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8月27日 星期四

老照片憶舊情 2

 




七十年代位於皇后大道中同埋威靈頓街交界處嘅得雲大茶樓。講起得雲有段古,話說得雲因為要做早茶,所以啲夥計好早(大概凌晨四點)就要返工準備,可能因為深宵寂靜,所以好應聲,竟然嘈到一街之隔,位於今日恒生銀行總行嘅舊消防局班消防員休息,消防處遂狀告得雲,禁制其過早開工,以免影響消防員休息.  得雲不忿反對,其抗辯理由甚為有趣,聲稱消防局位於中環,而得雲位於上環,兩者相距整整一個環頭,怎可能會騷擾到消防員嘅清夢。最後得雲竟然勝訴,可繼續於凌晨四點開工,消防局則如之奈何



六十年代由永樂街/皇后大道中交界處向東望向得雲茶樓 


五十年代嘅灣仔莊士敦道,左邊招牌處係龍鳳茶樓,遠些少嘅係龍門,右邊遠處可以見到馮良記錶行,今年年初因舊樓被拆卸才黯然結業





六十年代,位於太安樓嘅太安酒樓剛開幕,花牌佔咗半條街,不可為不墟冚 



六十年代位於上環永樂街嘅平香大茶樓,講起平香,唔少我哋呢一輩嘅同儕都會有記憶同埋印象,原因係茶樓位於中上環交界,地位適中,加上名氣大,所以我軰中人很多都曾經上過去飲茶.  話時話,當年呢類型嘅茶樓,因為多為自置物業,老闆都好捨得落本裝修,大都以雕龍雕裝飾牆壁,樓梯,所以一行入去,就覺得好有氣勢




; 彌敦道有好多經典茶樓, 照片中左龍鳯大茶樓,右瓊華大茶樓,簡直可以話係當年嘅重磅茶樓,聽講龍鳯以灌湯餃名震九龍,而瓊華則以水滾茶靚,星期美點綁住一大班熟客.   提起瓊華,不少五,六十後都會記得佢哋中秋節嘅大型月餅廣告板 





龍鳳茶樓正門玉照  





五十年代有柯士甸道望向彌敦道,右邊條橫街係覺士道。呢張相有幾樣野值得一提,一係圖左可以見到金門酒店,酒店門泊咗架酒店自置Van仔,估計應該係用嚟接送客人,足見酒店嘅規模都有番咁上下。前少少仲可以見到人力車,說明人力車喺五十年代仍然頗為盛行,成條街望落去好闊落,其實唔係因為條街闊,只係車輛同行人寥落,所以感覺好寬敞而已





五十年代中喺尖沙咀舉行嘅工展會, 此幅工展會所在地已建成喜來登酒店,向右望,一鐵路之隔便是藍煙𠧧貨倉,80年代拆卸後改建為新世界酒店及商場,再度拆卸後成為今日嘅K11商場 





五十年代末位於近尖沙咀碼頭嘅九倉遊客中心, 50年代開始香港外國遊客增多,故此到了50年代末開始此商場集中售賣遊客紀念品.   60年代初此地被霍英東收購後,改建為星光行。星光行本身又是一個傳奇故事,各位網友有興趣,可瀏覽小弟早前嘅網址 





從另一個角度所拍攝嘅九倉遊客中心, 時維60年代初.  60年代中遊客中心被折卸並改建為星光行.  前方白色建築物係九龍郵政局.  圖中可以見到一大班人力車夫喺度排隊等客,可見直到60年代,人力車仍然甚為盛行 





七十年代西營盤近桂香街處,電車上的嘅廣告賣嘅係增肥丸,當年普遍營養比較差,所以增肥丸有市場,今時今日,恐怕要賣減肥丸嘅廣告






五十年代中嘅中環同威靈頓街街交界處,如果我冇記錯,當時皇后大道中呢一段係雙線行車,不過由於車輛稀少,加上行人路狹窄,所以行人通常都會沿著馬路邊行.  照片左邊嘅恆安象牙係老字號,好像今天仍然健在,當然不能再賣象牙,只能賣犀牛角和仿象牙等工藝品




五十年代從高處俯瞰德輔道中,左邊係舊中環消防局,拆卸後改建為恒生銀行總行,右邊無入鏡係中央街市,遠處鐘樓處係告羅氏打行




如果唔係右後方嘅舊中環郵政總局,真係冇可能認得出,呢度係50年代畢打街同埋干諾道中交界.  當時仍未大幅填海,干諾道中海傍係往來國內嘅碼頭集中地 





五十年代嘅中環雪廠街,右邊近鏡頭處係皇后行,拆卸後重建為文華酒店,中間係第一代太子大廈,遠處即為廣東省銀行,都說照片可以反映當時嘅風土物貌,雪廠街係中環嘅主要街道,但行人可以企喺街中心閑聊,可見當時嘅街上車輛如何稀少






