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現在學校的課程還有沒有Reading這一科,所謂Reading,其實便是閱讀世界名著(主要是英文),當時大部份Reading的課本都是所謂的Abridged Version,亦即是並非原裝正版,而是把原著刪減和簡略,並以較為淺易的英文重寫一遍,以適合英文程度較低的學生。我當年所讀的當然大部份都是Abridged Version,雖然並非原汁原味,但閱讀這些文學作品,卻把我帶進一個另類的,甚至是奇幻的世界,書中所呈現的異國風情和我日常生活的世界可謂是截然不同。與大師們的思想共同飛馳,在當年童幼稚心靈上,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個我喜歡讀Reading的原因,是因為課本是文學名著,日後很多時候都會看到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如此便可以將小說內容和電影比較,看看自己讀書時憑印象去幻想書中主人公的樣貌風采以及情節,與銀幕上演員的演繹相比和導演的推進,有著怎樣的區別. 細味當中的落差,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心路歷程。
我和Reading的接觸,大畧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小學五年至六年班是可以算是初級,然後中一至中三是中級,最後中四中五是高級。現在回想起來,每個階段所讀的課本其實沒有太大的分別,我也不知道學校是以何標準來揀選Reading課本,我想大概是由書商推薦,另外也按簡約程度以及口味來決定吧。以下是我憑記憶列出自己所讀過Reading的名單,而中文譯名則是按小說改編成為電影後的中文名字。
(甲) 小學階段
(1) The Prisoner of Zenda(古堡藏龍)
古堡藏龍是一部由Anthony Hope於1894年所創作的冒險奇情小說, 故事敍述英國人羅森岱往歐陸某國渡假,不料其相貌酷似即將加冕的國王, 而國王在加冕前夕被陰謀份子綁架,意圖使他無法如期接受加冕成為正式國王. 羅森岱被捲入此場奪位的政變, 無奈只得假冒國王接受加冕,其間羅森岱更與準皇后墮入愛河, 幾乎無法自拔. 與此同時攝政王(陰謀份子) 和肯撒伯爵(保皇份子)分別威逼利誘,他可以選擇攜帶重金離境,又或者繼續冒充國王迎娶皇后,江山美人兩者兼得. 不過主角總是生就一副俠義心腸,為了正義,羅森岱毅然抵著了金錢和愛情的誘惑,勇闖古堡與攝政王大戰一番,救出被困的國王,然後飄然離去,大有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與名的瀟灑。古堡藏龍應該是我人生第一本Reading,內容豐富,書中情節包括樣貌相似以致可以李代桃僵,宮廷政變,劍擊打鬥,愛情等情節,可謂枝繁葉茂,所以即使是個小孩子,也看得津津有味。古堡藏龍這本小說被拍成電影不下五次, 最早的版本拍於1915年,而我最深印象, 亦被公認為最經典的是1952年, 由Stewart Granger, Deborah Kerr兩人主演的那一齣,當時兩人風華正茂 (同年Stewart Granger主演另一部劍擊片Scaramouche (美人如玉劍如虹), 奠定了他在古裝武俠片的地位),配上如此豐富的劇情,讓人看得很心曠神怡.
