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打風在童年



 


 


 


 


香港地處亞熱帶,夏季通常都會有幾次“颱風訪港”。 


 


 


近年來科技發達,預報系統精確,打風所做成的人命


 


 


傷亡以及財物損失遠較從前為小。  五、六十年代打


 


 


風是件嚴重,甚而是驚心動魄的大事。  六十年代的


 


 


風姐(那時候流行以女姓名字為颱風命名)如瑪莉,


 


 


溫黛等訪港時都曾大發雌威,所做成的破壞至今很多


 


 


五、六十歲的港人仍然記憶猶新。


 


 


 


 


不知道是否因為年紀小的關係,童年時我很享受“就


 


 


快打風”那種循序漸進的懸疑感。  那年頭電視仍未


 


 


流行,要知道最新風暴消息便得聽收音機;先來“扯


 


 


一號準備波”(那個時候的說法),然後是三號,如果


 



天文臺改掛五、六、七、八號風球,那便表示颱風“打


 


 


得成”,我們小朋友便可獲得一、兩天的額外假期,


 


 


內心的雀躍自不待言。  雖是如此,我們也不敢表現


 


 


得很興奮。  父親是做魚欄的,他最“痛恨”的便是


 


 


打風,因為這意味著漁船有幾天不能出海,亦即說生


 


 


意額將會降低, 收入亦隨之而減少。  由此之故打風


 


 


期間他的心情亦特別差,我們小孩子都要“打醒十二


 


 


個精神”,尤其不敢因為有假放而喜形於色。


 


 


 


 


回頭說打風的日子。  每當天文臺掛三號波,即意味


 



著颱風很可能吹襲香港,母親便會率領我們幾兄弟做


 


 


防風措施。  她先差遣我們去士多入貨,即購備一些


 


 


罐頭,以備打風時買不到餸,或者是買貴餸。  此外


 


 


她亦會在玻璃窗上貼上牛皮膠紙;有一段時間我們住


 


 


在吉席街尾(即今日泓都的所在地),面對著漁市場。 


 


 


由於地勢較空曠,所以甚為“當風”,打風時強風或


 


 


者被強風捲起的雜物有可能吹爛或者打爛玻璃窗,所


 


 


以要用膠紙將玻璃窗以X型封住,以防玻璃碎裂時傷


 


 


到人。


 


 


 


 


我其實很享受打風的氣氛, 那是一種既空靈且溫馨的


 


 


感覺。  我還記得自己很喜歡把臉貼在玻璃窗上,呆


 


 


呆的看著狂風挾著暴雨,隔著玻璃窗撲到臉上那種刺


 


 


激感。  放眼過去,平日擠得水泄不通的漁市場,建


 


 


文街都是冷冷清清的。  街上不要說車,人跡都罕見。 


 


 


童年時我看過一本科幻小說,內容是描述一個人早上


 


 


一覺醒來, 發覺全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恐怖情


 


 


況。  那時候我在想,情況是否如打風般呢。


 


 


 


 


另外,打風也“撮合”了我們罕有的家庭團聚。 


 


 


上所述,颱風導致漁船回港避風,沒有漁獲到欄,父


 


 


親便被逼休息幾天。  在此種情況下 ”被放假”,心


 


 


情自然不會怎麼樣好,但說到底放假仍是放假,我們


 



一家難得平日可以聚在一起吃午飯。靜觀著一家六口


 


 


團坐在那裏吃飯,父母不經心的閒話家常,暖意即不


 


 


覺從心底往上升。


 


 


 


 


打風的獎賞當然不止於此,我家在六十年代末期安裝


 


 


了電視,那時候電視臺的運作仍十分原始,早上是沒


 


 


有節目的; 但碰上颱風襲港,電視臺都會破例在早、


 


 


中午提早開台,提供節目以及最新的風暴消息.  由於


 



打風被困在家,母親會破例容許我們煲電視粥,這可


 


 


讓我們小孩子樂壞了!我還記得六十年代電視臺會選


 


 


播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電影,而七十年代每當打風,


 


 


無線則會播放整套鄭少秋,汪明荃的“書劍恩仇錄”。 


 


 


至今我的朋友對此仍是津津樂道的。


 


 


 


 


颱風過後大人們忙於收拾殘局,我們小孩子卻還有許


 


 


多餘興節目,其中最使人興奮的莫過於“玩水氹”了。  


 



颱風帶來豪雨,那時候的渠務系統頗不完善,打完風


 


 


後到處都是水氹,我們這些頑童最喜歡的便是在水氹


 


 


中打水戰,把水氹當是戰場,互相潑水,扭打,玩個


 


 


不亦樂乎。  此外我們也會去“沖瀑布”,所謂瀑布


 


 


其實是摩星嶺、豬毛山山邊因為下大雨,雨水沿著山


 


 


徑向下流瀉而形成的小型瀑布.  我們最喜歡站在瀑


 


 


布底,讓水“照頭淋”。  有些更大膽的則沿著瀑布


 


 


滑下,甚至跳下來。  這些動作現在看來當然甚為危


 


 


險,但在那個半街童年代,什麼街頭玩意都可以發揚


 


 


光大,沖瀑布實屬小兒科而已。


 


 


 


 


如今,香港彷彿很少刮颱風了,你還記得上次掛十號


 


 


風球是哪一年?  當然今時今日打風已經沒有當年的


 


 


大陣仗了,打風對港人的意義僅限於是否於早上六時


 


 


前掛8號風球,或者天文臺會否在中午十二點前改掛


 


 


3號風球而已。  香港人已沒有太多閒情逸緻去感受


 


 


打風,  畢竟,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系列的電影已距


 


 


離我們太遙遠了。

26 則留言:

  1. I also liked typhoon seasons.

    回覆刪除
  2. There are three years not having typoon............so missing....no. 10 typhoon signal was hosted...................

