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我與老西片的一段情









又及: 網友銅鑼灣居民回應謂很欣賞昔日的西片譯名, 此說甚得我心.   昔日西片譯名遠較現在優勝,較有文學味道, 如《仙樂飄飄處處聞》這樣直接挪用詩句, 可謂美不勝收.    今天的西片譯名,經常把幾個類近詞組翻來覆去拼合,既混淆,亦鮮有驚喜。5, 60年代的西片譯名引用詩句,或以詩詞內容化的七字句組合, 今天讀來趣味盎然。隨手舉來有:



天涯何處覓知心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 落花時節又逢君 ( Spring Reuion) ; 醉卧沙塲君莫笑 ( The Best of Enemies);  神龍猛虎闖金關(Mackenna's Gold) ; 紅粉忠魂未了情(From Here to Eternity); 雲想衣裳花想容 (Made In Paris); 芙蓉帳暖渡春宵 (Love Is A Splendid Illusion); 相逢何必曾相識 ( John and Mary); 橫衝直撞出重圍 ( Dont Look Now, We've been Shot At) ; 蓬門今始為君開 (The Quiet Man); 千方百計誤佳期 ( The Pleasure of his Company) ; 深鎖春光一院愁 (All That Heaven Allows); 虎將艷奴蠻公主 ( Slave of Carthage);  百萬雄獅滿江紅 (The Battle of Neretva); 多情徧遇薄情郎 ( Too Late Blues) ; 巧脫樊籠飛彩鳳 ( A Pair of Briefs) ;  蠟炬成灰淚始乾 (Madame X); 長使英雄淚滿襟 (Attack And Retreat); 神女生涯原是夢 ( Walk on the Wild Side) ; 衝冠一髮為紅顏 (Atlas); 两代恩仇金鼓情 ( Hi No Taiko);  風流特務胭脂虎 ( The Ambushers); 銀海痴鸞不了情 ( The Legend of Lylah Clare);  碧海青天夜夜心 (The Tarnished Angels); 赤膽冰心照杏林 ( The Last Angry Man) ; 無情戰地有情天(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 飛簷走壁勇神偷 ( Deadfall);  混世魔王老虎蟹 ( Hammerhead)  ; 雄風義氣壯山河 (Undefeated) ; 夜半無人私語時 (Pillow Talk); 山河血淚美人恩 ( The Big Country) ; 火龍初探凌霄殿 (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 牡丹花下鬥風流 ( Fuuny Things that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錦繡山河烈士血 (The Alamo); 奇謀妙計奪金磚 (The Italian Job); 配錯姻緣搭啱線 (Same Time Next Year). 


相對於粵語片來說,童年時其實我看西片的數量更多。  升上五,六年級後,年紀稍長,自主性較強,口袋內的零用錢也較多, 放假的時候我喜歡往金陵,太平,真光等戲院跑,看看有什麼電影可看.  那已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時候,因為電視的崛起和質素問題,粵語片開始式微,年輕人都以看西片為潮流。  那時候戲院都流行放映早場(十二點半開場)和公餘場(五點半開場),放映以二,三輪的西片為主(有些“孤兒戲院”甚至長期放映二,三輪電影以節省成本,田灣戲院在結業前便是如此)。  早場,公餘場的票價一般比正場便宜一半左右,加上戲碼不俗(很多時候會放映一些我期待已久,但錯過首輪的電影),所以在小學末期,中學初期的時候,我看了大量的西片。  這些電影大都是頗有份量,質素甚高的製作,現在回想起來,其中很多在我腦海內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至今仍是念念不忘。(一個小小的題外話:不知你還記不記得,當年有些戲院如太平等會在月頭編印一張整個月的早場,公餘場電影的放映日程表,放在大堂以供觀眾索取,如此你便可預早得知當月有什麼電影可供選擇,此舉甚是利民方便。  我曾儲有幾張這些早場/公餘場表,可惜在幾次搬屋中遺失了,否則也可算是頗珍貴的香港戲院的文物)。