(2)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基度山恩仇記)
基度山恩仇記的作者是法國文豪大仲馬, 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即使沒看過原著或者由原著改編的電影,都應該聽過或者看過鄭少秋的大報復吧,這齣電視劇便是改編自基度山恩仇記。小說內容大致為一位年青有為的青年Edmond Dantes, 因為奸人妒忌他成功,加上利益衝突,被人設計誣衊為革命反對黨,繼而被送往臭名昭著的監獄. Dantes在獄中認識一位智力超凡的老人; Faria神父,在他那裏學懂很多知識, Faria神父在死前將財寶藏在基督山小島的秘密告訴了他. 其後Dantes歷盡九死一生逃離監獄,立即前往藏寶處順利找到財寶. 回國後 Dantes以基度山伯爵的名義出現,對仇人們進行巧妙的大報復. 雖然大仇得報, 但他的報復行動卻為無辜的人帶來了無可挽回的傷害。基度山恩仇記原著的情節比古堡藏龍更為複雜,例如描述Dantes在監獄的情況,便有點像中式武俠小說中上山學藝的況味,而最後的報復則有點像偵探故事,總之很能觸動讀者的神經。
不查資料還真不知道, 原來總共有超逾四十套改編自基度山恩仇記的電影/電視片集, 箇中我看過四, 五齣¸但至今仍未看到真正令人滿意的改編版。我所看過的所有版本都對情節(特別是結尾)作出了重大更改,而電影/電視片集中人物性格和書中所描述的往往差異很大, 但這方面我倒可以理解,原著實在太長, 而且情節非常複雜,加上很多情節是通過對話, 而不是螢幕上的行動來表達, 因此對原處作大幅度的改動,以便劇情推進變得更緊湊是理所當然,亦在所難免。無論如何,我更喜歡聽作者講故事,多於我在銀幕上看到的任何版本。即便如此,我仍覺得以下三個版本值得一看.
(A) 1934年由Robert Donat主演的電影版. 除了結尾外,這部迷人的黑白電影其實算是頗為忠於原著。Robert Donat扮演的Edmond Dantes令人信服,但並非特別出色
(B) 1975年由Richard Chamberlain主演的基度山恩仇記的電影版. 一如1934年版本, 除了結尾外,這部電影也很好地講述了這個故事。這個版本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基度山恩仇記的經典影視之作,但我卻覺得它缺乏懸念, 而且劇情衝突性也不強, 觀眾較難全程投入.
(C) 2002年Jim Caviezel主演的電影版。與前兩個版本相比,這部電影與原著的差異更大。它加添了許多戲劇性元素, 但卻削弱了原著的深度和精緻。電影以華麗的服裝和場景包裝,對白也很精警。 Caviezel整體上表現不錯,但他無法演繹到Edmond Dantes內心痛苦的複雜層次.
(3) Treasure Island(金銀島)
小孩子,有那一個沒有幻想過尋找被藏在秘島上的寶藏,跟海盜鬥智鬥勇,最終奪得寶藏歸的奇情歷險? 而這些驚險故事的鼻祖,便是來自金銀島。 金銀島是十九世紀蘇格蘭作家 Robert Louis Stevenson 最暢銷的小說; 故事的主人翁Jim Howard是一個十歲大的小男孩, 他的父母在海傍經營一家名為「The Admiral Benbow」的旅館。有一天,旅館來了一名為Billy Bones的人, 此人臉帶刀疤、身材魁梧, 外貌頗為嚇人, 但Jim 卻很喜歡聽Billy 講述關於海盜的故事,那些聽起來挺嚇人的經歷,每次都讓Jim又愛又怕。 沒多久,Billy Bones因為飲酒過量而死在旅館中,Jim無意間發現他身上藏著一張海盜 Captain Flint所遺留下來的藏寶圖,在與朋友Trelawney先生和 Livesey醫生商量後 , Jim便決定出發前往金銀島尋寶。 其間心懷不軌的海盜們喬裝成一般的水手,由頭子獨腳漢Long John Silver率領並成功受聘為此次航程的船員, 大夥兒隨即浩浩蕩蕩啟程前往尋寶. 航海的過程中,充滿了千辛萬苦和千奇百怪的事, 如船員感染了足以令人喪命的瘧疾,以及海盜們發起叛亂的驚險事件。Jim一行人最終到達了傳聞中的金銀島, 並和那群心懷不軌的海盜們展開殊死搏鬥, 幸喜Jim 最終仍能完成金銀島探險之旅, 平安地帶著寶物歸來. 全書充滿冒險樂趣、驚心動魄. Jim 與海盜們幾番交手, 雖然最終都能以智取勝, 但都不禁讓人為他捏一把冷汗, 可謂趣味盎然. 我想本書的成功元素不限於驚險的情節,還有作者對人物妙筆生花的刻畫。Stevenson對人物的描寫的獨特之處,是給讀者一個不一樣的視覺, 他不但生動的描寫人物的外型 (如Long John Silver的獨腳海盜造型已成經典,往後很多影視作品裏面的海盜,都是天殘地缺式的造型,譬如小飛俠裏面的鐵鈎船長,便斷了一只手, 鑲上鐡鈎,讓人望而生畏),也在不知不覺中驅使讀者進入人物的內心, 讓讀者對書中人物產生立體感,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Jim和 Long John Silver亦敵亦友的關係和出乎意料的友情, 便是神來之筆.
