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舊物牽情 3



同場加映,剛在 Viu TV看了Grease (油脂),說來也真奇怪,這是我第一次看完整套Grease,以往曾經有幾次機會,但都是只看頭沒看尾,或者只看中間一段,這次是真真正正的坐定定把整套戲電影看完。坦白說電影的水準不算高,只是一齣很Easy Going 的青春校園片, 但,與別不同的是電影是由 Olivia Newton John 和 John Trovolta主演,兩人當年正值最爘爛的青春期,女的嬌俏甜美,歌聲動聽,男的俊俏,舞技超羣,兩個人的組合,所産生的發化學作用,彷彿將整套電影添上斑爛的色彩.  記得 Olivia Newton John在一次訪問中談及Grease,打趣的說,"Imagine that I have to dance with John Travolta (因為他是舞王),  and imagine that I have to sing with John Travolta(因為他雞仔聲)" , 短短兩句話已經將電影的特點表露無遺。不論電影的質素如何,Grease絕對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個很重要的印記,也許電影製作人無意拍攝一套經典的歌舞片,但因緣際遇下,Grease成了那個年代年輕人的一個共同回溯,我相信很多當年熱戀中的男女都曾拍拖看過這套電影,姑勿論他們日後能否終成眷屬,相信散場那一刻,他們心中都滿載著濃濃的情意。至於我自己,Grease之所以給我如此深的印象,全因為當年在英國,兩首電影主題曲 "Summer Loving" 和 "You are the one that I want" 長年累月的佔據著英國流行榜榜首,而由於Top of the Pops (一個播放流行音樂的電視節目)規定,結尾都要播榜首歌曲的MV,所以有兩至三個月,每星期的Top of the Pops都是洗腦般的播放 "Summer Loving" 和 "You are the one that I want" ,久而久之,這兩首從電影節錄下來的MV深深的印入我的腦際,也成了我一段不可磨滅的回憶.  還好,Olivia Newton John 和 John Trovolta的顔值很高,歌曲也百聽不厭,這個回憶也算是美好的.




兩個唔同年代嘅蓮香樓紙袋,右邊嗰個當然舊好多,係蓮香樓仲喺威靈頓街街口時代嘅紙袋,只要睇袋口所印嘅電話號碼係六個字,便知道呢個紙袋少說都有40年嘅歷史.  近月來去蓮香飲茶,發覺蓮香所派發嘅紙袋都唔印酒樓名,光溜溜的紙皮袋一個,感覺有啲突兀


兩張1991年由澳門返香港嘅水翼船船飛,注意係水翼船,唔係TurboJet,水翼船應該係90年代中退役,當年一張船飛都係$85 ,唔算好貴



圖為一張1995年由澳門返香港嘅飛翼船飛,當年英文叫做Turbo Cat,仲未有叫做Turbo Jet,當年票價為$142 ,今時今日大概都係$200樓下,相對之下呢程船飛都算貴


幾張深圳火車站嘅站台票,所謂站台票,就係容許你買咗票之後可以入閘送或者接乘客,當時火車站管理冇今日咁嚴格,可以容許非乘客入閘送或者接客,今時今當然已經取消咗呢個制度。站台票一律$1.5 ,印刷其實都幾精美


幾張70年代版嘅台灣鈔票



一張1993年由市區去羅湖嘅單程火車票,售價為$27 ,今日票價大約$50 左右,廿年間票價僅漲升一倍而已, 加幅算是克制



一張估計是60年代中巴嘅巴士車飛,當時應該有分段收費,車票內有啲車站我真係木宰羊,譬如蟠龍道,太古東閘等,真係唔知係乜地方


兩張山頂纜車嘅車飛,1996年收費$14 ,1998年則收費$18 ,不過呢個版本嘅車飛甚為簡陋,只係簡簡單單一張薄紙條,毫無設計可言,似乎與山頂纜車作為遊客主要觀光點有啲不相符


