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告別有情天


















《告別有情天》電影海報












Darlington Hall 外貌









這是電影中一個非常有趣和浪漫的場面Miss Keaton 知道 Mr Stevens 在看書時她上前想搶書,其實她是想知道Mr Stevens 什麼, 最後 Mr Stevens 承認那是本浪漫小說











James Fox 飾演 Lord Darlington,典型的英國紳士 











Mr Stevens 和他的父親當父親在樓上中風去世時Mr Stevens 仍然堅持在樓下服侍主人











Anthony Hopkins 飾演管家 Mr. Stevens











Emma Thompson 飾演女管家 Miss Keaton







Anthony Hopkins 飾演的管家 Mr Stevens 與僕人同事晚餐












Mr Stevens 用尺量度距離以便使餐桌上的水晶酒杯放置的位置一致












盛大晚宴















Christopher Reeve 飾演美國眾議員 Mr Lewis











Christopher Reeve 飾演的美國眾議員Mr Lewis 在晚宴中“業餘政客”的演講












Anthony Hopkins 飾演管家 Mr. Stevens和Hugh Grant 飾演 Lord Darlington 的誼子Mr  Cardinal















《告別有情天》借 Corsham Court 拍攝,這一幕客人在 Picture Gallery 內聚集











Mr Stevens 往訪 Miss Keaton,兩人坐在碼頭閒聊











Mr Stevens Miss Keaton 在雨中握手道别是片中最讓人動容一幕. Mr Stevens將最情深的說話隱藏在貌似極為禮貌的祝福語內, 但細味內容, 你可品嚐到 Mr Stevens 内心那股深入骨髓的哀痛 ( Stevens : You must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Mrs Benn / Keaton : You too, Mr Stevens.  Promise me that / Stevens : oh, yes, I promise / Stevens : You must try to do all you can to make these years happy once for yourself and your husband.  We may never meet again Mrs Benn, that is why I am permitting myself to be so personal, if you will forgive me / Keaton : Thank you Mr Stevens, and thank you so much for coming.  It is so kind of you.  It is nice to see you again / Stevens : Its a pleasure to see you again, Mrs Benn, take care.)











Mr Stevens Miss Keaton在雨中告別,讓人感到心酸 1










Mr Stevens  Miss Keaton在雨中告別,讓人感到心酸 2












Mr Stevens Miss Keaton在雨中告別,讓人感到心酸 3






喜歡英國文學, 喜歡那種細緻,婉約的感情, 那種含蓄便恍如只看到浮現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而卻有無盡的深意隱藏在水平線的下面.  看英國小說, 掩卷後都有著一股念茲裊裊, 久久都縈繞在心頭的餘韻. 愛屋及烏的緣故, 我也很喜歡看英國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  遠的如  Bronte sisters, Jane Austen 等不用說了, 近代一點的如 Thomas Hardy 的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也是我的至愛; 尤其是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Hardy 以其妙筆描述 Wessex" (英國西南部) 的人物和風光, 甚是引人入勝. 但我最喜歡的仍是以20世紀為背景的小說所改編的電影, 也許年代較近,人物和事件都比較熟悉和親切; 在芸芸此類電影中較出名的有 "Howards End", "A room with a view", "Brideshead Revisited", 以及我今天想向各位介紹的《告別有情天》(The Remains of The Day). 




電影《告別有情天》改編自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於1989年出版的獲獎小說 (石黑一雄被譽為英國文壇移民三傑之一, 另兩人是魯西迪及奈波爾)。  小說The Remains of The Day 於1992年被拍成電影, 並於1993年上映。《告別有情天》由 Ruth Prawer Jhabvala 改編,Ismail Merchant 製片, James Ivory導演.   演員陣容有 Anthony Hopkins 飾演管家 Mr. Stevens、Emma Thompson 飾演女管家 Miss Keaton,  James Fox 飾演 Lord Darlington、Christopher Reeve 飾演美國眾議員 Mr Lewis, 而 Hugh Grant 則飾演 Lord Darlington 的誼子Mr  Cardinal .  電影於1994年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藝術指導、服裝設計、配樂、改編劇本等八項提名, 可惜全軍覆沒, 空手而回, 但無損此片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告別有情天》以一個英國貴族家庭秩序的維護者的角色出發,藉以描繪英國舊秩序和傳統典範在社會變換迭替的潮流中崩解的故事。



