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那些不是離我們太遠的事 - 後篇
網友天涯皓叟 (下稱"皓叟兄") 瀏覽過區區的 "那些不是離我們太遠的事" 網誌後,掀起感觸,給我發了封頗長的電郵,訴說其頗不平凡的人生. 皓叟兄既以電郵形式回覆在下,想必是不想將其平生公諸天下,有見及此,我不打算此發表此篇電郵. 皓叟兄在縷述其跌宕人生之餘,亦旁及他的觀點及看法,尤其是對於近年人心不古,社會環境大變 (如恐襲頻仍, 極端政治組織及人物抬頭) 甚爲擔憂, 其結論是對現今世界的未來走向頗為悲觀. 閱畢後思潮起伏,本想以電郵回覆,惟考慮再三,仍決定將其中幾個重點抽出來,以網誌形式回答,順道拋磚引玉,也好收集各方君子的意見,誠為一舉兩得之便也.
皓叟兄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現今社會不獎勵,或者保護勤儉, 努力工作的人?如此下來,這世界還需要傳統上的堅守工作崗位,或者安於現狀 (在他眼中是傳承和穩定社會基石) 的人? 皓叟兄説得對,這年頭, 消失得最迅速和最徹底的,莫過於勤儉可以致富,起碼可以達致小康的傳統觀念. 六七十年代不缺只要死慳死抵,不怕吃苦,便會有機會出頭,甚至可以累積到一定數量的財富的個案. 八十年代我剛出身到社會做事時,仍不時聽到老媽子買完餸返來說; "街市某某賣菜婆/賣魚佬買咗樓". 那年頭買樓對一般人 (包括藍領和小販) 來說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事,只要肯捱,不亂花錢 (絶對不能去日本旅行,一笑), 狠狠地儲他三, 五, 七年錢,應可以夠錢付首期,然後每個月的工資/收入只要隨着通脹增長,負擔亦會隨之而慢慢減輕,再過幾年儲夠錢, 一次過將貸款餘額清還, 即便無債一身輕.
我們的父輩很怕欠債, 覺得揹債心裏很不踏實, 有能力一定要還清債務, 讓銀行的資產呈現藍字內心才感到安穩. 還記得嗎?那時候講的是勤儉可以興家,那是社會的集體信念; 恒生銀行那首唱到街知巷聞的廣告歌 "小莫小於水滴, 匯成大海汪洋 , 細莫細於沙粒, 聚成大地四方" 所宣揚的正是這個理念. 即使九十年代的匯豐廣告,賣的除了溫情外,仍然不改儲蓄可至安心的道理. 我最深印象的其中一輯廣告,是兩位老人家打開存摺,頃刻間萬度金光從存摺內射出來,這個廣告要傳遞的訊息簡單直接,你所儲存在銀行裏面的錢讓你感到穩妥愉快,但今天誰還會跟你談儲蓄呢?套用一句俗語, "講出嚟都被人笑". 今日電視最多的廣告是慫恿你借錢的財務公司, "幫你清咗啲咭數又可以放心消費", 今天的主調已從儲蓄, 謹愼理財變爲"先使未來錢", 為何如此? 下文再詳述.
今時今日,銀行的利息似有若無, 金融風暴後, 各國央行爭相放水,使錢越來越不值錢,其效果不就是打劫你口袋裏面的錢? 一般老百姓為了自保,被迫去做各式各樣的投資,手頭寬裕的投資者的首選固然是磚頭 (此所以香港樓價不論經濟環境如何惡劣,仍是高踞不下),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龐大的資金去買樓,於是乎,炒金,炒股, 買基金成了保值的另類途徑,但這兩三年股市大上大落,有多少人實際能從中獲利,又有多少人輸得焦頭爛額,相信散戶們都心知肚明. 此所以部份無錢/懶得投資的人恣意消費, 反正錢不斷貶值, 早一日花掉它, 比遲一日花掉它更划算, 能借錢消費則更妙, 今年借一百塊, 相等於明年還95塊, 何樂而不為 (利息則不在他們考慮之列)?