兩張90年代嘅北京巴士車飛,全程劃一收費一元



四張北京機場嘅機場稅收據。90年代至千禧年以前,旅客搭飛機要另外買機場稅(官方名稱係機場管理建設費)。問題係旅客要去到機場先至知道要另外交機場稅,好多旅客其時手頭上已無足夠人民幣,以至先要撲去兌換店兌換人民幣,然後再撲去售賣機場稅窗口買機場稅。擾民之餘,又造成怨聲載道,最後北京機場管局從善如流,將機場稅納入機票,皆大歡喜


早期惠康超市嘅膠袋,係我老媽子嘅珍藏



華昌超市 ?真係完全冇印象



兩個非常舊嘅紙手抽袋,左邊係中國國貨公司,右邊係一間名為二合嘅蠔油蝦醬舖頭,二合蠔油蝦醬位於皇后大道西316號,重點係電話號碼竟然只得五個字,相信呢個紙手抽袋起碼係50年代甚至更早嘅歷史文物


合勝隆蠔油莊嘅紙手抽袋。合勝隆位於西環吉席街同埋北街交界處,有個好醒目嘅招牌,曾經係吉席街嘅地標。我有個小學同學係合勝隆太子爺,所以我曾經入過合勝隆玩過幾次,依稀記得合勝隆大部份生產過程仍然係用人手操作,所以感覺好親切。合勝隆好似去到80年代仍然屹立在原地,直至90年代才結業搬離西環


圖為1993年香港/廣州直通鐵路通車,九廣鐵路發行紀念車票嘅兩款套票


四張印有恒生銀行廣告嘅地鐵票套。為什麼會有地鐵票套?原來80年代以前,八達通還未流行,一般人乘坐地鐵都是用單程票或者定額儲值票( 如$50, $100等).  為了保護地鐵票嘅磁性,地鐵公司會喺入閘口處免費派發這些地鐵票套予乘客使用.  90年代伊始,八達通逐漸流行,越來越少人買單程車票,地鐵公司遂停止印制和派發這些地鐵票套



另外四張地鐵票套


四張1979年版嘅外匯券。70年代末中國剛開始搞改革開放,並系統性歡迎港澳人士以及外國人到國內旅行,但那時候外匯管制非常嚴格,外國人兌換人民幣十分困難,加上黑市兌換人民幣甚為猖獗, 故此中國政府推出外匯券,以中國國內官價兌換人民幣面值嘅外匯券,供外賓使用.   這種特殊發行嘅人民幣被稱為外匯券,當時在國內非常受歡迎,除了一般友誼商店,酒店外,服務外賓嘅人員譬如司機,以致高級餐廳,酒樓都非常歡迎外匯券.  我記得有段時間去深圳以和廣州等地旅遊或者公幹,很多地方甚至聲明不收人民幣,只接受外匯券付帳。這種畸形現象至90年代前後才逐漸消失



三張(快報,信報,明報)回歸日出版嘅報紙.  我記得當時有謠傳,話97年7月1號嘅報紙因為有收藏價值,所以會非常搶手.  我一般冇咁早起身, 但我老爸因為工作同生活習慣,每日最遲清晨五點便會起床,所以請他當日同我去報攤掃晒所有嘅報紙,此所以我儲有差不多當日所有出版嘅日報