歷來由金銀島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不下30齣,箇中包括電視片集,卡通,以及電影,除了卡通版本外,真人演出的我其實只看過1990年由Christian Bale, Charlton Heston主演的金銀島,(由Charlton Heston飾演獨腳漢Long John Silver, 僅此一點便吸引著我). 我看這套電影純粹是因為演員陣容龐大,除上述兩位外,還有Oliver Reed ,Christopher Lee ,Richard Johnson , Julian Glover等殿堂級人物坐鎮,不過成績卻不怎麼樣,我現在對這套電影已無甚印象,演員的演出好像有點無精打采,反而外景卻拍攝得很出色,估計是在西班牙和英國海岸取景,景色優美宜人, 讓觀眾悠然神往,但亦僅此而已
標題Reading 1,大概還有2、3……
回覆刪除我小學並冇英文Reading科。上到英文中學,唔記得係中一抑或中三才開始有。最怕這科,一來我不大好小說(睇戲則好);二來課文生字多,很花時間查字典;三來老師要求我們備課,課堂前部會抽點學生問課文,冇備課唔識答就要罰企上堂(大概10分鐘吧),所以每次上呢科我就滴汗,捱過抽問(冇問中我)一關,之後老師講課,我就繼續坐在位裡發白日夢,然後到期考、大考,我又臨急抱佛腳成本小說快速睇一次,死記一些半懂不懂的情節去考試,好彩又過關。其實老師亦識做,試卷問題會備有些「開放式」考題,即係答案任作,例如我記得中四,讀福爾摩斯故事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其中可選考題係:你認為故事中哪位人物給你最深印象?哈哈哈,謝謝老師。
P.S.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我地學校都有選用,最好睇係主角在獄中識咗位高人,然後逃獄那部份,我英文水皮都睇得好緊張;TVB後來將書改編成鄭少秋主演的《大報復》(1977),我一睇就認得。另一套亦係秋官的《雙面人》(1982),改編自作家Daphne du Maurier的The Scapegoat,都係我中學Reading課讀過的。
咁呢樣嘢就真係百貨應百客啦,喺眾多課程當中,小弟算係比較喜歡Reading,無他,其實當年課程大部份都係先生上堂佢有佢講,你有你聽,返屋企就死背,到考試其實就係考邊個記性好而已。既然係咁,Reading相比起其他死板板嘅科目來講,譬如歷史,地理,聖經,起碼都多咗個故仔嘅元素,一路上堂,一路睇故仔,趣味性都會高啲,至於考試,科科都係咁上下,如果我冇記錯, Reading都係考你記唔記得某啲情節,譬如主角係咩時候做咗啲乜嘢嘢,有啲咩後果,當然亦都會有open question,問你地某個情節嘅睇法,或者對某個主角嘅評價,僅此而已,同其他科目差唔多,既然係咁,所以我相對上都喜歡上Reading多一啲~~
回覆刪除貴校的Reading授課方式似較理想,輕鬆,吸引學生喜歡故事。敝校就要學生先自讀(備課)、查英英字典、問課,要學生上戰場咁。
刪除話時話,貴校八達書院係名校,小學都有分中、英兩部,英文部點上課?用英文教算術、社會、自然、健康教育,尺牘又使唔使讀(用英文教?)?好似讀國際學校咁?
