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熱狗巴士的前世今生 - 補遺篇



































一部巴途經半島酒店外, 背景是 YMCA



1960年代的
深水埗大埔道、南昌街交界





1960年代的彌敦道、柯士甸道交界.  右側可以看到老牌綢緞萬邦綢緞






1960年代的佐敦 - 彌敦道、柯士甸道 ,  新樂酒店仍然奇蹟地健






1960年代的太子 -彌敦道、水渠道 交界.  照片的正前方是「麗聲戲院」,  其鄰是「凱聲戲院」






1960年代尖沙咀巴士總站




1980年代初的佐敦道.   左側是嘉禾戲院, 是當年人流最多的戲院之一, 也是港人的集體回憶.  現時位置已改為化粧品店、銀行








1970年代的香港仔內街,一部77中巴 (香港仔至西環) 正泊在總站







1970年代一部73號 (華富村至赤柱)中巴途經香港仔大街外






1981年一部102號過海隧道巴士駛經北角,背景是國都戲院





1990年代初一部5B號的小型丹拿珍寶中巴駛經中環, 背景是希爾頓酒店


六十年代一部3號短身佳牌中巴,就算用也因路面限制,多數用短身佳牌巴士






一部13號佳牌亞拉伯五型中巴停泊在中環天星碼頭總站








早期行走大嶼山的巴士 2





早期行走大嶼山的巴士 1








80年代、中巴的"丹拿珍寶"型雙層巴士, "丹拿珍寶"是香港第一代"後置引擎"巴士.   圖為一部行走銅鑼灣至堅尼地城路線的5號中巴停在中途站上客






70年代初中巴從英國購入的二手 "Leyland Atlantean 利蘭亞特蘭大" 巴士








70年代九巴的"Leyland Albion 55 亞比安55"型單層巴士.   服役年份由1976至1992年






70年代初、香港九巴從英國購入72部二手 "Leyland Atlantean 利蘭亞特蘭大" 巴士、但服役年期非常短、因該批巴士引擎性能並不隱定、終在1979年全數退役.   圖為  "利蘭亞特蘭大" 雙層巴士




1970-80年代的 "AEC Regent IV"型雙層九巴






1990年代中的大角咀碼頭巴士中途站停泊部 72號巴士







1955年新界某地的巴士總站





1970年代的上水巴士總站。  70號巴士從上水準備開往佐道道碼頭






1983年的上水石湖墟巴士總站。停泊開準備開往文錦渡的單層巴士





1983年的上水石湖墟巴士總站。  停泊部準備開往沙頭角的78號巴士






1961年駛經黃大仙置區的巴士



1967年暴動期間群眾在中國銀行外抗議




吉時吉巴士.  吉時吉是一個旅服務公司 (Tourist Service), 城巴曾經租用該公司亞特蘭大行走海洋公園線/樂富線.  吉時吉在八十年代中期結業,它的車隊就由城巴接手,當年城巴也因此多了一批日產ECHO小巴、日產柴油中型旅遊巴和平治旅遊巴




1970年代中環畢打街



1970年代石硤尾巴域街









1970年代彌敦道










1970年代香港仔大道, 左邊空置的地盤現在為香港仔市政大廈及香港仔中心, 背為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1964年的尖沙咀火車站外




1960年代彌敦道


1970年代德輔道中










1960年代的佐敦道









1960年代彌敦道


1974年佐敦道



1971年從倫敦戲院油麻地方向 






1978年尖沙咀彌敦道柏麗大道







一部駛往海洋公園的48號中巴停在中途站上客







一部駛往香港仔的7號中巴途經皇后大道中





一部編號12D的雙層巴士停泊在總站




一部編號11D的雙層巴士停泊在觀塘碼頭總站







1949年九巴引入雙層巴士, 圖為一部雙層巴士泊於尖沙咀碼頭總站






1970年代的佐敦道碼頭巴士總站






1979年城巴開始營運







新巴於1998年贏得政府批出中巴的八十八條港島巴士路線的專營權.  圖為一輛新巴途經中環干諾道中.   這裡我想簡略地回顧中巴的隕落, 1980年代是香港公共交通事業全面發展時期,隨着地下鐵路、電氣化火車等相繼通車,各巴士確實碰到挑戰,只好提升自身水平應戰。  九巴推陳出新,於1989年引進首部雙層空調巴士,並增設豪華巴士路線,又成立九巴車長訓練學校,希望與鐵路交通工具一較高下。

反之,中巴卻停步不前,港島線全面通車後,中巴的載客量下跌一半。究其原因,除了地鐵的競爭大股東無心經營才主要死因; 這個問題幾乎反映在各個環節 -
服務差劣、巴士殘舊、誤點,在市民如潮水投訴聲音中仍未見改善,而內部員工亦對公司退休金制度不滿,甚至發生工潮,令教育署歷史性宣佈中巴大罷駛首日港島區上午校停課。  港府鑑於中巴服務未如理想,於1992年及1995年決定將中巴部分路線公開競投,最後由城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巴)奪得,成為第二大專利巴士公司。雖兩度削減其專營權, 中巴服務亦欠理想,1997年,中巴過了限期才遞交延續專營權申請,跟港府討論更有分歧,堅拒引入八達通, 於是港府宣佈不再延續中巴專營權,該權到1997年8月31日深夜結束。  而在招標下,中巴的八十八條巴士線營運權由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巴)投得,令其一躍成為全港第三大專利巴士公司。

