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大香港-小歷史

 





香港雖然只是個蕞爾小島, 但由於特殊的地理及歷



史因緣, 加上香港人特强的活力, 至使這百多年來



(從英軍1841年乘HMS硫磺號在水坑口登陸香港島,



香港自此成為英國的屬土開始計算, 以至1997年回



歸至今) 的發展可謂多姿多采, 色彩斑爛.  這裏我



揀選了一些你可能較為陌生, 惟與民生卻悉悉相關



的小片斷 (說歷史是太沉重了) 與你分享. 






 







告羅士打行
8 - 1977年告羅士打行拆卸後




 







告羅士打
行7




 







告羅士打
行6 - 六十年代的連卡佛, 大廈非常古式


古香
, 1968年會德豐收購了連卡佛後轉售置地, 最後



置地廣場一部份




 







告羅士打行5 - 告羅士打行前身為香港大酒店




 







告羅士打
行4




 







告羅士打行3




 







告羅士打行2



 







告羅士打行 1




 



我對舊告羅士打行有一份很特殊的情意結.  小時候



去一趟中環是件很讓人興奮的事 (通常是往政府機



構辦事, 譬如申請身分證).  那會兒, 中環的建築



物大多數仍是愛德華式風格, 看上去煞是肅穆莊重,



這箇中以舊郵政總局和舊告羅士打行給我留下的印象



最為深刻;  每次經過那裏, 都會被它巍然矗立的外



貌深深吸引著, 但總沒有機會入內逛 (那年代一般



人都不太敢進入告羅士打行, 我想是當年的高檔商



場和銀行都予人以 ”狗惡門口高”的感覺).  我與



告羅士打行所發生的唯一一次關係(一笑!) 是我一



位親戚在告羅士打行的頂樓的告羅士打酒樓 (那可



是當年香港最高級的中式酒樓之一) 擺入伙酒, 我



才得以入內參觀.  告羅士打行和告羅士打酒樓是如



何模樣我是毫無印象了, 我只記得那個晚上我喝了



很多汽水, 還讓駐場的魔術師當場出了醜 (那是另



外一個故事了) .






告羅士打行是香港中環最著名的舊商廈之一,  位於



中環德輔道中與畢打街交界, 建成於1926年, 從



1926年至1928年曾是全香港最高建築物.  告羅士打



行在1977年被拆卸重建, 現已成為置地廣場的一部



份.






告羅士打行原址是1868年啟用的香港大酒店, 由香



港上海大酒店擁有, 樓高6層, 佔地約26,000平方



呎. 酒店於1926年1月1日發生火災, 北座全部被燒



毀. 置地遂以137.5萬港元的價錢購入地皮, 重建為



告羅士打行.    告羅士打行樓高9層, 是當時香港



最高的建築物.  該大廈有一鐘樓, 鐘樓建立的目



的, 是為了取代於1908年被拆卸的畢打街鐘樓, 為



中環地區報時.  雖然當時的第二代中環天星碼頭也



設有鐘樓, 但告羅士打鐘樓位於中環的心臟地帶,



因此成為了中環的地標之一.  1974年置地宣佈興建



置地廣場的計劃, 需要拆卸告羅士打行重建, 告羅



士打鐘樓遂於1976年被拆卸, 取而代之的是在重建



時於商場基座原來鐘樓的位置上裝置兩個電子時鐘,



但它們在2005年置地廣場進行翻新工程中被拆卸,



變成了路易威登旗艦店的玻璃幕牆






1974年置地宣佈進行中環物業重建計劃, 該計劃分



為三期:




第一期    重建只有廿多年樓齡的歷山大廈




第二期    拆卸重建告羅士打行、舊連卡佛行及溫



莎行




第三期    拆卸重建公爵行及公主行





而置地廣場就是屬於該計劃的第二和第三期, 其進



程為:




告羅士打行改建為告羅士打大廈(1976年動工,



1980年落成)




舊連卡佛行及溫莎行改建為廣場中庭(1976年動工,



1980年落成, 該中庭廣場亦是香港第一個以中庭作



為設計的建築)




公爵行及公主行改建為公爵大廈及置地廣場東翼



(1979年動工, 1983年落成)






屈指一算, 置地廣場現址其實是由多幢建築物拆卸



合併而成,包括:告羅士打行、舊連卡佛行、溫莎



行、公主行、公爵行等;  亦即說, 置地廣場的聳



立, 是建築在多幢雄偉壯觀的舊建築物的灰飛煙滅



上.