五十年代中環德輔道中向東望,右邊可以見到永安公司。50年代嘅德輔道中已然非常旺盛繁榮,沿路所見,有製衣廠,茶樓,茶行,藥房,甚至售賣單車店舖,可謂百業賣百貨,似市集多於金融中心



三十年代灣仔軍器廠街,左邊係海軍俱樂部,右邊係1938年開始經營嘅油站,今日已然被拆卸掉



 五十年代西營盤皇后大道西和正街交界處,右邊是我們的老朋友多男茶樓



五十年代油麻地彌敦道,右邊可以見到普慶戲院,以及上一代彌敦酒店嘅招牌,右邊人群處即為今日嘅永安百貨公司



甚為罕有嘅旺角百老匯戲院正面照片,百老匯戲院喺60年代中被拆卸後,被重建為匯豐九龍總行



六十年代尖沙咀加拿分道和加連威老道交界處向上望,左邊嘅建築物拆卸後重建為東英大廈,東英大廈亦已被拆卸,再重建為The One,直望紅寶石餐廳處係今天仍健在嘅香檳大廈,右邊遠處白色建築物即為上一代嘅美麗華酒店



五十年代位於油麻地甘肅街廟街交界處嘅廣智戲院,廣智戲院雖然簡陋,但有卻保持幾個頗有特色嘅紀錄,第一廣智戲院係九龍首間影畫戲院,於1919年開業, 六十年代末拆卸,由於開業於20年代,曾經放映過默片,所以需要人坐喺二樓用咪解畫,相信有網友曾親臨其盛。另外廣智戲院從沒有安裝過冷氣,相信到後期老闆無心經營,所以不願花費投資所致.  又及,我真係好鍾意戲院門前小販售賣各種零食嗰種墟冚情況,小時候冇錢睇戲,卻仍喜歡逛戲院,一則喺大堂可以喺戲院大堂涼冷氣,睇劇照,二則穿梭於各零食㰙檔中,嗅嗅煨魷魚,番薯的香氣,解解嚵也是好的



五十年代中環威靈頓街和嘉咸街交界處向東望,紅色貨車身後係位於嘉咸街口嘅永和雜貨店,於2017年被列為一級保育建築物



七十年代中環畢打街,右邊係未重建成為置地廣場嘅告羅氏打行,左邊遠處可以見到小部份嘅舊中環郵政總局,正前方則為太古大廈, 2002年再重建成遮打行  




六十年代嘅皇后大道中,右邊係我唔使講網友們都認得出嘅皇后戲院,左手邊可以見到正在興建中嘅興瑋大廈 



六十年代從漢口道/海防道交界處望向廣東道. 右邊原本係軍營,現已改建為九龍公園和柏麗大道,我特別欣賞痞喺消防水龍頭上邊嗰位大叔,佢應該食過下夜粥,下盤功夫睇落甚為穩健 



六十年代末嘅中環動植物公園(但係我仍然鍾意叫佢做兵頭花園),照片後方所有大廈均已被拆卸重建,最明顯嘅當然係半山名廈花園大廈(重建後仍沿用花園大廈舊名)



六十年代初北角英皇道,照片右後方係今日炮台山地鐵站所在地,左後方遠處係皇都戲院,剛剛被強拍成功,相信不久後便會被拆卸,所幸者係圓頂建築部份將會被保留,否則北角此一地標性嘅建築物將會消失¸而北角人的美好回憶亦無處尋覓



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老照片憶舊情 1



舊照片對我來說其實便是回憶,一張照片記錄一段回憶,一段回憶牽出一個故事,一個故事代表一個歲月。翻看照片,即打開了那一刻的記憶,那一刻,在影像的敲打下,被禁錮在時間的回憶,瞬間如飛瀑般飛瀉而下, 瀉滿整個人的思緒;曾經的我們,擁有沒有污染過的心靈, 那時的愛很簡單,不費力. 只用心, 而整個的青春,最美的風景竟是你的笑容; 朦朧中我見到那鬱鬱蔥蔥的泥灘,感受到那早春絲絲咧咧的風,和嗅到那青草混合泥土的味道,於是, 那個下午,那年少的我,那已遠去的青春, 又彷彿回到眼底. 