片中主角 Mr Stevens 是個服務於二次世界大戰前赫赫有名的 Darlington Hall的管家, 在他專業且負責的管理下,公爵府內上上下下的服務規則皆有條不紊。  此時,公爵府僱用了另一位年輕能幹的女管家-Miss Keaton.  相較於保守內斂的 Mr. Stevens,Miss Keaton較勇於表達自我。  在合作之初,兩人因個性不合而時有爭執, 但隨著時間流逝,Miss Keaton 逐漸了解 Mr Stevens並非全然不近人情,在盡忠職守的外表下,另有他溫暖人心的一面,遂逐漸對他產生好感。  然而,雖然屢次給予機會,Mr Stevens 卻選擇漠視不見 (或假裝不明白)。  Miss Keaton在絕望之餘,遂帶著若有所失的帳然心情離開Darlington Hall,與過去曾共事的舊同事Mr Benn結婚,並移居至英國西岸。



二十年後, Lord Darlington 因為戰前支持與納粹德國保持友好關係而大受抨擊, 最後鬱鬱悶而終,Darlington Hall被美國眾議員 Mr Lewis買下, 府第易主後,Miss Keaton 從報章中獲悉此事,來信問候,  Mr. Steven 接獲久未通訊 Miss Keaton 的問候後,觸動心中對 Miss Keaton壓抑久的感情,遂回信相約見面。



在他驅車前往會面地點的途中,Mr Stevens與酒館裡的平民百交談,他們對Lord Darlington 的評價甚為負面, 由此他對自己所敬佩的 Lord Darlington及對自身工作的優越感開始產生動搖,不敢公開承認自己曾是 Lord Darlington 的管家 ( 雖然他最終忍不住向他們中一私下承認他的真實身份)。  在見到闊別二十年的 Miss Keaton 時,Mr Stevens曾有意邀她回 Darlington Hall 為Mr Lewis工作, 但仍未敢對 Miss Keaton 明示愛  惟此時 Miss Keaton 已決定繼續留在英國西岸照顧懷孕待產的女兒,Mr Stevens 只好在雨中與 Miss Keaton訣別,回Darlington Hall繼續他規律且一成不變的生活。



小說/電影最著力描寫之處當然是Mr Stevens 這個角色, 他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英式管家的經典模範, 一座古堡或貴族莊園的每日生活作息其實與現代的飯店沒有多的差異,不僅要有客房及餐飲服務,更需要為主人展現一種獨到的華麗再加上高尚的品味, 照料主人或客人廿四小時的起居生活, 乃至最微細的體貼關懷,都是管家的責任。  他追求完美的程度在我們常人的眼中已達至病態; 用尺量度距離以便使餐桌上的水晶酒杯放置的位置一致;早晨報紙剛送到,必須先用熨斗將報紙燙過以免油墨沾污主人的雙手。  除了三餐,下午茶或晚睡前各有一次的茶點都不能疏忽,轉身退出時詢問主人或客人尚有何吩咐?  然而要成為模範管家,光專業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態度和應對的方式都必須大方得體, 符合身份, 最好是做到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的境界 (有個笑話謂,若管家打開睡房門,看到主人與一個裸女躺在床上,他必需裝作若無其事,問主人道 你的咖啡需要加糖嗎? ).    戰爭前夕Lord Darlington 在 Darlington Hall 舉行一場重要的會議,對於會議的內容,身為管家其實知之甚詳,但 禁止談論內容 是管家的頭號則。  好幾次 Mr Stevens 被問到政治立場,他唯一的答案是當時沒有聽清楚,或者是他對政治一竅不通。  Mr Stevens 的回應體現一個管家的最高境界.  在舊英國社會, 謹言慎行被奉為做人處事的原則, 任何有違這個原則的做事方式, 不僅被視為不專業, 甚至有違英國人的身份.



