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你見過這些風俗和傳統嗎?





灣仔皇后大道東洪聖爺古廟舊照片







寶雲道姻緣石舊照片
 






閹雞







賣唱很投入 







寫揮春 2 







寫揮春 1







新界舞獅







維港渡海泳在80年代初就停辦了 







維港渡海泳 







算命招牌







算命先生







窩打老道 基督教信義會真理堂







過年最喜歡的活動-燒爆竹 3 







過年最喜歡的活動-燒爆竹 2







過年最喜歡的活動-燒爆竹 1







農曆新年期間, 乘客於佐敦道碼頭的擁擠情況 







現在人手寫揮春的攤檔可謂鳳毛麟角了







林文煙花露水







何銳記紙料扎作 







清潔運動






六十年代香港中秋飾物 






六、七十年代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期間回鄉大包小包


的盛況 







1970年代的維園年宵市場 







1970年代 市民都喜歡在農歷新年往廟宇上香拜神
 






1960年代乘客在統一碼頭擠擁着等巴土往拜年的情境







1930年代 幽香撲鼻的水仙吸引了逛年宵市場的女士
 






1930年代 灣仔年宵市場風光 2







1930年代 灣仔年宵市場風光 1







1925年香港的蘇杭街年宵市場






 


“九龍皇帝”曾灶財天星碼頭的“遺墨”.  “曾灶



財”這三個字成為了香港​​標誌.  天橋底, 石柱, 燈



箱, 填滿了歪歪斜斜的文字, 原本惹人討厭的破壞變



成了街頭藝術, 刺激了無數作者, 哲學家, 設計師, 甚



至乎音樂創作人的靈感. 




“九龍皇帝”曾灶財, 原名曾財.  1921年曾灶財在廣



東肇慶蓮塘村出生, 曾灶財與比他小15歲的妻子文福



彩育有4子4女, 但兩名女兒及一名兒子已相繼去世,



大女及二女分別嫁往英國及荷蘭, 其妻兒很多年前已



與他分開居住, 曾灶財就獨居, 並靠領取援助金過活. 



曾灶財 16歲來港投靠舅父, 之後當建築工人及垃圾站



管理員, 其間不幸遭巨型垃圾桶壓傷足部, 自此不良



於行, 要拄著一對拐杖走路.




曾灶財翻閱過族譜,  發覺九龍部分地區如鑽石山墳場



等原為其太公所有, 之後被霸占, 自此四出寫“禀”



告狀, 指摘“英女王搶走我家土地, 讓我做不成九龍



皇帝“.




他由35歲開始, 每日用膠袋盛幾瓶墨汁及幾支毛筆,



“出巡”到港九多處的電箱, 燈柱及牆壁留下墨寶,



內容以其“帝號”及“曾氏族譜“為主, 並以”九龍



皇帝“自居, 他說曾因此被其中一個兒子怒摑. 他因



在街上四處塗鴉而被警察”邀請“到差館不下50次,



但多是警誡了事,.  但也曾被罰款 500元。而在其作品



中常見的名字“冼麗金”, 據說是他的初戀情人.




2004年曾灶財因為腳患復發入住聯合醫院, 康復出院



後, 由友人與社工安排入住秀茂坪一間私營老人護理



中心.  由於雙腳不良於行,他沒再四處寫字; 老人院



的裝修工人特地給他一塊類似電箱的灰色板, 供他繼



續寫字.




曾灶財成名後, 多間外國傳媒包括英國廣播公司爭相



慕名採訪.  他曾於 2001年拍攝清潔用品藍威寶廣告,



其後社署即按照其所收廣告酬金, 從他的綜援金額中



扣除.




2004年, 他的一幅20吋乘29吋作品在拍賣行以550萬元



成交, 是底價 5倍, 由一名康姓婦人投得.  曾灶財得知



後反問記者:“康熙的後人?“




2007年7月,“九龍皇帝”曾灶財離世, 其書法遍布全



港, 曾是街頭文化象徵, 但現存的遺作已不多.




80年代初, 港人對曾灶財認識未算深入.  當年無線電



視便以“九龍皇帝”的謎團作藍本, 創作出經典電視



劇“流氓皇帝”, 主演的是鄭少秋及李司棋. 


 





算命先生
 






陳斗師傅醒獅團







照田







大衿姐 







渣甸洋行在銅鑼灣海旁燒午炮的儀式, 已有一段很長


的歷史







跑馬地鵝頸橋打小人的墟陷場面 3







跑馬地鵝頸橋打小人的墟陷場面 2







跑馬地鵝頸橋打小人的墟陷場面 1







惊蟄日在街上「打小人」的婦人

 






街頭藝人







功夫教頭抑或武打明星?







