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維多利亞軍營



 



現在每當我們提起香港的軍營/軍事設施, 一般都會



想起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大廈, 昂船洲海軍



基地, 槍會山軍營, 九龍塘軍營 (舊稱奧士本軍



營), 石崗機場等.  其實有一段很長的時間, 位於



皇后大道東 (即今日的金鐘道) 的金鐘軍營在香港



的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此話怎說, 且看



下文分解).  金鐘軍營位於香港交通樞紐, 童年時



每次乘電車經過, 總覺得軍營兩旁的建築物莊嚴得



來有點陰森恐怖, 有幾次晚上坐車穿越金鐘道, 昏



暗的街燈似有若無地灑落在黑漆漆的走廊裏, 竟有



著種悚然心驚的感覺.  只是後來拆掉了, 反而有著



茫然若失的失落感. 






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時, 曾在西區設置軍營, 故



此這一帶現時仍稱為西營盤.  1842年英軍開始在大



草埔馬路(即今日的花園道)以東闢建軍營, 第一



座為威靈頓軍營(即今日的金鐘地鐵站一帶), 另



一座則為「維多利亞 , 又稱域多利軍營」(現為太



古廣場), 加上「美利軍營」, 統稱為. 「金鐘軍



營」. 






值得一提的是在軍營所在地的皇后大道東(這一段約



於1970年易名為金鐘道), 曾有一座名為廣州市場



的華人市集, 其所在地約為現時高等法院, 但由於



這一帶其後被軍方徵用闢建美利軍營, 故市集不久



便遷往中環街市.  此地段並建有美利樓及一座名為



旗竿屋的三軍司令官邸(現時的茶具文物館).  另



外位於花園道以西的美利操場, 則於1962年改建為



希爾頓酒店, 現時則為長江中心. 






金鐘軍營與香港的發展史最為人熟知的一段關係,



莫過於香港政府屢次與英國國防部磋商, 要求讓出



軍營地段發展交通和經濟的故事.  香港因為地理上



的侷限, 由中環至灣仔只有一條被稱為「樽頸」的



皇后大道東(金鐘道).  為紓緩此樽頸地帶的交



通, 多任港督皆要求軍部 ( 國防部前身 ) 讓出軍



營地段以開闢新路, 但均不得要領.  1870年代, 港



督堅尼地在半山開闢第二條由中環至東區的馬路,



即被稱為「二馬路」的堅尼地道.   堅尼地道於



1876年落成使用, 才舒緩了港島東西之間的交通問



題.  當然問題要完全解決, 則要等到70年代, 港英



政府以近似 [樓換樓] 的方式, 為英國駐港英軍興



建了「威爾斯親王大廈」, 作為駐港英軍總部, 才



可收回金鐘軍營的土地開闢馬路和發展地產. 






提起金鐘軍營, 有幾個故事值得記上一筆; 1870年



代,於開埠時設於西營盤的軍營及石塘咀一帶的軍需



庫等設施均已遷往東區軍事地帶.  由於威靈頓軍營



的樂禮大廈(現夏愨花園)內有一金色大鐘, 所以



這一帶被稱為「金鐘」.  在金鐘的西鄰. 有一座落



成於1878年的海軍船塢(現時的紅棉大厦及力寶中



心一帶), 到了1902年, 又加建另一個船塢, 以修



建大型艦隻.  海軍船塢全盛時期僱有5,000多人,



相信很多當時曾在船塢工作的人對此船塢的記憶猶



新. 






金鐘軍營位於中環至灣仔樽頸位置的皇后大道東(金



鐘道), 是市民往來港島東西區的必經之道, 然而



普羅大眾對途經金鐘道視為畏途.  迄至1950年代,



軍營及海軍船塢外均豎有多面 「不准擅進, 如敢故



違, 開槍射擊」的警告牌.  每屆聖誕節, 金鐘道更



被市民視為鬼域, 因醉酒水兵不時會襲擊途人. 






1959年11月30日, 海軍船塢停止運作, 當局在此填



海,並開闢夏愨道以打破中環至東區的「樽頸」. 



