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我地靚仔嗰陣時嘅西環 (1)




 屈指一數,原來我寫blog已有近八年的歷史,其間累積了四百多篇網誌和近七千個回應。  這兩天突發奇想,為什不把網友們有關西環的回應整理輯錄,自成網誌,在此發表? 西環友們的回應,其實不亞於一篇篇濃縮了的 "我的西環/童年回憶",他們各自在不同的時空,在西環流轉,其經歷,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把我們帶回不年代不同的西環角落, 活脫脫便是一個個趣味盎然的西環/童年故事,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些軼事, 片段其實是上乘的口述歷史,每個小故事,每段經歷都呈現了當年的各式各樣的風土人情,以及當時的人文風貌,彌足珍貴,很值得各位西環友及同道者細味回甘。



然而當我將此工作付諸實行之時,卻發不如想像中簡單順利。原來我從雅虎搬家到此,在搬運過程不知是技術問題抑或是格式對,很多網誌內的回應竟然翼而飛, 不知是被刪除或者遺失掉,更有甚者我在雅虎Blog年代的回應的亦全部消失,其結果是很多甚為珍貴的資料流失在網絡空間里無處尋覓。 猶幸大部份早期有關西環網誌的回應仍然健在,此網誌才能成事。 在輯錄期間,我盡量原汁原味地保留網友們的留言, 原文在可能範圍作改動 (只是為了便於編排,我偶爾會將幾個內容相同的回應合併,方便閱讀)。  希望各位閱灠之餘, 也都告訴我你的西/童年環故事,好讓我可在此和大家分享. 



又: 若個别網友喜歡我以此形式發佈其回應, 敬請告知, 我定必立即删除.  



* 過往的回憶總是美好的,現在的西環,坦白說,真的有點陌生,陳李濟、福星、舊街市,都全部不見了。太平辦館,入境處,加多近街的大排檔都統統被社會淘汰,香園就算搬到熟食中心,依然捱不下去。當年的小販也遂漸減少,盈盈最懷念當年的煎腸粉和雞蛋仔,那味道已多年沒有吃過了,也很難忘記,雞欄還未搬走的時候,盈盈在旁邊的一個真正車仔麵檔吃麵,隔壁的木箱還沾著雞毛(那時還沒有禽流感的忌諱)。中秋節時,盈盈常跟哥哥們到牛房的臨時公園玩,現在都已是街市了。  爸爸大人的老家在第五街,現在變成了泓都,不過盈盈在西環的老家,依然存在,可喜可賀啊.    對了,現在士美菲路的百佳很久很久以前是一家辦館,但名字盈盈不記得了,你還記得嗎?



* 我亦是在六零年代初於西環厚和街 度過我的童年。 還記得厚和街近士美菲路曾經有間好世界大酒店嗎?有時會見到大 紅花轎及一隊中樂隊-D打佬-大鑼大鼓迎娶接新娘隊伍出入厚和街。  還有两間製皂廠:昇平及上海梘廠於厚和街44-46號近爹核士街電車 路那邊斜相對住,有節奏轟隆轟隆的"印"番梘,同陳李濟的有得揮 。兩間上海理髮店:西江在爹核士街轉角,有個露宿者叫" 那乍"長 期在西江側邊駐紥,另一間在持平學校及九龍醬園隔離(還記得九龍 醬園嗎)。 再過隔鄰是"然記"士多,樓頂有十幾呎高,天花長期掛住個 放射型個鐵環圓圈中倒插著幾枝荷蘭水架, 一次過有八至十枝綠寶橙 ,屈臣氏哥喇及玉泉最常見; 店前方有個有流動水的汽水柜(當時還 未有咁先進嘅雪柜!),垂直的插滿各款汽水


