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老照片憶舊情 3













有冇人認得呢度係邊度?呢度咪係新蒲崗啟德遊樂場門口囉,而家已經改建成為公園 



六十年代,一艘來往中環和離島嘅小輪駛經西環對出海面嘅小青洲,對面係當時仍然一片荒蕪嘅青衣島 



六十年代中由皇后大道中向東望,真報後面嘅恆昌象牙,今日好像仍然健在。當年呢段路好多金鋪,最出名嘅當然係張麗珍,但寶光,大成, 陳廣記等老字號都好有名,好受尊重。左邊遠處可以睇到得雲茶樓


六十年代由柯士甸道/佐敦道交界處向西望,左邊係倫敦戲院,我曾經喺倫敦睇過幾套戲,包括兩套鐵金剛。戲院而家已經拆卸並改建為倫敦廣場,後些少可以睇到剛結業嘅新樂酒店


六十年代中環砵典乍街,擺花街和威靈頓街交界處嘅士多,我真係好鍾意呢種氛圍,女人揹住個仔坐喺路邊,一班細路喺士多裏面看看這個,摸摸那個,即使冇錢買,有得睇吓,摸吓都係好嘅,絕對係我童年嘅寫照



六十年代九龍城向東望,左邊兩層高白色建築物是太子酒店。酒店本來打算招待啟德機場旅客,但是生意一直虧損,無奈之下唯有將面對旋處的低座重建為出租公寓Katherine Building,招待俄羅斯/烏克蘭難民. 70年代,酒店偶爾招待來自台灣的舞台表演隊和藝人. 80年代以來,酒店客房幾乎空置,剩下來的唯一收入來自餐飲業的租金(食為先).  高座在90年代被拆卸,並發展為Padek Palace



六十年代嘅干諾道中海旁,貨車停泊處即為當時嘅港澳碼頭,日間係碼頭/停車場,夜晚就搖身一變成為平民夜總會 



六十年代嘅北角英皇道,我真係好鍾意睇舊相裏面嘅招牌,從中可以發掘到好多當年嘅民生民情,右邊可以見到快活留產所嘅招牌,表示即使到咗60年代末,仍然有人寧願去流產所生仔,都唔去醫院。左邊遠些少可以見到同心攝影館,賣嘅係Ilford 菲林,我記得自己都用過呢隻菲林,唔知大家有冇印象? 佢上邊個上海456飯店嘅招牌就真係幾有創意,數字係用骰仔面顯示,真係幾有心思。再遠些少可以見到鹿鳴菜館嘅招牌,唔知同尖沙咀間鹿鳴春有冇關係?



六十年代嘅佐敦道碼頭,我對呢個碼頭最深刻嘅印象,就係靚仔嘅時候每憑農曆新年,都會坐船過海,到佐敦道碼頭轉巴士去黃大仙同埋深水埗向親戚拜年,所以每次經過呢度,都會不期然有種興奮同埋幸福嘅心情。巴士站對面矮牆油上各式各樣嘅廣告,呢個係當年常見嘅賣廣告手法,而何濟公就係經常出現喺呢啲廣告牆上邊,相信藥廠好捨得出錢買廣告之故



 五十年代中環德輔道中向東望,遠處可以見到中央街市,沿着皇后大道中百貨林立,有賣煙仔嘅,有銀行,又有賣𤴓頭,有錶行, 有當鋪,但我對兩間店舖嘅情況有啲唔明,奇香村明明係茶葉行,點解變成咖啡室?另外永利眼鏡,又何解升呢為貿易公司?真係令人費解



六十年代中環皇后大道中/雪廠街交界處,右邊應該係渣打銀行總行,呢個交通要衝設有交通亭,由交通警指揮交通,足見當時交通燈仍未十分盛行,交通樞紐仍交由人手操作同埋指揮



三十年代嘅德輔道中末端近金鐘道處,當年嘅建築物都甚有氣勢,睇落令人肅然起敬,左邊係銀行集中地,中銀,匯豐,渣打總行,右邊前方係高等法院,後方係舊太子行,加上中間新古典電車,構成一幅完美嘅舊中環圖
  


我知道我貼過好多相同位置的舊相, (即由皇后大道中中央街市向西望),但這幅舊照的色彩着實太絢爛; 所有老友,三陽醬院,余仁生,廣州臘味,金菊園,陳春蘭都濟濟一堂,看着看着,心內便好像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不容我不貼出來 



六十年代干諾道中通往天星碼頭嘅行人隧道,左邊係皇后行, 60年代中被拆卸後,改建為文華酒店.   當年香港交通繁忙處仍有好多交通亭,由交通警指揮交通,我印象中好像直至70年代中交通亭才完全被交通燈取替


五十年代嘅軒尼詩道,右邊係大佛口,左邊最近鏡頭處係警察宿舍,遠一啲嘅白色兩層建築物係麗的呼聲總部大樓,1969年被拆卸改建為熙信大廈,熙信大廈喺2013年被拆卸,於2019年改建為One Hennessy


