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1年4月28日 星期三

外國老媽罵語/金句 (1)

 


早前寫過一篇名為"老媽的罵語"的網誌,記錄了童年時老媽子鬧仔的精警雋語,一則是其內容饒有智慧和趣味性,其二是用以遙想當年無憂無慮的童年。日前偶爾瀏覽網站,發覺外國的老媽其實都有差不多的鬧仔術語,小孩頑皮中外皆同,故此老媽們鬧仔亦從不口軟,內容其實也大同小異,可謂異語同工,特輯錄在此,與各位分享,聊遣疫中愁緒.  (註: 以下翻譯並非嚴謹地按原意翻譯,而是加了點本地色彩, 以更配合本土老媽的語氣/人物性格, 故個別詞語可能會稍為偏離原意, 祈為理解).



寫這篇網誌的時候,我忽然衍生這樣的一個感想,現今的教育和兒童心理學理論都說,不可以打罵孩子,甚至不可以說一些讓他們覺得沮喪和負面的說話,即使他們成績不佳,甚或做錯事,都只能循循引導,不可以說難聽的話, 避免衝擊他們幼小的心靈。然而我們童年的時候,老爸老媽責罵孩子絕不口軟和手軟,衝動的時候,什麼說話都說得出來,什麼 "生舊叉燒好過生你","你睇隔離明仔成績幾好,你同佢哋真係天同地,我都唔知點解可以生到你咁蠢"。這些說話放諸今日來看真有點「大逆不道」,甚至政治不正確,但我們那個年代,這是閒過立秋的事,即使三不五時來餐九大簋,我們也不動如山,打完罵完之後,照舊返學踢波看電影,一點也沒有傷害我們弱小的心靈,而且成長之後,也沒有什麼童年陰影。反之現代的小朋友,父母呵護備至,一句重話都不敢說,但結果是這些成長在溫馨環境的小朋友,對逆境的應對能力似乎比我們弱,甚至不懂得處理自己情緒的問題。我想這是因為我們這一代童年的時候習慣被父母,老師們蹂躪,所以感情的抗逆能力比較強,以至長大後更受得起逆境的衝擊,現今的小朋友卻反其道而行.那究竟何種教育方式孰優孰劣,則只能說是見仁見智了



(1) You think money grows on tree (你估啲錢會喺天上面掉落嚟㗎)



(2) Because I Said So (我咁講,你咁聽) 釋義: 當老媽子詞窮理屈,又或者不想和子女們講道理,遂單純以權威壓迫子女就範時,便會以此句作結,子女無庸置喙.  另一句相同的命令句是 "I'm Not Asking, I'm Telling"


(3) Just You Wait And See (等陣你就知味道).  釋義: 老媽大開殺戒前的預告片.  另一句意思相近的威嚇語是 "One strike and you're out"


(4) Ask Your Dad (問過你老竇先).  釋義:  老媽想卸責,不想做黑面,把責任推給老爸,而且可能私底下已經跟老爸商量好,由老爸說不


(5) No Pudding Unless You Finish Your Dinner (唔扒乾淨你碗裏面每粒飯都唔好諗住有雪糕食)



(6) If Someone Asked You To Jump Off A Cliff Would You? (人哋跳樓你又跟住去跳樓呀?/人哋去死你又唔跟住去死?)  .  哈哈,此句中外如出一轍,著實精警


(7) I’ve Told You A Thousand Times (講極你都唔聽,隻耳仔係咪掛咗喺幅牆度/左耳入,右耳出)


(8)  What Did Your Last Slave Die Of?”( 係囉, 屋企有個賓妹使呀嘛).  釋義:  如果你膽敢指使老媽替你做事,或者懶於做家務, 那麼老媽便很有可能出言諷刺


(9) You’ll Take Someone’s Eye Out With That  (兩兄弟淨係識打交,陣間打親個細佬你就知)


