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位於皇后大道中同埋威靈頓街交界處嘅得雲大茶樓。講起得雲有段古,話說得雲因為要做早茶,所以啲夥計好早(大概凌晨四點)就要返工準備,可能因為深宵寂靜,所以好應聲,竟然嘈到一街之隔,位於今日恒生銀行總行嘅舊消防局班消防員休息,消防處遂狀告得雲,禁制其過早開工,以免影響消防員休息. 得雲不忿反對,其抗辯理由甚為有趣,聲稱消防局位於中環,而得雲位於上環,兩者相距整整一個環頭,怎可能會騷擾到消防員嘅清夢。最後得雲竟然勝訴,可繼續於凌晨四點開工,消防局則如之奈何
五十年代嘅灣仔莊士敦道,左邊招牌處係龍鳳茶樓,遠些少嘅係龍門,右邊遠處可以見到馮良記錶行,今年年初因舊樓被拆卸才黯然結業
三十年代灣仔軍器廠街,左邊係海軍俱樂部,右邊係1938年開始經營嘅油站,今日已然被拆卸掉
五十年代油麻地彌敦道,右邊可以見到普慶戲院,以及上一代彌敦酒店嘅招牌,右邊人群處即為今日嘅永安百貨公司
六十年代,位於太安樓嘅太安酒樓剛開幕,花牌佔咗半條街,不可為不墟冚
六十年代位於上環永樂街嘅平香大茶樓,講起平香,唔少我哋呢一輩嘅同儕都會有記憶同埋印象,原因係茶樓位於中上環交界,地位適中,加上名氣大,所以我軰中人很多都曾經上過去飲茶. 話時話,當年呢類型嘅茶樓,因為多為自置物業,老闆都好捨得落本裝修,大都以雕龍雕裝飾牆壁,樓梯,所以一行入去,就覺得好有氣勢
; 彌敦道有好多經典茶樓, 照片中左龍鳯大茶樓,右瓊華大茶樓,簡直可以話係當年嘅重磅茶樓,聽講龍鳯以灌湯餃名震九龍,而瓊華則以水滾茶靚,星期美點綁住一大班熟客. 提起瓊華,不少五,六十後都會記得佢哋中秋節嘅大型月餅廣告板
龍鳳茶樓正門玉照
五十年代有柯士甸道望向彌敦道,右邊條橫街係覺士道。呢張相有幾樣野值得一提,一係圖左可以見到金門酒店,酒店門泊咗架酒店自置Van仔,估計應該係用嚟接送客人,足見酒店嘅規模都有番咁上下。前少少仲可以見到人力車,說明人力車喺五十年代仍然頗為盛行,成條街望落去好闊落,其實唔係因為條街闊,只係車輛同行人寥落,所以感覺好寬敞而已
五十年代中喺尖沙咀舉行嘅工展會, 此幅工展會所在地已建成喜來登酒店,向右望,一鐵路之隔便是藍煙𠧧貨倉,80年代拆卸後改建為新世界酒店及商場,再度拆卸後成為今日嘅K11商場
五十年代末位於近尖沙咀碼頭嘅九倉遊客中心, 50年代開始香港外國遊客增多,故此到了50年代末開始此商場集中售賣遊客紀念品. 60年代初此地被霍英東收購後,改建為星光行。星光行本身又是一個傳奇故事,各位網友有興趣,可瀏覽小弟早前嘅網址
從另一個角度所拍攝嘅九倉遊客中心, 時維60年代初. 60年代中遊客中心被折卸並改建為星光行. 前方白色建築物係九龍郵政局. 圖中可以見到一大班人力車夫喺度排隊等客,可見直到60年代,人力車仍然甚為盛行
七十年代西營盤近桂香街處,電車上的嘅廣告賣嘅係增肥丸,當年普遍營養比較差,所以增肥丸有市場,今時今日,恐怕要賣減肥丸嘅廣告