回頭說公餘場(那是我看西片最多的平臺),公餘場一般都以放映舊西片為主,舊的程度不限於二,三輪(即大概三至五年前上映過的電影), 有些甚至是幾十年前的老片 (我便在太平看過“亂世佳人”,夠“老”了罷)。  至於公餘場的片種,一般來說不出於西部牛仔片,二次大戰戰爭片,以及歐洲(主要是英國)的武士俠義以及宮庭打鬥片等類別。  當然箇中也有例外,譬如一些經典的愛情片甚而大師級的藝術片等,在片期許可下亦曾上過公餘場。  我想公餘場的功能是院主希望在非黃金時間以一些昔日大片吸引更多觀眾入場以增加收入,而觀眾則只想花一,兩塊錢入戲院消磨時間,歎歎冷氣,戲碼如何並非他們的首要考慮,當然最好是劇情緊湊,動作連場,如此才是物超所值,這也是為什麼公餘場大多以動作片為主的原因。  七十年代中伊始,電視開始入家入戶,市民既可安坐家中免費收看各類型的娛樂以及綜合節目,自然減低了買票入戲院看電影的意欲,慢慢的公餘場逐漸成為歷史名詞。  多年來我在早場/公餘場看過的西片不下百齣,不可能一一細數,只能擇其中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最深印象的在此細述,也好緬懷一下“老西片”的情懷.


(1)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


“仙”片可說是“我最喜愛舊西片”經典中的經典的首選,先不說電影的內容和質素,在我真正入戲院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其實已對戲內的插曲朗朗上口,何以如此?“  仙”片大概於67年在香港首映,我是在70年才在太平的公餘場第一次觀看此片,但在67年至70年這三年間,我已不斷的在電臺的音樂節目/點唱節目中聽遍片中插曲如“Do Re Me”,“My Favourite Things”,“Edelweiss”,“The Sound of Music”,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等等。  那時候我只是小學三,四年級,全然不懂歌詞的內容,但覺旋律甚為優美,Julie Andrews的歌聲清澈動人, 未看電影已在腦海內構建了一幕幕美麗動人的畫面。  直至正式入場看到電影,悅耳的歌曲在如詩似畫的外景襯托下顯得格外美妙動聽,扣人心弦,從此“仙”片亦穩佔我最心愛的舊西片的首位。


“仙”片可說是一齣有潔癖的電影,片中男女主角Julie Andrews 飾演的見習修女 和 Christopher Plummer 飾演的上校以及其七名子女當然是“忠”的,全部都是性格善良,愛心爆棚; 即使片中的"奸角",如有點心計的男爵夫人和蠱惑滑頭的Max,以及即使投身納粹,仍然天良未泯的大女 Lisa 的男朋友等,都被導演塑造得甚為可親可愛,不惹人討厭.  電影泌透著濃烈愛與美(臺灣將“仙”片為“真善美”,在某個程度上反映了電影的意念)。  電影的故事太耳熟能詳了,我不打算在此贅述,我只想說“仙”片之所以予我如此深的感念,是因為我在童蒙之初與她邂逅,那是一種如生死繫之的初戀的感覺,片中極柔揚悅耳的歌曲,風景,人物深深的釘在我的腦海內,幾十年過去,多少春花秋月,幾許夏日冬雪,但片中極美的畫面,深深印在我當年幼嫩的心靈,永不褪去。




"仙樂飄飄處處聞”在香港上演時的報紙廣告





"仙樂飄飄處處聞"電影演員45年後重逢合照,與45年前的照片對比



"仙樂飄飄處處聞"電影劇照 9



"仙樂飄飄處處聞"電影劇照 8



"仙樂飄飄處處聞"電影劇照 7



"仙樂飄飄處處聞"電影劇照 6



"仙樂飄飄處處聞"電影劇照 5



"仙樂飄飄處處聞"電影劇照 4



"仙樂飄飄處處聞"電影劇照 3



"仙樂飄飄處處聞"電影劇照 2


"仙樂飄飄處處聞"電影劇照 1



(2)美人如玉劍如虹 (SCARAMOUCHE )

