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我地靚仔嗰陣時嘅西環 (3)



* 記得細時跟大人去飲結婚酒,新娘唔興通處走,成晚多由姊妹團或親屬輪番陪伴新娘房內,除長輩到才會出來或在房內見面斟茶叩頭,一般嘉賓多由新郎及男女家長輩或儐相招呼,到新娘敬茶時,才會見她逐圍向嘉賓見面,而已婚人士多會將一封利事投進大衿姐所持托盤中,聽講此類利事如貼士般歸大衿姐所有。長者及大衿姐固然笑容可鞠,但非代表新娘不開心,因個時婦女較矜持,新娘絕不會表情奔放,笑容燦爛,反會被要求含蓄嬌羞,端莊自持,否則眾人就會給人印象新娘唔怕醜,恨嫁恨到出面,貽笑大方。  (我有一同學乃潮籍人士,其長姊出嫁當日在家還要大哭一番,以示對父母家人眷念,否則被人取笑嫁唔切。) 新娘不會自己招呼嘉賓, 此習慣到'70年代初還流行,我記得家中長輩當時曾參加一鄰居嫁女婚宴,回來後聽見長輩訴說新娘唔知乜事咁唔怕醜,甚少逗留新娘房內,成晚滿場飛,喧鬧大笑,似缺少良家端莊風範。以前啲人對紅白二事真係較尊重



*  有一種職業,是街邊幫人畫相,即是將一張舊照片,用人手照畫張大的出來,可惜沒有這些攤檔的歷史圖片,但相信你都記得,我小時候在街市逢見到這攤檔會站著看檔主畫相,覺得他在繪晝,70年代在紅磡及土瓜灣仍見到一兩檔,現在真係絕晒跡了,隨之是拍照及沖印照片蓬勃年代,到現在連相片沖印行業也式微了,時興只在網上看數碼相,短短數十年便經歷兩時代變遷......!



* 志寧電器都是堅尼地城老店, 買電器, 2,3 年前由卑路乍街搬去吉直街.  另外, 有兩間文具店, 聯發 (已結業)和求知, 我細細個已經在那里買文具. 以前一齊在聯邦新樓(上部分, 而家百佳超市條路行入去), 不過十幾年前一齊搬左去吉直街, 而家剩下求知, 因為聯發個老細七十幾, 捱不住貴租而結業.   隆盛祥亦是數一數二的老店 (在歌連臣街附近有貨倉的), 賣山貨. 舊舖已結業, 現剩下權發隔離一間舖



*  (1) 大光明理髮, 我讀書時代都係在這裏剪頭髮, 不過幫我剪頭髮個師父, 不是這個師父~  ! 還有, 以前間舖頭位, 應該在對面舖,  那時候間舖頭係兩張理髮櫈, 兩個理髮師父, 幫我剪髮就係另一個師父~!   (2)何宗聲跌打醫館, 我就未試過在這間跌打醫館看症. 我細個的時候, 試過一次扭傷腳, 我媽帶我去皇后大道西與薄扶林道口, 那間跌打醫館叫趙醒楠, 去敷咗兩次藥就好番, 不過隻腳的皮膚就粗糙咗  (3)卓記, 以前在街邊的時代, 我和朋友去堅尼地城泳池游水, 就會去卓記食粥和炒麵. 但後來上舖後, 比在街邊的時候更邋遢~!   在我已食咗半碗的粥內, 發現有一隻小強腳在粥內,  細過時唔識得投訴, 錢照比就走了~! 自從那次就再無食過, 和我為卓記改了一個名, 稱為小強記~!   (4)金輪茶餐廳, 我記得入去多數係食茶餐, 一個牛油多士或餐包, 一碗西湯, 牛肉湯意粉和奶茶, 唔記記得係$18定$20.    (5)燦記酒莊, 我都曾經在這間店舖, 買過幾樽酒辦, 現在還放在玻璃酒櫃內.   (6)梁輝跌打, 以前我行過時好怕看那骨頭, 我覺得好似真的人骨~!   (7)幸福樓, 已前係叫幸福樓, 之後好似還轉過兩次名先到逸豪酒樓~!   因為要去華明中心, 要上斜路和幾級樓梯, 之後還要上落電動樓梯, 飲茶又比較貴~! 對於石塘咀區的長者們, 真係有小小困難~! 所以長者們現在多數都去麥當奴, 大家樂和大快活坐.   在麥當奴大維修前, 下午茶時段就分為兩個區域, 一個係老人中心區,  另一個係學生補習區~! 而自從麥當奴轉做24小時營業後,  晚上更成為露宿者之家~!
   