五十年代嘅灣仔軒尼詩道,右邊係舊循道衛理教堂,即今日嘅循道衛理大廈,左邊嘅四層高舊樓,而家亦已經改建為百利酒店


五十年代末嘅皇后大道中娛樂戲院,唔知點解舊相當中,皇后戲院嘅數量比較多,以呢個角度(由皇后大道中影向娛樂戲院)真係比較少.  左手邊可以見到模漢裁縫店,佢哋喺尖沙咀嗰間總店規模甚大,甚至有間模漢大廈,都算威威。前少少有間可以見到京華飯店,當時亦都係一間比較高級嘅飯店,係唔少有錢佬嘅飯堂



四十年代嘅金鐘道(當時仍然叫做皇后大道東),左邊嘅軍營而家已經改建為統一中心等商業大廈,留意電車轉彎嗰個彎角相當陡峭,當年叫做死亡彎角, 經常發生撞車同埋翻車事故,50年代政府將路拉直,減少交通意外



六十年代由灣仔菲林明道/莊士敦道交界處,馮良記錶行門口向西望,最醒目吸睛嘅當然係龍門酒樓



位於彌敦道油麻地段嘅彌敦酒店.  照片係第一代嘅彌敦酒店, 故此睇上去似旅館多於酒店. 第一代彌敦酒店於 1930年開業, 可謂係九龍區酒店業嘅老前輩 (比早前結業嘅新樂酒店歷史還更悠久)。講起彌敦酒店有段故, 聽講當年彌敦酒店動工時, 曾經拆咗附近一座廟仔, 由於廟下埋有金塔,故此觸發咗啲靈異事件。1965年彌敦酒店被陸海通栠團收購, 並將酒店重建為逾廿層高嘅現代化酒店大廈 , 並經營至今



 五十年代灣仔莊士敦道近蘭杜街和中華循道會禮拜堂處,右邊可以見到好醒目嘅麗都戲院招牌.   麗都戲院嘅前身係中華戲院, 1952年開幕,1977年結業, 現址已改建為麗都大廈



六十年代嘅灣仔莊士敦道,鏡頭前呢幢舊樓被保留,發展成為飲食及商業中心,當然徒有形而無神,但係點都好過全幢拆咗佢,改建成為牙簽式單幢住宅

六十年代嘅灣仔皇后大道東,左邊係香港大舞台,拆卸後改建為合和中心

五六十年代生活條件簡陋,好多人喺街邊用街喉水同啲細路沖涼,我記得啱啱由澳門搬到香港,住喺中環閣麟街嘅唐樓嘅時候,老媽子都係喺廚房用膠盆同我沖涼,當時已經有四五歲,其實已經覺得好唔自然,但環境如此,冇辦法


 五十年代嘅銅鑼灣怡和街,拍攝者應該企喺樂聲戲院向西拍攝,左面係豪華戲院,中學時代我喺呢度留低唔少腳毛,週末去海軍球場踢完波後,經常會順便喺呢兩間戲院睇場戲先至返屋企,絕對美好嘅回憶   


位於干諾道中嘅Butterfield and Swire Building ,建於1897年,於1960年被拆卸,現址是友邦金融中心。此愛德華式建築物外觀巍峩壯麗,是典型的歐洲古典建築,拆卸了當然可惜,但Butterfield and Swire Building畢竟係商業建築物,連中環舊郵政總局都要被拆卸,改建為商業大廈,那麼Butterfield and Swire Building又怎能逃得過被拆卸的命運?又及;1974年太古洋行(Butterfield & Swire)為與英國母公司(即英國太古集團)統一名稱,更名為 John Swire & Sons,從此抹掉了Butterfield 這個名字


六十年代中環威靈頓街,當時嘅救火車原來係橙色嘅,好鮮艷搶眼 


五,六十年代非常流行嘅街邊涼粉檔,售賣唔止涼粉,仲有紅豆冰,菠蘿冰,雜果冰等凍飲,我哋呢輩腦友相信都幫襯唔少。小販先喺面盆里面撈一舊涼粉,切碎後放入高杯裏面,然後喺舊冰塊上面用冰刨刨一個大冰花出嚟,放入杯裏面,再澆一匝花奶或者糖水,一杯沁人心脾嘅涼粉便製作完成。當然大人們會告誡說咁樣喺街邊食冰凍飲品唔衛生,冰塊,泡在水中嘅涼粉都佈滿細菌,但係靚仔以食先,大菌食細菌,細菌當補品,冇有怕


26 則留言:

  1. 恆昌象牙,早排仍在,但下年年尾(全面禁止象牙交易)後就好難講了。店舖位置好像在二奶巷出口附近。

    這張相對比上一篇50年代的相,店舖都唔同晒了。

    回覆刪除
  2. 恒昌象牙應該唔近二奶巷(安和里),佢應該係喺皇后大道中,威靈頓街,永樂街交界處附近,你睇後邊係得雲茶樓就知~~

    回覆刪除
  3. "當時嘅救火車原來係橙色嘅", 是照片老了, 色差問題,原本消防顏色, 未有變, 跟今天的一樣, 老安幾個老友都係消防, 我投考過一次, 樣樣掂, 臨門一腳, 入職驗身,死咗火, 睇色盲薄過唔到關, 醫官話, 你改去考差人, 扭記, 海關,移民都冇問題, 但消防唔掂。又是回憶之一。

