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看到第一代獅子山下電視劇,感觸良多。第一代獅子山下並非獨立單元劇,而是以良鳴飾演的高就德,馮瑞珍飾演的高老太,曾江飾演的高定天,葛劍青飾演的高可宜,陳嘉儀飾演的高潔心(高定天太太)的一家作為主線,以當年一個典型的草根家庭幅射出去,並用非常溫和的手法談論時事,其中夾雜了大量溫馨的家庭元素。一個半小時的劇集包含了家庭倫理喜劇以及針砭時事的元素,難怪甫一推出便深受歡迎。獅子山下可算是香港Sit Com的鼻祖,往後的七十三以及香港八一系列,都沿用這個格局。這裏我不打算用過多篇幅去闡述這套片集的歷史源流和發展,各位若有興趣,可自行Google 。
七十年代香港是快速轉型的時期, 七十年代初,香港普遍社會仍是普遍頗為貧窮,陋習叢生,貪污橫行, 期間港英政府大力整頓香港內政,設立廉政公署肅貪,興建大量公屋安置低下階層市民,到了七十年代末,香港因為世界經濟持續繁榮受惠而起飛,走入脫貧小康的社會。獅子山下剛好見證了這段歷史,所以這些影像彌足珍貴。
要談獅子山下,可以從很多角度去研究,譬如經濟發展,民生和社會問題,文化衝突等等;葛劍清飾演的高可宜是個典型的新派少女,亦是個俗語所謂的「頂心杉」,經常與良鳴所飾演的老父吵嘴,而曾江飾演的高定天則是個知識分子,其職業是個記者,身負報道社會問題的責任,故此經常以理性的角度向德叔解釋為何要用新角度去看待社會問題,他這個角色,其實是作為中介,調和新舊社會的誤會和衝突,但我寫這篇博文的重點並不在於歷史或者文化研究,而是想談談獅子山下所保留下來,碩果僅存的老舊人情味。
德叔是典型的老派人物,對事情都是以「舊陣時啲人點會咁做,而家啲人真係不知所謂」的看法去批判他所看不慣的現象(不要忘記他所看不慣的世代是七年代,如果他活到今天,相信他一日會被氣死三回)。然而我喜歡這套恐龍年代的電視劇,最主要的是它很原汁原味地保持了五十多年前的人物性格,和言語風貌。先說人物性格,獅子山下的主要戲劇趣味性,來自德叔那自以為是,凡事認叻的性格,正因如此,他最受不了人和他唱反調,也看不慣新事物,是以每當人家意見和他相反,他第一句反應不是考慮對方的對錯,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地以黐孖筋,霎戇等市井俚詞頂回去(霎戇這個詞𢑥我已經很久沒有聽人說過了,但這卻是我老爸的口頭禪,良鳴應該和我老爸差不多年紀,所以他們的語言風格應該來自差不多的源頭),看著良鳴鼓起泡腮教訓葛劍青,說她包頂頸,自詡「食鹽多過你食米,行橋多過你行路,所以我講嘢你要聽」,心中不覺徐徐升起一陣暖意。最好笑的是,每次良鳴被葛劍青激到扎扎跳,飾演他老婆的馮瑞珍,不但沒有慣着他,還順勢送贈他幾句夭心夭肺的話,讓他更吹鬚碌眼。兩老的關係,像極了我老竇老媽子的日常,每逢老爸在外面看到什麼情況,回家囉嗦幾句,老媽子一定予以贈興,炒熱氣氛,我們這些做子女在旁,除了暗笑,也不好說什麼。這些情景當然已經消失了多年,但現在從螢幕中驟然看見相似的場面,心裏面總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德叔是傳統的老派人物,其人情世故的哲學,當然是古老石山一派,不要說從廿一世紀的眼光角度去看,即使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他都被認為老土過時,以至㒼塞,但卻正因他這活脫脫的老派心態,讓我可通過螢幕重溫很真實的傳統人情世故。 他與左鄰右里,老友們的關係,都處處流露著吳楚帆義氣街坊式的氣派。德叔是寫字佬,收入微薄,平時當然會銖錙必計,但對朋友仍算大方,譬如隨手送人家一些小物件,有朋友來訪, 亦會熱情地留對方吃飯,這些小動作,也讓我回憶起童年時代,老媽老爸對待朋友們的態度。劇集其中有一幕,良鳴一家跟隨老友回澳門掃墓,他則趁機重踏年青時住在澳門的足跡,劇集中他與舊友重逢那種真情流露的喜悅,讓我很是動容,其間他爬上木樓梯,探望睡在床榻,病奄奄的陳立品,讓我記起童年時,自己也曾在澳門,或者大陸,在殘舊不堪的小樓,昏黃的燈光下見到年邁親戚的情景,那種印象現在已經很是模糊,但螢幕的片段,使幾十年前的舊影像忽然清晰起來。那些人情,那些事物,當然都已遠去,但卻在心裏面植下種子,那畢竟是我生命中的一抹回憶。
都說是獅子山下是一套充滿濃濃人情味的劇集,其中有兩三集,現在看來,仍是於我心有戚戚焉。其中一集說石堅是漁民,兒子則由郭峰飾演,因為多念了幾年書,覺得做漁民既辛苦,又無出息,幾經內心糾結,終於還是向石堅提出要上岸打工,石堅表面上堅決反對,內心仍是軟了下來,允許郭峰上岸找工作。故事的結局是郭峰因為工廠倒閉,決心返家做回漁民,這個結局多少有點傷感,讓人遺憾,但卻道出七十年代漁業轉型的現實。我老爸都是做漁欄的,我也親眼目睹七,八年代香港漁業式微,漁民紛紛上岸另尋出路,是以所以對這集的感受尤深。
劇中的常駐常駐演員如良鳴,郭瑞珍,葉觀楫,曾江等都已離去,幸好飾演拉女的葛劍青仍然健在,不過好像聽說已移民遠去,在此祝願她健康長壽,有機會最好多返港現身螢幕,講述一下當年拍攝劇集時的點滴,也好慰藉我們這班獅子山迷思念之苦。
後記:獅子山下其實還有一個意外的驚喜,那便是請到很多粵語片的前輩客串。 70年代粵語片已然式微,很多粵語片的演員(主要是配角)或主動,或被動退休,但因為劇集需要大量演員飾演各式各樣的人物,所以經常邀請這些前輩在片集中演出。 以下第一張劇照,右邊的年輕人是盧國雄,是當年無線炙手可熱的配音員,相信不少人都認識,但左邊飾演他父親的演員相信該沒有多少人會知道他的名字,他是粵語片時代的劊子手專業和,專門飾演劊子手,粵語片式微後,他已鮮有演出機會,能在獅子山下重睹他的演出,覺得很是珍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