* 當年, 金輪係西環最貴嘅茶餐廳~~發記就sell 人情味囉, 嗰時呀老闆娘都算幾好人~~祥香就sell 飽/ tart 類...仲有一檔喺北街口 (而家卓記對開)大排檔, 叫誠記, 都好好味~~ 而家上咗街市我真係好懷念以前的西環...可惜一切敵不過時間巨輪.... 金輪, 佢算係當年西環最新嘅茶餐廳, 開張嗰日好多花牌架~~茶樓方面, 我細個去過西豪,英豪,康年,男爵 (康年,男爵係咪打對面?? 唔係好記得..)你記唔記的西環第一間 7-11 喺邊? 喺 Jade Court A Block 樓下... 當年開張又係大事...不過而家嘅西環變咗好多... 我嘅回憶開始褪色... 好唔開心...



* 永昌紙號是從爹核士街旁的小巷里,(這小巷可通往建文街), 由兩兄弟主理的, 店的名字是"伍記", 他們賣的文具和玩具比較平宜一點.  "全安"比較大一點, 在爹核士街,永昌紙號現是弟弟和他的老婆經營, 他們年紀不輕了, 现在我買文具 ,它也是我首選的文具店, 如他們沒有得賣,我才去別處買.  有次我要買筆和打印纸,我帶小女孩一起去永昌紙號買東西, 女孩問為什麼來這里買? 別的文具店的筆更漂亮呀!  我只說:"我喜歡這里買,別問"!  她不知道我的童年跟這店的感情和情懷! 老板跟老板娘很客氣的,不管你買多買少,也招呼週到, "人情味"過了幾十年都沒變!



* 還記得在遠逵士多傍邊的遠開冰室,吉席街60號的紹記瓷莊, 199X 年搬遷過來的源發文具嗎? 吉席街與士美菲路以前有個市場/魚檔;魚檔傍的豆腐舖...... 這些店舖恐怕早已消失了!



* 三四十幾年前 我姑婆在第一街居住 (樓已在八十年代清拆了) 在家裡工作 , 她是跌打醫師 , 而姑公是賣香的 , 他喜歡到多男飲茶,  在正街買菜 這是老一輩西環人的生活寫照... 而我的爸媽婚後在西營盤居住,  我也在贊育出生和學行路, 仲要行斜路 住唐樓 (某海味店樓上)... 之後搬走了.   西營盤有許多的海味店 , 記得我在兩三歲時 經過海味店門口 , 我還拿起幾粒虾米放落口 .  那時候的街道很窄又帶啲濕,  仲要企係度等左好耐先有的士經過 .  西營盤俾我嘅印象係好多海味好多咸魚,好多斜路要行, 仲好古董




* 很開心看到西邊街那條長命斜, 以前校車都路過這里. (我以前在香港的母校是在西半山某女校), 放lunch就去般含道的車厘歌夫買飯盒, 重有間惠康.   數年前我回港,  故意返回母校看看,  居然惠康還在同一地點.  源記的糖水其實唔係太好食....而佢舊清蛋糕都ok, 由我細個的4蚊賣到而家7蚊,  加幅其實唔高  (廿幾卌年都係加3蚊啫).   森美餐廳光顧過一次, 啲雞扒唔好食, "鞋拾拾" : 我提議下回介紹吓德記潮州菜館, 幾傳奇!