扯得太遠了,敝文其實旨不在與評論經濟或金融局勢,只是有感於現代人的悲哀; 在金融海嘯發生後,各國央行大力推行貨幣寬鬆政策的 "魔掌"下, 勤儉致富的想法依已不切實際,甚至已然死亡, 這是金融新常態所導致的恆常問題,且已成了全球的風土病. 退休人士 (若無持有與通脹掛勾的資產如樓宇) 拿着的現金每年實際以5至7%的速度縮水, 可謂欲哭無淚,但又能怎麼樣?以日本為例,首相安培晉三剛宣佈其最新的超級放水計劃,打算動用逾二十萬億日元增購資產, 美其名為加碼量寬,其潛台詞為量寬已到極限, 所以要推出量寬2.0版,然而從過往歷史得知, 超低息(日本已是負利率)和量寬根本解決不了經濟停滯不前的困局,那末,何時又會來個加碼量寬3.0 , 4.0版? 問題很明顯, 所加印的錢其實只是用來增購資產,包括擴大每年買債數量,以及投資在金融產品 (如ETF)上. 銀行體系内的資金無疑是增多了,但整體經濟仍然疲弱,銀行不敢也不願借錢予中小型商戶,只會將新增的資金投放在金融市場上,其結果是不管放水量有多大,實體經濟得益甚少,而真正得益者是那些懂得, 有能力以OPM (他人的錢) 方式在各衍生工具大賺特賺的 Market Maker. 最終的結果?錢流入強者手,造成富者愈富, 貧者愈貧的不公平現象,這也是歐美等發達國家近幾年反建制,反政治正確, 反精英的政治人物風頭越來越盛的主因. 老實說, 誰不想有個穩定而熟悉的政治環境?只是人們在溫水煮蛙的政治生態中活得太久,也越覺得水太沸騰,是時候要跳出這熱鍋了。現在民怨已達致 tipping point,不想不願也也得求變,觀乎美國大選,特朗普和桑德斯的崛起,正正是民族主義和貧富懸殊這兩個問題發酵成熟所致 (其中特朗普現象尤其有趣,也值得深究,看來美國選民寧可支持特朗普這個真小人,多於希拉莉這個偽君子), 今次不論誰當總統, 也再不可能迴避這些問題 (桑德斯的支持者在民主黨代表大會的哮叫, 希拉莉可以充耳不聞嗎?)
隨之而來是個很理所當然的問題;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我沒有水晶球,沒資格也沒這個能力去回答這個問題,我想信夠膽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那些蛋頭經濟學家,或誇誇其談的政客. 在當前如此縱錯複雜的政經大氣候下,恐怕神仙也無法解決到多如牛毛的問題,何況是人? 我常在想,從前問題是通往改善環境的大門, 今天問題卻是通往九曲十三彎的迷宮的起點. 從前我們揑在手中的是各式各樣的資產,有希望, 有勇氣,也有守望相助的精神,這些武器讓我們披荊斬棘,越過高山越過谷,達至彼岸. 還記得六七年的暴動嗎?那時候人心之惶惶,社會信心之虚怯,較諸今日可謂過之而無不及,但大災過後,政府帶頭檢討問題,尋且在某個程度上承認錯誤,不足,從而推出一系列利民政策,安撫人民,社會逐漸安定下來,進而開展七, 八十年代的黃金歲月. 我無意將當年港英政府的施政和legacy 與今日特區政府作比較, 這樣做並𣎴公平, 有道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當年的港英政府可以實行行政主導, 幹起事來得心應手,社會反彈度甚低,相對於今日凡事政治化,政府推行政策時, 每毎受到立法會和民間團體的反對和制肘,故此兩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我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是想以香港相對上比較簡單的政治環境來闡述以下這個道理; 現今世界不管是社會,政治,抑或是經濟問題已經從可解決, 演變為很棘手以致進化成為今天不可解決的局面. 在解決問題上政府的態度和取向固然重要, 關鍵是,問題結構的複雜性如細胞分裂般增長,以致早超越了體制手段所能解決的範圍. 我這樣說不是危言聳聽,試問一句,歐美恐襲的問題能解決嗎?歐日經濟呆滯濟不前的問題能解決嗎?全球䁔化的問題能解決嗎? 只要不是鴕鳥, 誰都知道這些問題永遠解決不了, 這些死結除非來一次灌腸式的大清洗,如大衰退,如戰爭,方可徹底改變問題的現狀 (我没有説可徹底解決問題, 問題是永遠解決𣎴了, 即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剷除了法西斯主義, 卻又引發了東西方的冷戰 ). 所以,結論是,文明世界的藥方,只能把問題拖垮,讓問題越演越烈, 其垓心情況根本改變不了(民主制度讓政客上場主政四至五年, 換屆後爛㰙子與前執政者無關, 現任執政者則可將問題歸咎前任,總之各𣎴相干, 苦的卻是一般老百姓).
