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何緣故,我在撰寫和上載上一篇博文“式微的行業”的時候,YAHOO 竟將博文的下半部刪去。 為了安全起見,我只得將“式微的行業”的下半部重組並在此以 "式微的行業 (2)" 的標題發表 , 至於未被刪去的部份, 則以“式微的行業 (1)" 的標題保留. 由於我是邊寫邊將博文上載,所以除了相片僥幸留有複本外,文字來不及存檔,是以未能完整地將個“式微的行業”的下半段在此博文還原過來,惟有在此作個呼籲,網友中若在刪除前曾下載此博文(即有關苦力,修補,擦鞋部份的),請與我聯絡並賜回一份拷貝,以便我可回復整個博文的完整面目。 另外我亦曾回覆網友們在“式微的行業”的回應,可惜亦被刪去, 先此致歉,亦請各位網友在此回應本博文,不便之處,還請見諒。
(1) 擦鞋
擦鞋曾是盛極一時的街頭行業. 五十年代初期, 大量國內難民湧香港,人口激增,社會貧民充斥。加上當時戰爭結束不久,市面蕭條,工作機會甚少。 為了生計,小孩不僅沒有機會讀書,更需要出外工作, 幫補家計. 他們除了上街派報紙、開車門外, 還有替人擦鞋。 當年社會多以貌取人, 西裝是男士必備之物,畢挺西裝自要配上黑亮的皮鞋,於是對擦鞋服務有所需求。 另外五, 六十年代,韓越戰相繼爆發,美國軍艦以香港作補給站,很多水手到來渡假, 他們上街時愛找擦鞋仔擦鞋,出手就是美金兩角半 (相等於港幣一元二角五分), 出手如此闊綽,自是吸引很多人入行。 滿街是都是擦鞋仔, 品質自然良莠不齊, 遂產生所謂的 "擦鞋黨",他們連群結隊出擊, 以蠱惑招數爭取生意。 擦鞋黨的 "做案" 手法是先在街頭和街尾佈好伏兵﹔每當遇上拒絕擦的水兵時, 擦鞋仔即會把預先準備好的白鞋水潑在水兵的黑鞋上,跟著往街尾逃遁. 水兵惟恐返戰艦怕遭長官責罵, 不得不幫襯其埋伏在附近. 此時施施然的登場的同黨把鞋擦回漆黑,至於擦鞋黨事後如何分錢則不在話下
擦鞋 4
擦鞋 3
擦鞋 2
擦鞋 1
(2) 修補
修補曾是很普遍的街頭行業,以往工業尚未發展,物質供應缺乏,加上生活不富裕,每樣東西都矜貴,人們儘量物盡其用,日常用品損壞了一般一都只會拿去修補,繼續使用, 不會花錢買新的用品
磨鉸剪
鏟刀磨鉸剪 3
鏟刀磨鉸剪 2
織補
補鑊佬在補鑊. 以前的鑊全是由生鐵打造。生鐵本身不耐用,加上煮食用柴火熊熊,鐵鑊很容易穿孔,漏水,於是要給補鑊佬修補。補鑊的方法一般是; 裂孔輕微的,可用鐵粉修補。首先把鐵粉煮熔,燒成鐵水,然後澆在鑊內的穿孔處。在穿孔的下面,平鋪一塊濕布,用意是冷卻澆下來的鐵水,將裂孔填補。補好之後,再把鑊燒紅,用鎚子敲打,使其平滑。手工好的,根本察覺不到曾修補 。如果裂孔太大,便要用鋸鋸出一塊生鐵補上,並打鍋釘,再用鐵水澆補。足見補鑊是一門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業
箍煲佬在箍煲. 箍煲的方法一般是; 在用蛋清或米飯在裂縫上塗抹,再用火燒下即可。砂鍋有很多小微孔,善於吸收食物的味道,時間越長,留香越濃。老輩的人認為越老的砂鍋出品的食物香味更濃郁. 90年代中期我仍在皇后大道中和樓梯街交界處看到有箍煲檔在營業,現在當然是渺無蹤跡了
鏟刀磨鉸剪 1
「苦力」又稱咕哩, 那造是從英文 Coolie 音譯過來的. 顧名思義, 苦力是指那些出賣勞力搬運貨物以賺取兩餐的勞動者. 苦力是早期開發香港的重要人力資源. 十九世紀中香港以貿易開埠,貨船往來頻密,貨倉林立,碼頭的運作非常忙碌,因此吸引了大量珠江三洲勞動力南來發展. 初來港的咕哩很多都是寄宿在咕哩館. 以前香港盛設咕哩館,承辦搬運勞動,其中比較具規模的有「大記」、「發記」、「榮記」。 投靠咕喱館的人要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竹片上反轉掛於牆,稱「掛牌」﹔咕喱每天回館開工,把竹牌「掛正」,外露名字,讓咕喱頭點名。 咕喱館二十四小時分四工營業,每工四元,日薪計算, 如果咕喱急需用錢,大可馬不停蹄,不眠不休的連開幾日工,,然而由於所搬運的貨物非常沉重,偶一不慎便會釀成工業意外。 當年沒有什麼工傷保障, 一旦受傷不能開工, 生活便大受影響. 另外咕喱館如遇人手短缺,盡起咕喱館的掛牌苦力仍不足應付所需的工作量時, 咕喱頭便會往碼頭區招請散工
苦力 10
苦力 9
苦力 8
苦力 7
苦力 5
苦力 4
苦力 3
苦力 2
苦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