* 兒時我住在西邊街七號差館對面的三層高舊木樓地底 (當時叫地牢,你未必有幸見過住過,終日與老鼠蟑螂為鄰)。  當年多男茶樓對面還有一間同樣三層高的正心茶樓,即現時佳寶超市的位置。  趙醒楠跌打醫館行前幾步是茗泉茶樓,此乃正一地𨀂茶居,因它只有地面一層,茶客以一般低下階層苦力小販為主,而茗芳多男正心則稍為高檔。  講開跌打醫館當然不可不提離趙醒楠不遠近水街的李子雲醫館,當時亦是名氣店之一。



*  我記得趙醒楠有個巨大魚缸,內裡養了不少接吻魚, 我少時最喜歡去看的。 另外西邊街和大道西的轉角位有張記涼果舖,鹹酸野一瓶瓶。  茗芳茶樓是先父每日一盅一件的必到之處、左面是一間紙札舖,中秋節,我家在這買燈籠



* 小時候,每年大年初一,父母會帶同我和弟弟們,從統一碼頭步行至水街,走上大道西一間舖位,張炳記遮廠,向住在舖後小房間的曾祖母拜年。  兄台拍攝的水街相片,勾起我莫大的童年回憶!尤其曾祖母那封,用上紅紙包的斗零利是!



* 先生的資料令我想起五十多年前的西環加多近街.  向西環邨那方向, 在吉席街和加多近街處, 是雲泉茶居, 過幾舗位是香島冰室, 這是該區少有的冷氣冰室, 那時廣生印刷已存在, 周彪國術舘還沒開舘.   向海傍的有一間鍾浩然北派螳螂舘, 在樓上五樓. 吉席街和新海旁街交界是一間士多, 但我每次經過, 都是烏燈黑火, 沒甚麽東西買.   對出是一個小碼頭   (另外還有一個碼頭, 在爹核士街公厠對出, 夏天的黄昏晚上有人在釣魚, 上釣的多是泥鯭和坑廉),   專供內地運來港的活牲上岸. 所以間中可以見到有人趕着牛, 豬, 羊, 鵝滿街跑, 趕去爹核士街尾的雞欄.   在六二年, 颱風温黛襲港期間, 有一艘輪船在此擱淺, 把碼頭撞壞, 但不至於倒塌.   和域多利道交界, 是一別亭. 後來拆了, 在薄扶林道近港大處建了永別亭   (門聯是: 永不能忘平素音容成隔世,  別無復會有緣遇合卜他生) 至今相信仍在.   一别亭拆了改建住宅, 叫亞洲士多. 埋便是梁松記士多  . 然後上石級去八達書院   (校長葉迅中, 校長葉健泉, 校務處有位叫傑哥---[後來在新中華對面處, 押店鄰開了一間志昌文具, 我見他在那店坐櫃位], 上下課用手搖銅鈴繞校走) 校內有校園, 是用竹籬隔開的,另近厠所處有一石碑, 記念一次風災. 九五年時, 在沙倉巴士總站 (即舊鐘聲泳棚處) 見此碑, 今不知還在否.   經過八達書院下級便是加惠民道, 那時還未有吕明才學校和警察宿舍.   在加惠民道轉彎上西環邨處, 即警察宿舍位置, 是一條小山徑入摩星嶺, 可通公民邨.



 很訝異竟然在此看到一別亭的舊相, 從而勾起種種兒時回憶, 在方家面前賣弄, 汗顔 !




噢, 太長了. 有機會説說吉直街.   還記否燦記 (老板生四個都是女), 大利行洋服, 炳記五金, 森記士多, 三亞印刷, 龍華茶餐廳 (曾是廣東信託銀行) 大生堂藥行, 財利貨倉, 發光水電, 大牌檔, 雙喜士多, 福星戲院 (前身似是堅尼雪廠) 等等.   西環還有許國生跌打, 早上的手推車熟食(要派片的), 先生似未提及



*  我細佬早個星期先傻吓傻吓上左120號電車, 明明住堅尼地城, 我細佬見佢"屈地街總站"都照上, 佢就係為左懷緬童年時, 結果行返屋企. 當年用籐編織而成的座位後可能用得太耐藏哂細菌, 我七八歲, 當時夏天時份, 就因為着短褲坐電車, 大脾後面就出左兩次風疹  (本身冇皮膚敏感的), 痕到夜晚瞓唔到覺. 當時如果要坐電車. 媽媽要帶條毛巾比我墊住坐, 之後冇幾耐都變哂膠製座位, 自此我就冇再出風疹喇.  另一網友回應: siuman M.Y.君搭電車搞到大脾後面痕,可能唔係風疹或敏感而係俾木 虱 咬. 回憶兒時住板間房,木板床的日子,未有DDT的年代,真是夜晚無覺好瞓,一熄燈,那些從藏在間房板隙及床板隙洞的 木 虱 就四方八面出來揾食,咬到你左一粒右一粒,那悲慘歲月就有木虱棍(一條長方木在鑽了十多個兩面通的窿,方便木虱躲藏) 的發明,臨睡前,將床頭床尾的木虱棍收集起來, 逐支大力敲向地上,將洞內的木虱迫出來, 然後將它壓死, 其他的熄燈後才出來, 所以熄燈一會再着燈, 你會看見很多木虱向各方逃跑, 我們戲稱之為[檢閱坦克車].   很多時木虱藏在衣物中, 搭車時將它帶到車上, 並不出奇



