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初的砵甸乍街

1941年的防空洞. 1941年12月初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
開始受到空襲

1960年代的銅鑼灣球場. 左側可以看到聖瑪麗教堂,
聖保祿醫院在中間, 後面則是南華球場

1970年尖沙咀海濱. 前方可以看到舊尖沙咀九廣
鐵路火車站,左邊是舊青年會大樓

1968年的堅尼地城垃圾焚化廠

1968年堅尼地城屠場,旁邊的是堅尼地城焚化廠

1970年彌敦道 近佐敦道交叉路口

1970年的佐敦道及彌敦道佐敦道交叉路口

罕見的皇后大道中夜景,照片攝於1955年

1950年代初軒尼詩道。可以感覺到道路比今天
更寬,天空更藍, 人也更加悠閒

1940年代藍煙囪貨倉的員工宿舍

1940年代的麼地道。右側的建築物應該是鯉魚門大廈
. 前方可以看到藍煙囪貨倉, 今天的新世界中心

1966年彌敦道東英大廈

1960年代的彌敦道 8

1960年代的彌敦道 7

1960年代的彌敦道 6

1960年代的彌敦道 5

1960年代的彌敦道 4

1960年代的彌敦道 3

1960年代的彌敦道 2

1960年代的彌敦道 1

1950年代彌敦道南京街交叉路口

1940年代的筲箕灣電車總站

1964年薄扶林道今天玫瑰里兒童遊樂場的位置

舊西營盤郵政局, 即現位於薄扶林道27號
的西營盤郵政局和消防員宿舍

1930年代鳥瞰尖沙咀, 可以看到九龍倉碼頭和倉庫

1930年葡萄牙水上飛機從九龍飛回澳門,
可以看到昂船洲

1966年的灣仔告士打道. 60年代中期告士打道的填海
工程仍在進行中

1930年代火車在大埔脫軌 2

1930年代火車在大埔脫軌 1

1965年的深水埗,可以看到60年代中期深水埗
的填海工程正在進行中

1950年代的旺角警署

1950年代的尖沙咀漆咸道

1950年代的旺角亞皆老街

1950年代的彌敦道. 照片右邊的建築物是重慶商場,
即為重慶大廈的前身,在50年代末被拆除

1950年代的彌敦道工展會. 彌敦道工展會位置即為
今天的尖沙咀喜來登酒店

1943年的北角,可以看到英皇道電車軌道

1950年代 Bruce Hammond 女童孤兒院 2

1950年代 Bruce Hammond 女童孤兒院 1

尖沙咀漢口道街口中段近海防道方向即, 現在馬會
投注站對面,左邊大厦可能是漢興大厦,遠處隱約見到
模漢百貨公司招牌

1950年代的灣仔告士打道海濱, 告士打道是填海而成.
左邊是灣仔碼頭,中間的是六國酒店,右側是海員俱
樂部,即為現在的夏愨大廈

1950年代的廟街

1950年代灣仔分域街的街角

1920年代遠觀青洲

1960年代尖沙咀的海景大廈. 僑豐在1960年代是間
相當大的地產開發商,曾在觀塘道興建啟德大廈

1960年代的馬頭湧道

1930年代香港釀酒廠的大門,香港釀酒廠後來
被生力啤收購

1930年代的釀酒廠

1930年代太古糖廠和油漆廠

1949年的油漆廠

1930年代的加拿芬道

1950年代建國工廠大廈

1950年的代佐敦道

1950年代的油漆廠

1950年代的油漆工廠大廈 2

1950年代的油漆工廠大廈 1

1960年代的尖沙咀金馬倫里, 即現在通利琴行
望向正在興建的彌敦道華敦或美敦大厦

1960年代從尖沙咀赫德道望向正在興建的格蘭洒店

1963年的新填海土地

1963年正在興建的荃灣福來邨,拍攝位置似是海壩街
官立小學(海壩街和路德圍交界)。 福來邨是新界首個廉
租屋,仍未拆卸

1950年代彌敦道近佐敦道處

1963年的中電公司工程車

1963年新落成大廈

1963年的啟德機場

1961年的彌敦道. 右邊建築物在70年代末發展成為
恆豐中心(彌敦道216-228), 地底層則成為敦地鐵
站出口. 戰前/後李小龍及其家人曾在此處居住

1950年代獅子山下,現今橫頭磡/樂富區

1977年巴黎Bluebelle舞蹈團的成員在香港天星碼頭擦
鞋, 為殘疾兒童籌款
感謝您的分享!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周!
回覆刪除1963年正在興建的公屋,相信已經被拆卸了!
回覆刪除西環兄,你好! 剛剛在網上看到一篇生於五十年代的文章,作者親述自己如何從石硤尾走到九龍塘。我這八十後讀來覺得不可思議,也羨慕當年當中學生和大學生的優越感,因為即使我幾年前唸完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學士、碩士也覺得不外如是了,通街都是大學生。有時間也請你看看吧,說不定你會找到共鳴。 http://www.hongkongwriters.hk/node/619
回覆刪除擦鞋, 為殘疾兒童籌款:D
回覆刪除很棒既活動~!!:D
These memories surely remind our good old days.
回覆刪除1930年代的加拿芬道
回覆刪除若非標明拍攝地點,真猜不出這是香港。
西營盤舊郵政局
回覆刪除小時候曾聽母親說這是我接種牛痘的地方。以往出生的嬰孩需要接種牛痘預防天花,因為感染天花,有機會變成麻子,臉上出現「豆皮」,凹凸不平,損害顏容。通常接種牛痘在腳或手臂,種了牛痘的地方會「發」得很厲害,留下永久的疤痕,現在我的小腿上也有兩道疤痕,怪難看!人們為了防止孩童用手抓傷接種的傷口,都會在傷口上加上一個金屬罩,類此現在用作打邊爐的小罩籬,旁邊用兩條布帶縛住。
1960年代的銅鑼灣球場
回覆刪除我們稱之為"陸軍球場"。
估不到你會引用我介紹荃灣福來邨舊相片的內容,我只是因為小時候住在福來邨附近,知道那幾座樓的位置,加上我就讀的小學和中學都在福來邨隔鄰,所以我知道該相片一點資料。
回覆刪除1930年代的加拿芬道-不說還以為係歐洲! 謝分享!
回覆刪除thank you so much. they are all very precious. keep on.
回覆刪除我對懷舊 / 住昔的事很感興趣。看過你的網誌很多遍。謝謝你的堅持。
回覆刪除馬田
您好!抱歉因家事好久沒有到訪。43年的北角,左下角有一群馬,是否用作負重工作?
回覆刪除'1950年代初軒尼詩道。可以感覺到道路比今天更寬,天空更藍, 人也更加悠閒'
回覆刪除好同意您ge感覺 ar
唔只係 HK, Macau,甚至全世界(除了落後地區/國家)變得無以上ge感覺......
聖瑪麗教堂即是聖瑪利亞堂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