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德輔道中. 直到1980年代,如果電車司機需要
向反方向行駛,他只需拿一根長竹竿,把電源棒向
反方向接上便成
灣仔莊士敦道
1960至1970年代尖沙咀康和里即現時
K 11 位置望向麽地道
尖沙咀金馬倫道
尖沙咀漢口道/北京道的十字路口,遠處可以看到
新聲戲院,新聲戲院已拆卸改建為新聲大廈
1960年代從尖沙咀北京道口近廣東道, 即現時
太陽廣場近北京道一號. 對面附近遠處尾的大厦
是現時的重慶大厦
1962年尖沙咀加拿分道
銅鑼灣軒尼詩道今天崇光百貨處往西望
1953年從尖沙咀金巴利道向下望向整條加拿芬道.
原來以前的屋是村屋般, 有瓦片屋頂. 可以想像二
戰前後4, 50年代的狀況. 還包括厚福街,金馬倫道,加
連威老道, 近前東英大廈即現在The one. 遠處建築物
是大包米即信號山
1954年北角英皇道, 左邊是璇宮戲院, 後來改名為皇都
戲院, 左右兩旁石山現改建為高樓大廈
1960年代黃泥涌道跑馬地電車總站
於五十年代中期落成的維多利亞公園, 其游泳池是全港
最大公眾游泳池
1962年上環德輔道中, 五六十年代市民對德輔道中
俗稱電車路. 這段屬上環區, 食肆及旅館林立
1963年彌敦道與加士居道交界, 左邊最大廣告牌為普慶
戲院, 即現時逸東酒店, 右邊是由平安戲院改建而成的平
安大廈, 圖中可見交通指揮亭
1966年中環銀行區, 圖中滙豐銀行之裝飾乃慶祝當年春
季舉辨之 [英國週], 英國瑪嘉烈公主為此蒞港擔任主持
1950年代單層九巴
舊馬頭湧道聖三一堂相片
1950年代馬頭涌道聖三一堂. 教堂在這個位置已經超過
半個世紀. 當年排隊領採取救濟食物是一個非常普遍的
現象
這張照片攝於1950年代的荔園的大門前,一個小女孩
站在印有伊麗莎白二世/皇家郵政浮雕的掛牆信箱和綠
色的英式電話亭中間
1925年永樂街碼頭, 這是“三角碼頭”區域的一部分
舊手推垃圾車
香港仔海濱 2
香港仔海濱 1
街角童真 3
送包伙食工人 2
送包伙食工人 1
在干諾道中的交通警察
人力車在旺角亞皆老街、砵蘭街交界
苦力搬麻包袋上岸
陋巷風光
街頭小販 4
街頭小販 3
街頭小販 2
拜土地公
街角風情
街角童真 2
香港仔的漁民家庭 3
中環人力車車夫 3
中環人力車車夫 2
中環人力車車夫 1
街頭小販 1
繁忙的露天街市 2
繁忙的露天街市 1
皇后像廣場的懶洋洋下午
父與子
掛滿內臟的大排檔
陋巷走雞
葬禮的樂手
送殯者
炒麵大排檔
四個女人一個墟
造魚桶師傅
香港仔的漁民家庭 2
香港仔的漁民家庭 1
農婦沿著大道散步
雞販
荷李活道的街景
驟雨
在干諾道中漫步
街頭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