由1960年起, 有三屆工展會亦在此舉行, 範圍為現



和記大廈至海富中心一帶.  為緩和花園道的擠塞,



政府在軍營地段開闢一條紅棉道.  軍營完全停用



後, 部份臨近馬路的建築物被拆卸,  當局在原址闢



建香港公園、太古廣場及地鐵金鐘站等建設. 






回頭說維多利亞軍營(Victoria Barracks).  維



多利亞軍營又稱域多利兵房/ 域多利軍營, 維多利



亞軍營早於1840年代已有駐軍, 並於1870年代正式



建成, 是英軍最早期在港興建的軍營.   維多利亞



軍營位於港島金鐘, 約於紅棉路、堅尼地道及金鐘



道交界一帶, 鄰接當時的威靈頓軍營及美利軍營,



曾建有三十多座軍事建築物.  日治時期軍營曾被日



軍徵用.  重光後軍營曾作大規模修復,  1979年駐



港英軍將維多利亞軍營的土地交回香港政府, 現址



已改建為香港公園和太古廣場, 而軍營內的部份建



築物亦因而得以保留;  如舊三軍司令官邸被列為法



定古蹟, 另外數座建築物被列為香港一級及二級歷



史建築. 






維多利亞軍營現存歷史建築物包括:




舊三軍司令官邸:今茶具文物館, 香港一級歷史建






軍火庫:今皇家亞洲協會香港分會總部, 香港二級



歷史建築




卡素樓:今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1992年起)




蒙高馬利樓:今母親的抉擇及啟勵扶青會辦公室,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羅拔時樓:今新生精神康復會賽馬會新生宿舍, 香



港二級歷史建築(1986年起)




羅年信樓:今紅棉路婚姻登記處, 香港二級歷史建






偉華樓:今香港公園雀鳥育護中心, 香港二級歷史



建築








告士打道和海軍俱樂部 2







告士打道和海軍俱樂部 1



 


 




這裏我想順帶介紹香港海軍俱樂部(China Fleet



Club)的簡史.  香港曾是英軍在遠東地區最重要的



港口之一, 主權移交前很多皇家海軍水兵落船後都



會去蘭桂坊旁邊的海軍俱樂部(China Fleet



Club)消遣.  其實香港商人與駐港的皇家海軍早於



1900年代開始籌集資金以建立皇家海軍駐港餐廳,



海軍上將Howard Atwood Kelly在1933年為海軍俱樂



部奠基, 名為「The Old Blue」 , 翌年海軍俱樂部



正式開幕營業.   日據期間海軍俱樂部被日軍佔領,



改成日本海軍司令部, 重光後海軍俱樂部成為皇家



海軍物業.   海軍俱樂部在1985年被拆卸, 改名為



FLEET HOUSE, 而海軍俱樂部亦於同年搬往新鴻基中



心作臨時開放, 並開始計劃搬至英國.  位於英國索



爾塔什(Saltash)的國家海軍俱樂部(China



Fleet Country Club)於1989年開始興建, 並於



1991年完成, 同年6月開放, 而香港的海軍俱樂部則



於1992年關閉. 

 

 






維多利亞
軍營的士官會所.  右方的建築物為士兵會所, 稱為


「Union Jack Club」.  這些建築物大概建於1860-70年代







1980
年時的金鐘道軍營.  右面的舊建築物為樂禮大廈, 19世紀


時用作醫院, 可能就是
1840年代後期所建的德已立醫院







維多利亞
軍營宿舍 2







維多利亞
軍營宿舍 1








維多利亞軍營內的羅連信樓 (Rawlinson House), 建於二十


世紀初期, 是英國駐港英軍司令的官邸.  現時已改為紅棉路


婚姻註冊處的辦事處








維多利亞軍營內的彈藥庫







1888年的皇后大道東 , 可看到位於花園道和皇后大道東


交叉點的美利樓, 門外的電話線剛敷設好






 