    "廣州臘味,金菊園,陳春蘭"同埋一堆還有一個燒臘叫楚記, 當年老媽子好喜歡"吔"佢地嘅燒"鴨腳札"(今時好似冇人做咯)。

    回覆刪除
  4. 鴨腳扎,金錢雞等舊式酒樓和燒臘舖嘅特色燒臘,而家當然非常少見,好似蓮香中偶然仲有得賣,前兩年我喺土瓜灣一間老式酒樓都食過鴨腳扎,但唔知點解,感覺好似同我童年食嘅味道頗有出入~~

    回覆刪除
  5. ---六十年代嘅灣仔莊士敦道,鏡頭前呢幢舊樓被保留... ---

    圖中個長安招牌同東區美容院中間條路可通去皇后大道東,去到街尾有間雲吞麵舖,唔記得叫咩名,亦唔知道佢哋有無搬去別處繼續經營,淨下記得佢啲炸雲吞好好食,依家條路都因為起咗大型住宅已經從地球上完全消失。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都依稀記得呢條小巷, 里面好似有幾間賣雀仔和雀仔籠㕪嘅檔口, 不過我就唔知有間雲吞麵舖,小弟係西環友, 少蒲灣仔, 可能記憶有誤~~

      刪除
  6. 個條街係大王西街應未完全消失,北端向莊士敦道封住,變成掘頭巷。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好耐冇去呢一帶, 唔係好清楚最新發展了~~

      刪除
  7. 我都是住西環很久, 你說的我也曾相識, 觀龍樓下街的木屋檔有去過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然係現場目擊者, 如果冇記錯, 6,70年代嗰度有好多鐵皮大排檔, 盂蘭節會舉行祭物投標大會, 農曆新年又會攪年宵花市~~

      刪除
    2. 我家人是其中一間,賣麵的. 直到 1987 年左右清拆.西環每處地方也走過.

      刪除
    3. 聯絡到西環老友記特別開心, 得閒多啲來坐話當年~~

      刪除
  8.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9. 「六十年代,一艘來往中環和離島嘅小輪駛經西環對出海面嘅小青洲,對面係當時仍然一片荒蕪嘅青衣島」這是從港島西望過去的青衣島。查六十年代的青衣島,荃灣對岸那邊是簡稱「青衣塘」的青衣灣避風塘,安置受荃灣發展影響的艇戶。大批艇戶在那裡搭建棚屋居住及停泊漁船,環境相當惡劣。

    回覆刪除
  10. 现在美菲閣是實業玩具廠位置, 對開馬路有不少木蓋檔口, 賣涼粉, 猪骨粥,炒麵.鹽焗蛋....
    成條士美菲路放工人山人海,聯邦樓外面 5奌多後也有不少車仔檔, 牛什, 碗仔翅, 雞蛋仔......
    真是好回味

    回覆刪除
  11. 蒲飛路我最深的記憶當然是牛房,美菲閣對面馬路,以前有很多小販在擺檔,賣涼粉,砵仔糕,而我記得最清楚嘅係一檔賣魚蛋粉的大排檔,他們佔據了今日南洋商業銀行的後巷以及半條行人路,每天下午老闆會在哪裏表演炸魚皮,把魚皮沾上麵粉放入油鑊炸,香氣四溢,另外他偶然也會在檔口打魚蛋,先用手撈起一團九棍魚肉,往下大力一笪,如是者來回幾百次,然後再吱出一盤一盤的魚蛋,老實說這才是正宗的魚蛋,當年真的沒有什麼機制魚蛋,全都是手唧出來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賣魚蛋粉的大排檔仍在石塘咀做生意呀.

      刪除
  12. 係呀?咁個舖頭名叫乜嘢?其實我一直都唔記得間魚蛋粉舖頭叫做乜嘢名~~

    回覆刪除
  13. ---六十年代嘅灣仔皇后大道東,左邊係香港大舞台,拆卸後改建為合和中心...---

    '80年代時合和中心對面個幢嶺南式騎樓柱躉大廈,好似係間唔細舊式上海菜館(唔記得當時是否已執笠),但門面大紅大祿式裝潢猶有印象,中午時份附近常有幾個婆仔係門口摘芽菜(銀芽)。

    ---右面係豪華戲院...---

    西環兄,好似應該係喺照片嘅"左"邊先啱。


    回覆刪除
  14. 多謝資料提供。另外小弟經常左右不分,謝謝你的提醒,已改正~~

    回覆刪除
  15. BONJOUR TRISTESSE
    香港中文譯名
    玉樓春劫
    香港上映年份
    1958
    電影出版年份
    1958

    回覆刪除
  16. Bonjour Tristesse (1958) - Juliette Grec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NkrlLiJQg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