五十年代中甄沾記位於堅道嘅舖頭,此處應該是堅道與些利街交界處,近太子台附近,對面應該是堅道浸信會。不知道什麼原因,我一直都不喜歡食椰子糖,童年時飛完髮後那個飛髮佬塞給我那粒椰子糖,我都是回家轉送予弟弟,可能我不喜歡椰子糖那種過甜的味道吧

五十年代油麻地段嘅彌敦道,右邊可見到彌敦酒店,大華戲院,高華酒樓等經典建築

經典嘅西環舊相,一輛電車緩緩駛經西環新海旁,左手邊嘅均益倉而家已改建成商住大廈,睇番舊照,童年種種生活點滴,瞬間湧上心頭來

五十年代上環德輔道西和皇后街交界處向東望,如果我冇記錯,當年左手邊有間叫天發嘅潮州酒家,甚為有名

五十年代末嘅中環雲咸街,當時仲有人用轎來做交通工具

喺美孚橋撐過艇仔, 應該都已年過半百.  此時此刻, 都忍唔住唱番句曳摇共對輕舟飄,互傳誓約慶春曉


五十年代嘅上海街,可以見到成條街主要係民生商舖,有錶行,疋頭行,錶行,同今日不可同日而語。圖右嘅橙色汽水車係淘大公司運送綠寶汽水嘅汽水車,車牌仲係HK字頭,當年香港行走喺街上嘅汽車真係唔多 

五十年代嘅太子道,美美得像洲小鎮,左方尖塔處係聖德肋撒教堂



五十年代干諾道中海旁,當時在沿海傍都係旅館,因為此處是來往中港碼頭的集中地,照片後邊白色建築物即為舊李寶椿大廈



六十年代由海中心望向域多利道沿岸處,兩支高聳入雲嘅煙𠧧處係垃圾焚化爐,今天當然已然被拆卸掉,左邊可以看到政府宿舍同埋屠房,後左方係西環邨,再遠啲嘅係觀龍樓



六十年代山頂,右邊是山頂餐廳, 巴士站處係今日嘅山頂廣場

六十年代初由維港望向統一碼頭,恒生銀行大廈左側嘅聯邦大廈(即今日的永安集團大廈)仍未興建起來,因此可以看見位於德輔道中的第一代萬宜大廈, 其後建成嘅國際大廈(今中保集團)曾經是香港最高建築物

靚到沊一聲嘅雍雅山房,冇嘢講

柴油火車年代嘅火車站,當年因為班期比較疏落,喺繁忙時間,車廂會好擠擁,乘客要喺車窗爬入去,有啲甚至要坐喺車卡中間嘅樓梯上面.  我仲記得七十年代曾經發生過慘劇,一位中大嘅教職員喺行走中嘅火車中跌落路軌,慘遭碾斷手腕,當時鐵路運輸情況可想而知。一句題外話,我記得當年好多大陸偷渡客匿喺載貨火車卡車底,企圖偷渡嚟香港,所以時不時都有喺火車卡下面搵到偷渡客嘅消息



七 十年代從卜公碼頭回望中環海濱長廊,長廊當然已被拆卸,並改建為交易廣場,黃色的小船是嘩啦嘩啦,說白了便是海上的士.  在還沒有海底隧道的年代,這些的士除了接載夜深人士過海外,也會接在越戰是來港度假的美國大兵來回戰艦, 據說一首嘩啦嘩啦可以養活全家人

六十年代皇后大道中由西向東望,右邊可以見到我哋嘅老朋友余仁生,梁新記,陳春蘭,再遠啲係中央街市,泊喺左邊架黃色貨車係運送可口可樂嘅汽水車,左邊嘅雙喜月金飾行係一間好有名嘅金行,另外亦都可以見到一間叫做蕭洒授舞嘅招牌,估唔到60年代已經有人教跳舞咁前衛



玩得咁過癮?一陣你就知

石硤尾窩仔街,難得晉升成為有車階級,仲唔义腰影相威下

第一代嘅聖佐治行,非常典型嘅維多利亞式建築,呢種咁巍峩莊嚴嘅建築物,香港剩返嘅恐怕只係得終審法院

一毫子一碗白粥,一條油炸鬼嘅日子,我真係經歷過

從軒尼詩道望向京華戲院,前面嘅道路係渣甸街,當年嘉美舞廳喺銅鑼灣甚有名氣 

七十年代上環大笪地嘅果汁檔,仲有冇人記得嗰啲凍到頭都赤嘅椰汁?  

五十年代嘅軒尼詩道,右邊係修頓球場

唔好搞錯,喺五十年代,呢種酒樓唔係乜嘢懷舊茶樓,而係正常嘅一般茶樓,不過有啲異於普通茶樓嘅係,呢度嘅顧客大多數都衣着新鮮,甚至西裝筆挺,我估呢間係位於商業區嘅茶樓,啲白領正在喺度午饍,亦都因為係咁,所以窗口冇掛到雀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