三張(東方,新報,成報)回歸日出版嘅報紙



一本1990年出版創刊號壹週刊



兩本1984年出版嘅香港電視



兩本1984年出版嘅香港電視




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舊物牽情 2

一句題外話,今晚剛在ViuTV看了顏聯武主持的譚炳文特輯,舊歡如夢。節目邀請了眾多譚炳文的舊朋友和同行,如李隆基,丁羽等上節目暢談了他們對譚炳文的回憶和印象,甚至越洋訪問了杜平和李司祺等歡樂今宵舊同事,內容雖了無新意,惟卻滿載著對逝者的緬懷和思念; 但看著看著,我卻有一種很不是味兒的感覺,這類型的節目,不應該是無線做的嗎?譚炳文服務了無線凡四十年之久,且剛在離世幾個月才和無線續了約,說好說歹都仍是無線的員工.  撇開這個不談,譚炳文由替無線配音(早期最深印象的當然是合家歡中的標叔叔),以致歡樂今宵,以致拍電視劇,他大半生都和無線結下非常緊密的關係,何解無線至今,除了在東張西望做了個簡簡單單幾分鐘的報道外,至今仍毫無表示, 表現得如此冷漠?我記得以前無線凡有老臣子逝去,都會搞個特備節目,找一些新請好友故知上節目詳談已故藝員的生平,並安排播映一些他生前的節目片段,倘若該位藝人曾主演過一些粵語長片,更會特地安排在深宵播映幾齣他/她有份演出的粵語長片,以向他/她致意,惟譚炳文離世,無線卻不聞不問,感覺真有些讓人寒心。側聞無線早陣子不和幾位老藝人如朱維德等續約,我明白無線是商業機構,凡事都會先從商業利益考慮,這個當然是無可厚非,但以一家如此歷史悠久的廣播機構來說,事情應該可以做得比較圓滑細緻,和更有人情。以前無線經常標榜自已是一家以香港為家,富人情味的廣播機構,每逢大時大節,如台慶,如香港小姐選美,不管節目製作質素如何,都濃濃的滲着地道文化和人情味,現在一個服務了幾十年老臣子逝去後,連一個紀念特輯也付之闕如,我真的有些無語.    此外,配音界這兩個星期頻傳噩耗,除譚炳文,消息傳來,為忍者小靈精,龍珠中孫悟空配音的配音員周婉侶亦在加拿大逝世,忽然想起, 七十年代紅遍配音界的兩位前輩,盧國雄和謝月美可安好,近況如何,網友有知道者可否告知? 




呢張係叫做宣誓紙,相信好多人都未見過,甚至未聽過。因為我係喺澳門出世,冇香港出世紙,嚟到香港之後,要由老竇去當時嘅入境處宣誓,證明我係佢嘅仔,之後先至可以攞到香港身分證


八達書院嘅小學畢業證書


兩個位於西環卑路乍街嘅影相舖底片袋,兩間當中我幫襯豪光比較多,相信係因為近屋企嘅緣故.  當年差不多每年都要喺開學前去影學生相,一來學校要學生交相做學生證或者其他用途,二來申請政府文件/證件亦要學生相。影完相之後影相舖當然會將底片連相片交還顧客,圖下銀禧攝影院嘅底片袋應該係裝單人學生相,而圖上嘅底片袋嘅豪光攝影公司,裝嘅應該係自己攞菲林去曬相所冲出嘅底片


呢兩張明星貼紙,係我90年代去長洲玩嘅時候,係啲舊式士多嗰度買嘅,當時我已經覺得係懷舊物品,而家更加係舊上加舊


千禧年前後,我有一段時間要經常去北京出差,每次出差時間都超逾一個星期,週末沒什麼事做,便喜歡周圍逛。那時候北京的經濟仍未像今天般發達,市面尚算樸素,我喜歡包架的士,除了在市內溜澾外,也會出城往有特色的遊覽區溜灠,故此足跡所及,除了熱門的名勝古蹟如故宮, 天壇外,也會遍及郊外的旅遊點如懷柔, 十渡等.  其時國人郊游概念仍未十分普遍 ,故此即便是週末,此等名勝古蹟遊人仍不會太多,不會讓人有壓迫感.  我甚至可以在遊玩之後,回程中找個簡陋嘅餐廳吃個真正嘅道地農家菜,避過回城高峰期,才施施然打道回下榻酒店,今天若是要如此操作,相信非土豪不行了。圖為圓明園入場券,當時收費$10 ,着實十分超值,但是問題是現在從北京市中心往圓明園,坐車閑閑哋都要一個半鐘頭,若遇上塞車,來回起碼要三,四個鐘頭以上;所以也不是這般容易話去便去的