* 我仲記得喺爹核士街嘅金運來茶餐廳,有好好食嘅套餐,同好nice嘅老板。  聯x樓嘅美寶算是當年嘅高級餐廳。 若我冇記錯,當年有間人民入境事務處喺裏面。 仲有喺士美菲路同卑路乍街交界,即係變壓站位,有間荷蘭銀行(很奇怪當年西環呢啲區,會有歐資retail banking,可見當年嘅西環友確係臥虎藏龍呀)



* 很想看回學士台的照片, 那時住在G/F單位, 有個大天井.  下一個是青年台, 有間漢華中學.   我和哥哥成日走落曦皇台間士多買嘢食,  "潜"公仔纸.   雖然只是住到7歲便搬走但我對那個地方還很清楚



* 偉星電髮廳附近喺60年代時有兩間理髮店, 常去剪髮和吹波仔附近,  另外喺建文街吉直街交處, 70年代時早上有很車仔小食, 有一劏車仔豬雜面, 一家四口生意, 風味好鬼正



卑路乍街有一間美亞攝影冲印,不知結業了未?  它的負責人陳先生是我攝影啟蒙老師.  4年班時小學旅行, 就是他借了一部相機及教我使用. 我尚記得那相機是奧林匹斯半格機.   還有當年美亞曬相不是送相部, 是送卡式盒~ 放卡式帶那種! 我還保留了一個.  而當年福星戲院開幕時好哄動, 由邵逸夫, 何莉莉, 李菁來剪彩....... 我在門口看了整個下午......




*  你的相 ,,,,令我想起很多 ,,,,,,太多回憶 , 我住 113号30年 .  夏天晚上在炳記 開枱打兵乓波 ,,,,,,,,,,到摩星嶺捉黄尾尤 , 捉金絲貓,,,,,,,, 健文街裹面打波字,,...打金絲猫 ,到沙倉遊, 那時沙 倉是一個海石灘.   在你故居對面 , 吉席街最早 有許國生跌打 ,  加多近街有仇廣雄中醫, 可有印象? 你故居 ,地下左手邊是洋服鋪 ,右邊地 下是永生酒莊 .   健文街口是雙喜士多 , 對面 是雲泉茶樓.  福星傍邊有一間叫金記租單車 , 之後 , 健文街有新記租單車 ..真的是快樂的童 年 , 不知愁滋味.... 每天衹想點樣玩 ..



* 建文街內待拆的唐樓, 一看見此照,--建文街口便記起由我十歲時開始之三年內,每隔一段時間便由厚和街家步行至建文街,在此相片右邊窗囗外牆,放上一張高脚坐椅,牆上掛着一面殘舊長方型鏡,由一三,四十歲,文質彬彬之中年 "波記" 二毫子(後每年加-或二毫) 剪陸軍裝, 剪完後還送一粒椰子糖 。  還記得飛髮時不時聞到陣陣由電車路吉席街及建文街之 "醴香酒莊", 由我小學同學司徒錦俊,錦信父親開的,兒時快樂時光再次湧現.... 



* 我跟樓主一樣是在澳門出世的, 4歲時隨家人來到香港, 我當時的唯一比較親的姑母住在西環吉直街,  順利成章的我們一家也在西環吉直街長大, 當時我住在福星戲院隔鄰,  我記得福星戲院開幕時還請來沈殿霞及杜平等, 我在西環也住了20多年,  直到結婚才遷出西環, 所以我對西環也有很大的情意結.   西環尾的車仔麵檔, 卑路乍街近士美菲路的高士打麵包店,  對面的醉瓊樓,  美寶餐廳,  近山市街的環球餐廳,  以前還是大排檔的卓記粥店,  祥香茶餐廳及童年逢星期日和家人飲茶的新中華酒樓, 都令我至今難忘, 因為我大部份家人都已經遷離西環搬往新界,  所以早兩年特意和爸媽, 各姊弟及其家人一同到西環尋根, 還到過新中華我們以前坐的二樓飲茶懷念一番, 還帶我的女兒到過我兒時讀書的"呂明才"呢