    回覆刪除
  3. Thanks for bringing back all those 'typhoon memories'. really missing them.

    回覆刪除
  4. 最記得細細個的10號風球.另外當年家對正元朗警署, 可以見掛風球和晚上開著有關風球的顏色燈.到90年代取消,改變為真正只由天文台發出颱風訊號.沒有掛風球了.

    回覆刪除
  5. The joy of having one typhoon day off school was good but two days was a bonus! The tone of the radio announcer was very grave and solemn when broadcasting typhoon news.

    回覆刪除
  6. 小時我也很喜歡打風的日子, 除了不用上學外, 也很喜歡看電视新聞, 看着外面大風大雨, 行人或記者那左摇右擺很得意似的. 阿媽最怕就是打風,除了買貴餸外, 主要是爸爸的工作就算打風也要照常上班. 但爸爸説就當是賺多些allowance. 回想起来才知道當年爸爸的辛勞.

    回覆刪除
  7. 西環的黃金歲月2011年10月10日 上午10:07

    I suppose the use of materials makes the glasses safer?

    回覆刪除
  8. 細時打風有回鍋肉、豆豉鯪魚、罐頭牛尾湯....真係覺得好正!

    回覆刪除
  9. 你講開我又醒起喎, 打風播書劍果陣我已經好大個咯!

    回覆刪除
  10. how many storms on average per season? in my memory there were that many. there maybe 1 or 2 level 10 that I could remember as it blew out some windows.

    回覆刪除
  11. 温黛利利割

    回覆刪除
  12. 西環的黃金歲月2011年10月11日 上午10:17

    Sure do! if you read my earlier blog, you would have read my memory of 温黛, at that time we were living in a half wood, half cement building in Central, and in the midst of the typhoon, my dad had to took us to his office ( a cement building) nearby , in the view that even if the building we residented in collapsed, at least 2 of his sons cab survive. I beleive this is unthinkable nowadays~~

    回覆刪除
  13. 打風最大件事好似是在五十年代, 天文臺報錯風暴死咗好多魚民. 臺長好似後來自殺添. 六十年代打風時最好生意的是租麻雀的了

    回覆刪除
  14. 童年時候,我的一家人在打風的日子一定要食罐頭, 有些人可能沒辦法親身經歷, 可是在徙置區長大的都不會忘記...因為我們的廚房是在屋外的, 不要說煮食, 連開門出去大小解都成問題. 唉..有點不堪回首. 不過午餐肉到現在還是不能忘懷, 回港時一定買幾罐, 只可惜罐頭墨魚已不再復見了.

    回覆刪除
  15. 小時候,最喜歡打風,因為不用上學!還記得家裏的窗,總是貼個米字!

    回覆刪除
  16. 有同感啊! 小時視打風為放大假, 現在先知驚啊!

    回覆刪除
  17. 我住過鋅鐵皮頂嘅木屋,打風吹到摒拎膨瀾,屋頂都就嚟吹走咁滯,打風就係屋漏偏逢連夜雨,膠盆處處(接雨水),無得好瞓!後來住十六層高嘅徙置區,都感覺過成座樓在搖動!你都唔好話唔驚呀!

    回覆刪除
  18. 那時候最喜歡倚窗觀看狂風中的街道,垃圾滿天飛!

    回覆刪除
  19. 只想打風.有多一天假期

    回覆刪除
  20. 70/80年代,沒太多高樓,風一掛5號風波,D 風力很大,兒時很喜歡打風,一家人食豆豉鯪魚,煎午餐肉,很懐念.

    回覆刪除
  21. 那時候, 打風那會有人走出街~~
    小時很怕在收音機聽颱風消息, 因為覺得把聲正經得有點恐怖,

    回覆刪除
  22. 雖然本人是60後,但當中部份內容也是本人的童年往事.如有相片,那會更好呢!

    回覆刪除
  23. 謝謝您的文章, 也令我想起打風時我在家收看黑白的封神榜, 而且也令我想起兒時居於天台樓的片段. ^^
    真時非常值得回憶.
    VIRGINIA

    回覆刪除
  24. 大 雨後天台積水氹,非常雀躍,試過穿雨衣為新切摩打模型驅逐艦下水禮...那時候播風訊收音机size似依家微波爐..

    回覆刪除
  25. 温黛己是60年代事情

    回覆刪除
  26. 50年代,5,6 號風球無得走,當時香港人對風球多麼無知識,世界進步咗,舊相片見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