三張不同年代嘅故宮入場券,由$5至$20不等 , $5入場一張故宮入場券,真不知人間何世。當年遊覽故宮,不需搞什麼實名制網上訂票,基本上可以抵達故宮後隨買票隨入,當然週末人流比較多,但整體上仍不算太擠擁.  近年在電視上看到每逢假日,故宮入場處萬人攢動嘅場面,真有點觸目驚心嘅感覺


幾張北京各類型博物館嘅入場券,票價由$3到$10 ,足見當年物價之廉宜,今日我估計起碼應該係要升三至五倍。另外可以看到,當年入場券嘅設計比較簡陋,簡簡單單薄薄一張紙,和今日制作得異常精美嘅入場券相比,真不可同日而語


幾張陶然亭入場券,票價亦是$2至$3不等.  陶然亭位於北京近郊,雖然建築和景觀無甚可觀,但因為曾有不少文人雅士,近代聞人在此留下足跡,加上離市中心不遠,是個消閑的好去處


幾張萬里長城嘅入場券,慕田峪還可以,八達嶺離北京市中心實在太遠,以今日北京塞車程度來說,去八達長城可能需要在當地附近找地方留宿,一天來回估計是不行的了。講起萬里長城,我記得當年經常帶外國人去參觀遊覽(我當時的工作包括接待外國投資者,外國人到北京,第一個想法當然是登上長城,做下好漢, 故此我去長城的次數不下十數次).  記得有次在隆冬之際,和幾個來自北歐的投資者上長城,雖然我已經將所有保暖的衣服都穿上身,但仍難扺檔從塞外吹來凜列的北風,幾名北歐客一到長城,便興奮得直往長城高處跑,可憐我只能躲在城牆腳下面發抖,苦巴巴的等他們兩個鐘頭後盡興而歸,這才拖着凍僵的身體和他們踏上歸途。自此以後,每次聽到在寒冬帶外國客人遊長城便耍手擰頭,不想再當雪條


手頭上票價最廉宜嘅入場券,上海自然博物館入場票價竟是一角,真有點很夢幻嘅感覺


幾張天壇嘅入場券,當年都係$3至$5不等


一張1979年海洋公園兒童入場券,當年海洋公園剛落成不久,只有黃竹坑花園,還沒有建成南朗山山頂設施。我記得1977年海洋公園開張不到一個月便入場遊玩,當年票價都好像要12大元,不知記憶是否正確,還望識者指正


荔園遊樂場嘅入場券,相信係荔園宣布結業後我匆忙趕往朝聖之時留低落嚟嘅紀念品。荔園係我童年時代一個非常歡樂嘅回憶,各位若有興趣,可以瀏覽我早前所寫有關荔園嘅網誌


兩張新光戲院大戲戲飛,我很喜歡這類型嘅戲飛,有演出者彩照,很是鮮艷奪目。當年我老媽子經常去利舞台睇雛鳯,可惜當時沒有請她將戲飛留給我,否則便是個很好嘅記憶同埋收藏


兩張1979年麗宮戲院嘅戲飛,一張係睇野鵝敢死隊,一張係睇起尾注,當年中座收$2,頭等$2.5,問題係我知道前中後座,但係又唔係坐飛機,點解戲院都會有頭等,頭等坐邊?


英華戲院1979年嘅戲飛,睇嘅係胡慧中主演嘅歡顏,場次有啲怪,係早上10:45 ,當年一般戲院嘅場次有早場10:30 ,中午12:30 , 2:30 , 5 :30工餘場, 7:30 ,同埋一般最夜嘅9:30 ,甚至午夜場凌晨12:00. 10:45早場比較少見


倫敦戲院1978年嘅戲飛,睇嘅係桃李滿們( To Sir With Love), 戲當然係翻做嘅,電影首映應該係60年代中,78年一張後座戲飛都要$6 ,以二輪戲來講,似乎都幾貴


凱聲戲院1979年嘅午夜場11:30戲飛,睇嘅係暗殺目標(Brass Target),票價$7 ,睇落有啲貴(話時話,當年睇戲要俾娛樂稅,戲飛上會說明該張戲飛要付幾多娛樂稅,都幾均真)。我好鍾意電腦化之前嘅戲院戲飛,戲飛上大都印眀場次,價錢,以及座位檔次,睇張戲飛會得到好多訉息,偶然間某啲大片上演,戲飛仲會印上電影嘅戲名以及劇照,感覺好有心思