話太離題了, 還是回到為什麼現今社會不獎勵勤儉, 努力工作的人的題目上. 也許該公平一點地說,在現今資訊和科技如此發達的社會,不要說是從事勞力的藍領,即使是管理階層,抑或是專業技術人員如工程師,設計師等, 都將逐漸被越來越聰明的科技如自動生產線,人工智能等替代,於是乎, 不管你是誰, 不論你從事那種行業, 勤勞己不再是你的工作和前境的保障, 這是大氣候使然, 誰也不能怪責誰. 今天"勤"的定義與我們父輩所理解的"勤力"可謂差之千里,今天的勤應該是勤於動腦筋,以敏銳的市場觸覺去發展與現今世界(主要是與互聯網,資訊網絡, 用户消費模式)有關的業務, 這個勤才可望有回報 (其中成功的表表者, 遠有 Bill Gates, 近有Mark Zuckerberg) . 傳統的勤己被淘汰,不管你工作有多努力,多肯吃苦, 只要你没創意, 都只會逐漸沈淪下去. 放眼世界,中產生活質素日漸下流化,原因很簡單,他們的收入被超級量寬蠶食,以至根本追不上真正的通脹,(不要信政府的通脹數字. 與你荷包息息相關的開支如樓價,午膳,子女學費等才反映真正的通脹, 問問自己, 這五, 七年間這些開支增長了多少? 你的工資和收入又增長了多少?). 傳統上他們是最勤奮的一群,在七,八十年代,這班人只要克勤克儉的捱個二,三十年,今天應已上岸,問題是今天的八, 九十後,他們錯過了香港甚或是全球 (除了中國) 的黃金歲月,其收入難以大幅超越開支, 在高消費的環境大,只得在社會上浮沉,找不到着力點. 此中成因多籮籮,歸根結底仍是金融和經濟結構泡沫化,實體經濟萎縮,新經濟(有時候水份太多) 又不能支撐整體大局所致. 在實體和新經濟(又稱虛擬經濟)未取得平衡之前,我想這個情況應該會繼續,甚至惡化下去. (我想不到新經濟如何能夠提供足夠工作崗位予現有的勞動人口, 那些被淘汰的人如何轉型? 其情况和工業革命後大量工人失業如出一轍. 唯一不同之處是, 那時候科技仍未發達, 很多東西仍未發明, 這些東西如汽車, 雪柜面世後需要大量人手生產, 從而吸納了大量工人, 尋且出現勞工短缺的現象,使很多本來從事耕作的農夫走向城市,將資本社會和制度推向高峰. 今天不論民生和商用的 "用具" 已發展至至極, 加上自動生產線越來越普及, 勞工市場著實不容樂觀). 這是現實,不管你喜歡或接受與否, they are here to stay,但,起碼,我樂於見到新一代的 "勤奮者"(即勤於用腦,敏於洞察時勢)能成功, 這比那些靠政府放水炒賣暴富的,讓人服氣得多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讀了大佬此文,也推測出該位大哥想講乜嘢咯,老鬼唔係講風涼説話,實實在在如今年青人的機會是比六七十年代的我輩多很多,以老鬼為例,上中學也不可能,到夜校畢業,再上一步亦無法,中文中學,冇辦法再上了,找工作,就是學徒都要舖保人事担保,那個時代,大公司,大舖頭都是皇親國戚世界,上位無望,滿師後,去了一塑膠廠工友,勤勤懇懇,被提升小工頭,誰料廠長親友一到,立時打回原形,雜工中雜工。
回覆刪除買樓?一世都不敢想,三萬多而已,可是工錢百零二百,就是入了港英正苦,都是二百不到,怎有希望買樓???
