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9年尖沙咀九廣鐵路火車站

70年代中環皇后大道中

1971年啟德機場

1908年尖沙咀水警警署,照片右側可見訊號山天文台

1951年彌敦道,可以看到星光酒店

60年佐敦道, 可以看到黑白方格圖案的9座位新界小巴

1970年金鐘道(當時稱為皇后大道東). 由左到右,美利樓 , 希爾頓酒店, 舊中國銀行

40年代的曉覺園,即何東花園,照片上方可以看到歐戰紀念醫院

位於干德道的莫家大宅,現改建為聯邦花園

50年代的威靈頓街,皇后大道中交界處

70年代的佐敦庇利金街、寶靈街交界處

70年代的中環,可以看到木球會和水星大廈

30年代中環畢打街

50年代彌敦道 2

50年代彌敦道 1

50年代的佐敦白加士街、寶靈街交界處

大包小包回鄉, 照片背景是尖沙咀九廣鐵路火車站

疑似是中環皇后大道中舊照

70年代的尖沙咀碧仙桃路

70年代的尖沙咀堪富利士道

70年代的山頂凌霄閣。左邊紅色屋頂的建築物是山頂餐廳

1972年從天星小輪遠眺中環,其時富麗華酒店正在興建中

1972年灣仔六國酒店

1972年從山頂鳥瞰中環和維多利亞港

70年代,很多人喜歡在中環干諾道中海旁釣魚

80年代中期龍祥道鑽石山仍是滿佈木屋

1977年黃大仙龍翔道

銅鑼灣羅素街電車廠

1919年中環遮打道,裝飾是為了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70年代尖沙咀樂道,可以看晨衝書店

1941年中環德己立街

60年代從窩打老道望向公主道

60年代佐敦道,可以看到我們的老朋友雲天大茶樓

70年代灣仔軒尼詩道,其時地鐵港島線正在興建中

70年代剛落成不久的紅磡海底隧道

30年代山頂纜車站

港島舊街景,可以看到當時的建築物甚為開放,住客可以倚坐在窗邊看街

疑似是中環皇后大道中舊照

一張非常色彩繽紛的彌敦道舊照

70年代荃灣華都戲院

70年代九龍城寨滿佈牙醫診所

60年代的半山堅道

山邊木屋區的童真 2

山邊木屋區的童真 1

60年代徙置區

60年代賣點心的女孩

60年代賣點心的女孩

60年代人力車在尖沙咀排隊等客
30年代山頂纜車站~~~印象中,六十年代𥘉都係咁,六四年後至改,,,有可能我記錯,不過果陣時我成日都要上山頂做嘢!
回覆刪除同你以前都講過,坐山頂䌫車要坐係後面工人欄,唔可以坐入內底車箱,好鬼冇癮,俾人睥住,好受氣,好被歧視㗎!
回覆刪除1941年中環德己立街~~和平後,係"不孕"招牌個位置左近有一間印刷廠叫做成泰印刷廠,老闆叫二叔公,間廠家陣仲係度,係佢細佬繼續,而家應係佢啲仔做咯,都好成功,不過個名改咗!又係回憶兼當年情!二叔公好好人㗎!
回覆刪除當然間廠老早搬咗囉!
回覆刪除60年代賣點心的女孩~~~果陣時有個行內術語叫做,,"賀壽"
回覆刪除港島舊街景,可以看到當時的建築物甚為開放,住客可以倚坐在窗邊看街~~中環九如坊
回覆刪除80年代中期龍祥道鑽石山仍是滿佈木屋 -- 前方的木屋應該是上下元嶺和大磡村,左邊的是彩虹道,右邊的才是龍祥道,最右邊的木屋區才是鑽石山。在龍祥道上可以見到地鐵的抽氣建築物。
回覆刪除此外,最左邊的是英兵軍營,現在是居屋彩頤花園,相片在我的舊居 - 彩虹拍的。
>70年代,很多人喜歡在中環干諾道中海旁釣魚.
回覆刪除後面的行車天橋是通往汽車及坐人渡輪往佐敦道碼頭的.
>一張非常色彩繽紛的彌敦道舊照
回覆刪除那時還有 GREEN SPOT, 綠寶橙汁, 而家己不見了, 還有, 看到綠寶便記得它的廣告, 還記得那個小孩子在好像半島的高級餐廳飲綠寶, 那位侍應吞口水的樣子.
60年代賣點心的女孩 -- 那酒家可能係 "敦煌"。因為牆飾的 "飛天",是她的標誌。
回覆刪除還記得寄食物郵包回大陸救濟親友在包裹上面寫地址的日子嗎?
回覆刪除70年代的尖沙咀碧仙桃路~~~~這條街應是60年代尖沙咀寶勒巷可見到右面的建築物玟瑰大厦
回覆刪除疑似是中環皇后大道中舊照~~~就係加陣集友銀行左近位置,當然係皇后大道中咯,景生同景星文具都係老人家嘅以前客戶囉!
回覆刪除70年代的尖沙咀碧仙桃路~~印尼餐廳,上海天香,,,果陣時,餐飲業已經係多采多姿,而且比家陣好食,尤其上海菜,家陣味道太香港化咯.我果時從商時,帶我出身都係上海人同國內人,我師傅係湖北人,至今不時懷念他,從此對上海菜,北方菜鍾情!
講開又講,果陣時啲國內人好有文化,好有修養,好好嘢,好犀利,英文更叻,寫起嚟好过調嚟香港嘅鬼佬,同家陣啲,唉.......
我在羅素街留下不少足跡,畢竟在新寧道住了幾十年,經常跟隨母親去買餸,在大排檔食早餐。彌敦道-太平館餐廳仍在九龍經營。
回覆刪除60年代的中環,可以看到木球會和水星大廈~~~maybe 70s
回覆刪除1970年6月1日,香港政府把中環填海區的「地王」拍賣,土地面積53,000平方呎,底價5300萬港元,吸引18個財團競投,置地出價2億5800萬港元投得,是當時香港最高每呎地價的紀錄。大廈由金門建築興建,由動工至平頂只用了16個月,建築速度亦是當時的一項紀錄。怡和大廈於1973年落成,成為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
1969年尖沙咀九廣鐵路火車站~~~右角嘅雪糕雪條小販,點綴了社會,又養活唔少人,呢啲先至值得保育,,,家陣冇咯!
回覆刪除50年代彌敦道~~~睇下啲騎樓,睇下啲建築,果陣時香港真係好有"文化",好鬼有味道,一陣陣殖民地氣息飄出嚟,,,,點解果陣時冇人會諗過"保育"!
回覆刪除「大包小包回鄉, 照片背景是尖沙咀九廣鐵路火車站」
回覆刪除久違了的擔挑!
永華玉器仍在,家母將玉,寶石拎去鑲嵌,打金器。專做東南亞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