然記對面在單數號碼一 邊的厚和街是豬腸粉舖,此舖用屋後面天井做厨房製豬腸粉,腸粉有 齋腸,虾米腸及淺啡色的甜腸粉,每逢早上返學時間都逼滿人,家長及 學生。再隔離便是華僑子弟學校,還記得在學校入口檔著一塊寫著" 奮""毅""誠""明"四個大字的高過人的深綠色的間隔板。返回双數那 邊近士美菲路,在肉食街市旁有樓梯上二樓有一間"油燭工會"小學, 就是我讀一至三年級的學校。厚和街中間至近士美菲路那段有一列 鋅鐵搭成的檔口有兩檔毗連賣玩具的攤檔:一間叫"權記"-權叔權嬸, 另一間由兩父女睇檔;以權記較受歡迎,有毫半子一次的蛋角(用製 蛋卷方法,用麵粉蛋漿壓製成一三角形蛋角,內藏一三角形粉紅色印 上黑色綑邊號碼)"潛籌",19,20號,衹可換回斗零價值,9或10號則"中 大奖"伍毫。在權記後面不遠的地舖是"廣利"粉麵,專造沙河粉及蛋 麵生麵批發及門市;還記得老闆娘講解"濕"粉(用來放湯)及"乾粉"( 用來炒河)的分別,至今仍歷歷在目


*係山道有一間七十年代叫「山道官立小學」的學校,後改為「佛教慈航中學」相信現在學校已不存在了。 仲有七十年代水街及高街各有一間「威靈頓中學」,當時校譽二間差別卻很大。 仲有在皇后大道西及德輔道西(山道至屈地街段)中間有一度叫「火井」的地方,裡面也有很多熟食檔在內。   位於皇后大道西接近上環那邊的蓮香酒家亦於70-73年(詳細年份己經記唔清楚了)搬到威靈頓街。 仲有一間好舊式的酒家在皇后大道西東邊街定正街的,那裡有很多伯伯帶同雀籠一起在那兒飲茶的。 仲有漢華中學及北街街市 (七十年代老爸經常帶我去,現在應該己不存在了)。 山市街巴士總站還存在嗎?我記得以前係坐海底隊道巴去「荔園」的


*  我係西環大的,記唔記得新中華對面以前有間檔鋪? 士美菲路電車站(往西方向)那裡以前有間酒莊,裡面好多小老鼠、蛇等藥酒泡在大玻璃瓶內,當中有馬騮酒,我次次經過都好驚覺得好恐怖,仲試過因此發惡夢。 知唔知西區第一間超級市場是那間?是山道果間惠康,當時覺得好架勢。仲記唔記得以前舊消房局到街方福利會之間,防空洞邊有山水流出來,常常有些苦力之類在那洗澡,還有D婆仔在那裡洗蔥


*  現在重建後的寶翠園是以前卑路乍炮台的位置. 舊寶翠園是公務員的宿舍,當時仲有兩座大炮在山腰的位置,現在其中一支大炮已放在海防博物館.  另外,摩星嶺青年旅舍是由當年的摩星嶺炮台改建的.在那裡影日落好靚的.現時仍然存在的還有域多利道堅尼地城賽馬會診所, 記得行過西環屠房 ( 牛房 )有時會見到工人拉著牛牛行街街


* 我係 觀龍樓 住到小學五年級就搬出去, 最正就係啲走廊超闊, 依家搵番d 咁樣的設計都幾難!! 細個果陣經常係啲 走廊自由地 踏三輪車。有啲大哥哥更會踏滑板!! 依家啲屋肯定唔俾咁做。天棚有間聖念慈幼稚園,同小童圖書館勁多老 夫子借!!! 


* 初搬入去西環邨是住東苑台,後叔搬走,人口少了,被遷至西苑台,八逹學校,一早起來便見到,咁樣同版主街坊到唔街坊咯!!!!那時候,香港人還保留"農村的樸素及濃濃的人情",本層的居民全部互識,小孩,中孩,大孩都是互動,互玩,互讀,如今"此情不再"了!!!!


* 西環邨盈盈是十分熟悉的,因為盈盈的外公就住在那裡,媽媽大人就是在那邊出嫁,現在最小的舅舅仍是住在同一個單位。小時候已經覺得西環邨像一個大世界一樣,有九曲十三彎的感覺,很喜歡跟哥哥倒以及鄰居的小孩玩捉迷藏,也有在公眾的空地踢足球。雖然樓宇的結構經過多年以來已有修改,但格局跟廿多年前仍是一模一樣,對盈盈來說是西環從沒改變過的一個記憶