我地學校有Reading堂,不需考試,不強制備課,只係每人朗讀一兩分鐘,再由老師指出要改善之處,內容基本上因興趣自修。最有印象是The Animal Farm,全書最後嗰句仲記得清清楚楚。
刪除選段朗讀,由老師指出改善,都係好教法。敝校都有,不過係獨立為另一科,叫Oral,同學還有時逐個出去跟老師英語對談兩分鐘,或者老師出題,逐個同學與隔旁一行的,英語互片,男對男,女對女,這樣安排幾有心思,避免男女同學久望起痰,哈哈。
刪除Animal Farm敝校都用。那些年英文中學Reading科所選用的書多重人文精神,不少名著引介個人權利、公義、自由,這些書現在恐怕將成為課堂禁書了。
我在網誌裏面所描述Reading課堂的情況,主要還是中學時代的生活,小學時代Reading授課的情況我已差不多忙得一乾二淨了,至於我唸小學時候的學校八達,老實說真的不算什麼名校,八達是私校,其實是憑着當年校長葉迅中先生一股辦學熱誠而建立的,現在回想起來,八達先天其實頗為不足,但憑着校長和老師們的努力,其實已經算是攪得不錯,學校規模絕對不算大,但卻包括小學,中學,甚至中文英文部,你現在問我,我都不知道學校是用何種魔術使如此有限的課室變出這麼多班數。根據我的記憶,小學時候絕大部份課程都是以中文教授,其實所謂英文部,只不過是所教授的英文課程較深,又或者英文堂數較多而已,說到真正用英文教書,要到我中學時代,老師們才正式在堂上以英文講解課程,但其實老師們也知道學生英文程度不足,很多時候都會佐以中文解釋,否則聽得一頭霧水,到考試時候一鑊粥,他們的面上也掛不過去~~
回覆刪除貴校當年以一條龍辦學模式發展,由幼稚園、小學到中學,每個學生均受著一脈相承的學風培育,可見葉校長眼光長遠,有創見、膽色。你們有些老師在學界還有一定來頭、知名,也是難得。西環兄首個留言帖提到聖經,是隨便舉例抑或確實要讀?我還以為貴校沒有宗教背景。又,感覺上,貴校有種「精神貴族」的文人古風,校長和一些老師是當年「避秦」的南來文人嗎?若是,跟台灣文化圈有沒有聯繫呢?後來台灣在港的影響力逐漸隱退,是否為貴校結束辦學的因素之一呢?若然則很可惜。
刪除小弟中學時代唸的是教會學校, 所以有聖經課, 但坦白脫幾年卞來一無所得, 慚愧~~
刪除我也是比較喜歡上reading堂多過歷史地理,上堂當聽故仔。
回覆刪除係呀,就係因為Reaing其實係講到底係睇故仔,所以趣味性比較高,不過話時話,唔知閣下仲記唔記得,童年時圖書館(我多數喺西環邨嘅小童群益會圖書館)有好多,翻譯世界明名著嘅單行本, 當然呢啲都係精簡版,然而儘管如此,乘仍然睇得津津有味,我記得睇過嘅有福爾摩斯探案,愛麗絲漫遊仙境,三劍俠,睇呢啲書當然相比之下冇睇連環圖咋吸引,但係卻能將人帶到另外一個世界,所以好多時候我唔單止喺圖書館睇,仲會借啲返屋企慢慢細味~~
回覆刪除以前reading書有時唔多明會睇返本中文精簡版(諗住考試會有啲幫助),記得以前睇過great expectations,福爾摩斯當然都有啦!
刪除咁我又冇咁神心喎,我睇呢啲中文精簡版主要都係講緣份,抽到邊本睇邊本,偶然間聽人講話邊本文學名著應該睇,咁就會搵嚟瀏覽一下,好多時候都係水過鴨背,但始終能夠得炙大師嘅著作,童濛者拾其芳草,開啟咗自己思維同埋視野,為日後鍾意睇書打下基礎,呢啲都係拜當年喺圖書館睇書書嘅經驗所賜~~
回覆刪除從我的iPhone傳送
TVB 在1977年播映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 大報復 便是改編自基度山恩仇記,其他演員有黃淑儀,黃植森,黃允財,余安安, 主題歌曲十分動聽
回覆刪除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