960年何甘棠後人把它賣給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政府在2000年代初從鄭姓業主手上購回並於2004年重建成孫中山先生博物館

位於半山堅尼地道德國會所 (Club Germania) . 德國會所於1859年11月成立,第一間德國會所坐落在皇后大道東, 次年3月德國會所在德國領事館所在地 (雲咸街 ) 對面租了一個更大的地方作為會址。 然而隨著會員不斷增加,會所不敷應用,會員於1899年決定興建一個新的會所, 並選擇在堅尼地道興建新永久會所 ,新德國會所於 1902年12月31日落成 。 德國會所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關閉 (因其時德國與英國是敵對國)。 1918年原本位於羅便臣道的聖若瑟書院租用德國會所 。德國會所最終於1961年拆卸

第一代香港會, 左邊是雲咸街, 圖前方是皇后大道中

第二代香港會, 香港會於1846年成立, 是當時在港外國人的特權象徵 它最初位於雲咸街和中環皇后大道中交界處(今天的娛樂行),後來在1897年搬遷到皇后像廣場旁的海邊

毗鄰大會堂的顛地噴泉

香港第一代大會內的博物館. 博物館收藏及展覽珍貴展品,吸引成千上萬的參觀者。它的開放時間和規則相當特別,從早上10 點至中午1點開放予中國籍參觀者, 下午2點至5點開放予非中國籍參觀者. 週六早晨則只開放予中國籍的婦女和兒童

香港第一代大會堂由公眾捐款興建, 於1869年落成, 並由當時的愛丁堡公爵主持啟用典禮。大會堂部分建築在1933年被拆卸,讓位給現今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大廈,全幢建築物在1947年完全推倒, 原址興建中國銀行大廈

第一代大會堂, 是匯豐銀行集團總部大廈所在地的前身舊建築

聖母無原罪主教堂

1890年代聖約翰大教堂

1890年代港督府

1890年代港島,我懷疑這是銅鑼灣向西望

1850年代美利軍營

1890年代上環水坑口
當時富貴與貧窮的生活,也是對比極大。
回覆刪除請指導一下1890年水坑口照片方位如何辨認?😅
回覆刪除請指導一下1890年水坑口照片方位如何辨認?😅
回覆刪除西環大佬,唔好意思,最近睇見我家鄉咁,好唔開心,而且老鬼"守舊及保守",有時忍唔住,係呢度亂噏,已經咬實咀唇,係你度只講風月,,,原諒則個!!!sorry
回覆刪除以前啲豪宅好有氣勢呢。
回覆刪除依家何東間故居好似變咗香港花園, 比起個名 Idlewild 少了點氣質。
越睇啲舊建築照片,越感覺過去,尤其戰後,香港發展道路係唔係有點徧差,係歐洲,大部份國家點解都可以一方面保留到有特色嘅舊建築,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新嘅城區發展,加美又係一樣,都可以新舊並存!
回覆刪除香港最攞命嘅係新建築的外型設計真係麻麻,銅鑼灣嘅中央圖書館,係邊個角度睇,都係好難睇(老鬼的徧見),係太平洋對面嘅雲高華,大概十多年前起嘅中央圖書館,對比香港真係"文化"好多,但係內部來說,香港中央圖書館又好鬼正,好鬼舒服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