“美”片可說是荷李活最著名,也是拍得最成功的西洋劍擊片,以俗一點的宣傳語言來說是佈景豪華,場面熱鬧,娛樂性十足。  “美”片我是在樂聲戲院看的,我還記得那是聖誕前後,場面十分墟陷, 我們差不多要坐到第一行。  直至今天我仍記得此片的電影廣告:“連場激烈劍鬥,豪華宮廷佈景”。這話其實不假,單以壓軸那場的西洋鬥劍來說,以當年的水準可謂拍得精彩絕倫,是全片的高潮所在。  電影的內容其實頗有點粵語武俠片的味道 ( 我依稀記得片中劍術大師對男主角說的名言:「劍,就像一隻小鳥; 握得太緊,它就會窒息;握得太鬆,它就飛走了。」, 此段甚富我們粵語武俠片中武林秘笈的況味),故事說法國大革命期間,安德列(史釗域格蘭加飾演)的好友被貴族都緬伯爵所殺,安德列為報仇匿在馬戲班拜師學劍,藝成後向都緬挑戰,竟發現他是自己的親生兄弟!  “美”片雖然是“鬼佬武俠片”,但緊張之餘又不缺幽默,主角史釗域格蘭加不是關德興式的大俠模樣,相反地他在片中風流倜儻,周旋於眾女主角中,這個安排平衡了電影的張力,讓觀眾看得很舒服。  值得一提的是片尾拿破崙的出場,把歷史與電影大大拉近,端的是神來之筆.




"美人如玉劍如虹" 電影劇照  8



"美人如玉劍如虹" 電影劇照  7



"美人如玉劍如虹" 電影劇照  6



"美人如玉劍如虹" 電影劇照  5



"美人如玉劍如虹" 電影劇照  4



"美人如玉劍如虹" 電影劇照  3



"美人如玉劍如虹" 電影劇照  2



"美人如玉劍如虹" 電影劇照  1



"美人如玉劍如虹”電影海報 2



"美人如玉劍如虹”電影海報 1




"美人如玉劍如虹”在香港上演時的報紙廣告



(3)六三三敢死隊(THE 633 SQUADRON)


我是在太平看633敢死隊的,我還很清楚記得那天我剛考完中三期末試的最後一科,考試的重擔剛卸下, 心情卻是莫名其妙的空蕩蕩的不著一物,順步之下走到太平戲院,看到公餘場上演此齣電影,想也不想便購票入場,其實那時候我志不在看電影,旨在找個地方躲一下,安撫一下自己一顆懸空的心靈。  我一向對二戰的電影都頗有好感,其中的經典者如碧血長天(The Longest day),中途島戰役(Battle of Midway)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都翻看了很多遍,事實上5,60年片港產片的規模與荷李活相差甚遠,要看真正的千軍萬馬,坦克大戰飛機,當然只能看荷李活的出品。


回頭說“633敢死隊”,相對上述大片而言,此片只可說是中型製作, 拍得也只能算是中規中舉.  電影是聯藝電影公司1964年的出品, 由華特.格羅曼Walter Grauman掌舵,奇里夫.羅拔遜 (Cliff Robertson), 佐治.查格里斯 (George Chakiris) 主演,內容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在挪威的一處險峻山谷中研發長程飛彈,準備對英國展開致命攻擊。英國皇家空軍接獲情報,組成六三三轟炸大隊進行特殊訓練,動用蚊式轟炸機(Mosquito)企圖飛進這個具有高度危險性的峽灣內摧毀懸崖下的工廠。  片中最大的情感衝突是挪威當地的反抗軍協助破壞保護工廠的高射砲,反抗軍首領不幸被擒, 為防反抗軍首領在德軍嚴刑拷打下洩露此項秘密行動, 轟炸大隊隊長被逼轟炸他被拘禁的醫院, 而反抗軍首領的妹妹偏巧正是隊長的戀人......。 


 喜歡633敢死隊,是因為我剛好在“那個環境”看了“這套電影”,它成了一個獨特的印記,代表著我對前中學時代的告別, 有點“無厘頭”了,是不是? 我想人便是如此,記憶是個很奇怪的“器官”,你不能控制它記得什麼,不記得什麼,或者因為某件事物而聯想起某段感覺,幸耶?不幸耶?那要看你是什麼人了。  時至今日,我仍很清晰的記得那天散場後我步出戲院,陽光依然燦爛,心底的忐忑居然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是對戲中結局的不解:奇里夫.羅拔遜最終是否死去?