珠江戲院1979年中午三點嘅戲飛,票價$4 ,睇嘅係碧血長天(The Longest Day)。呢張戲飛有些少特別,用嘅係2:30預印戲飛,但加藍印改為三點,原因我諗係碧血長天套戲好長,所以要改正常場次去將就電影嘅放映時間


兩張印有戲名嘅戲飛票尾


兩張翡翠戲院1998年嘅戲飛,到咗90年代末,戲院已經取消分為前中後坐嘅制度,全院劃一收費,想坐後啲就要早啲買飛。戲飛票價$45 ,比70年代末足足貴咗近十倍,足見香港喺該十幾廿年物價飛升嘅情況十分厲害。戲飛有兩個值得留意嘅地方,一係戲飛上面印上不准吸煙字句, 1998年政府仍未實施全面禁煙,但娛樂場所可以自行禁止觀眾喺場內食煙,絕對係德政。另外戲飛右下角有個B字,估計係當時翡翠戲院已改建為迷你戲院,所以有A B院之分


幾張銀都戲院1998年嘅戲飛,留意不論場次同埋早晚都係一律$45 ,估計應該係當年嘅公價,唔知係咪銀都喺1998年嘅時候都已經改建為迷你戲院,所以有1,2院之分?



兩張皇都戲院1996年嘅戲飛,當年特等票價$33 ,反而大堂票價係$50 ,有啲難明(一般情況,舊式戲院嘅特等應該係全院最貴嘅戲票,點解反而仲平啲?


新都戲院1995(上)和1997年(下)嘅戲飛, 1995年嘅票價係$40 ,反而1997年嘅票價係$12 ,相信97年嗰張飛係早場嘅緣故。97年張戲飛印上三級警告字句,估計係用於三級場次,唔知係咪政府規定放映三級片要用印有三級警告字句嘅戲飛?


手頭上現存最舊嘅電腦戲飛,上面嗰張係1990年睇阿飛正傳,下邊嗰張係1993年睇愛登士家庭。電腦戲飛以保存價值來講,最致命嘅問題就係因為戲飛用油墨打印出嚟,時間一久,油墨便會褪色,裏面嘅資料便會變得模糊不清,對我此等喜愛收集戲飛嘅人來講,便會覺得好可惜同埋無奈



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舊物牽情 1

 

疫情嚴峻,無奈被迫困在家中,百無聊賴中收拾舊物,才發覺自己其實儲了不少各式各樣的收藏品,幾經思量下決定將藏品公諸同好,供各位品賞。野叟晒曝,這些都不是什麼值錢之物,但或許,一件舊物,會擊中好幾個有心事的人.   又及:  因家居狹窄,藏品收藏頗為凌亂,故此敝網址內藏品之展示亦無甚章法,祈為見諒 .




我對舊錢幣知識甚為膚淺,不知道1947年嘅紅底是否仍是由人手手簽。其實手簽鈔票喺1946年曾經引起過小型金融危機,話說日軍佔領香港時,曾經逼匯豐銀行高層手簽過一批鈔票,日軍投降後,香港政府曾經對是否承認這批鈔票很有保留,但幾經思量後,仍然覺得因為要維持香港嘅信譽,決定承認呢批鈔票嘅法定地位,即容許此批鈔票喺市面流通


一張1970年嘅匯豐紅底,俗稱小聖書。1970年開始,香港兩間主要發鈔銀行,匯豐和渣打決定將$100鈔票嘅面積縮小,亦統一用紅色印刷,自此香港$100鈔票亦被䁥稱為紅底