五十年代中嘅中環同威靈頓街街交界處,如果我冇記錯,當時皇后大道中呢一段係雙線行車,不過由於車輛稀少,加上行人路狹窄,所以行人通常都會沿著馬路邊行. 照片左邊嘅恆安象牙係老字號,好像今天仍然健在,當然不能再賣象牙,只能賣犀牛角和仿象牙等工藝品
五十年代從高處俯瞰德輔道中,左邊係舊中環消防局,拆卸後改建為恒生銀行總行,右邊無入鏡係中央街市,遠處鐘樓處係告羅氏打行
如果唔係右後方嘅舊中環郵政總局,真係冇可能認得出,呢度係50年代畢打街同埋干諾道中交界. 當時仍未大幅填海,干諾道中海傍係往來國內嘅碼頭集中地
五十年代嘅中環雪廠街,右邊近鏡頭處係皇后行,拆卸後重建為文華酒店,中間係第一代太子大廈,遠處即為廣東省銀行,都說照片可以反映當時嘅風土物貌,雪廠街係中環嘅主要街道,但行人可以企喺街中心閑聊,可見當時嘅街上車輛如何稀少
五十年代中環德輔道中向東望,右邊可以見到永安公司。50年代嘅德輔道中已然非常旺盛繁榮,沿路所見,有製衣廠,茶樓,茶行,藥房,甚至售賣單車店舖,可謂百業賣百貨,似市集多於金融中心
五十年代西營盤皇后大道西和正街交界處,右邊是我們的老朋友多男茶樓
漢口道/海防道那幅還有一名男童正在小便:)
回覆刪除睇姿勢非常疑似~~
回覆刪除本人是香港士生士長的銀髮一族。日本人统治期間,剛出生,末知活在戰亂苦況,慶倖在成長過程中吃得温飽,有書讀。得雲茶樓是我童年每天必經過的地方;平香大茶樓就在我家附近,還有添男茶樓、清華閣、銀龍酒樓、大同酒家、金龍酒家;人力車我也坐過一次;告羅士打行地下的餅店以及樓上的告羅士打大酒樓,我曾經是那兒的常客;英式設計的中環郵局被拆除,可惜 可惜;中環興瑋大廈是我由工廠妹轉做寫字樓打字員的第一份工;兵頭花園是我在小學期間放學後和同學三五成群去流漣的地方;電車是我在跑馬地寶覺學校年代的主要交通工具。
回覆刪除Wei Wei兄足跡所至,都遍及好多已結業嘅經典茶樓,羡煞小弟。香港人力車我未坐過,反為喺澳門坐過好多次三輪車,試過多次坐三輪車由葡京途經西灣去媽閣,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回味不已。老兄若有空,請多留言憶述閣下的經驗以及所見所聞,肯定甚為豐富以及多姿多彩~~
刪除今時今日無法吃到當年平香大茶樓新鮮出爐的雞美飽;添男茶樓的大飽真材實料,餡多好味。
刪除唉!兩大名點心都無緣品嘗過, 可惜可惜~~
刪除"海軍俱樂部"當年香港人叫他做"猜那緋吸",是很多基層學生及打工仔睇西片的好去處, 戲"非"特別平, 當年是英美法盟軍的福利文娛中心, 對開馬路就係海軍渡輪碼頭, 海軍從大軍艦乘搭"嘩啦嘩那"或者海軍小船到此上岸。
回覆刪除不過, 係呢度睇電影除咗要聞老外的體臭洋葱味外, 就係套套電影做完唔可以即刻離位, 要等播咗"事頭婆"騎住隻馬, 播完天祐女皇先甩得身。當年大英帝國的愛國教育!
第一次食老外漢堡包就係"猜那緋吸"隔離橫街一間叫Winner 的小外賣店,那個時候的漢堡真材實料, 大片番茄,大片洋葱,老年咁勁嘅牛油, 絕不是今天的麥記的樣子及味道, 白頭太監話當年!
今天西環大佬的照片, 張張有老鬼腳印, 並不是吹水!