淺水灣的天后像, 那時候仍未有望海觀音像
 






1960年大坑火龍  2







1960年大坑火龍  1







疑似是金鐘軍營, 可有高手指正?







香港仔大王公廟 







大澳手拉麻繩渡輪堪稱一絕







約1900年代踢毽子

 






約1910年代重陽節登高







約1900年代山頂放風箏

 






陳伯與金鷹相依為命 







玩雀 3







玩雀 2







玩雀 1







沙田望夫石







位於荷里活道之文武廟, 建於 1847 年.  此廟為本港首



批崛起的華人領袖所興建, 位於當時華人商住區的心



臟地帶, 至 1851 年改建成今日之規模.  廟內供奉的是



文昌帝君和關聖帝君, 俗稱「文、武二帝」







早期美容師







好誇張的祝壽方法, 此處應是卑利士道與堅道交界處







1968年甲蟲渡海泳







打醮或盂蘭節中常見的「大士」







占卦佬在望天打卦 







天后廟







乞巧節/七姐誕 







1961年三合會入會儀式







九龍皇帝







九龍城與土瓜灣之間的宋皇台巨石







九龍城宋王台公園







1990
年新貨櫃碼頭開幕邀請夏國璋舞龍助興







1990年夏國璋舞獅團在皇后碼頭舞獅
 






1990
年代陸智夫舞獅隊在維港巡遊 2







1990
年代陸智夫舞獅隊在維港巡遊 1







1975年在上環太平山街拜神的婦人







年的廟街人流熙來攘往 







1966年周錫年為長腿小姐選舉得獎佳麗加冕







1963年赤柱天后古廟修復重新開光 







1960年代黃大仙廟內參拜的善信







1960年代佛堂門天后廟前帆檣雲集慶祝天后誕 







1942年日治時期有猛虎出沒於赤柱村一帶, 居民


不堪其擾, 幸印裔日警羅亞星將老虎射殺. 日人將


虎皮贈予村民, 村民將虎皮懸掛於廟內以供奉天后 







1925
年瑪利諾神父和修女在香港







1960
年代歡度離島節日的人群







1960
年代香港新界農村舞獅慶祝農曆新年 4







1960
年代香港新界農村舞獅慶祝農曆新年 3







1960
年代香港新界農村舞獅慶祝農曆新年 2







1960
年代香港新界農村舞獅慶祝農曆新年 1








1960年代香港慈善買旗 







60年代初海運碼頭啟用後, 香港人約見地點


時, 習慣講一句 「五枝旗桿等」 






1950年代製作花燈 







1950年代街頭賣藝 6







1950年代街頭賣藝 5







1950年代街頭賣藝 4







1950年代街頭賣藝 3







1950年代街頭賣藝 2







1950年代街頭賣藝 1







1950
年代香港新界農村之農曆新年







1950
年代香港傳統燈籠







1950年代香港人出殯的紙扎業







1950年代的德輔道中, 圖中的儀仗隊是出殯隊伍


正在巡行, 那個年代富貴人家離世後很流行以儀仗


隊送殯以顯示身份 







1950年代喪家可以僱人抬棺上街
 






1940年代孩子們街邊舞獅






 


 


1961年長洲太平清醮的搶山包.  長洲太平清醮原本



只是地區的一個節日, 由於每年都舉辦這種極富有傳



統特色的活動,  遊客對此十分好奇, 因此很早就吸引



到外國人的注意.  隨著政府及島上居民的推廣, 從香



港政府新聞處到旅遊發展局, 把包山節作為宣傳香港



的旅遊項目, 因而促進了長洲旅遊業的發展, 使這傳



統節日活動才能成為香港著名的景點.  現時長洲的太



平清醮(外國人稱為包山節)可以說是香港最有資格



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資文化遺產之一的文化資






39 則留言:

  1. 以前拖手仔時,經常相約在此聚首。
    我外婆,老爺&3位兄弟出殯時都係咁噓冚。 去荷里活道選柳州棺木。 棺木要擺正大廳7日。到會做流水席供吊客飲食。

    回覆刪除
  2. 出咗兩次回應。有勞刪除其一。

    回覆刪除
  3. 希望以上的活動不好因時代改變而失傳 宣傳及吸入一群新一代去學習傳統的手工藝

    回覆刪除
  4. 1960年代香港慈善買旗
    ------------------------------------------------------
    從前賣的「旗」真是一枝小型的旗,以鐵線作「旗杆」,而非今天的貼紙。

    回覆刪除

  5. I've seen this tiger skin in the Stanley temple. Unfortunately the colour has turned black, probably because of lack of care.