四張1981年嘅$50鈔票。匯豐$50被暱稱藍屋,而渣打$50則被暱稱為獅子踩波


四張匯豐1988年嘅$20鈔票,鈔票嘅簽名者係當時匯豐總經理Wrangham,中文譯名為雷悟因,外號雷老虎。我很喜歡他的簽名式樣,很有學者嘅氣派


兩個1894年嘅香港一毫,當時仍然係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所以印係銀幣面嘅係事頭婆像,唔係伊利沙伯女王,而係佢嘅曾曾祖母。唔知點解當年嘅一毫應該都具備好高購買力,但係面積就非常細,比5,60年代流行嘅斗零仲要細同薄,袋係袋裏面輕飄飄,一啲安全感都冇


兩個1891年嘅斗零


兩個香港一仙硬幣,左邊嘅係1893年維多利亞女王像硬幣,右邊嘅係1924年佐治五世像硬幣


一張60年代嘅兒童身分證,當年嘅兒童身分證當然冇相,但係原來只係列明姓氏,冇標示名字,感覺真係好兒戲,隨時可以俾人借用/盜用  


回港證,我相信好多90後嘅香港人都未用過,甚至未見過.  回港證主要係用嚟往返澳門之用,當年去澳門除咗身分證之外,仲要出示回港證,其作用同護照差唔多,出入境嘅時候海關人員都會喺回港證上面蓋印,以作為出入境記錄


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由於港澳人士入出入境中國越來越頻繁,不可能再用回鄉介紹書如此原始嘅入境文件,所以推出簿裝回鄉證.  回鄉證其實近似一本護照,每次出入國內,國內關員都會在回鄉證打印,以記錄出入境資料。好像至90年代中,才以回鄉卡代替簿型回鄉證


回鄉證簿嘅內頁,每次入境,都要填上隨身攜帶嘅貴重物品,因為根據法例,你若不登記,離境時便不可以將沒有登記的貴重物品帶出境 


這本旅遊證件叫做CI,身分證明書,是六七十年代沒有BNO的港人所用的護照,我70年代末去英國的時候便是用CI作為護照,我估計CI是當時港英政府為非英籍嘅港人所發出嘅護照,作為外出旅遊之用



八十年代嘅借書證,留意發出借書證嘅部門係已經唔存在嘅市政局。當年仍未可以用身分證借書,每個香港人可以申請三至五張借書證,每張借書證可以借一本書,借書嘅時候圖書館管理員會將書卡插喺借書證入面,還書嘅時候會將借書證還返俾本人。由此之故, 借書人只能去番借書嘅圖書館還書


曾經有段時間我好瘋狂咁收集同儲蓄火柴盒,因為我覺得火柴盒印刷精美,盒面上或印上商舖嘅名稱,或印上精美圖案,  故此甚有珍藏價值, 後來因為數量太多,不得不把部份拋棄,只保留自己覺得最有收藏價值嘅火柴盒。這個是匯豐火柴盒,不翻出來也不知道,原來匯豐銀行也出過火柴盒贈送予顧客


金豪酒樓嘅火柴盒, 金豪酒樓位於山道同埋皇后大道西交界處,現址為麥當勞餐廳。火柴盒上面嘅電話號碼係六個字,所以估計此火柴盒起碼有40年以上嘅歷史  


英豪酒家嘅火柴盒, 英豪酒家位於卑路乍街尾,近加多近街。 由於英豪酒家近漁市場,所以老爸經常在此請客,或者一家晚飯。我記得有一次全家在英豪吃晚飯,但當晚卻踫巧是青春火花大結局嘅播映時間,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下,我在晚飯中途找了個藉口溜回家,犧牲了一頓晚飯,去看青春火花的大結局(當年沒有錄影機,錯過了心愛的電視節目,不可能隨意翻看得到)

康年酒家嘅火柴盒.   康年酒家位於西環卑路乍街尾,鄰近告士打道餐廳,酒樓所在處現已成為實惠以及肯德基等舖頭。康年迄立於此處一段頗長的時間,相信資深西環友應該記得。我對康年最深印象的記憶,是當年酒樓仍未實行點心卡制,伙計埋單時一般都只是計算桌上點心籠嘅數目,有些貪小便宜嘅茶客遂於吃完點心後將點心籠掉棄,以期伙計計少一, 兩籠點心,找數時俾少一元幾角.  另外火柴盒上廣告標語說筵開百席,著實是有點誇張了,據我記憶,第一很少人在康年擺酒,,第二以康年嘅樓面面積,開20席都已經好汶水了