Mr Stevens 的感情和性格是電影的核心,為了 做好管家呢份工必須將自己的情感完全收歛,因為當男女的情愫開始在管家這個行業漫延之後必定會影響工作,說得更嚴重一點,就連正常的家庭婚姻對一名管家而言也是一種拖累, 如此即可解釋為何 Mr Stevens一直將自己的感情緊緊鎖, 不敢打開心扉的原因。



Miss Keaton的能力是不容懷疑的,只是當時保守的風氣使女人不能插手宴會餐桌作服務的工作,但她的細心與專業卻受到 Mr Stevens 的賞識,但似乎也僅止於此。當感情開始在兩人之間浮動穿梭之際,Mr Stevens 縱然激動難安,但他仍如身上那套永遠不變的禮服一樣,始終讓人看不見他情感流露的一面。



Mr Stevens 在工作之餘喝一點威士忌、抽雪茄、聽唱片甚至看一些愛情小說, 但他只會躲在房內做這些事。  Miss Keaton 剛到時,雖然因為Mr Stevens 父親工作負擔過重的問題而與 Mr Stevens 有些衝突,但這並沒有防止 Miss Keaton Mr Stevens 逐漸萌生感。  Miss Keaton 閒時會在莊園附近摘花,然後插置在 Mr Stevens 的房間內。  這一點自然有其象徵意義: 除了專業執著之外,Miss Keaton 尚存有一顆崇尚自然的心靈,這逐漸發展成為Mr Stevens 的愛。  中其中一個情節描述 Miss Keaton 在花園中撞見男女僕人偷情,卻裝作沒看見,因為在她認為男女愛自然不過  男僕最後慫恿女僕向 Miss Keaton 辭職,雖然無法拒絕,但與 Mr Stevens 談起此事時不免為两人擔心。  其實這是 Miss Keaton 幅射自己內心的擔憂與躁動不安, 從職業上的專注慢慢侵蝕到情感的釋放,雖然這種擔憂有點不近人情,但戲劇的衝突也正是由此延展而出。



Miss Keaton 過去的上司 Mr Benn 開始追求,或許一直沒有獲得 Mr Stevens 任何丁點的正面回應,Miss Keaton慢慢陷入情感的掙扎中事實上並不愛 Mr Benn,她愛慕的人是 Mr Stevens, 在即將面臨抉擇的時刻,Mr Keaton連續幾次向 Mr Stevens 暗示她自己的意,但 Mr Stevens 的自我防衛意識硬如磐石違心地向 Miss Keaton道賀.   這段讓我看得很傷



Mr Stevens 是否Miss Keaton全無感覺?  當然不是在聽見 Miss Keaton 決定接受 Mr Benn 的求婚後,第一次失手打破了一瓶紅酒, 充份說明了他真正的正波濤洶湧,只可惜走入 Miss Keaton 房內時還是將想說的話又吞了回去。  二十年之後 Miss Keaton 的來信讓 Mr Stevens 想彌補之前的錯失,但偏偏女兒剛懷孕,使得Miss Keaton不得不打消回莊園服務的打算, 於是一場即將重燃的愛又再度被澆熄。  離別的時候正是天黑之際,當碼頭的燈亮起, 眾人都興奮拍手,因為晚上才是人們一天的開始。  Mr Stevens是用這樣的話來安慰即將離別的Miss Keaton與自己,卻留下永遠的遺憾, 心酸