* 我住過鋅鐵皮頂嘅木屋,打風吹到摒拎膨瀾,屋頂都就嚟吹走咁滯,打風就係屋漏偏逢連夜雨,膠盆處處(接雨水),無得好瞓!  後來住十六層高嘅徙置區,都感覺過成座樓在搖動!你都唔好話唔驚呀!小時候,最喜歡打風, 因為不用上學!  還記得家裏的窗, 總是貼個米字!



* 童年時候,我的一家人在打風的日子一定要食罐頭, 有些人可能沒辦法親身經歷, 可是在徙置區長大的都不會忘記...因為我們的廚房是在屋外的, 不要說煮食, 連開門出去大小解都成問題.   唉..有點不堪回首. 不過午餐肉到現在還是不能忘懷, 回港時一定買幾罐, 只可惜罐頭墨魚已不再復見了.  那時候最喜歡倚窗觀看狂風中的街道,垃圾滿天飛! 六十年代打風時最好生意的是租麻雀的土多




* 童年時,沒太多高樓, 風一掛5號風球, 啲風力很大, 兒時很喜歡打風, 一家人食豆豉鯪魚, 煎午餐肉, 很懐念.  那時候,  打風那會有人走出街~~ 小時很怕在收音機聽颱風消息,  因為覺得把聲正經得有點恐怖, 打風最大件事好似是在五十年代,  天文臺報錯風暴死咗好多魚民.  臺長好似後來自殺添



* 很高興樓主仍然記得平香,小時我就往在平香對面合勝隆的唐樓,最喜歡吃平香的炒面及牛肉飽;還有蔥油餅;我依稀記得他們做的蔥油餅分厚及薄兩種。 卓記也是我小時侯的至愛;尤其是他的碎牛粥;大了才懂欣賞他們的蘿蔔糕。 若是小的記憶無錯 (若記錯了請各位見諒); 卓記還是大排檔的時侯, 就在北街的右手邊 (近舊嘉明士多那邊);範圍差不多從石山街伸延到卑路乍街;比其他排檔大很多;而對面有德記(吃雲吞麵的排檔),還有一間吃多士及奶茶的;名字就忘了 (因為小時不喜歡吃)




*  卑路乍街街市啟用時,如樓主所說,卓記被安排搬至熟食中心;可能初期街坊不太習慣;聽聞生意不太理想;我當時亦有到熟食中心的卓記幫襯;就是感覺怪怪的;所以過了一段時間,卓記就在現時這個舖位再重開了。 至於實情是不是這樣,真想問問卓記的老闆娘....哈哈!  (小時侯覺得卓記的老闆娘很惡的!因事她講野好大聲...每次家人"點"我到卓記買外賣,我都會戰戰競競.....笑)



*  希望如樓主所說,祥香可以保留下來,源發書局也要堅持呀!因我每次回西環時,我都會到祥香飲奶茶,吃菠蘿包,重拾點點回憶,畢竟西環是我長大的地方,有些記憶是一輩子的!



* 西環舊照使我回憶到童年時!現變化很大, 但有樣東西見証西環變化但它沒變, 就是電車路軌, 它存在久遠, 我記得老西成金行是在卑路乍街舊新中華對面, "公廁橫跨在爹核士街" 現在泓都也有一個公共洗手間, 但樣子很大分別, 以前很多房子的窗戶都貼上X型膠布怕颱風, 現用鋁窗後這情景很少了.    "舊堅尼地城海旁"照片勾起童年在這裡釣魚的回憶, 一班童黨在這裡玩半天, "加多近街魚市場"我的感受跟西環師兄一樣, 地點依舊,但 面目全非!  我童年也在麗晶飯店喝過早茶, 那時情景很多男人喜歡把一隻腳踏在椅上,那時的喝茶文化,  樣子逍遙&自在, 所謂"嘆茶"