中巴早期其實是頗為積極地回應競爭,包括三加二座位、一人控制巴士等制度亦是由中巴率先引入, 但到後來卻拒絕回應市場需求,例如市民對服務水平的提高及堅拒引入八達通等,最終逆流而失敗。

於是新巴、城巴直接在港島競爭,為鞏固市場地位不斷增加車輛服務,但卻帶來擠塞、污染等社會成本。直到2003年,新巴母公司周大褔企業有限公司旗下之 Delta Pearl Limited 從Stagecoach Group 手上收購城巴,港島巴士服務又再回到單一個集團手上







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一部6號單層九巴,  注意九巴車頭上的路線牌箱,中文的目的地是尖沙咀,但英文的目的地卻是天星小輪,足在1940年代,天星小輪碼頭幾乎代表了整個尖沙咀區





1970年代單層九巴於荃灣沙咀道停站落客





1960年代後期,九巴改行一人售票制,有關巴士的車頭有「三劃黃」的標誌







RLX1為全港首輛雙層後置引擎巴士,設計完全配合一人控制模式。圖為RLX1出廠首日,中巴邀請一眾貴賓試乘新車,開往淺水灣






RLX1/SF1於1970年代是中巴的「招牌車」,中巴經常派出參加公開活動





部份PD從隧道線退下來後,迅速投入東半山路線,如11號、25號





一批PD於1981年退役,被擱置在中巴於灣仔新填地的臨時停車場內



 
二輛 104號過海巴士停泊在白田總站







一輛 103號過海巴士駛經中環木球會





1960年的筲箕灣道







1970年的筲箕灣道





1974年,一輛停泊在中環總站的MW9的巴士。  巴士不設前門,只設一道尾門,因此中巴仍需安排售票員在車上售票







加裝前門後的MW3,加入了車頭路線牌和擋風玻璃






1930年的干諾道中 , 必打街 , 皇家碼頭巴士總站





1933年的干諾道中皇家碼頭





1950年代的干諾道中皇家碼頭廣場





1960年代初干諾道中




1970年,剛從英國運抵香港的前Southdown Motor Services「亞拉伯四型」,停泊在中巴的柴灣車場




1977年的華富(北)總站,左邊的是行走黃牌快線40號的M6,右旁為當年碩果僅存的LW---LW53





改裝後的M41,外型趣緻,中巴的員工戲稱為「龍貓巴士」






1972年9月,初啟用新中環總站內,全是「佳牌」的巴士





1980年代,藍色的S7車隊仍然活躍於南區路線.   圖為一輛 4號巴士停泊在北角碼頭總站



率先裝上黃州二型車身的LX46,於1976年投入服務,並塗上了藍色及白色為主調的簇新色彩









LX68前身為一台單層「長龍」,1965年投入服務。  於1974年6月,重建成為雙層巴士LX68.  圖為一輛LX68中巴停泊在中環總站








一輛簇新的LX258停泊在剛落成不久的置富花園





一輛剛翻新完成LX295正於中環總站接載乘客







於1981年出廠的LX,上層車頭亦改用全幅推拉式車窗





1980年3月,連接鴨脷洲與香港仔海旁的鴨脷洲大橋落成通車,中巴開辦95號線接駁兩地,從此鴨脷洲居民出入不必再依賴街渡了。  圖為一輛中巴途經鴨脷洲大橋開往香港仔石排灣






改良後的「黃州一型」車身,車門改為窄門設計,以便控制乘客上落車的秩序





一輛長龍AH4052(LX34) 8號巴士駛往柴灣





中巴於1963年訂購了十部特長版本「亞拉伯五型」單層巴士應付柴灣區路線的大量乘客,這批巴士以企位多取勝 。  「長龍」巴士的最大問題是它轉向時的掃圈面積竟達90呎﹗巴士在路窄多彎的港島區行駛甚為不便。  政府為了使長度達35呎9吋的「長龍」能順利投入服務,以「道路交通建設及使用條例」(Road Traffic Construction and Use Regulation)第六條,豁免「長龍」的申請手續。  「長龍」 雖然正式批准投入服務, 按照規定只准行走8號、8A和8B三條路線。
  
長龍一直是柴灣區路線的主力。  圖為簇新的AC4788,於1966年8月停泊在北角碼頭巴士總站。  可見車身上清楚標明了乘客上落車的安排﹕尾門上車,中門落車







一輛T10於1996年6月駛經常安街,往小西灣方向。 這幾部「紅番頭」訓練巴士是大部份中巴車長入行前首先接觸的巴士

18 則留言:

  1. Deli Prince Club 美味少爷2012年6月19日 清晨5:59

    very nice. thank you so much.

