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早在1933年已有汽車渡輪服務, 其基本的
設計多年來很少改變
1950年代的中環德己立街,今天的蘭桂坊
氣招牌被颱風露絲吹塌了
維園東邊出口, 可以看到泳池、銅鑼灣政府合署
以及馬寶山
還沒有東區走廊年代的銅鑼灣. 可以看到維園, 百德
新街及避風塘. 左邊的是銅鑼灣政府合署,位於維
園泳池對面
銅鑼灣軒尼詩道與波斯富街交匯處
1954年的中環天星碼頭,這是第二代的中環天星碼
頭,位於干諾道中/雪廠街交界
1970年代位於干諾道中/畢打街交界的郵政總局
1976年中環德輔道中,可以看到東亞銀行,隔壁是
皇室行,連卡佛. 皇室行內的大利連超級市場,是香
港最早的超市之一
1970年代的遮打道、雪廠街交界
1960年代的皇后大道中雲咸街交界,當年你可以從
皇后大道中看到山頂
陋巷風情
1966年的沙田,漁民從漁船卸下魚穫
1951年的石硤尾
1957年的石硤尾
1951年的調景嶺
1951年大埔
1950年代的深水埗
50年代的街景,有人可以告訴我確切的位置嗎?
1978年的官塘碼頭
1980年代的裕民坊
1970年代灣仔海底隧道出口
舊香港仔風情 7
舊香港仔風情 6
舊香港仔風情 5
舊香港仔風情 4
舊香港仔風情 3
舊香港仔風情 2
舊香港仔風情 1
1967年的香港仔大街
1960年代香港仔大街的巴士總站
1970年代軒尼詩道近波斯富街
1974年香港中環統一碼頭
1964年香港仔
1970年代的珍寶海鮮舫
非常擁擠的露天街市,左下方的賣橙的手推車
今天非常罕見
1970年代牛頭角, 圖中的巴士車頭左右有兩個一人
控制巴士的標誌,表示乘客要自備輔幣放入錢箱
[東城戲院]前身是[萬國殯儀館]舊址,不知道是否
因為這個原因至使它在60年代因猛鬼傳言而蜚聲
香江,[猛鬼戲院]的稱號也從始而來,戲院亦因此
而導致業績欠佳,終於在1974年年結業,現重建
為東城中心
1960年代上環港澳碼頭, 泊岸為澳門號輪船
1960年代上環港澳碼頭
1979年尖沙咀新世界中心
1972年旺角
美女在沙田留倩影,時為1960年代
1960年代的尖沙咀廣東道 ; 今日九龍地王
1941年的尖沙咀九龍倉,即今天的天星碼頭
帆船駛經中環大會堂, 時為1960年代
香港中環天星碼頭, 時為1950年代
香港中環天星碼頭,可以看到竹升煙囪小輪,
時為1930年代
1970年代的灣仔莊士敦道 2
1970年代的灣仔莊士敦道 1
1980年的代尖沙咀漆咸道
1960年代的蘇屋邨
1980年代位於花園道口的美利樓
1980年的希爾頓酒店。現在我還是很懷念
“Eagle's Nest, Cat Street, Dragon Boat“
20世紀60年代深水埗南昌街有男茶室,可以看到
我們的老朋友金門麵包
罕見的旺角山東街龍鳳茶樓近距離照片, 相片應攝於1970
年代
1920年代德輔道中雲泉茶樓
1970年代上環平香茶樓 2
1970年代上環平香茶樓 1
1960年代深水埗碼頭北河街, 除了碼頭,可以看到
金門面包,當年港九有多分店
1962油麻地避風塘
1960年代彌敦道佐敦道交界處附近
罕見的旺角瓊華大酒樓近距離照片, 相片應攝於1970年代
1960年代一定好茶樓
1960年代佐敦道炮台街
1970年代佐敦道龍如酒樓,對面是伯爵酒樓. 兩間酒樓
我都有吃過飯
1980年代灣仔修頓球場對面的雙喜樓
1950年代坐落在皇后大道中同文街口的慶雲茶樓
197,80年代年代皇后大道大道中,可以看到梁新記, 余仁生
總行, 而慶雲茶樓和當時同行得雲茶樓只有數間舖位之隔
70年代初鳥瞰尖沙咀天星小輪碼頭和火車總站
荷李活道興隆米鋪,店子已結業,兩旁的柱還在. 右邊的
公利蔗汁店傳聞也將很快關門
1960年代的鴨巴甸街
1960年代的大排檔
1950年代半島酒店陽台。 右側可以看到尖沙咀火車站鐘樓
1962年的舢舨。 颱風期間,天星小輪停航後,人們會坐
舢舨過海
1960年代鳥瞰啟德機場的跑道, 右側可以看到北角村
小時候住灣仔, 時常經過太原街/莊士敦道的 "雙喜" 哩, 好懷念
回覆刪除好懷念啊呀 多謝分享!
回覆刪除見到呢D照片,真係可以諗到以前香港人既生活,雖然簡單,不過一定係開心,辛苦而又有人情味
回覆刪除No comment !