滿佈車仔熟食檔的建文街也是童年很喜歡, 我記憶中有燒臘飯檔, 豬雜粉麵檔 ,牛雜粉麵檔, 粥檔等等, 冬天時有臘味糯米飯, 材料新鮮又平宜, 豬雜檔是相熟街坊, 每次去光顧時她每次都免費加多一些豬雜給我, 人情味濃 
    


我對"豬腸粉炒水魷魚"有點模糊, 我記得童年很喜歡吃魷魚鬚, 這個小食可能失傳了, 我們的童年有很多街頭巷尾的美食, 現已經買少見少! 很難找! eg .陳李濟旁的雲吞麵, 豬腸粉炒蛋 (用豬油炒) 加芝麻&甜醬, 婆婆賣的超滑蒸豬腸粉, 爹核士街有幾個大排檔在晚上人山人海, 有很多人吃消夜, 開到晚上兩三點才收檔, 我以前住過聯威大廈, 晚上時常聽到大排檔炒菜"叮叮噹噹"的聲音, 嘈到我失眠, 一個多月才習慣



* 六七十年代,厚和街都有舉行盂蘭勝會,地點喺華僑子弟學校﹝唔知有冇記錯校名﹞附近,有大大個嘅紙紮鬼王、仲有木頭公仔戲睇,非常熱鬧!



*上世紀70年代, 山道(約今天百佳超市所在)有兩間餐廳 --- 華都和海南--- 也頗有名, (比華爾敦早),  小弟年幼時(70年代初), 家父偶然帶小弟去食早餐,  記得是8毫子一個早餐,  但對我們來說已是很貴的了,  所以只能偶去然去一次.   五芳齋和新華園皃時也偶然會光顧, 新華園的飯飯質很好,  很少見食肆會花錢在食米之上, 因此至今仍印象深刻.  新華園的位置,  以前好像叫新生池浴室



* 以前科士街有間郵局,早上有車仔麵。 沒有記錯在92/93年還有,之後就沒有開檔了,還有臨時街市的熟食檔,上觀龍樓梯斜路兩旁的檔口,觀龍樓斜路頂的雲吞麵檔,渣打旁 (陳李濟對面)的麵檔,煎腸粉的阿叔,深宵買蒸腸粉的阿婆,當然還有陳李濟的麵檔(後期去了某條橫街的街舖),松記麵家,北街大排檔,美寶餐廳,傍晚的炸大腸,炒蜆炒東風螺………真係講都講唔完! 現在想揾一檔比較像樣的雲吞麵也沒有了!有時夜晩,都會回去,慢慢行細看。從堅尼地城吉直街行到上環地鐵站,始終西環是一個很值得懷緬的地方!



* 石塘嘴德輔道西四百號左右,想當年是有一間永春茶室,舖後置有數個雞籠,養有活雞,這是如今的人不可想像的,即食即劏,其北菰滑雞飯及淮山雞扎,鮮美無比,距今數十年還是彷彿齒頰尚存其味,其雞球大包,一個夠晒數,往事如煙




*陳李濟旁的雲吞麵檔對我更有特別意義,每次考試溫書到晚上十一點,我都會去吃一碗雲吞麵,飽肚之餘,更令我相信會為明天的考試帶來好運,取得好成績﹝真係好靈﹞!當然不得不提豬腸粉哥哥的煎腸粉,加隻雞蛋,真是其味無窮!



*西環尾有沙倉,野孩子曾玩過不亦樂乎!沙倉尾爬入金銀泳棚,又可游過不亦樂乎!



香江很多地方係近幾年都急速改變, 好多地方都已經面目全非, 其中石塘咀至堅尼城其實更加翻天覆地, 寶翠園冇咗 (其實果度嘅屋宇同環境設計,真係"人間天堂",冇咗真係可惜.  小中學時好多時係果度留連同去亞姨幫手做家務).  卑路乍街防空洞有度有條山水溝, 50~60年代可以飲, 每放學都會係度洗個面,整個西環區有一種恬靜怡人休閑氣氛, 太白臺, 青蓮臺仲有啲民國書卷味, 食店不多但多有街坊情 

2 則留言:

  1. It is sad to ley u know that Fat Kee is the last day for business today.

    回覆刪除
  2. Fat Kee? sorry, you mean 山市街發記茶室? are you sure? how come I never heard of this news?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