    回覆刪除
  2. 我記得特長版本「亞拉伯五型」單層巴士後其曾經行駛過5號路綫 ~ 當時是大坑至屋尼地城!

    回覆刪除
  3. 想不到1974年仍有只設尾門的巴士。記得那一年有一位曾在外國居住多年的老師,上課時弄不清香港的巴士門是開在前面還是後面,全班同學都指出是在前面的。

    回覆刪除
  4. 個人十分鍾意"Guy Arab UF型" (the 14th pix of this post)單層巴士.因它有一獨特之處,其轉波是半自動化,司機只要預先推動長長的波棍,先準備進入須要的波段,當轉擋時才用力腳踏極力子一下完成轉擋.而不是傳統的先踏極力子,然後推動波棍,再鬆極力子完成轉擋!

    回覆刪除
  5. 中巴昔日是十分進取,買車絕不手軟。

    回覆刪除
  6. 部份PD從隧道線退下來後,迅速投入東半山路線,如11號、25號
    --------------------------------------------------------------------------------------------------
    請注意熙信樓(現在叫熙信大廈)已加建完成, 拍攝時應在1975年後, 而照片遠景見星加坡酒店招牌, 它在七十年代末開業.

    回覆刪除
  7. 1960年代的太子 -彌敦道、水渠道 交界. 照片的正前方是「麗聲戲院」, 其隔鄰是「凱聲戲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illy the Kid 七十年代初由占士高賓主演, 他憑"特務飛龍"成名. 不知六十年代的這一齣又是誰擔綱的?

    回覆刪除
  8. 1960年代的太子 -彌敦道、水渠道 交界. 照片的正前方是「麗聲戲院」, 其隔鄰是「凱聲戲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麗聲戲院在六十年代放映的Billy the Kid (鐵膽英雄). 照片隱約顯示: Robert Taylor.
    馬上在Youtube找到這齣1941羅拔泰萊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ir6c_FWggU

    回覆刪除
  9. 應該是41號巴士停泊在北角碼頭總站 ^^

    "1980年代,藍色的S7車隊仍然活躍於南區路線. 圖為一輛 4號巴士停泊在華富邨總站"

    回覆刪除
  10. 美樂人生 Wwai Wai's Piano2012年7月4日 晚上8:12

    嘩!圖片見證著香港人的生活史啊!

    回覆刪除
  11. 相當詳細,讓我知道香港巴士的歷史.

    回覆刪除
  12. 是否找不到九巴的"利蘭亞特蘭大" 雙層巴士的圖片?

    回覆刪除
  13. 是12號B呀,我以前日日到搭

    回覆刪除
  14. 搵到咁多相, 好利害~!!!! 真係唔講唔知, 以前既巴士係咁既樣...

    回覆刪除
  15. 非常珍貴的圖片,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
  16. 從圖中可以看到中巴跟九巴管理方面的分別,九巴嘅車隊齊整清潔,型號較統一,中巴拉七搭八,以記憶中,中巴車身及內籠比好似冇人掃,雖然九巴也不見得很乾淨,對比起來差很遠!
    員工方面一樣,中巴的態度較不友善,老鬼同佢地都嘈咗好多次,尤其係華富工作那段時間,不過果時冇乜人會"維權"去投訴.
    講起巴士,又關我事,七幾年我做銷士那間英國行代理一些建做巴士,船,貨櫃箱的防漏材料同粘貼駁口材料
    ,原來果時香港不論中巴,九巴,為咗節省成本,同埋要就香港環境,訂嘅巴士只係訂車底盤同車頭,裝車身係係香港攪嘅,兩巴都係判俾人做,有啲就係中巴北角車廠(好似叫梁乜記咁,唔係記得咁清楚咯,有啲就係九巴荔枝角廠負責嘅姓伍,九巴嘅單層巴士就係荃灣大連排山邊嘅外判廠做,記得老細姓甄!佢地好好嘢,整得鬼咁靚,印象最深嘅,佢地搵啲天花燈架嚟做鬼面罩嘅水箱柵欄,幾鬼企理!
    相信家陣大部份巴士車箱都係make in Hong Kong!
    唉,香港果時啲人好鬼叻㗎,真係飛機都做到出嚟,果種"上進,靈活,勤奮,拚博",先至係香港嘅核心價值.
    補遺:香港曾經試過係做船中心之一,過萬噸嘅輪船都做過唔少,好多人唔係點知,而且唔係好耐以前嘅事!唉,不過都幾十年咯!

    回覆刪除
  17. 您好, 我在網上搜集一些香港資料時, 看到您的Yahoo Blog, 越看越感恩, 感謝您將這麼多的回憶, 記錄、保留、整合及分享, 我們在建立一個 facebook 群組, 分享香港的人與事, 希望帶出香港情懷, 請問若我們想轉載您所搜集的圖片 及 說明文字(Caption), 能否轉帖分享? 另外, 是否需要加入版權來源?

    有關facebook的專頁是 700萬人at 香港
    http://www.facebook.com/700.HK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