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戰役劇照 (2)坦克對戰類:顧名思義此類電影以坦克作戰為主題,賣點是坦克車是當年重型陸戰機車,也是很新型的作戰武器,故此坦克車以炮互轟的場面可以拍得很燦爛,壯觀. 代表作當然是1965的 《坦克大決戰》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坦克大決戰電影海報
坦克大決戰中的 Robert Shaw
坦克大決戰劇照 2左為 Henry Fonda右為 Robert Ryan
(3)空戰類: 空戰片以戰機作戰為賣點和主調,其中又可分類為 (i) 以轟炸任務為主,代表作是 1964 年上映, 由Cliff Robertson 和 George Chakiris主演的 《633敢死隊》(633 Squadron) (此片我在前網誌談過, 此處不贅) 以及在1969年上映, 由David Mccallum主演的 《神鷹敢死隊》(Mosquito Squadron )和 (ii) 以戰鬥機在空中追逐互射,從而製造刺激和緊張的畫面為主,代表作有1969年的《大不列顛戰役》 (Battle of Britain)
圖為633敢死隊報紙廣告
圖為633敢死隊劇照 1, 右為 Cliff Robertson
圖為633敢死隊劇照 2, 左為 George Chakiris右為 Cliff Robertson
大不列顛戰役中的空戰場面
大不列顛戰役劇照 1 , 左為 Edward Fox右為Ian McShane
大不列顛戰役劇照 2 , 左為 Robert Shaw右為Christopher Plummer (4) 特擊類:特擊類電影一般是以英美方組織突擊隊,深入敵後進行破壞或者爆破任務,過程經歷種種驚險和艱辛,當然最終英雄們會成功完成任務. 突擊類電影的代表作有1967年上映, 由 Lee Marvin. Ernest Borgnine, Telly Savalas等主演的《12金剛》 (The Dirty Dozen),1967年上映, 由 Richard Burton, Clint Eastwood等主演的《壯士雄風 》(Where Eagles Dare), 當然還有特擊片的經典之作, 1961年上映, 由Gregory Peck, David Niven , Anthony Quinn, Stanley Baker, James Darren, Anthony Quayle 等主演的《六壯士》 (The Guns of Navarone)
12金剛電影海報
圖為12金剛劇照 1, 左為 Charles Bronson右為Lee Marvin
圖為12金剛劇照2, 由左至右依次序是Richard Jaeckel, Clint Walker, Donald Sutherland 和Jim Brown. 片中 Donald Sutherland 飾演性情荒誕不經的Vernon L. Pinkley, 甚是搶鏡
壯士雄風電影海報
壯士雄風劇照 1, 左為Clint Eastwood右為 Richard Burton
壯士雄風劇照 2, 左為Richard Burton右為 Ingrid Pitt
六壯士電影海報
六壯士劇照 1, 左為David Niven, 右為Gregory Peck
六壯士劇照 2, 左為James Darren, 右為 Anthony Quinn
(5)戰俘逃亡類:顧名思義,此類電影描述戰俘(當然只限於英美歐洲的戰俘)從納粹德軍俘虜營逃亡的驚險歷程,過程當然不乏緊張刺激的情節,此類電影一般會先花大量篇幅去描述戰俘們各自的背景和性格,以及他們如何準備逃出戰俘營,主菜理所當然是逃亡的過程. 此類電影好看之處在於;由於人物眾多,編劇需要多花心思去描述個別戰俘的性格,以及因為在戰俘營如此特殊的環境內不斷發生的衝突,因此讓人看得很過癮。此類的代表作有1963年上映, 由Steve McQueen, James Garner, Richard Attenborough等主演的《龍虎榜》 ( The Great Escape) . 我對此片的最深印象倒不是眾主角, 而是飾演Blythe "The Forger"的Donald Pleasence,片中他飾演一個視力甚差的戰俘, 為了與一眾戰俘一起亡, 他假裝視力正常, 雖然成功跟大隊逃出戰俘營, 但最終因為眼睛不能視物, 亂闖之下被德軍發覺而遭亂鎗擊斃. Donald Pleasence 飾演這個身患殘疾而又急於逃亡的戰俘, 將他的無助和惶恐演得絲絲入扣, 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記. 其他經典的戰俘逃亡片還有1965年上映, 由Frank Sinatra, Trevor Howard等主演的《列車大逃亡》 (Von Ryan’s Express), 1954年上映, 由William Holden主演的《戰地軍魂》 (Stalag 17) 等。戰俘類電影有個變奏, 1963年的《桂河橋》 ( Bridge on River Kwai),雖然主角們都是戰俘,但箇中沒有逃亡的情節,電影主題集中在戰俘們對任務和身為軍人責任感的堅持和衝突,加上主角們都是好戲之人,所以成為戰俘片的典範. 戰俘逃亡片中值得一提的還有1981年上映的《勝利大逃亡》(Escape to Victory), 此片的出品年代超越了敝網誌的範圍, 惟電影的賣點頗為新奇, 因此值得介紹; 故事雖然仍是老掉大牙的盟軍俘虜在德軍集中營中挖掘隧道逃走,但期間他們為了引開德軍的注意,舉辦了一場足球比賽。本片的綽頭在於邀請了一大群當時著名的各國足球明星參與演出,除巴西球王Pele和英格蘭隊長 Bobby Moore 外, 還有阿根廷的 Osvaldo Ardiles, 比利時的Paul Van Himst、波蘭的Kazimierz Deyna,以及丹麥的Søren Lindsted等球星濟濟一堂, 如此陣容, 可謂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戰地軍魂劇照 1, 由左至右 Robert Strass, William Holden和 Don Taylor
戰地軍魂劇照 2, 前為 Peter Graves, 後為William Holden
桂河橋電影海報
桂河橋劇照 1, Alex Guinness的戲由頭帶到尾
桂河橋劇照 2, 由左至右William Holden, Jack Hawkins 和Geoffrey Horne
戰爭片中還有另一類變奏,那便是以愛情文藝等元素嵌入片中,電影主線是愛情,戰爭只是背景,讓愛情來得更凄美動人,其中的表表者是1953年上映,勇奪八個奧斯卡奬項的《紅粉忠魂未了情》(From Here to Eternity),此片由Burt Lancaster, Montgomery Clift, Deborah Kerr, Frank Sinatra等主演,你可能沒有看過此片,但你怎麼樣都會在某處見過Burt Lancaster,和Deborah Kerr在沙灘上激吻的經典鏡頭吧。另一部愛情戰爭片是1940年上映,由Robert Taylor 和Vivien Leigh主演的《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 )。男女主角陰差陽錯的錯過對方,獨留男主角慿欄吊舊情。此情此景,不知賺了多少影迷的熱淚。遠處,傳來主題曲Auld Lang Syne,縈繞着畫面,襯托着男主角的神傷,也使電影成為不朽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