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西餐廳


童年時,覺得餐廳是個既優雅又時尚的地方,除了用饍外,更重要的是約會,傾密計的好去處。舊式典雅的餐廳我當然沒有機會去過,但粵語長片裏面的餐廳, 謝賢和蕭芳芳要行落一條圓拱形的樓梯才可坐下,然後身穿雪白唐裝的侍應會禮貌周周的遞上餐牌,通常男主角會要杯咖啡,女主角則來杯橙汁,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西餐廳.  



要談香港的西餐廳歷史,必須追溯西餐廳傳入中國的歷史.  傳說中國第一家西餐廳在宣統年間在天津開業。一般人以為,既名為西餐廳,應該是從法國,意大利等歐州國家傳入,其實不然; 中國之所以有西餐廳,跟俄羅斯有莫大的關係,原來俄國十月革命,一些俄國貴族避難到中國東三省,再輾轉往天津, 上海等地僑居,並開設了很多俄式西餐廳, 並順理成章地訓練了不少西廚.  四, 五十年代,很多中國廚師到香港發展, 並開設了大量俄式餐廳, 如龍記, ABC(愛皮西), 車厘哥夫, 皇后, 金, 銀馬車, 雄雞等等.   俄國餐廳的特式是有外賣部賣朱仔包, 以及了結糖.   俄國餐廳的招牌菜當然是羅宋湯, 另外燉牛肉以及什凍肉冷盤也是俄國餐廳的特色菜, 但不知道為什麼,俄國餐廳通常都不太注重牛扒,即使在俄國餐廳盛極一時的年代,人們要去鋸扒,通常都會想到森美,或者占美廚房,可能這便好像武林大會上,各領風騷罷。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光顧過上述的西餐廳, 記憶所及, 雄雞舊舖在太子道,現在已然結業, 原址的舊樓仍健在, 但已改為賣花.    ABC餐廳全盛時期有五,六間分店,最亮麗的旗艦店位於彌敦道,其高達兩層樓的招牌曾經是彌敦道的地標之一,惟七十年代因股東相繼移民被迫逐一結業,目前第三代繼續在灣仔藍屋附近以及元朗經營ABC餅店,算是延續家族的事業.   龍記則有兩家,一家位於中環德輔道中,中午有懷舊舞跳,另一間在灣仔,後來改名為新龍記,兩間龍記我都幫襯過, 但感覺上完全沒有俄式餐廳的風味。車厘哥夫位於彌敦道與山林道交界處, 現今聖安德烈教堂旁邊的麥當勞位置 。車厘哥夫的創辦人是一名白俄羅斯人 ,  數年後轉讓予一位姓趙的山東人.  車厘哥夫最有名的是硬豬仔包, 燴魚飯同和羅 宋 湯 . 今天車厘哥夫餐廳已然全線結業, 只餘下麵包店賣麵包 , 曲奇餅和鳥結糖 .  金馬車在北角,銀馬車則在土瓜灣, 據說結業後原址開了哥登堡餐廰,待考.  皇后飯店雄據在北角多年,飯店1952年正式開業, 同年正值英國伊利莎伯二世冊封為女皇, 故此以皇后命名。創辦人于永富曾在上海跟隨俄國名廚學藝,來港後先於 1952年在北角英皇道開業,1964年搬往銅鑼灣利園山道.  飯店因為王家衛電影而出名,可惜我與老店無緣識荊,皇后餐廳在北角原址結業後,在又一城,灣仔以及北角都開設分店,生命力甚為頑強.  

 


說起西餐廳, 以下幾點不得不提:



(1) 以前的餐廳會將快餐、常餐、全餐等餐牌以及價錢貼在門口以招倈顧客,而聖誕新年期間則會推出聖誕新年大餐 , 一些具規模的西餐廳會在報紙賣廣告,列明聖誕或新年大餐包括多少道菜式,有些甚至會以送聖誕禮物招徠顧客 (其實現今茶餐廳的運作都是抄襲自西餐廳).  說起餐廳大餐,我便記得這樣一件往事, 七十年代坐飛機去旅行逐漸普遍,有些餐廳便乘時推出飛機餐,有一次我老媽禁不住好奇,帶領我們一家大小去餐廳吃飛機餐,坐下來我們都滿心期待,怎知所謂的飛機餐,其實是一個分成幾格的鐵盤,每間放少量食品,如沙律,麵包,意粉,以及肉塊,如此飛機餐,讓我們全家都大失所望,也大呼上當被騙。



(2) 西餐廳一般都會將燈光調暗以營造浪漫情調, 有些餐廳會長播一些輕音樂,加重餐廳的浪漫氣氛.  到了後期,有些餐廳設有樂隊現場演奏音樂,後期甚至演變為歌手現場唱民歌,搖身一變成為民歌餐廳,但這已是後話了.



(3) 西餐廳的菜牌例必有讓人看得一頭霧水的菜色,如文也石斑,免翁牛扒,沙丹豬扒,大蝦咯嗲,金必多翅湯, 這些都是從英文音譯過來的中文,可能當時設計餐牌的人覺得配上這樣的名稱才夠高大上,讓你看不懂才是西餐廳的特色.



一句題外話,香港西餐廳的歷史固然悠久,然而餐廳的另一個變奏;茶餐廳,則獨領飲食界風騷凡幾十年.  茶餐廳的歷史不是很長久,早於四,五十年代,香港經濟仍然甚為貧困,一般勞動階層當然不會幫襯西餐廳,其早午飯都是在街邊大排檔以致車仔檔解決,至五,六十年代,經濟逐漸起飛,香港人對飲食的要求逐漸提高,除了食物水準外,亦希望坐得舒服,炎炎夏日最好有冷氣嘆,由此之故,冰室和茶餐廳即應運而生。今天新開的食肆都用冰室,冰廳的名稱,企圖以懷舊作為主題來招徠顧客.  現代的冰室和茶餐廳說實話沒有什麼分別,但嚴格來說,冰室和茶餐廳在運作上大有不同。初期冰室的運作模式其實和街邊咖啡大排檔無異,冰室沒有廚房,因此只可提供冷熱飲品和三文治,最多是公仔麵等簡單熱食,不可以提供炒飯麵,更遑論小菜了,而茶餐廳則需要攞正飲食牌,故此可提供跨界別(西餐以及中式)菜式,由於可供選擇的種類繁多,加上價錢比西餐廳平一大截,所以大受普羅大眾的歡迎,至六,七十年代起,茶餐廳便成為香港飲食界的一大主流,不管走到哪裏,你總可以在街頭巷尾找到間茶餐廳。



銀宮餐廳聖誕大餐菜牌


五十年代天華餐廳的聖誕大餐餐單,共14道菜,盛惠$5.4 ,以50年代的價錢來說絕不便宜,餐單上有些食物真讓我搔不着頭腦,譬如雀肉多士是否真的有雀肉?雞湯何解有聖誕不聖誕的分別?且何謂火腿路粉?


愛丁堡餐廳聖誕大餐菜牌


彌敦道ABC飯店


ABC餐廳彌敦道舊照


軒尼詩道金馬車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