維多利亞軍營內連綿不斷的建築物, 可看到舊三軍



司令官邸在圖片的左側.   舊三軍司令官邸始建於



1844年至1846年, 樓高兩層.  直至1978年為止, 都



是英國駐港三軍總司令的官邸.  在過去百多年中,



這座建築物曾多次維修 - 1860年代, 在游廊下加建



鐵柱作支撐, 以加強游廊的結構;1897年, 將木製



游廊改為鐵製游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更改為



三合土而成為今天的模樣;日本侵佔香港期間, 樓



頂被炸毀而需要重蓋;1981年交予巿政局管理, 重



修為一座以中國茶藝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名為



「茶具文物館」, 並盡量保存這一座古老的建築物



在十九世紀時的舊貌;1989年8月13日, 茶具文物館



被列為法定古蹟;1991年5月香港公園開幕, 茶具文



物館成為了香港公園的一部分






正在建設中的添馬艦海軍基地 , 在1997年前稱為威爾斯


親王大廈, 現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總部






基奇納樓 (Kitchener Block), 是維多利亞軍營內



的軍人子弟學校及教職員宿舍, 到1922年額外增加



了一個可容納三十個學生的教室, 以應付越來越大



的需求






海軍船塢和寶雲道軍人醫院







維多利亞軍營內的軍事法庭樓







俯瞰維多利亞軍營 2







維多利亞軍營 3







維多利亞軍營A至E座, 建於1860 - 70年代.  這座



軍營曾被用於容納印籍士兵, 在此之前他們曾駐紮



在西營盤.  A和B座是在圖片的左邊






從皇后大道東(今金鐘道)望向維多利亞軍營







俯瞰維多利亞軍營 1







維多利亞軍營內富於殖民地風格的走廊








維多利亞軍營 2








通往維多利亞軍營地下總部的梯級, 它曾被用於1941年


的香港保衛戰








維多利亞軍營 1








維多利亞軍營地堡, 太古廣場現在矗立在地堡之上








照片底部的哥特樓 ( Gort  Block) 是在維多利亞



軍營內, 蒙哥馬利樓 (Montgomery Block) 和漢密



爾頓樓 (Hamilton blocks)  位於在堅尼地道上.  



1967年軍部將這兩楝建築物之交還香港政府管理. 



1987年政府將Montgomery Block 交予「母親的抉



擇」使用, 直至今日






建於1900年代的韋弗爾樓( Wavell House) 和亞歷



山大樓(Alexander House) .  韋維爾樓現位於香港



公園之內, 自1991年起改作飛禽飼養所及教育中心






韋弗爾樓( Wavell House)宿舍的內部







維多利亞軍營內連綿不斷的建築物.    這些建築物現在


已成為香港公園一部分,  其中部份2009年仍健在








維多利亞軍營內眾多殖民地建築物之一








帕赫特已婚人員宿舍大樓(Paget House married 



quarters ) , 於 1978年竣工.  大樓的前身為印籍



士兵醫院宿舍, 後來成為帕赫特已婚人員宿舍樓東



座.  這座大樓2009年仍健在.

 






維多利亞軍營軍官休息室








維多利亞軍營軍官餐廳








1963年軍官餐廳入口處








70年代的維多利亞軍營







維多利亞軍營其中之一的建築物






位於皇后大道東(今金鐘道)的舊營房儲物樓





NAAFI遊樂會及家庭購物店, 建於60年代, 2009年仍健在





士兵們在C及D座之間的操場上排球, ,C及D座是維多利亞軍營的醫療及牙科大樓, 建於60年代初期





日據時期英國戰俘在維多利亞軍營門外排隊

16 則留言:

  1. 閣下可曾是華籍英軍?

    回覆刪除
  2. 很喜歡看這些香港舊照片~ 軍營這些建築物很美,可惜留下不多…

    回覆刪除
  3. 童年時每次乘電車經 過,總覺得軍營兩旁的建築物莊嚴得來有點陰森恐怖 , 有幾次晚上坐車穿越 金鐘道, 昏暗的街燈灑落在黑漆漆的走廊裏, 竟有著種悚然心驚的感覺. 只是後來拆掉了, 反而有著茫然若失的失落感. 我也是!!EXACTLY呢!

