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來我已很少貼舊相了,原因是敝博開張以來,所貼的舊相不下數千,已經很少再找到未貼過或者值得貼的舊相。再者更這陣子比較事忙,人也慵懶起來,不要說貼舊照片,連博文也疏於更新。雖然如此,爾來仍不斷收到網友們以伊貓(email)傳來的舊相;箇中有希望藉我這個平台發表,亦有因為舊相沒有附上註釋,希望我能代為辨認相中的地點,年代等(什麼時候我做了舊相偵探了?一笑). 其實我頗為享受「看圖認地點」這個遊戲,稱得上是舊相,年代當然「有番咁上下」,要從相中的蛛絲馬跡去判斷地點年份,可謂「說易不易,說難不難」,但過程讓自己酣醉在昔日片段,時光中,不啻是個很好的消閑玩意。
今夜,打開電腦,從相海中精選部份出來,凝視著照片中的建築物,背景和人物,遙想他們那個時候正在想什麼,做什麼,朦朧中彷彿自己回到那個年代的香港。窗外霪雨敲窗,彷彿為這個適意的晚上增添詩意。
舊卜公碼頭,相信不要我多作介紹了吧。圖前面的小電船當年外號嘩啦嘩啦,即今日的所謂水上的士,在六七十年代前海底隧道年代,晚上過了12點渡海小輪停航,這些嘩啦嘩啦便成為連接港九兩岸的唯一海上交通工具
今夜,打開電腦,從相海中精選部份出來,凝視著照片中的建築物,背景和人物,遙想他們那個時候正在想什麼,做什麼,朦朧中彷彿自己回到那個年代的香港。窗外霪雨敲窗,彷彿為這個適意的晚上增添詩意。
舊卜公碼頭,相信不要我多作介紹了吧。圖前面的小電船當年外號嘩啦嘩啦,即今日的所謂水上的士,在六七十年代前海底隧道年代,晚上過了12點渡海小輪停航,這些嘩啦嘩啦便成為連接港九兩岸的唯一海上交通工具
五十年代位於怡和街京華戲院旁的白熊雪糕飲冰室,投資者包括百樂潮州酒樓的老闆。圖中可見,白熊雪糕門面裝飾得甚為新潮,門口用玻璃磚面砌成,外牆招牌則採用流線型設計,在頂部更擺放了一個北極熊的模型,甚為醒目
估計是新開張不久(六十年代末), 位於銅鑼灣希慎的百樂潮州酒樓
六十年代,位於上環威利麻街的往深水埗的油麻地渡海小輪 碼頭,我對這個碼頭可謂甚為熟悉,童年時老媽每個月都會帶我們乘搭一次,往深水埗探她的閨蜜,我還記得每次乘坐電車,看到梁永盛香莊便下車,所以我雖然從未幫襯過梁永盛,但對這家香莊卻很有印象
這是我的母校八達書院,很難得找到如此清晰八達書院的正面全身照。八達書院位於堅尼地城卑路乍街末端,與域多利道的交界處. 八達書院當然已拆卸,並改建成為東華三院百年紀念大樓
五十年代的中環雲咸街,圖左可以見到香港第一個公共電話亭
五十年代位於九龍尖沙咀金巴利道的智源書局。書局已有七十年的歷史,曾經是不少愛好日本文化港人的打書釘的好地方
很喜歡如此艷麗的舊彩色相。有洋服店名位莊士敦,又有電車佐證,我相信這裏應該是五,六年代的莊士敦道
看見如此怪異的半邊樓,相信一眼便可認出這裏是皇后大道中和威靈頓街交界處。根據相中人的服飾,我估計這張相應該攝於五十年代
四十年代香港中央飯店的舞小姐,當然這裏說的中央飯店不是近期因為結業而引起一遍惋惜聲的位於深水埗的中央飯店
五十年代位於皇后大道東的香港大戲院,此戲院於1956年被拆缷,現址是合和中心
位於西環吉席街的青州英坭廠,我記得童年時走過英坭廠,對它外面那支長長的運輸管很有興趣,英坭廠當然已然折卸掉,現址矗立著西環豪宅高逸華軒
這裏是水坑口和皇后大道中交界處,從皇后大道中往西望向皇后大道西。圖左的有記合臘味當然早已結業,但舊樓仍健在, 其牆身招牌的字仍在,可謂異數。左邊男人所站處後面應該是富隆酒樓,當時是一間很有名的茶樓
這張照片的攝影師應該是站在畢打街(當年名為必打街)和干諾道中交界處回望向畢打街。右邊那座建築物當年是告羅士打酒店, 七十年代末改建為置地廣場。以相中人的服飾和人力車推算,此張照片應攝於40年代
不看舊照片還不知道,石硤尾在建成公共屋邨之前,曾經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村落。其實那個年代香港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在港英政府大力清拆木屋區改建為廉租屋邨之前,大部份今天的屋邨其實都是名副其實的村落,說穿了其實是星羅棋布的木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