"六三三敢死隊”在香港上演時的報紙廣告



"六三三敢死隊”電影海報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14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13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12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11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10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9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8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7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6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5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4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3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2


"六三三敢死隊" 電影劇照  1


(4)夢斷城西(WEST SIDE STORY)


我之所以對“夢”片有深刻的記憶,是因為這齣電影我是和老媽子一起看的。  我老媽是舊式婦女,當然不懂英文,但說也奇怪,我印象中她好像看外語片多於港產/中文片。  童年時她忙於家務,加上家庭環境並不富裕,她甚少有機會看戲,直至我小學末期,家境稍為改善,她看戲的機會才多起來。  有段時期她會在週末帶我們幾兄弟往維多利亞公園泳池游水,游完後若時間尚早,她會在銅鑼灣逛一會,那天興之所致甚至會看齣電影,而“夢”片即在某個星期六,我們從泳池出來後途經京華戲院,她忽然決定要看電影的情況下看的。  夢斷城西是齣現代歌舞劇,其故事改編有沙翁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只不過背景和時空從十五世紀的義大利搬到二十世紀的美國而已。


我看這齣電影時不到十二歲,完全不懂內容的深意和劇情的衝突,覺得當中的歌舞沒有“仙樂飄飄處處開”般悅目和容易上口,但卻挺喜歡女主角妮坦妮活 ( Natalie Wood),她在片中飾演既純真但又帶點野性的少女 Maria,甚是討好(70年代很多女孩子取 Natalie 為其英文名字,都是受了她的影響)。  第一次看“夢斷城西”時我大半時間在納悶,不明白男女主角為何如此苦惱(年紀太小之故),直至戲的中段主題曲“Tonight”響起,心頭不覺一震,頓覺天下間的柔情都聚在男,女主角的心底眼裏,遂打醒精神去觀賞電影的餘下部分。  “夢”片讓我愛上了妮坦妮活好一大段日子,我個人認為“青春夢裏人”(Splendor in the Grass)才是她巔峰之作,可惜所遇非人,妮坦妮活於1981年­離奇墮海身亡,終年43嵗,又一個天妒紅顏的故事。



"夢斷城西”在香港上演時的預告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16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15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14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13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12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11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10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9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8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7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6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5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4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3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2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1








31 則留言:

  1. 我淨係睇過 The Sound of Music 同夢斷城西。細個時識唱The Sound of Music 啲歌呢。我諗喺老式大戲院睇味道一定唔同。

    回覆刪除
  2. 633 係 my favourite,主演還有金毛虎,到現在 I like 西片+old song. 一般有一定水準.

    回覆刪除
  3. 九個人, 四十年後重逢合照, 少點緣也不可.

    回覆刪除
  4. 四部電影, 都是在"麗斯"與"百樂門", 這兩家二輪戲院, 首次看的大片, 好片.

    回覆刪除
  5. 美人如玉劍如虹:沒有看過!其他都看過很多次,仙樂飄飄處處聞,夢斷城西,買了 DVD 收藏!仙樂飄飄處處聞是小五時學校帶我們到麗聲戲院睇的,好興奮!

    回覆刪除
  6. "仙”片大概於67年在香港首映" : -
    I believe it was 1964-65, when I was in secondary 4. We also went to the movie in "麗聲戲院" through arrangement by our school.