* 我的爸爸說他當年由鐘聲泳棚游到「大舊石」(我估是指青洲吧),不知是否算是高手,因為我不懂泳術。  從堅尼地城沿域多利道行, 先到鍾聲泳棚,約300米後才是金銀, 當年游泳來回金銀,鐘聲無數次.  最好玩的就是佛山,大來輪經過時的高浪, 在鍾聲浮台下水衝浪.   鐘聲泳棚原先是在鐘聲小學對出的海旁,後來搬往金銀泳棚西面,其門口設在摩星嶺第二區的對面


* 從記憶以及舊照片,盈盈三、四歲就已經到美寶吃飯,它們的羅宋湯味道真的很棒,據盈盈所知,其實美寶也曾幾度易手,最後一次的光顧時盈盈已經中一了。高士打的西餐,盈盈已沒印象有沒有吃過了,不過它們的麵包西餅,是盈盈童年時期的指定早餐,最記得的,是幼稚園時期,將要過生日的小孩都要買一個生日蛋糕回校跟同學分享,第一個蛋糕就是在高士打買的,而且有米老鼠的圖案,為什麼盈盈會記得這樣清楚?因為盈盈的名字對蛋糕師父來說好像有點複雜,所以蛋糕上的名字是錯的


* 現在實惠的位置是當年 "康年酒樓"(我就住康年樓上,樓梯有一度門可以去到康年的一樓後門. 而高士打的位置是今天的"佳記", 而高士打有一間專賣西餅麵包的鋪位, 在三座聯邦大樓中間的空地近商場入口的舖


* 美寶現在的位置是可可店, 因為我住在樓上,我對美寶沒有好感,因為是罪惡黑點, 晚上常常有人打架.我住的地方對著康年的點心部, 早上四點已經開工,又吵耳, 當年康年關門時不知幾開心.  讀中學果時 , 美寶一個 " 學生餐 " 只係 $5 ,有麵包 , 餐湯 , 飯或意粉仲有杯野飲 , 好抵 . 高士打就要 $ 8


* 我覺得高士打最美味的是栗子麵飽。當年高士打開張後,是堅尼地城最高級西餐廳,入店內水晶吊燈,有輕音樂,高靠背卡位,侍應生穿西服打領帶,收費比其它西餐廳高。 麵飽西餅亦不錯,曾經有一段日子家中有人生日都在高士打訂做生日蛋糕


* 高士打 has my best memory in life... 我記得在那年代, 除了在高士打旁這茶樓, 我媽媽也最喜歡帶着我和妹妹還有另外兩間茶樓在西環尾, 一間叫西豪, 另一間應是英豪 ... 因這間轉過名字, 所以不太肯定 ,在這三間茶樓來回的輪着 去午饍.  至於餅店, 最喜歡到告士打買麵包, 印象中, 若然也帶着妹妹的話, 一定叫我在一旁看守着她, 由她穿插過買包的太太們去買麵包. 有時候, 因為不太想跑動的關係, 會到另一間叫生命麵包店的店子買麵包去, 因為這店子與我家的距離較為近一點


* 我住西豪茶樓六樓 ,樓下均益街有間祥興士多,有得租麻雀枱、康樂棋。夜晚就開幾張枱仔係街邊賣糖水和疍糕, 生意越做越好,老細就索性唔做士多,一家大細出鋪頭幫手,其後,改名做「可可店」。  小時候,老闆娘見到我就攬住索吻, 過好耐無見佢 囉 ,唔知佢近况如何呢?高士 打 餐廳有個窗口仔賣熱狗, 啲熱狗包係有人買才逐個搽牛油,然後放在酒店Buffet用個隻多士爐烘,腸仔就放係熱爐轉轉吓,好過引,想起口水流緊



* 其實大家有冇以下兩間餐廳嘅印象?石塘咀嘅華都餐廳和海南餐廳?華都於80中??因收樓重建而結業。  海南後來搬至山道天橋底繼續至90未期。老板因退休理由而把餐廳結業。很難忘海南嘅咖哩,鐵板餐,海南雞飯 (華都餐廳其實搬去般含道營業, 易名馬來)