 

 



 






修頓球場8




 







修頓球場7




 







修頓球場6




 







修頓球場5




 







修頓球場4




 







修頓球場3




 







修頓球場2




 







修頓球場1







 


 



修頓球場位於香港灣仔盧押道(莊士敦道與軒尼詩道



之間), 其正式名稱應為修頓遊樂場, 是灣仔的主



要地標.  修頓球場陪伴了起碼三代灣仔人的成長,



灣仔人與修頓球場可說是有著血濃於水的感情.  



球場設有1個七人小型足球場及4個籃球場, 現由康



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我從前以為修頓球場的得名是來自它的英文名字



Southorn, 意謂它是位於南方的意思, 後來才知道



修頓這個名字來自殖民地時代的一位名為修頓的高官



(Sir Wilfrid Thomas Southorn,1879年8月4日



-1957年3月15日).  修頓在1926年至1936年間任



香港輔政司兼行政、立法兩局官守議員, 任內多次



署任港督, 並在1933年獲授勳為爵士.  修頓爵士伉



儷在香港期間經常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其妻曾任香



港女童軍總監, 於1935年獲OBE勳銜.  修頓爵士在



1936年離港至岡比亞任總督.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女



作家維珍尼亞· 伍爾夫是修頓爵士夫人的弟婦. 



在香港以修頓爵士命名的設施/建築物除了修頓球場



外, 還有修頓中心 (位於修頓球場旁, 建於1988



年);  修頓花園 (位於修頓中心附近的私人住宅,



1988年入伙), 以及位於修頓中心地下的修頓室內場



館.






修頓球場於1932年著手興建, 1934年竣工.  最早期



的修頓球場只是一大片沙地, 吸引了大批小販在此



擺賣, 慢慢發展成為平民夜總會, 有賣熟食如炒蜆



炸大腸的, 有賣凍食如啫喱雪條的, 有玩魔術的,



有賣武賣藥的, 甚至有外省人(外江佬) 帶面具表演



馬騮戲, 總之在火水燈下, 各異其趣, 為的都是兩



餐温飽. 






晨早的修頓球場卻是另一番景象, 一大早球場便聚



集了上百個苦力 (咕喱) 等開工.  他們大多數都是



潮州人, 手提著有繩綁住的大竹升, 等工頭招人. 



苦力們都喜歡踎在一旁, 一面等, 一面你一啖, 我



一啖的在抽水煙筒.  這個景象相信除了修頓球場,



便只有三角碼頭和西環漁市場才可見到. 至於修頓



球場作為球場的威水史我打算日後另闢新部落格再作



詳盡的介紹. 






1982年3月港鐵港島綫開始興建, 需要佔用修頓球



場、家計會及隔鄰的貝夫人健康院等政府建築物作為



工地.  港島綫通車後, 政府重新修建修頓球場, 使



之成為符合現代標準的運動場地.  修頓球場隔鄰則



興建了修頓中心(即家計會現址), 內設政府辦事



處、室內運動場及住宅等, 而商場後來則被改裝成



灣仔電腦城. 






這裏我想順帶談談灣仔的歷史.  灣仔原意為 [小灣



畔], 在150年前原只是港島北岸線的一個細小多沙



的海灣, 開埠初期被名為 [下環], 因為在地理上它



是處於較低的位置.  灣仔本來是個人口稀少海濱小



村, 絕大部份居民都是以打漁為生, 他們集中在洪



聖古廟一帶作業, 因該處可俯瞰整個港口, 而村民



是供奉洪聖爺為海神的.  洪聖古廟現在仍然屹立在



皇后大道東原來的位置, 當時是臨海而建, 但多年



的填海工程已把海岸往前推了很遠, 洪聖古廟亦被



密集的住宅與商業樓宇緊緊的包圍著.






灣仔在1921年進行了首次大規模的填海工程, 主要



是為紓緩非常逼切的住屋需求.  九年的填海工程共



填得36.4公頃土地, 由東面的銅鑼灣伸展至西面的



軍器廠街.  因填海而得的莊士敦道、馬師道、杜老



誌道、史釗域道及菲林明道, 現已成為灣仔區熙來



攘往的主要道路.  這還未把灣仔北港灣道等在1980



年代才開發的新填海地計算在內. 






隨著香港經濟的高速發展, 灣仔由一個細小的漁村



蛻變成一個繁盛的商住中心.  1950年代灣仔仍是個



相對憩靜的住宅區, 1970年代銅鑼灣至紅磡的海底



隧道落成, 海旁的告士打道啟用之後, 灣仔成為連



接香港與九龍, 以及貫通港島東部與西部的重要交



通樞紐, 其代價是灣仔再無寧靜的樂土了. 