Mr Stevens 當然是個悲劇的角色,他並沒有遭受什麼重大傷害,但那種難以描述的哀痛卻非常叫人心疼。  自幼受父親的嚴格教導,一定要對主人盡忠職守,並視之為極高的榮耀,所以當父親在樓上中風去世時,Mr Stevens 仍然在樓下服侍主人、確保晚宴順利完成,因為他認為父親也會要他這麼做。另外,他對主人 Lord Darlington 的看法與行為全沒有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即使 Lord Darlington 認為英國應該與納粹德國溝和,以維護貴族階級的地位並避免戰爭,別人問 Mr Stevens的看法時,他只推說僕人不該聽主人與賓客的談話,也不該對主人的想法有任何意見,至當Lord Darlington要裁掉兩名猶太女僕、Miss Kenton強烈反對並以辭職相脅時,Mr Stevens 也沒有任何作為與反應在他來說, 遵從主人的旨意是很理所當然的事。



一般人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Mr. Stevens 極度內的性格, 以及與Miss Keaton 那段哀而不怨的感情上, 但我更著意小說/電影中的言外之.  電影中有一場晚宴戲, 各人循例說了客套話後, 輪到Christopher Reeve 飾演的美國眾議員 Mr Lewis 講話, 他竟毫不留情的說 "在座各位都是儒雅君子, 但卻是業餘政客, 根本應付不了現代複雜的政治形勢" (大意如此).  這番話當然即時引來哄堂不滿( 因為它完全打亂了宴會的氣氛), Lord Darlington 則以一貫的英國紳士風度來包容 Mr Lewis,  並為他打完場, 但他內心不無感慨, 甚至不得不認同.  這一場戲其實十分重要,但我想很多觀眾都忽略了.  Lord Darlington 舉辦這個宴會, 其實是廣邀各國代表共同商討對剛由納粹掌權的德國的政策  二戰前夕, 英國有一班政客, 為了維護國土安寧, 避免捲入戰爭主張綏靖政策; 即儘量滿足納粹德國的胃口, 以求維持一個穩定和平的局面 .  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與希特拉所簽訂的慕尼黑協議, 把捷克斯洛伐克出賣希特拉, 即為箇中的 "成果".  當然,佔領捷克遠遠不能滿足希特拉的胃口,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  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可想而知, 當這些事情發生,  Lord Darlington 是如何痛苦 不同於首相張伯倫, Lord Darlington 可一說是個 warm-hearted sentamentialist, 他不欲與德國為敵, 是他看到一戰後各戰勝國對德國苛索過度, 至使德國經濟蕭條, 通脹暴升, 民不聊生.  他同情德國, 同情德國人, 主要是從人道立場出發.  納粹上台後的種種暴行, 他應該不會苟同.  戰火一起, 德國撕破假面具, 希特拉露出狼子野心, 發動全面戰爭, 那時候 Lord Darlington 該是悔之已晚, 回天乏術了.



本小說成書於1989年, 其時大英帝國早已土崩瓦解 ( 即使其在遠東最重要的殖民地香港亦已定於在1997年歸還中國), 英國業已萎縮為一個偏處於西歐一隅的島國 (幸好去年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失敗, 否則這個島國的頂部便得 "崩了一角").  即使在電影的背境年代 (以Mr Stevens 往訪Miss Keaton 計算, 該是五十年代初)而言, 二戰結束後英國位於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紛紛要求獨立, 大英帝國黯然褪色, 身為曾經是 "日不落帝國" 的子民不無慨嘆, 在緬昔日光輝之餘, 回首前塵往事, 自當唏噓不巳.  帝國餘暉, 夕照英倫海峽.  至此, Remains of the day所指的, 不僅是Mr Stevens 的餘生, 更深意的是指英國的沒落, 連帶英國紳士制度和優雅文化都一同淪陷, 正如 Mr Lewis 意指的, "你們落後, 不符現代社會的需要, 該被淘汰", 而 Lord Darlington 的逝去, 讓 Darlington Hall 堂前的燕子, 都飛入尋常百姓家, 而英國的 days 還能 remain 些甚麼呢?