* 我記得三角碼頭附近食潮洲菜最近是去威利麻街及其附近啊(七幾至八幾年間)!那裡面有好多排檔都係食潮州菜的,可能那個年代潮州人都比較節儉,唔多上館子吃飯吧…所以多數係排檔。 而在屈地街至山道裡有個叫火井的地方也有潮州菜吃的,而在皇后大道西以前吃上海菜很出名的「五芳齋」對面就有間專買潮州食品的士多添!那時候金豪至屈地街之間有條路仔上保德街那裡有個伯伯買的潮州鹵水鵝非常捧的.   以前同阿媽成日去" 康年 "飲茶。 唔知你記唔記得仲有間 " 貴賓 " , 當年因為港督 (好似係麥理浩) 飲過茶, 所以當時幾出名.   威利麻街喺大約40, 50年前有檔大排檔叫"強興", 起初係真粥麵,後來約30年前開始改做小炒火煱. 有冇人有印象?



* 七十年代水街舊時有一檔檔隨街擺賣的街市,那兒還有很多很多的大排檔,有食湯粉麵的,也有炒餸的,我最愛吃水街底的炒沙爹牛河,現在吃不到.沙爹牛河最正就係以前嘅潮州巷,俗稱〔屎坑巷〕,即係依家嘅 皇后街帝后華庭附近,當時一條小巷裡面,有好多檔大排檔,主要係食潮州菜,尤其沙爹牛河,真係好正,其中尚興、兩興、亭記都係表表者。而家只剩尚興最威,變左富豪飯堂,最初尚興地鋪都可以外賣沙爹牛河,但而家就無啦! 西環海傍以前好多米倉,好多苦力搬貨,細個時見過佢地用手鉤打架,嚇死我!到而家都好驚手鉤!


* 我都係西環人, 屋企樓下以前有輝記士多 (仲有一間辦館晌隔離, d野易壞又呃錢, 唔記得叫咩名), 源發書局, 求知書屋; 大個少少又有間富城書屋, 禮頓琴行. 後黎都搬嘅搬, 執嘅執.  仲有而家市政大樓個位, 以前係好似係牛欄. 上少少球場就係街市



*我最喜歡食嘅,是中山茶樓的班腩飯.  中山酒家/茶樓是堅尼地城很久的茶樓了,它位於卑路乍街同士美非路交界,在變壓站對面,門口開在士美非路,需要上樓。中山茶樓位於現時交通銀行樓上,小時候到中山茶樓讓長輩點我最喜歡的錦鹵雲吞!



* 各位舊街坊,還記雲泉茶樓嗎?它位於吉席街與加多近街交界處﹙電車路內彎﹚,是老式茶樓,吉席街與加多近街都有門口入內。在我記憶中,還有一間茶樓處於加多近街,界乎卑路乍街與吉席街之間,叫麗晶茶樓。 還有人記得嗎? 以我記憶,『平香豆腐舖』的前身是『永平 豆腐舖』,位於北街與吉席街交界,最好吃的是豆腐花及生煎牛肉包



* 平香豆腐舖是我每天跟嫲嫲吃早餐後去買餸的店舖,又是一個美好回憶,因為她已過身十年了, 我還印象深刻.  那康年酒樓那鐡板牛柳絲麵,一上枱鐡板下蟻群洶湧而出



* 五十年代,德輔道西如今東方護理院左近,有一間茶室叫永春茶室,舖後有幾個大雞籠,養有不少雞隻,那時的盅頭雞飯及淮山雞扎是現宰生雞隻做的,雞飯面的雞魂伴以冬菇,羗絲,哎唷,香氣迫人:雞扎是雞塊,百花肚,火腿,肥叉燒,冬菇,扎以淮山角,鮮,甜,香,嫩,美,"絕品"!真的絕了,很多酒樓都淘汰了這點心,就是有的,完全走了樣,礶頭火腿,雪雞翼.  他的雞球大包也是妙品,有鹹蛋黃等等,今時今日又是"差不多"絕了!!!石塘嘴的金陵酒家,中共"國慶"時,印務工會都在那舉行聚餐,多跟老豆去"飲",有"好東西"吃,有"抽獎",有"燈謎",好熱鬧




*  金陵閣印象中好似在皇后大道西,我記得金陵閣鄰近國邦酒樓嘛,金陵閣隔離那條路仔係上寶翠園,而且每天下午四、五點在金陵閣條路仔隔離間當舖側有個嬸嬸賣花生糯米糍,仲好正添架


*  記憶中,在下於1960年之前,曾偕母親到太平觀看由廖俠懷與黃金愛合演之「十載繁華一夢消」,及到金陵觀看關德興主演的「魚腸劍」。   在下特別喜歡到太平,因貪其大堂中排座位,每隔行便有一沒靠背之鐵座與邊座相連,如此在下便可据此座而不用坐在母親腿上,舒服多了

17 則留言:

  1. 你好 ! 努力 ! 舊 yahoo 網友來問候 ! Solarman from Toronto.