 








羅素街電車廠13




 







羅素街電車廠12




 







羅素街電車廠11




 







羅素街電車廠10




 





羅素街電車廠9


 







羅素街電車廠8




 







羅素街電車廠7




 







羅素街電車廠6




 








羅素街電車廠5




 







羅素街電車廠4




 







羅素街電車廠3 - 電車廠職員合照, 時為1940年代末,


可見有外藉稽查員




 







羅素街電車廠2




 







羅素街電車廠 1







 


羅素街電車廠, 又名霎東街電車廠, 是香港電車公



司一所已經拆卸的車廠, 位於銅鑼灣羅素街, 現址



已改建為銅鑼灣時代廣場. 






羅素街電車廠的歷史其實並不算太 ”悠久”, 香港



最早期的電車廠建於寶靈頓道與堅拿道一帶, 香港



電車公司於1920年代才決定在銅鑼灣羅素街興建一



個大型車廠作為泊車及維修電車之用, 因而順理成



章地命名為羅素街車廠.  1932年因電車數量增加,



羅素街車廠已不敷應用, 遂在北角英皇道加設車廠



以供電車停泊及維修之用. 






在羅素街電車廠運作的年代, 電車出入廠線是從波



斯富街轉入羅素街.  電車進入車廠時會先從波斯富



街, 分支經小段羅素街進入勿地臣街才右轉往泊車



間, 而離開車廠則會先在堅拿道左轉, 再經禮頓道



右轉回支線主段.  現時禮頓道一段的電車軌尚存,



但已與現用的軌道失去連接.  電車公司在1951年擴



建羅素街電車廠, 並改名為霎東街電車廠.  車廠與



霎東街及羅素街民居相當接近, 而由波斯富街轉入



車廠的是一條弧形電車軌, 每當電車於深宵回廠時



聲音便顯得特別刮噪, 附近居民的怨聲自然甚大,



加上80年代香港樓/地價飛漲, 九倉集團 (香港電車



公司的母公司) 便抓著機遇, 將霎東街車廠改建為



集商場與寫字樓一身的時代廣場, 成為銅鑼灣的新



亮點. 霎東街電車廠於1989年3月30日關閉, 其車廠



的任務則分流至屈地街車廠及西灣河電車廠. 






談羅素街電車廠, 又怎能不提1949/50年發生的羅素



街事件/羅素街血案?  戰後香港經濟逐漸復元,  尋



且有過熱的現象.   1949年伊始, 香港已因為物價



上漲而出現過大大小小的工潮.  為了改善薪酬待



遇, 大公司如牛奶公司、黃埔船塢的勞方代表跟資



方進行了多輪的談判, 但取不到任何實質的成效. 



直到12月, 當時五大公共事業(即電燈、電話、電



力、電車和煤氣公司)的職工會分別向各自的資方提



出增加生活津貼(每天3元, 一個月90元)的要求,



可是都遭到拒絕. 電車工人較為堅韌, 所以打了頭



陣.  幾經思考下, 電車工人竟想出了絕招 - 怠工;



一個介乎於按章工作與罷工之間的 [請客] 行動,



並包裝為一份送給全港市民的[聖誕禮物].  1949年



的12月24日平安夜, 這一天電車工人如常出車, 只



是車上的售票員卻不賣票, 市民因而可以免費乘電



車.  電車工人早料到此舉極可能引起交通混亂, 於



是不論售票員抑或工程部機器部的工人, 都走到了



電車站幫忙維持秩序, 勸喻市民不要為了 [遊車河]



而乘坐電車, 以免過度擁擠.  [請客] 行動持續了3



天, 資方本來打算解僱全部售票員並重新招聘, 工



人遂走到工廠門外靜坐, 向前來見工的市民解釋來



龍去脈, 結果沒人應徵.  當年報章的評語是 [得道



多助].






是次工潮平伏了不到一年, 翌年, 即1950年12月24



日平安夜, 當時只承認親臺灣的港九工團聯合總會



下轄的 [維多利亞城電車職工自由工會] 拒絕承認



親中華人民共和國工人成立的工會, 因而引發勞資



糾紛以及流血衝突.  最後警方介入, 逾百名警察在



外籍警官帶領下攻入電車廠, 以警棍和催淚彈鎮壓,



數十名工人受重傷.  後來電車公司開除了數十名



”滋事”員工, 而全港電車則停駛了40多天,  這便



是著名的 [羅素街血案].  香港政府亦因此驅逐了



幾名工會領袖出境.