    回覆刪除
  7. "(2)美人如玉劍如虹 (SCARMOUCHE )" : -
    should be Scaramouche.
    Eleanor Parker(绮莲娜柏嘉), Janet Leigh(珍纳李) and Mel Ferrer(米路花拉) were all very famous during this period.
    "美人如玉劍如虹" 電影劇照 6 : -
    Parker in purple with Leigh in silver.

    回覆刪除
  8. "六三三敢死隊”在香港上演時的報紙廣告 and "夢斷城西”在香港上演時的預告 : -
    Coincidentallly George Chakaris (佐治查格里斯) was in both films. Wonder how many remebered him now(he was in the centre wearing a red shirt in "夢斷城西" 電影劇照 11).

    回覆刪除
  9. 最近到東歐旅行,去Salzburg程車,就係播緊The Sound of Music套戲(唔係第一次睇,以前電視經常重播)。跟住就參觀幾個filming scenes,仍然保留著當年模樣。慨嘆香港好多建築都冇好好保留,唔好話幾十年前,可能十零年前嘅香港同而家已經好唔同。如果想睇番舊香港照片,我都經常到貴blog懷緬一番。

    回覆刪除
  10. 很欣賞昔日的西片譯名:仙樂飄飄處處聞,夢斷城西,美人如玉劍如虹,全都很有詩意。

    回覆刪除
  11. 西環兄,銅鑼灣居民兄,

    >>>配錯姻緣搭啱線 (Same Time Next Year).

    咁就會隨時發生「入錯棺材死錯人」-(The Wrong Box)喇!

    >>>牡丹花下鬥風流 ( Fuuny Things that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咁既情形出現有可能係因為「神女有心空解珮」- (The Rat)或「一樹梨花壓海棠」- (Lolita)所引致,但千祈唔好變成「雲雨巫山枉斷腸」- (That Forsyte Woman)後,就臨尾攪到「亂世桃花逐水流」- (Angelique),甚至於要「驚天動地搶人頭」- (Bring Me the Head of Alfredo Garcia)。

    回覆刪除
  12. Johnh兄,西環兄,

    >>>"美人如玉劍如虹" 電影劇照 6 : - Parker in purple with Leigh in silver.

    Eleanor Parker(绮莲娜柏嘉)呢套戲內(1952年)是第一女主角,佢同時亦即係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 - 1966)內飾演女男爵那位演員也,绮莲娜柏嘉係荷李活素有千面女郎稱號。

    回覆刪除
  13. 細個時跟長輩入戲院睇夢斷城西,覺得好新鮮及連場歌舞,最有印象之一係中文字幕將 the Jets & the Sharks 譯為噴氣黨及鯊魚黨;鯊魚黨-Puerto Rico幫,噴氣黨-波蘭裔飛幫。

    現在睇返男主角李察卑瑪外型唔差,比較家下西片啲所謂靚仔小生好樣好多,可惜演技較為拘謹稚嫩,一片玩完,跟片中又唱又跳又演搶晒鏡既佐治查格里斯及羅斯譚布連好難揮。

    回覆刪除
  14. 各位兄台&仁姐,

    玩下開心下,尤其現今香港,唔宣洩下真係好易...

    再蒞斬多二兩:

    「入錯棺材死錯人」-(The Wrong Box)既後果就緊係「上錯天堂投錯胎」 - (Heaven Can Wait)啦!

    攪到要「驚天動地搶人頭」- (Bring Me the Head of Alfredo Garcia),無非都係啲佬嘗到「雲雨難忘日月新」- (Moment To Moment)個種景況後,時時回味而忘記唔到個位「蝶浪蜂狂孽海花」- (Tattooed Temptress)既「歷盡滄桑一婦人」- (Silence Of The North)啫。

    回覆刪除
  15. 西環兄,

    >>>但從來沒有真正紅過的有"殉情記"的李安納.惠定(一般譯作李安納韋定-Leonard Whiting)和"情淚種情花" 的布魯斯·羅賓遜(Bruce Robinson)~~