余生也晚,未試過喺睇完戲之後,仲要睇埋事頭婆騎馬英姿先至可以散場鬆人,但係我記得60年代初至中期,電視仍未普及,戲院喺放映正場之前,會播映政府新聞處拍攝嘅短片,由譚炳文旁述,我最記得係東江之水越山來,以及廉租屋入伙等,當年覺得好新奇,原來新聞都可以喺戲院度到睇,不過正如安兄話齋,白頭太監話當年了~~
刪除對呀!當年睇西片,未放正片前,先放英國廣播的世界新聞頭條!散場播事頭婆,好抵㗎!
刪除咁呢個我又冇印象喎~~
刪除咁, 我大你十年有多噃!
刪除回想起來, 香港係四十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 二十多三十年間變化極為巨大, 老安不知好運?衰運?抑或唔夠運, 親歷此巨變時代,初懂人性,跟住老媽子攞張米証去北角政府倉輪米, 今人完全不能想像? 搭電車從中環到筲箕灣視為去月球,有歌仔唱, 英雄被困筲箕灣, 不知何日上返中環, 入銀行大件事, 門口又高, 阿差又高大, 同今天銀行職員要拉客,天方夜談,五十至六十年,古典建築拆完一間又一間, 個海填完呢邊, 就填個邊,講番起嚟, 應該是遺憾!
刪除人情細故, 三十年時間,翻天覆地,六十開始, 變化更急速, 七十年代開始, 已經不是香港的香港,八九十至千禧,科技進步驚人, 講起來,這幾十年在人類歷史是等於幾百年, 甚至千年, 剩係講飛機,幾十年時間, 當年諗都諗唔到變成咁, 所以說有幸,是前人沒法有這變化的體驗, 馬車用都用咗上二三千年啦!
無可否認,我哋呢一代成長於六七十年代,喺80年代至千禧年代出嚟做嘢嘅人,可說係最幸福嘅香港人。雖然童年時代稍為辛苦,客觀條件亦較為貧瘠,但最重要嘅係憑着後天努力,加上踫上香港經濟起飛,所以一般係退休嘅時候,都勉強能夠算係衣食無憂。反觀我哋嘅父輩就捱得辛苦好多啦,以我老竇為例,由佢出出身以致退休,真係冇一日舒服過,但佢嗰代有個優勢,就係睇住經濟環境慢慢轉好,亦都會好慶幸下一代嘅環境會比佢好。反觀我哋嘅下一代,喺咁動盪嘅經濟同埋政治環境下,前途真係比較難料同埋迷惘~~
刪除當年太安樓落成,請來凌波剪綵。
回覆刪除哈哈,係呀,當年好多新舖頭,譬如酒樓,戲院,或者甚至醬園開張,都會請明星嚟剪綵。我記得60年代中西環醉瓊樓開張,請馮寶寶嚟剪綵,我恭逢其盛,喺人群中捐嚟捐去,想一瞻天才童星嘅風采,但係人細身矮,只能睇到大人們嘅背脊,與馮寶寶失諸交臂~~
刪除喜歡舊中環!之前這裡的舊po【舊中環倩影】內的相片睇唔到呢,今次可以睇返很多中環舊相,謝謝!
回覆刪除真係唔好意思,幾年前敝網誌肉Yahoo blog搬嚟此處,因為技術問題,搬屋之前發佈網誌中所有相都睇唔到,我曾經請教眾多電腦高手,但都無能為力,此事爾來一直係我嘅遺憾~~
刪除【成條街望落去好闊落,其實唔係因為條街闊,只係車輛同行人寥落】,睇舊相時一直都有這種錯覺!上一篇的軒尼詩道修頓球場相片,一睇乜以前條街咁闊嘅?
回覆刪除
刪除其實你話錯覺又好,話實際情況如此又好,事實上真係因為當年喺街上行走嘅車輛比而家數量少好多,加上兩邊樓宇矮少,所以無摩天大廈遮蓋天際線,在無此兩大元素之下,睇舊嘅時候,一定會覺得條街闊落好多~~
我好得意,三歲發生嘅事,有啲我都仲記得,所以好細個時家人抱我入戲院睇戲,結尾有英女皇拜拜片段猶有印象,查實麗的映聲時期,當電視台收台時都會播英天祐女皇。
回覆刪除我記得早期無線收台時都會播事頭婆玉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