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剛得悉,雅虎將在本年底前關閉 Yahoo Blog 服務, 無奈之餘只得積極為此寫了7年, 積累了無盡心血的博客找個新家. 然而我並非電腦達人, 對網絡情況不甚了了, 是故在此徵求各位電腦達人的高見, 煩請介紹一個流通量高, 又易於操作的Blog Host 網站給我, 俾使我可續寫"西環的黃金歲月", 延續此懷舊情思. 另外也想藉此機會向經常瀏覽敝博客及留言的網友致謝,各位的隆情高誼, 自當銘不忘.
總網頁瀏覽量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徵求新網站意見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一輯很珍貴的老照片 (6)
風災後的德輔道西 3
風災後的德輔道西 2
風災後的德輔道西 1
皇后大道東(今天的金鐘道)近美利軍營處
皇后大道東(今天的金鐘道),左可以看到美利軍營
風災後的堅道. 遠處可見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一輛消防車停在於仁行前
風災後的雲咸街
風災後的畢打街
風災後的灣仔 2
風災後的灣仔 1. 灣仔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 「四環九約」中的「下環」,即指灣仔。灣仔這名字是「小海灣」的意思, 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不停的移山填海,昔日「小海灣」早已不復見。在英國人到來以前,灣仔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今日皇后大道東大王東西街「洪聖廟」附近一帶,就是他們居住的地方。
1840年代,英國人到來以後,春園街(Spring Garden)附近很快就開始發展。起源為寶順洋行東主顛地(Lancelot Dent)在此建一私邸「春園別墅」,其範圍由灣仔道伸展至大王東街。後來顛地破產,春園亦於1867年消失。上春園街於1930年代前是繼石塘咀後另一個煙花地,洋妓女們在一些稱為大number(號碼)妓寨的唐樓(唐樓門牌大大地鬆在柱上而得名)提供服務。至於灣仔道以東、今日活道一帶原為一小山丘摩理臣山,曾經是石礦場。石礦至戰後方才開採完畢後,摩理臣山亦被夷平。
早期灣仔最繁盛地區是在皇后大道東一帶。灣仔海岸線歷年不停的隨著填海外移。1841年建築皇后大道前,海岸約在大道東附近。建造大道東時第一次填海,新的海岸稱為海旁東,即今日的莊士敦道。 到了1902年建造香港電車時,電車路即設在海旁東。1922年起的大規模灣仔填海工程,歷時九年,將海岸線推至告士打道一帶,並建造了軒尼詩道、駱克道等街道,灣仔的面積因而增加90英畝
風災後的跑馬地 2
風災後的跑馬地 1
風災後的德輔道中 2
風災後的德輔道中 1
1926年的石塘咀 2
1926年的石塘咀 1 . 石塘咀的名稱是來自附近的石礦,或“石塘”。 石塘咀即今日山道及寶翠園一帶,自17世紀以來多為客家人聚居。 石塘咀的“咀”(嘴), 表示該地區是一個岬角。
石塘咀地區的第一次興旺源自1880年人們在此採礦 ( 主要是花崗岩)。當花崗岩被採盡後, 此地曾荒廢了一大段日子. 然而在20世紀初,港督彌敦下令將港島的妓院從上環搬到石塘咀,從而開啟了它的黃金時期。在此段期間內,富人湧到石塘咀取樂,石塘咀內妓院和酒樓林立, 遂締造了"塘西風月"這一個惹人無限暇想的名詞. 塘西風月啟發無數的小說,電影,最顯著的是由梅艷芳,張國榮主演的 "胭脂扣"(1987)。
這個黃金時期一直持續1935年, 香港政府禁止賣淫, 妓院被逼關門, 塘西風月遂成絕嚮。然而在日佔期間,日本軍政府在石塘咀重開妓院,後更名為藏前, 使石塘咀再次蓬勃起來. 當時石塘咀的妓院約有500家,但只有日本人和特務有能力"幫襯",因為日治下的香港生活太艱苦 ,一般平民百姓那有能力消費。
日本撤退後,石塘咀恢復其原本名稱,成為一般尋常百姓家。石塘咀的風情和歷史痕跡亦隨著城市化進程被沖走. 網友諸君若對塘西風月這段歷史有興趣. 可瀏覽我早前的網誌"香江花事"
遠眺九龍城,可以看到九龍城寨
赤灣和深灣 3
赤灣和深灣 2