    查實布魯斯羅賓遜初登銀幕,都係係法蘭高齊費里尼Franco Zeffirelli執導呢套殉情記裡面演出,角色就係羅密歐摯友Benvolio,誰知兩人都不能大紅大紫,不過,相較下布魯斯羅賓遜都曾演出過如你所述既大導演Francois Truffaut{杜魯福}之"情淚種情花",但李安納韋定甚至奧莉花荷茜重更加不過爾爾。

    利申:個人並不覺李安納韋定及奧莉花荷茜特別英俊或靚女,但無可否認佢兩位係咁多拍過羅蜜歐與朱麗葉/殉情記時年齡心性係最貼切原著既演員。

    一想到Norma Shearer{娜瑪絲拉}同Leslie Howard{李斯梨侯活}係1936年主演既超齡羅蜜歐與朱麗葉,前者34歲,後者43歲,真係幾好戲都難以投入。

    回覆刪除
  16. 後補:點超齡都好,睇蒞到現時為止,電影中最扒既朱麗葉肯定係1996年由Leonardo DiCaprio{李安納度狄卡比奧}同Claire Danes主演既「羅蜜歐與茱麗葉後現代激情篇」莫屬。

    如果朱麗葉好似Claire Danes咁既款,我係羅蜜歐就情願早早自殺了斷,以免望多Claire Danes兩眼個種痛苦重慘過死。

    怕且睇中Claire Danes咁款既朱麗葉,係因為羅蜜歐飲大咗或隊草太多先發生鬼掩眼,後來羅蜜歐清醒番發現失身於咁既扒女,加上被對方死追難追兼恐嚇要公告天下,無顏見江東父老兄弟兼悲憤羞辱,唯有死過啃呢件扒。hahahahaha

    回覆刪除
  17. 應該係「唯有死"好"過啃呢件扒」instead of 唯有死過啃呢件扒,打漏一個字。

    回覆刪除
  18. 賈真兄西&環兄:
    1. Yes I agree with you two that Parker was more versatile, or "風情" as 西環兄 put it, than either Leigh or Andrews.
    2. Career-wise Chakiris was more successful than either 李察卑瑪 or 羅斯譚布連. He appeared in many films in the 60s.

    回覆刪除
  19. 六十年代,係港英政府做靚嘅時候,做嘢地點就係舊郵政總局,有一日,試過大蛇王,走去皇后戲院睇二點半,散傷跑返寫字樓浮一浮頭,跟住走去娛樂戲院睇五點半,散塲走番去皇后再睇多一次二點半睇過果套電影,不過呢次係七點半,即係一日睇同一套戲兩次!
    果套戲睇到我喊,就係"舞臺春秋" Limelight 差利卓別靈自編自導自演,自作曲,自編曲!該電影本來係舞臺劇,甚受歡迎,跟住搬上銀幕,劇情十分感人,主題曲旋律動人,以前讀者文摘出過一張電影主題曲集,收有此曲!當日睇一次,流泪一次!
    一套西片係戲院睇幾次,除咗呢套外,仲有"沙漠梟雄","齊雅哥醫生","碧血長天","錦繡良緣"Fiddler on the Roof (1971)主角被香港啲電影師爺翻譯為"杜甫",台灣譯為杜博Chaim Topol,主題曲又係感人,,,,,sunrise! sunset! sunrise! sunset! 以前啲戲,真係令人回味!

    回覆刪除
  20. 不錯,感謝分享

    回覆刪除
  21. Wong Tai Sin Kai Tak 遊樂場是我小時的天地,睇完中片就過去睇西片,一般是牛仔片,Roman大帝國片+War片,Every Saturday or Sunday go there.

    回覆刪除
  22. 最記得當年的一連串二戰片, 德軍坦克及裝甲車不少是以美軍貨頂替.

    回覆刪除
  23. Soldier兄,

    >>>最記得當年的一連串二戰片, 德軍坦克及裝甲車不少是以美軍貨頂替.