    回覆刪除
  6. 67暴動後公司搬了去星光行(最初叫九龍商業中心)每天都要搭天星,那五枝旗桿,我們一班同事都叫它做[三長兩短],捉狹的表現. 五十年代路邊常見有人用小提琴弓來拉板鋸(木手柄,鋸片約二呎長,頭窄尾闊),表演的人用雙膝夾著鋸的手柄,鋸片沒齒那邊向外,琴弓就在這邊左右拉動,琴聲淒怨動人,演奏者用手將鋸片彎曲成弧形或S形來改變音的高低,後來都不再見到.

    回覆刪除
  7. 夏國璋同陸智夫, 今時今日仍然係香港名牌啊.

    回覆刪除
  8. 呢張相唔係60年代呱, 點解對面海有ifc 2期大大碌企左o係度嘅?

    這是否金鷹?

    回覆刪除
  9. 看見『安樂園』,想起「蓮花杯」雪糕

    回覆刪除
  10. 菜心仔 新生活2011年3月8日 晚上11:10

    多謝你提供珍貴相片

    回覆刪除
  11. 相片很珍貴,謝謝分享!
    從相片中得知很多香港的過去(五、六十年代),原來六十年代也有售旗籌款的啊,六十年代已有驚險的搶包山和長腿小姐選舉;五十年代的賣藝表演者用的口琴托架已出現了麼?宋王臺的原石這麼美又不是太大尺碼,切成這樣真可惜…;還有,三合會的入會儀式是要進入一個不知什麼動物的大口內,已暗示多麼恐怖,奇怪,還有人喜歡走進這樣的生活…?謝謝分享!祝生活愉快!

    回覆刪除
  12. 我亞娘都係每個月幫我地幾姊妹&祖母線一次面。&將個額剃到四四方方,佢地老一輩話>額角旋毛先喪父。

    回覆刪除
  13. 不知道『蓮花杯』的名字是怎樣來的! 記得細時甚得一位世叔鐘愛,每天均到舍下,例有一杯『蓮花杯』雪糕 條件就是要給他打兩下 pat pat ,為食雪糕任他打 當然鬧著玩而非真打

    回覆刪除

  14. 望夫山後是一片海? 我有無睇錯呢? 不是沙田嗎?

    回覆刪除

  15. 馬府祝壽真不小野, 不知這家人現在有否還風光!

    回覆刪除

  16. 似玩障礙遊戲多, 應是絕密資料,你…點得手?

    回覆刪除
  17. 望夫石現在很多樹木,照片是40多年前的了。

    回覆刪除
  18. 菜心仔 新生活2011年3月10日 凌晨1:56


    現左冇拉麻繩,可惜

    回覆刪除
  19. 你好!相依為命那張是陳伯同金鷹,大約十年前幫襯佢買疳癪散給外甥吃,打電話給他的兒子便會送貨$10一包,吃了後會好開胃,而家仲keep住張卡片,其實後期陳伯年紀太大,出街都唔可以帶埋金鷹!

    回覆刪除
  20. >>>大衿姐 記得細時跟大人去飲結婚酒,新娘唔興通處走,成晚多由姊妹團或親屬輪番陪伴新娘房內,除長輩到才會出來或在房內見面斟茶叩頭,一般嘉賓多由新郎及男女家長輩或儐相招呼,到新娘敬茶時,才會見她逐圍向嘉賓見面,而已婚人士多會將一封利事投進大衿姐所恃托盤中,聽講此類利事歸大衿姐所有如貼士。 照中只見長者及大衿姐笑容可鞠,但非代表新娘不開心,因個時婦女較矜持,新娘絕不會表情奔放,笑容燦爛,反會被要求含蓄嬌羞,端莊自持,否則眾人就會給人印象新娘唔怕醜,恨嫁恨到出面,貽笑大方。(我有一同學乃潮籍人士,其長姊出嫁當日在家還要大哭一番,以示對父母家人眷念,否則被人取笑嫁唔切。) 新娘不會自己招呼嘉賓習慣到'70年代初還流行,因我記得家中長輩當時曾參加一鄰居嫁女婚宴,回來後聽見長輩訴說新娘唔知乜事咁唔怕醜,甚少逗留新娘房內,成晚滿場飛,喧鬧大笑,似缺少良家端莊風範。 ***** 廚房CEO, 以前啲人對紅白二事真係較尊重。

    回覆刪除
  21. 1950年代街頭賣藝 3
    這藝人應是年青的陳伯,陳標記疳積散,胸前掛的應是葯.