    回覆刪除
  2. 你好 ! 努力 ! 舊 yahoo 網友來問候 ! Solarman from Toronto.

    回覆刪除
    回覆
    1. solarman兄冒泡, 無限驚喜, 還望多光臨寒舍指導~~

      刪除
  3. 百佳位置那間叫金龍辦館

    回覆刪除
    回覆
    1. 金龍辦館舊不是位於今日實惠舖位嗎?

      刪除
  4. 兒時住觀龍樓,會晨早四五點跟大班公公婆婆摸黑上山晨運。通往觀龍樓的路兩旁有很多攤販,記得有檔滷水鵝好好食。

    回覆刪除
  5. 我記得個啲攤販, 即係而家堅尼地城地鐵總站個位置~~

    回覆刪除
  6. * 我的爸爸說他當年由鐘聲泳棚游到「大舊石」(我估是指青洲吧),"~~~細佬我就係係鐘聲泳棚學曉游水嘅 ! 我的本堂係聖安多尼, 但老豆同阿媽本堂就係玫瑰堂, 尚記得每月會有一兩次係區內一貨倉攞住張教友咭去排隊領"豬屎"同"麫粉,麫條,跟住賣俾收購小販,得到的錢就是零用了,去年回港,行過地產舖,見到新寶翠園中大單位竟然過千萬,想起舊日係寶翠園阿姨家中補習及替她做家務的日子,她是高級公務員,已前寶翠園是她他們的居位地方,她剛在上月去世。
    香港真的變更大,今年地鐵西環又開了車了,地價比去年更勁,上星期乘車經過,本想在西環邨看一看,可惜交通太繁忙,老友話唔方便,又一次失去舊地一遊機會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惜可惜,下次安兄回港務必預先告知, 好待小弟款待~~

      刪除
    2. 這次也是來也怱怱,去也怱怱,主因是回東莞鄉探大姊,次因回上海探舊同事,香江找不到居所,要住酒店,房租"驚人",十一假期後都要千多多一晚,(上海同事替我"們"找到的酒店是三百多一些",東莞的假四星都是三百左右。)加燦"肉赤,掂一掂香江,馬上走頭,乜老友都見不到,憾甚。
      下次只有老鬼一人,就較易投靠親人,到時一定找你吹水,也希望西環邨還在吧!

      刪除
    3. 好的, 一言爲定, 别走數囉~~

      刪除
  7. 太平戲院又是往事追憶,母親是大戲迷,郤無錢買票,唯有"打水圍",有親戚是台後工作人員,有大戲,老媽子就拖住我鼠去後台(是五十年代的事了), 後來讀書又在它的對面,感覺甚深,尤其燒魷魚的味道。
    當年的戲院,有若街市,小販隨便在觀眾之間販賣,前排更有茶有水,其實是對"演出者"非常不尊重的,六十年代已經慢慢消失這些"不文明及不文化"的東西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時候, 一些"不文明及不文化"的習慣成了我輩的集體回憶~~

      刪除
  8. 師兄,以上"西環友們的回應",很精彩俱有歷史價值,現西環變化很大,只能靠西環友集體回憶,令下一代了解西環歷史變化,eg.生活方式,建築物,童年玩意,飲食.........都值得回味!

    回覆刪除
  9. 我寫此網誌的目的, 亦是略盡綿力, 以文字和圖片保留我記憶中西環的人文面貌~~

    回覆刪除
  10. 八達書院師兄多謝你把西環美麗的回憶送給我們在一起渡過童年的那一代族群。

    回覆刪除
  11. 老兄是八達書院舊生?請問您是那年畢業?可有甚麽趣事和往事和我們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