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那些早已忘卻的無數美好的回憶



小時候,我們沒有i phone, iPad,當然 Facebook, Twitter 仍未面世,那會兒我們玩的東西都是很"實物"的, 我們會打波子,拍公仔紙, 用汽水蓋磨成鐵片互界, 或者以拾來的電車票充籌碼賭啤.  


以前我們去旅行燒烤,都是坐在一起談天說地; 現在即使同檯吃飯, 也是各自埋頭刷微博,聊Whatsapp。現實生活裡的人都顯得如此虛擬, 我們滿口忙事業,賺大錢, 讓愛情,友情,親情都遺失了, 當初的那份美好與純真又去了那兒?



小時候,我們吃一毫一條的雪條,喝三毫一瓶的汽水,一塊錢五根的麥牙糖夾梳打餅。 哪個小朋友有五元十塊在口袋裡,那不啻是傳說中的大鈔,簡直就可以當大爺了。




中學了,身上有10塊錢買了雜誌,小說, 可以整班同學傳著看。 那個土豪身懷100, 50元,去哪都可昂首挺胸,超級自信。我們小時候沒有電腦,沒有網絡,沒有手機,卻可以幹很多無聊的事情, 生活一樣過得很充實, 很美好.  你試過下面幼稚, 甚而有點頑劣的玩意嗎?



1. 跟隨老媽去茶餐廳會友, 她們自顧自的在聊天, 我則拿方糖當是Lego積木般玩;  砌城堡, 大廈, 喜歡時拿一, 兩顆方糖吃, 幻想自已是巨人, 吃掉整座城堡, 大廈




2. 下雨天與同伴起勁在水氹裡踩, 看誰的褲腳濕得最厲害


 
3. 洗手時突然住掩著水喉, 增加水壓來以水射人 



4. 蹲坐半天觀看螞蟻搬家/打架



5. 追在別人後面踩別人的影子



6. 對著電風扇張大嘴喊“啊〜”然後聽顫抖音 ,若電風扇可以轉動, 即可以附加 Fade Out 的效果



7. 擠破塑料包裝紙上的氣泡聽啪啪的聲音



8. 上課時窮極無聊, 用圓規戳書桌刻字,或把筆帽吸在舌頭上,  偶爾甚至會用間尺扮搖搖板 , 彈起擦膠,  攻擊坐隔離的同學



9. 把紙巾撕成一條條,然後從窗口掉出去, 看著它們螺旋式下墜, 我稱之為"通天飛機飛行記"



10.落樓梯時不是一步步走下去,而是跳下去, 當然跳的梯級愈多愈好 , 愈有型有款 ,聽說最少要跳到 8級才算合格.  我有朋友一 跳便是10 級 ,厲害!