回覆刪除龍鳯同瓊華我最熟悉
回覆刪除Thanks for your sharing, I really miss "那些年...". Have you heard about an old song; "Those Were the Days"? that is exactly my feeling now.
回覆刪除好多謝你珍貴的照片
回覆刪除好懷念舊式茶樓,多男、得男、有男係唔係同一機構呢?
回覆刪除看見佐敦龍如酒樓的門口,似曾相識,那兒現在已是一家銀行,入口樓梯沒變動。
回覆刪除多謝你分享這麼多舊香港照片! 十分精彩!
回覆刪除週末快樂!
深水埗南昌街 should be closed to where I lived but I don't remember...旺角瓊華有啲記得. 那些年,同桌食過的大排檔...
回覆刪除1960年代深水埗碼頭北河街, 除了碼頭,可以看到金門面包,當年港九有多分店..
回覆刪除我想應該是70年代, 右邊有巴士是12A總站, 左邊人群後面是公廁及垃圾站, 北豪,大利,
和珍東莞佬涼茶仍建在, 還有一提80年代初曾在北河街荔枝角道起了一條行人天橋但用
左幾年又拆了。
請問有冇印象尖沙嘴星光行以前(Around60-70年代)有一間美心餐廳?面向巴士站. 好記得有pancake吃的。
回覆刪除圖片是來自哪裡的?
回覆刪除去影影公利蔗汁店先!!
回覆刪除Thank you for bringing those years back!
回覆刪除總是覺得 6,70年代的香港最美!
回覆刪除唉.....歲月神偷.....
回覆刪除很好既集體回憶平台
回覆刪除謝謝!
這些相片,真是又珍貴!又難得!多謝你的分享!^^
回覆刪除1970年代牛頭角, 圖中的巴士是過海巴士,可看到
回覆刪除車頭左右有兩個過海標誌
---------------------------------------------------------------------
這部應不是過海巴士。一來它的路線好像是5A,而非10X之類;二來它的路線牌是黑色而不是紅色。車頭左右那兩個標誌應是一人控制巴士的標誌,表示乘客要自備輔幣放入錢箱。
1970年代牛頭角, 圖中的巴士是過海巴士,可看到車頭左右有兩個過海標誌
回覆刪除--------------------------------------------------------------------------------------------------------
同意"銅鑼灣居民"君說法. 1972年海底隧道通車, 過海巴士全部用新型號大巴, 除巴士公司著眼需求量等經濟因素, 隧道公司也顧慮老爺巴士在隧道內死火的風險, 圖示的九巴為舊型號, 不可能是過海巴士. 圖中巴士車頭左右標誌 的確代表"只可入銀, 不設找錢", 以識別當時其他已佔少數, 但仍有車上售票服務的巴士. 在後貼的"1970年代的灣仔海底隧道出口"圖片裡, 該標誌清晰可見, 或以藍色代表隧巴, 紅色代表其他巴士.
還沒有東區走廊年代的銅鑼灣. 可以看到維園, 百德新街及避風塘
回覆刪除---------------------------------------------------------------------------------------------------
還可以看到維園與百德新街之間的那條運河。那時在維園可看見運河中的船隻,又可看見有冰塊從冰廠經運輸槽運送到運河的另一邊。
看見早年維園旁的"渠"嗎?是牛奶公司碼頭.
回覆刪除真不知當年蘇屋邨對出有一列屋仔.
有網友借甄妮之明日話今天歌曲展現更多舊照片,不妨看一下.....http://youtu.be/fMYfzprY7Vo
回覆刪除>>>美女在沙田留倩影,時為1960年代
回覆刪除那種端莊,依家點揾?
現在啲所謂靚女,唔係化行粧兼大眼仔,就係假大胸,真攞命!
聽聞嗰時好多人約係 <龍鳯茶樓> 相睇
回覆刪除你好! 你初開始寫blog時已看你的網誌. 剛在家找到一盒幻燈片. 雖然照片沒你的精彩, 也希望你有空來看看及指點一下, 有幾張相片中的建築物不知道是什麼名字?
回覆刪除Just want to tell you a little bit about my childhood memory.
回覆刪除I grew up in a police family. I was a brownie and later a girl guide which was funded by the (Royal) Hong Kong Police Force. Thus I had the "privilege" to enter places such as fishing inside the grouds of Stanley Prison; rifle shooting training with soldiers at the Tamar site (添馬艦; the fomer base for the British Forces Overseas); spent many summer days training with the gherkas in the Fanling gherka camp; as well as frequented quite a few police stations and police clubs when I was little. I used to live next to the Kowloon Park, and played often in the bomb shelters there. All those were under influences of the British, and I treasure those experiences. :)
最近返港三星期,去過好多以上舊地方,變化好大!
回覆刪除公利蔗汁還在,我亦有幫襯!^_^
謝謝你的分享。^^
回覆刪除精彩, 尤其係港島區的相片, 有共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