    回覆刪除

  22. 今天真有縁份 , 到了您的 blog 看見這張 1960 年代黃大仙廟的照片 !
    我感到很幸運 !
    1960 是我出生的年份 !
    1989 是我正式信奉了黃大仙的年份 !

    回覆刪除
  23. 每次都係起你blog停留最耐,最多野睇.thankyou!

    回覆刪除
  24. 巴士站 ! 還有 "啟德遊樂場" ! ! !

    回覆刪除
  25. 1949 的香港一亳 ! 1960 的香港一元 !

    回覆刪除
  26. 賣唱很投入 我相信這老兄是賣[飛機欖],因為他眼望上,留意著那層樓有幫襯.

    回覆刪除
  27. 多謝 BLOG 主的珍貴照片, 當中不少曾見過
    還有一種未提及的, 是街邊幫人畫相, 即是將一張舊小照片, 用人手照畫張大的出來, 可惜沒有這些攤榴的歷史圖片, 但相信你都記得, 我小時候在街市逢見到這攤檔會站著看檔主畫相, 覺得他在繪晝, 70年代在紅磡及土瓜灣仍見到一兩檔, 現在真係絕晒跡了, 隨之是拍照及沖印照片蓬勃年代, 到現在連相片沖印行業也息微了, 時興只在網上看數碼相, 短短數十年便經歷兩時代變遷......!

    我一向是貴BLOG讀者, 不過以前未開自己網誌, 故此沒留言, 今次見到你的主題, 因不住搭訕回應, 並向 BLOG 主閣下問好, 打聲招呼

    回覆刪除
  28. 從前家中拜七姐時,供物之中有紙製胭脂粉盒和兩碟禾秧。從後者可體現到那種農業社會的傳統。

    回覆刪除
  29. "閹雞", 作用為何?相信當年不流行使用麻醉藥?太殘忍!

    回覆刪除
  30. 很珍貴的圖片!
    窩打老道 基督教信義會真理堂最近大清潔 , 外貌煥然一新 .

    回覆刪除
  31. 四,五十年代廣東人的鋪頭初二,十六做禡就時常見到大扇雞,牛白腩和豬肉湯,扇雞就是閹了的公雞,童年時常在街頭見到閹雞,用網將雞網住,用些(燒酒)迷暈就閹,很快就做完,用酒搽搽傷口,便放牠入雞籠,可能傷口細,很快就無事,劏雞劏魚都是殘忍,但一直都是無人管的,後來有人建議先將魚扑暈才劏,但魚是否已完全昏迷,誰曉得,日前有人做手術,病人未完全麻醉便劏,同劏魚無乜分別.

    回覆刪除
  32. 兒時用到現在,在永安百貨有得賣。 兒時發燒時,嫲嫲加D落熱水俾我地浸盆。用雪水濕毛巾,滴幾滴林文煙敷額。

    回覆刪除
  33. 見山後是凌宵閣不是老襯亭可能是90年代啊~

    回覆刪除
  34. 哈,好多香港懷舊貼都冇乜提及六十年代嘅環島步行競走比賽,當年除咗渡海泳,就到佢,我仲記得第一二屆嘅冠軍都係一個姓盧?嘅聾啞人士,台主有冇興趣講吓!

    回覆刪除
  35. 老鬼記錯,首兩屆冠軍好似係蔡理疆?當年是香港盛事,講開又講,好多懷舊網對水塘著墨也不多,照片也不多,西環大佬對呢啲水塘嘅資料多唔多?
    嘩,你好唔得閒咯?老鬼係度囉嗦,囉嗦,仲有好多你嘅"文章"仲未睇到,每日睇啲,"白雲蒼狗塵寰感,也到空林釋子家".又"東海揚塵猶有日,白衣蒼狗剎那間".真係夕陽歲月好消閒!!!又再謝謝!

    回覆刪除
  36. Photo No. 53 "玩雀 3":

    This is the inside of Luk Yu Tea House; taken around mid 70s. All the furnitures including the copper water pots are still the same except for the spitting canisters - they have been removed in the 80s.

    回覆刪除
  37. 閹雞未見過,割雞見得多..過年廚養三两隻,未天光啼叫嘅會同牠開年仙....(非我,搏雞力向來缺乏)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