    回覆刪除

  4. 這幅照片令我想起界限街的警察會,當年未改建時,環境同一樣閒適。

    回覆刪除
  5. 好!下次遊覽香港公園時,要注意這些軍營遺跡的位置了。

    回覆刪除
  6. i remember hearing many stories about how haunted those buildings were... especially from the days of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course many of these stories were actually imagined ones based on real incidents. may there be no more war...

    回覆刪除
  7. Believe it or not!聞說現在的新中銀大厦地牢有一層是封密的,原因是那裏放著前美利樓的亡魂,鬼話沒完沒了!

    回覆刪除
  8. Murray house in Stanley market was once a part of Victoria barracks in originated location at the (now) the bank of China building site opposed to the naval dock yard main entrance, I was so scared while I'm walking pass through there at night time, the entire military compound was a ghost town look-alike ( a fearful ghost haunting story had been happened there).

    回覆刪除
  9. 記得八幾年紅隧過少少還有個軍營(加士居道),六三年倒,英皇壽辰日,土瓜灣一帶主道有很多綠色裝甲車巡遊,

    回覆刪除
  10. As you told the story of China fleet club, do you have any idea about a forgotten building located right on the Hennessy with Johnston road that a red colour bricks of 4 to 5 story structure named " sailor and soldier home", I'm curious about it, was it housed the visiting military personnel?

    回覆刪除
  11. 我鍾意呢類充滿殖民地風采舊建築,最低限度比現時大多新樓宇養眼有品味,且亦符合人道要求,面積不會是個狹窄石屎箱。 因家住九龍,兒時鮮到港島,未有海隧及地鐵前,交通不便,一年最多兩三次跟長輩到灣仔或北角拜年,或隨家父帶我及弟妹坐纜車遊山頂,所以對金鐘認識不深,至於西環兄及hkhick兄對軍營兩旁建築物覺得陰森,相信同不足燈光有關,加上又不是宿舍,無人使用時更加寂寥落幕,香港於戰後至'70年代初經濟起飛前,除商業繁盛大道,一般都非燈光火着,而且軍營重地,最好少人來往以策安全,有關美利樓鬧鬼新聞,都是長大後閱報得知,會否因戰時日本仔佔用而進行不少殘殺事,之後才開始有類似傳聞產生? 久已未聽 NAAFI 一詞,西環兄提起頓引出一種親切感,因先祖父於軍部打工,很多時就是處理將 NAAFI 物資運送往來於各軍營辦事處及宿舍間。 有些物資只是式樣舊或碰損些少,大多完好無爛,但白換白不換,軍方及眷屬都會不時要求替換更新,換出來並列為棄用者,有時鬼頭主管會轉送華籍員工下屬,我家曾得兩個實心純柚木 night stand,英國製造,式樣舊但實淨兼完好無比,重到一個人拿不動,可想而知幾襟用,今日家具多為夾板貨,亦曾得兩三個大小不一、約呎來高厚金屬圓桶型 container,本是英國人用來裝麵粉或麵包,我家用作米缸及貯雜物,實用非凡,軍眷棄用只因 container 外油漆有點剝落或凹了少許或遺失桶蓋等不一而足。

    回覆刪除
  12. 樓主真係犀利,有咁多相片,我全部都有睇 簡直眼界大開. 我是60's 後的中年人事,看見網誌上的照片,實在令我好懷念童年很多美好時光,請問樓主可否找多些 禮頓道/ 希慎道 / 跑馬地 的相片??

    回覆刪除
  13. 去東區尤德夫人醫院途中,山上有一個鯉魚門渡假村,以前亦是軍營。沙士時曾作為隔離區。

    回覆刪除
  14. 很懷舊的照片,都在哪找回來的

    回覆刪除
  15. 蘭桂坊旁邊的海軍俱樂部? 蘭桂坊在中環, 海軍俱樂部在灣仔!
    維基也這樣錯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