 







柏架山吊車







 


 


你有沒有想過香港於19世紀已建有吊車, 其出現的



時間比海洋公園的登山吊車早了差不多一百年.  香



港的第一代吊車位於柏架山, 於1892年修建, 原本



是英商太古洋行為其高級職員提供的交通工具, 作



接載職員往返柏架山上的宿舍和山下的太古企業之



用.  在非繁忙時段, 吊車也會偶爾用作接載遊人和



附近居民之用. 






柏架山吊車起點在英皇道祐民街附近, 終點站則位



於柏架山上的大風坳, 設有2架可坐6人的吊車相向



行駛.  曾有記載謂清朝時有一官員試乘吊車遊覽,



大為驚嘆下賦詩以記其感受, 可見當時吊車是如何



新鮮的事物.  柏架山吊車其後因使用率低, 至1932



年停用, 運行了總共40年, 結束了其歷史任務.






 







月園遊樂場 4




 







月園遊樂場3





 







月園遊樂場2




 







月園遊樂場 1





 


 



月園(英文Luna Park , 存世年代為1949年12月至



1954年7月), 一個你也許從沒有聽過的遊戲場. 



月園又名 [大世界遊樂場], 是一個已拆卸的主題公



園、戲院及夜總會的娛樂綜合體, 位於香港島的北



角英皇道, 當年自詡為 [遠東空前偉大之遊戲園夜



總會].   遊樂場佔地187,000方呎, 建造費耗資港



幣600多萬港元, 當年可說是天文數字, 單是磚石及



混凝土已耗資80萬港元, 建築期6個月, 最初三個月



每天需1,000名建築工人, 最後三個月增至每天



2,000人.  營運時需要350至400位職員.  月園在



1949年由許世英主持開幕典禮, 開張日在報紙刊登



廣告的對聯為:[月子正嬋娟至宜聽簾內吳歈看帳中



楚舞;園林極優勝且其揮酒邊玉塵賞檻外琪花], 其



第一任的總經理為 Alex Richardson.






月園的設施在當年來說可謂琳瑯滿目, 極盡聲色之



娛的能事, 計有:





(遊戲種類)




* 運轉鴻鈞(旋轉木馬):春風得意馬蹄疾在



運轉鴻鈞之中, 有如乘駿馬揮鞭馳騁之感 (月園廣



告語)




* 活龍車:在活龍車中蜿蜓來往令人飄飄欲



仙 (月園廣告語)




* 摩天輪:此輪兔起鶻落, 突然沖天, 有驚



無險, 可以考驗你的膽汁 (月園廣告語)



* 巨型扒山車(過山車):此車之雄偉, 驚人



速率強勁有若猛虎過山, 雷霆萬鈞之勢 (月園廣告



語)




*   艷侶搖籃:在此籃中輕鬆蝕骨, 顧名思議,



妙在不言中矣, 青年情侶不可不試 (月園廣告語)




 *  航空機:倘未有乘坐真飛機者, 來此一試



旋轉空中, 無異乘真機焉 (月園廣告語)




* 兒童樂園:有小型火車、汽車、電船及飛



機 (月園廣告語)




*   動物園:展出鼠、豬、狗及猴子 , 設有猴



子驚險腳踏車表演




每項機動遊戲收費港幣五毫






(餐飲娛樂區)




* 飲冰室:設有露臺餐位




* 游泳池




* 錦江餐廳:提供川菜




* 天仙大戲院:粵劇表演場所




* 天蟾電影院:放映歐洲及美國電影




*  天宮舞廳 (英文:Sky Room Night Club)



1949年12月才開幕, 自稱為遠東華貴之高尚消遣



場所, 全部裝置耗港幣百餘萬元, 建築按照美國的



荷理活最高等舞廳式樣 , 並有11人的菲律賓大樂隊



長駐擔任伴奏, 最有意思的是標明採用美國的 ”開



利(Carrier)空氣調節機”






遊樂場入場費為港幣一元 (月園), 港幣兩毫 (大世



界遊樂場), 1954年7月結業前的最後一個月免費入








月園最初由上海商人郭雙鰲兄弟擁有, 至1952年因



虧蝕負債被香港法庭勒令停業, 由新股東接辦, 改



名為[大世界遊樂場], 惟新股東亦無法轉變虧損累



累的情况, 業務遂日漸收縮, 最後於1954年7月結



業, 樂園被改建為10多間北角道及30多間渣華道的



住宅樓房, 遺址則命名為月園街, 成為一個住宅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