如今,只是在港大學都八九間,不計海外,八十年代開始,不論大小公司,招請都是公開公平公正,(當然有極少例外),還有,現時大都父母爺爺嫲嫲公公婆婆都會幫一把,不論生活,居住,唸書,那個港英"美好"時期,父母都是自身難保,怎能顧你!
今時今日,有互聯網,又有"鴨屎",幾許年青人都能在這些"埃T"系統找到商機,甚至較美好生活,一切一切,都是機會比"那個"時代"靈活"!
老鬼海漂二十多年,親身感受,月亮並不是這麼圓,機會反是香港中國更多,不要拍我磚,事實是如此,看看多少楓葉人留港工作(不計那些回流移民),看看國內大少城市,多少楓葉年輕海漂,我所認識左鄰右里"高加索"種人都是漂在港中!
我始終有一感覺,是香江中那些傳播媒體,名筆名嘴學院腐儒,與及NGO等等日夜singing the song 影響了……………。好了, 不敢再説了!
又消失了留言!怪異!
回覆刪除已從電郵中撈番~~
刪除一般年輕人的工資偏低,走向大陸化,人材短缺,又開始陸沉,哀哉!
回覆刪除年輕人看不到出路, 成為反建制的生力大軍,已是𣎴爭的事實~~
回覆刪除安兄留言:
回覆刪除讀了大佬此文,也推測出該位大哥想講乜嘢咯,老鬼唔係講風涼説話,實實在在如今年青人的機會是比六七十年代的我輩多很多,以老鬼為例,上中學也不可能,到夜校畢業,再上一步亦無法,中文中學,冇辦法再上了,找工作,就是學徒都要舖保人事担保,那個時代,大公司,大舖頭都是皇親國戚世界,上位無望,滿師後,去了一塑膠廠工友,勤勤懇懇,被提升小工頭,誰料廠長親友一到,立時打回原形,雜工中雜工。
買樓?一世都不敢想,三萬多而已,可是工錢百零二百,就是入了港英正苦,都是二百不到,怎有希望買樓???
如今,只是在港大學都八九間,不計海外,八十年代開始,不論大小公司,招請都是公開公平公正,(當然有極少例外),還有,現時大都父母爺爺嫲嫲公公婆婆都會幫一把,不論生活,居住,唸書,那個港英"美好"時期,父母都是自身難保,怎能顧你!
今時今日,有互聯網,又有"鴨屎",幾許年青人都能在這些"埃T"系統找到商機,甚至較美好生活,一切一切,都是機會比"那個"時代"靈活"!
老鬼海漂二十多年,親身感受,月亮並不是這麼圓,機會反是香港中國更多,不要拍我磚,事實是如此,看看多少楓葉人留港工作(不計那些回流移民),看看國內大少城市,多少楓葉年輕海漂,我所認識左鄰右里"高加索"種人都是漂在港中!
我始終有一感覺,是香江中那些傳播媒體,名筆名嘴學院腐儒,與及NGO等等日夜singing the song 影響了……………。好了, 不敢再説了!
誠然每個年代都有其獨特的挑戰和機遇,若論起步,今日的年青人當然比六,七十年代的強,但我在這裏談的不是起跑點,而是過程和終點,最重要的是能否以已身的勤力和努力去累積一定的財富,從而置業安居以及有足夠的現金頣養天年. 敝文的主旨不在為當今的年青人呼寃叫屈,在很多方面他們著實比我們幸福得多, 我只是將廿一世紀的新常態鋪排在桌面上,希望找出成因,去解釋為何今日的社會不崇尚節儉,積蓄,箇中有主觀,也有客觀的因素,我擔心的是,客觀形勢迅速惡化,我們的下一代要經歷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衰退,讓經濟去泡沫化,再輕身上路,社會才能回復 God knows how long的一段正軌,但這過程的痛苦程度,可能無法想像~~
刪除言猶未盡,九十年代,海漂省分,陷入十年"浩刧",左膠正苦靠害,經濟民生一塌糊塗,我大兒雙學位,只能在複印中心找到"艱大"工作,沙士時期,憤然回流,不計薪酬,一星期內找到工作, 六千大元!咬緊牙根, 如今已安居樂業, 發誓不再踏楓葉一步!!! 一起移民老友"們"子女, 百分一百大學畢業後都回流了"故鄉"或北上廣!何解?