(10) It’ll All End In Tears (你哋玩啦,玩到咁癲,陣間整親唔好嚟同我喊)


(11) Close The Door, You Weren’t Born In A Barn”( 閂門呀,你又唔係住喺穀倉度)。 我想這句罵語只適合外國小朋友。外國,尤其是美國,可能環境關係,一般人,尤其是小孩的安全意識比較薄弱,有時候匆忙出門便忘記關門,老媽在屋內見狀,便會喊這一句,估計外國家庭可能有穀倉,貨倉, 或者車房之類的輔助建築物,這些地方因沒有貴重物品,所以關不關門並不太重要,但人住的房屋便不同,故此便有此一說


(12)  Don’t Sit That Close To The TV, You’ll Get Square Eyes (唔好坐咁近睇電視,啲輻射好傷你對眼,你仲嫌你啲近視唔夠深)



(13)  There Is No Such Word As Can’t (唔好同我講做唔到)



(14)  Who Is ‘She’? The Cat’s Mother? (邊個叫做佢啊,佢係隻貓嘅阿媽?).  釋義:  此句罵語我想華人社會應該沒有,但卻十分生動盞鬼; 其意思是告誡子女不要以"佢" 稱呼人家,要禮貌地將別人的全名說出來


(15) Carrots Make You See In The Dark (多食啲紅蘿蔔,咁你夜晚睇野都會清楚啲).  釋義:  此句是老媽們鼓勵子女多吃紅蘿蔔的用語,至於真實情況是否如此則木宰羊.  此情此景,讓我想起另一句常用俚語; 呃鬼食豆腐



(16) If You Eat Your Crusts, You’ll Get Curly Hair (食多啲麵包皮,咁你就會有攣毛頭).  釋義:  此句其實讓我頗為摸不着頭腦,第一為什麼要鼓勵小朋友吃麵包皮,是否不想浪費? 第二吃麵包皮跟攣毛頭有什麼關係?第三不是每個小朋友都喜歡攣毛頭吧.  不過傳統說法千奇百怪,姑且聽之


(17)  Don’t Make That Face, If The Wind Changes You’ll Stay Like That (你即管係咁喺度扮鬼扮馬,一旦俾啲邪風吹中,你就成世咁嘅樣) 。釋義:  童年時有個恐怖傳說,謂有股邪風,會將人容貌變醜,甚至言之鑿鑿地說,馮峰之所以歪嘴,便是被邪風吹中,當然事實並非如此, 純屬迷信之說.  此告誡語旨在威嚇小朋友們不要做鬼臉而已


(18) Back In My Day (想當年)


(19) As Long As You’re Under My Roof, You Live By My Rules (你依家食我嘅,住我嘅,就要聽我話).  另一句意思相近的罵語是 "When You Pay The Bills ,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20) Stop Crying Before I Give You Something To Cry About  (仲喊?係咪想我幫你開年/整餐九大簋俾你嘆吓)


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

繾綣當年舊香江 3

 


忽然覺得,人到了某個年紀,對人和事的距離和記憶不是以年計,而是以十年計,譬如說,不經不覺,羅文,張國榮和梅艷芳已經離開我們兩個十年,而陳百強,黃家駒更是接近三個十年.  30年是個甚麼樣的概念?一個人若30年前出生,現在應該已經大學畢業,結婚生子了,想想這是換了多少次人間。童年時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年頭的時候盼望聖誕節和農曆新年,總是盼星星,盼月亮般的覺得時間流逝得很.  然而時至今天,卻覺得時間快如流星飛逝, 現在2020年還好像沒有習慣,已經是2021年了,有時候寫支票的日期,甚至會寫成2012 ,不是對2012年有什麼依戀,只不過是跟2021年還沒有熟諗,相信勉強習慣2021 ,轉眼便是2022年了,都說人生苦短,但我總覺歲月似霧像煙,一幌眼, 十年便如此這般的過去.  2031年¸又會是個甚麼樣的光景?