    呢個情形都似乎可以理解!首先,當盟軍係1944年6月6日展開諾曼第登陸戰後,德軍失守,戰事形勢開始逆轉,就算德軍重有重型武器、坦克及裝甲車在手,但跟着個年佢地係歐陸節節敗退,再加上東邊被蘇聯紅軍箝制,乜重型武器都會賣少見少又或被攻毀、又可能被充公,所以要拍大場面既話,用真貨應該不充足,故用A貨代替有其必然理由。

    不過,話時話,荷李活二戰片入面既德軍,好多時真係由出名德國演員或德裔演員充任:如卻佐真斯 Curd Jurgens,賀斯保賀滋 Horst Buchholz ,翟科比 Gert Fröbe,加劉斯堅斯基 Klaus Kinski...等等。

    回覆刪除
  24. 西環兄您好! "十誡" 能否也算上老西片? (我是掹車邊的七十後.)

    小時候念教會學校, 聽得多聖經故事, 雖然那時未正式歸信, 但每次看 "十誡" 紅海分開那一段 (小時候明珠台每年聖誕都會重播的), 都會感動到喊. 現在回想, 可能那時候已經有信仰的種子吧.

    "時光倒流七十年" 也很經典. 情人節一定會重播.

    近年最有意思的戲名翻譯, 應該是"孤疑 (orphan)" , 那個 "食字" 完全表達了電影的中心思想.

    回覆刪除
  25. 我估一般人口中所講既老西片,大致上會係'70年代或頂多'70年代中期前個啲。

    原因就係係呢段時間之前香港經濟還未起飛,國語片同粵語片製造與西片根本無得比,雖然有兩間本地電視臺,但當時自製節目唔係太多,彩式廣播亦未全面,加上娛樂選擇不多,入戲院睇戲係大多數人較能負擔得起既共同節目,而且睇西片重好多時能夠睇埋外國風光,以港人個時經濟,外遊重未成氣候,入戲院真係好吸引,不過踏入'80年代打後,一方面本地電視臺製造發展已較成熟,同時香港經濟亦開始起飛,本土文化提升,港產片攻勢續漸凌厲,娛樂選擇又走向多樣化,但反而西片製造兼發行因荷李活大片廠一條龍制定相繼崩潰,產品再唔係以前個類大堆頭大明星大佈景製造為主,吸引力續步收縮,此消彼長之下,西片再不能獨領風騷,所以講到所謂舊西片,大多會集中係其黃金時期,即'70年代以前。

    回覆刪除
  26. 你好,我是蘋果日報副刊, 專題組的記者陳慧敏。
    因為正在做一個關於香港街頭表演的文化故事,
    看了「西灣的光輝歲月」的文章《式微的行業》,
    覺得資料及相片都很詳盡,
    所以希望可邀請你幫忙做個訪問,
    或讓我借用一些資料及相片,放在故事裏可以嗎?

    以下是我的聯絡
    emm_ahman@yahoo.com
    96701501
    希望可收到你的回覆,謝謝。

    回覆刪除
  27. 西環友,今日睇蘋果,話英國國家檔案館,upload咗700張香港殖民地時期從未曝光嘅照片,有興趣可以去睇下。http://www.flickr.com/photos/nationalarchives/sets/72157631193302238/

    回覆刪除
  28. 西環兄你好!絕對同意仙樂飄飄處處聞老西片中經典之經典!未知兄台有否在真光看過馬戲千秋亦是經典之作!兄台上述眾多名片有幸大多欣賞過!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
  29. Eleanor Parker,伊蓮娜柏嘉 是頂級美人,仙樂飄飄處處聞(男爵夫人), 美人如玉劍如虹(馬戲班),西廂琴斷

    回覆刪除
  30. 樓主,有沒有看過" The longest day" 另外我看過兩少無猜接近六次,每次看完都有小小留眼淚!

    回覆刪除
  31. The longest day已翻看過不知多少遍,最記得的是片長逾三個小時,電影放映至中段會來個中埸休息,戲院會安排個職員掛個食物籃站在銀幕前供觀眾購買零食,這在今天來說可謂匪議所思~~

    回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