赤灣和深灣 1 . 這兩個小海灣是香港島與及香港仔之間的一個海灣。 海灣是一個傳統的漁港,因為兩個小海灣之間的山丘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避風塘, 吸引附近的漁船停泊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一輯很珍貴的老照片 (5)
1898年的荃灣。荃灣前稱淺灣,因其一帶為淺水海灣,後來改名為荃灣。荃灣的另一個前稱是賊灣,可以想像百多年前此處海盜多如牛毛。事實上,藍巴勒海峽周圍的水域曾被稱為三百錢, 傳說船隻要通過此海峽, 需付三百錢買路費予海盜
汲水門是香港一條主要水道,位於大嶼山馬灣之間,汲水門也是南中國一條非常重要海上航線,加上北龍鼓水道, 此條水道連接維多利亞港到珠江
1898年的長洲 3
1898年的長洲 2
1898年的長洲 1. 長洲原是條小漁村,住在漁船上的人比住在陸地上還要多。長洲的居民包括福佬,客家,潮州人等。隨著時間發展, 長洲慢慢演變成漁業中心,為長洲及附近島嶼的漁民提供漁船和漁具維修,以及漁獲買賣等服務
九龍城寨内望
九龍城寨内的賭窘
九龍城寨碼頭, 左邊是舊軍營
遠眺九龍城寨 3
遠眺九龍城寨 2
遠眺九龍城寨 1
位於九龍寨城的龍津石橋, 連接九龍寨城及其鄰近碼頭。龍津橋長約210米, 始建於1873年,並於1875年完成。這座橋幾年前因為舊啟德機場重建而被發現
九龍海關站
位於中英邊界的海關站
1898年的鳥瞰九龍城,可以看到九龍城寨 2
1898年的鳥瞰九龍城,可以看到九龍城寨 1
1898年的深圳河。小山是英國屬地,山谷則屬於中國
劃界專員在邊境進行測量工作 4
劃界專員在邊境進行測量工作 3
劃界專員在邊境進行測量工作 2
劃界專員在邊境進行測量工作 1
1898年沙頭角風光 6 - 寺廟
1898年沙頭角風光 5 - 市集
1898年沙頭角風光 4
1898年沙頭角風光 3
1898年沙頭角風光 2
1898年沙頭角風光 1
1898年中英雙方邊境定界代表攝於深圳
1898年香港殖民地政府輔政司駱克與中方代表在沙頭角邊境定界
遠眺拗頭警署
拗頭警署. 此警署在日佔期間被摧毀
舊屏山警署
遠眺舊屏山警署, 現已改建為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
舊大埔警署. 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 舊大埔警署即建於1899年, 作為殖民地政府在新界的警察總部。據說殖民地政府在舊大埔警署舉行英國國旗升旗儀式,標誌著英國正式接管新界。 舊大埔警署充當了新界警察總部差不多90年, 直至新的大埔警署於1987年開始投入服務為止
大埔道火炭灘。火炭附近的河流退潮後形成沙灘. 即所謂的“河灘”。河灘在客家話發音為“火灘”。其後由於客家口音的問題,火灘”被誤稱為“火炭". 火炭之名遂一直沿用至今
大埔道,沙田谷
一座位於大埔公路大圍段的橋
1900 年代的大埔道. 建於1902年, 大埔道是新界最早的道路之一。 在獅子山隧道開通前,大埔道是連接大圍與九龍及新界的主要道路
沙頭角警署. 管轄地點包括:沙頭角,烏石角,鹽灶下,南湧,鹿頸,鳳坑,谷埔,榕樹凹等
港督羅便臣與立法局議員
跑馬地閱兵
香港義勇軍總部
威靈頓軍營的皇家工程師. 軍營的裝飾是為了慶賀維多利亞女王鑽禧登基
跑馬地馬場內的觀眾看台 2
跑馬地馬場內的觀眾看台 1 . 說到馬場內的觀眾看台,怎能不提1918年那場非常著名的馬場看台大火慘劇?早年跑馬地非英國人看台是以竹木搭成的「馬棚」,1918年2月26日是香港賽馬「週年大賽」的第二日,馬棚擠滿了觀眾,結果不勝負荷, 於下午三時左右倒塌,馬棚下的熟食檔遭塌下的棚架打翻,煮食爐火燒著木棚,引起火警,風乘火勢一發不可收拾,不少人因走避不及而被燒死,釀成600多人死亡,成為香港歷史上死傷最嚴重的災難之一。其後東華醫院將所有死者悉數安葬在位於香港銅鑼灣掃桿埔香港大球場後山山麓的咖啡園墳場內的「戊午馬棚遇難中西士女公墓」,主席唐溢川尋且建立 "馬場先難友紀念碑" 作為紀念
香港某新醫院正進行奠基儀式
人們如貫進入聖約翰大教堂進行感恩節崇拜
裝飾得美輪美奐的中環皇后大道中, 照片後方可見中式牌樓
1897年中環皇后大道中,道路以歐洲風格裝飾, 估計也是為了慶賀維多利亞女王鑽禧登基
1897年的花卉展覽亭。估計這個花卉展覽也是慶賀維多利亞女王鑽禧登基活動的一部分
1897年香港某處裝飾得張燈結彩, 以慶賀維多利亞女王的鑽禧登基誌慶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