如果冇認錯,呢度應該係國民戲院嘅後門.  我記得靚仔等入場嘅時候,上一場快要散場,我會偷偷地掀起塊布望下,偷睇套戲嘅結局, 咁都覺得過癮。另外見到啲人著唐裝,好有感覺,我老竇40歲左右都仲係着緊唐裝,後來覺得唐裝太累贅,無辦法,先至轉左着恤衫西褲


圖左係李陞小學, 正面則為薄扶林道36至46號, 即今日萬林閣, 圖後的真光戲院剛被拆卸,   真光大厦仍在興建中


六十年代中尖沙咀,左邊為接近落成嘅星光行


六十年代初皇后大道中近威靈頓街口交界處


呢幅相係1940年嘅中環消防局,點解局外起咗咁多圍牆? 因為日軍進犯在即, 中環各處都起圍牆,鋪設沙包, 以防日軍空襲


六十年代初經常制水,我起得老媽子生我妹時適逢四日供一次水, 她要等水到嘅時候,裝滿水後先至去留產所生我個妹,此情此景我至今仍歷歷在目


當年送機,墟冚過新舖頭開張


六十年代一批工人,正在北角英皇道電車軌處工作,相中左邊數起皇都戲院,麗宮大厦及皇冠大厦,  皇冠大厦今天仍健在  


時為1958年 佐敦道, 右邊係立信大廈。左邊可以見到鴨都拿7號香煙嘅廣告牌,我細細個已經覺得呢隻煙嘅名好得意,好過癮,靚仔嘅時候聽啲同學拎呢隻煙嘅名惡搞為 :見到雞就要捉!見到鴨都要拿!所以要:鴨都拿


五十年代九龍城侯王道 , 左邊可以見到樂口福酒家.  當年巴士飛站閒過立秋,班次又疏, 乘客搭巴士好少排隊,邊個夠大隻,夠身型,便有著數, 易擠到上車。細細粒都冇有怕,可以喺人罅間捐上去,如果係靚女加上拉閘(拉鋸)售票好人,唔使爭都上到車


七十年代油麻地彌敦道望向碧街方向,當年地鐵尚未通車, 右邊未見有地鐵站出入口


唔明點解嗰陣時候嘅椰汁可以雪到咁凍,簡直凍到頭都赤


皇后大道西近水坑口, 可見富隆大酒樓和有記合燒臘


四十年代士丹頓街些利街交界處,  當時唐樓仍能完整迄立


五十年代中環利源東街嘅布疋舖頭成行成市


永樂街嘅清華閣同埋平香樓


位於永樂街嘅添男酒樓 


五十年代德輔道中, 可見先施,大新,李寶樁大廈,以及新世界戲院.  新世界戲院位於上環德輔道中和林士街交界處,1971年易名恆星戲院.  恒星戲院於1982年拆卸,5年後重建為現時的無限極廣場


荔枝角泳灘, 當時荔枝角有幾個泳棚,記憶中有東方,青年會, 鐘聲等


五十年代文咸東街和永樂街交界處


黃大仙徙置區,童年時有親戚住在這裏,所以每隔三差五便會隨母親山長水遠的來這裏探親戚,所以對這幅照片有很深的感覺


五十年代郊遊舊照,當年的年青小伙子都是身穿唐裝,腳踏黑布鞋,猶如民初電影中的人物,今天看來頗覺滑稽  


頗有功夫電影中七十二家房客feel的舊樓, 電器舖是漢榮,側邊小士多叫羅富記,對面是合時鮮果, 全部都是街坊民生店


昔日走在皇后大道中的小孩, 小女孩們都是赤著腳, 五斤揹三斤


六十年代初時的彌敦道,左邊建築中為日後嘅倫敦戲院 


颶風中嘅干諾道中,左邊舊中環郵政總局


六十年代皇后大道中與租庇利街交界處, 左邊可以看到金菊園招牌,金菊園燒臘當年曾獨步中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