男爵酒樓嘅火柴盒。男爵酒樓位於康年酒樓對面,規模比康年酒樓還要小, 80年代初結束營業後其位置長期被丟空,新中華酒樓結業後,曾在此處重新開業,名為新中華寶湖,新中華寶湖結業後,由富寶軒補上,但最終仍敵不過疫情,黯然於年初結業,舖位至今仍然閒置


珍寶海鮮舫嘅火柴盒。珍寶海鮮舫出火柴盒係理所當然,火柴盒面嘅設計都好新穎同埋有創意,以菲林底片嘅方式印上海鮮舫嘅外貌,睇起上嚟好新奇有趣。海鮮舫嘅地址係香港仔遊艇灣,唔講真係唔知,當年有呢個咁嘅名稱


彌敦酒店嘅火柴盒,酒店外貌幅相嘅設計都幾獨特,另外留意電話係K字頭,即係撥打彌敦酒店嘅電話要先打3字,呢個做法喺80年代電話公司取消分港九新界字頭區,統一所有電話都係八個字嘅號碼前係指定動作


悅興盛酒家嘅火柴盒。悅興盛酒家位於德輔道西同埋修打蘭街交界,而家已經被改建為普頓台。我對悅興盛嘅記憶,係老竇通常每個月都會同啲行家喺嗰度開會,開嘅唔係乜嘢業務會議,而係一班人夾錢做會,會員用暗標投得該批會銀,下個月底連本帶利還返俾個會,如是者周而復始(美其名為開會,其實係搵個藉口大家食餐飯打麻雀)。老竇開完會之後, 例必會攞一甖熱騰騰嘅西米布甸返嚟,我不嗜甜品, 但呢個西米布甸可謂甜品中嘅極品,每次攞返嚟我都盡兩大碗,而家諗返起都回味無窮 


夏蕙夜總會位於皇后戲院地牢,屬於陸海通公司,公司旗下還有兩間很有名嘅夜總會,一間叫「仙掌」,一間叫「甘露」,設於六國飯店(後來改為六國酒店).  夏蕙屬於中式酒樓夜總會,  中式酒樓夜總會60年代興起,不設舞小姐,只提供晚飯、跳舞及歌唱表演,係有錢人的銷金窩.  提起仙掌夜總會,好多人仍然記得1959年富商黃應求在仙掌夜總會附近被三狼綁架嘅歷史


四海保齡球場嘅火柴盒,四海保齡球場係當年三大保齡球場之一,除咗南華, 星光, 便數到四海,係當年好多年青人嘅熱門蒲點。四海雖然為地理位置上不及星光,但總算位處窩打老道中段,附近有好多學校,酒樓,學生們放學後都會呼朋引類咁喺嗰度聚會,吹水,打保齡球。我都曾經喺四海打過保齡球,感覺上設備似乎比較殘舊,配套亦稍嫌不足,可能已經係後期嘅緣故


呢兩張八角櫈真係好有歷史,據我老媽子講,其年紀比我還要大。呢兩張八角櫈亦都係我哋由澳門搬到香港所攜帶嘅唯一傢俬,陪伴我哋全家由中環搬到西環,即使我呢十幾年幾度搬家,仍然唔捨得丟棄。我曾經喺呢兩張櫈仔上邊沖涼,剝蝦,穿膠花,後來家里環境比較寛裕,買得起比較似樣嘅傢俬,呢兩張八角櫈便被老媽徵召入廚房,放置砂煲,此所以其中一張櫈面已被辣燶。講起呢兩張八角櫈,唔好睇輕佢咁外型咁唔起眼,其實都係用中國最傳統嘅做傢俬方法嵌制而成,成張凳冇一口鐵釘,而係用入榫嘅方法拼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