11.下雨打傘時轉傘看水珠飛出去, 或者索興不擔傘, "張大口"去嚐雨水的味道



12.在走廊垂直跳高用手拍打橫樑, 幻想自己是籃球員在入樽



13. 與同伴各自把小乾冰粒放在手口, 誰先忍不住凍先拋掉手中乾冰粒便算輸



14.抱住撕貼著「常滿」 的紅A膠米桶練習 「鐵沙掌」, 方法不用贅述罷 



15.屏住呼吸,跟夥伴比賽憋氣, 看誰憋的時間長



16.用吸管喝汽水的時候,往瓶里吹氣,發出咕嘟咕嘟的噁心聲音



17.把手指插到剛熄滅蠟燭的蠟油裡取指紋



18.對著鏡把內眼皮翻到外面來看



19.把包糖的顏色玻璃紙扭成小團, 再鑲在小鐵圈上當鑽石戒子戴



20.家裡剛安裝電話時, 我當它是一個新奇的玩具來玩.  通常的玩法是隨機撥打一個號碼,當有人拿起了電話時,我會問:“猜猜我是誰?”,然後在大笑中掛斷電話



21.蹲坐在街角, 與同伴賭下一架轉出來的車的車牌的最後那個數字是單數抑或是雙數



22.躺臥在草地上,仰看著天上的浮雲, 極力想像那堆雲似什麼動物、人物



23.洗襪子的時候用襪子口對著水龍頭接水, 試圖裝滿襪子



24. 打鞦韆時趁鞦韆蘆盪到最高處時跳出去 , 幻想自已是空中飛人/超人



25. 看見人家玩風箏甚為羨慕, 自已沒錢買風箏, 惟有以膠袋當風箏放 



26. 當年電視還沒有普及,電台廣播劇甚受歡迎.  小時候我喜歡自編自演廣播劇, 一人分飾幾個角色, 在腦海內播放自已制作的廣播劇




27.以汽水樽作靶標, 看誰射橡筋射得最準, 通常最後會演變成橡筋互射大戰 




28. 以樓梯邊的石壆當滑梯溜 ,又特意行路邊凸起石壆或者花槽 ,模仿玩平行木的運動員



真的很懷念兒時的我們, 那個傻傻的,純純的,開心的童年, 再也回不去了.  這是前互聯網/智能電話兒童的回憶繪本,致我們美好的童年/青春時光!



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追憶舊時香港 (2)





位於譚臣道的東方戲院,現已重建成為大有大廈。東方戲院是當年香港首輪西方電影的戲院。東方戲院南面近電車路是英京大酒家。英京大酒家是舊灣仔的地標,1960年代曾經設宴款待英國女王皇夫菲臘親王












東方戲院,70年代我在這裡看了“两小無猜(Melody)",戲院給了我一個非常美好的記憶











莊士敦道和譚臣道交界處,右邊可以看到英京大酒家












英京酒家原址位於灣仔莊士敦道與菲林明道交界,東方戲院側, 是當年香港最高級的食肆之一.  酒家於1930年代開業, 曾為早年灣仔區的地標。英京酒家於1980年代結業,與相鄰的東方戲院一同拆卸,重建為大有大廈。


英京大酒家屬富商高可寧的物業,樓高五層,設有電梯,可筵開百席。  最高一層為裝潢古雅的金鸞殿,曾設舞廳夜總會,並曾作為舉辦選美之場地。 酒家外牆裝設霓虹招牌,以對聯形式寫著「英京酒家國際宴會中西酒菜」、「廣州四大酒家廚師世界知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京已開始僱用女招待;1960年代,英京酒家曾擺設滿漢全席的酒家。


中日戰爭期間,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在香港開展資助中國同胞抗戰的「一碗飯運動」, 並於1941年7月1日晚上於英京酒家主持開幕典禮, 席間孫夫人捐贈孫中山生前珍貴墨寶及其它文物紀念品,當場進行義賣籌款.   1959年3月英女王皇夫菲臘親王官式訪問香港,晚上由香港各界華人於英京大酒家頂層金鸞殿設宴款待,出席人士包括首席華人代表周埈年、周錫年、羅文錦及前港督葛量洪爵士等










英京酒家













山頂餐廳舊貌















50年代的水上人家















浮家泛宅















女人在縫補毛毯















一輛14號往巴士(來往牛池灣及佐敦碼頭)正駛經一個路口















繁忙的街道,我真的很喜歡那輛三輪車
















賣報紙的小女孩















熙來攘往路,那女小販讓我想起我童年時見過很多,親如朋友和親戚的小販
















每次看到女小販,我便有股暖意從心底升上來















揹著BB的女小販正在整理貨物















賣香蕉的的小販,她應該是站在租庇利街,背景可以看到中央街市















真正的大排檔風情















警察和街頭小販,5,60年代還沒有小販管理隊,警察兼負小販管理的責任,因此兩者之間經常發生衝突















理髮店門口















在40至50年代,轎在香港仍然是一個相當受歡迎的交通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外國人正撤離香港,可以看到人力車也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交通工具













半島酒店,酒店的外觀這些年來保持不變,確實是個奇蹟












4到50年代香港的商業中心到處都是巍峨的建築物,左邊的建築物甚至有羅馬石柱












位於雪廠街期間的天星碼頭















石硤尾徙置區 1












石硤尾徙置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