回覆刪除香江是否真的"亂世","民不聊生"………??????????????????????
若論經濟和民生,香港背靠大陸,受惠於"Casablanca"效應,只要國內的經濟保持平穩增長,香港當不會太差. 我不了解彼邦民生經濟,不敢將香港情況和加國相互比較,只可以說各有各情況,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香港誠然機會較多,一般人只要肯做,生活當可平穩,肯定餓唔死,不要聽某些商界人士因為國內自由行的遊客來港稍減便 "嘈到樹葉都落晒" 的言論; 遊客數目減少固然對整體經濟有影響,但絕對不是世界末日,起碼未見大幅裁員,遊客減少的最大受害者是遊客旺區商舖的大業主, 那些巨鋪的租金從高峰下調近半,當然牙痛咁嘅聲,但回想三五年前自由行高峰期他們櫻取天價租金,業主們 "肥到連襪都着唔落",今天的回調僅是因應商業周期的市場必然反應而己.
刪除香港人的鬱悶, 最大原因是近年來政治氣氛低迷,不斷發生一些很詭異,讓人說不出但卻又覺得很不舒服的事情,最新的震央源於廉署,幾位高層相繼被離職和自動辭職,港人一向因為有ICAC而感到自豪,今日廉署風雨飄搖,港人好像和事主們坐在同一艘船上,有着孤舟逢怒海的惶恐心情.
説民不聊生是誇張了,香港人的生活過得其實不錯, 我知道很多人覺得香港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外邊世界現在面作一團,第三世界不用說了, 歐洲正受英國脫歐的困惑和恐襲的威脅,日本則長期經濟低迷,美國的經濟好一點,但不知道十一月的大選特朗朗會否上台,天知道這位狂人若做得成總統會攪出個什麼大頭佛,總之香港雖然吵吵鬧鬧,但仍算是宜居之地, 起碼生於斯, 長於斯, 根深蒂固也~~
總之香港雖然吵吵鬧鬧,但仍算是宜居之地, 起碼生於斯, 長於斯, 根深蒂固也~~
回覆刪除如果每一個香港人都有大佬想法,努力以赴去踏踏實實生活,香港絕對是天堂!
就是公用事業及政府公務員的敬業專業工作效率及態度,已經比僑居地勝上"千萬倍"!
老鬼就是被"蝸牛"拖累,回不了!而且已無求生能力,無奈而已!!!
無論如何, 儘量享受每天的生活. 安兄起碼有完美家庭, 尚算安穩的生活, 已夠人羨慕了, 坦白話, 即使可以回港. 香港如此急促節奏, 壓力如天的生活,也不容易適應~~
回覆刪除大佬所言,知道了, 只是生於斯,長於斯,大兒一家亦生活在港,無論如何,家鄉都是第一位,近年發生的事情,憂擔心不已!
刪除海漂廿多年,很多"港人"以為"外國月亮特圓"的東西,其實近看如月球表面,凹凸粗糙醜陋無比,而香江實有極多優點,不論加美澳英紐是遠遠比不上,你我曾在英倫逗留過,應有同感,如今,某些人及團體的吹打唸做,其實………(不敢再此説了,怕!)
唯有遙遠祝福,亦希望大部分子能睜大、睜開一點眼睛,閉起一點耳朵,記緊獅子山下精神,"香港"下去!!!
安兄下次返香港摸住茶杯底再暢論平生~~
刪除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wnw3myJgc姚苏蓉专辑
回覆刪除七十年代全港九都瘋狂於她及其他歌手,彌敦道滿佈歌廰,又是"那些不是離我們太遠的事"!大佬又有排唔得閒咯!
哈哈,好建議, 呢個題目唸得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