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追憶舊時香港 (2)





位於譚臣道的東方戲院,現已重建成為大有大廈。東方戲院是當年香港首輪西方電影的戲院。東方戲院南面近電車路是英京大酒家。英京大酒家是舊灣仔的地標,1960年代曾經設宴款待英國女王皇夫菲臘親王












東方戲院,70年代我在這裡看了“两小無猜(Melody)",戲院給了我一個非常美好的記憶











莊士敦道和譚臣道交界處,右邊可以看到英京大酒家












英京酒家原址位於灣仔莊士敦道與菲林明道交界,東方戲院側, 是當年香港最高級的食肆之一.  酒家於1930年代開業, 曾為早年灣仔區的地標。英京酒家於1980年代結業,與相鄰的東方戲院一同拆卸,重建為大有大廈。


英京大酒家屬富商高可寧的物業,樓高五層,設有電梯,可筵開百席。  最高一層為裝潢古雅的金鸞殿,曾設舞廳夜總會,並曾作為舉辦選美之場地。 酒家外牆裝設霓虹招牌,以對聯形式寫著「英京酒家國際宴會中西酒菜」、「廣州四大酒家廚師世界知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京已開始僱用女招待;1960年代,英京酒家曾擺設滿漢全席的酒家。


中日戰爭期間,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在香港開展資助中國同胞抗戰的「一碗飯運動」, 並於1941年7月1日晚上於英京酒家主持開幕典禮, 席間孫夫人捐贈孫中山生前珍貴墨寶及其它文物紀念品,當場進行義賣籌款.   1959年3月英女王皇夫菲臘親王官式訪問香港,晚上由香港各界華人於英京大酒家頂層金鸞殿設宴款待,出席人士包括首席華人代表周埈年、周錫年、羅文錦及前港督葛量洪爵士等










英京酒家













山頂餐廳舊貌















50年代的水上人家















浮家泛宅















女人在縫補毛毯















一輛14號往巴士(來往牛池灣及佐敦碼頭)正駛經一個路口















繁忙的街道,我真的很喜歡那輛三輪車
















賣報紙的小女孩















熙來攘往路,那女小販讓我想起我童年時見過很多,親如朋友和親戚的小販
















每次看到女小販,我便有股暖意從心底升上來















揹著BB的女小販正在整理貨物















賣香蕉的的小販,她應該是站在租庇利街,背景可以看到中央街市















真正的大排檔風情















警察和街頭小販,5,60年代還沒有小販管理隊,警察兼負小販管理的責任,因此兩者之間經常發生衝突















理髮店門口















在40至50年代,轎在香港仍然是一個相當受歡迎的交通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外國人正撤離香港,可以看到人力車也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交通工具













半島酒店,酒店的外觀這些年來保持不變,確實是個奇蹟












4到50年代香港的商業中心到處都是巍峨的建築物,左邊的建築物甚至有羅馬石柱












位於雪廠街期間的天星碼頭















石硤尾徙置區 1












石硤尾徙置區 2

17 則留言:

  1. 我英京也有很多回憶,七十年代末常隨外婆及母親到英京飲茶,印象最深是它的腸粉,就算是白腸粉也要三元,碗仔翅十元,貴,但美味,結業後才改到對面的雙喜.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哇,七十年代英京的白腸粉要三元,碗仔翅十元?這是超級貴!

      刪除
  2. Melody 電影40多年,當年在旺角新華戲院,
    要買預售幾天的票,相當厲害 ! ( BEE GEES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看過“Melody”這部電影很多次了,這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不過,我第一次看"Melody"是在東方戲院,電影讓我有驚艷的感覺,這是我如此懷念東方戲院的原因~~

      刪除
  3. 位於譚臣道的東方戲院~~~老鬼又有古仔講, 話說五十年代末,一天晚上,老豆跟老媽子拖著我在電車路逛街,因為當年灣仔是港島最繁榮熱鬧地方,突然聽到有槍聲,頓時路上混亂一片,老豆跟老媽子馬上拖我跑進東方戲院右側之大牌檔,推我伏在檔後,兩人用身體覆蓋著我, 耳畔只有嘈雜,嘈吵聲, 還有很刺耳的"銀雞"聲,,,這東西,年輕或中年人都不會見過,聽過了,因為七十年代後已差不多淘汰了,一段時間,軍裝差人開始疏散市民,雙親拖我走出電車路,見到幾個"雜差"擎著左輪戒備,旁有摩利士"或緊"仔,果陣時啲雜差(偵輯警員)雖說是便裝,其實個個著𥘎都係一個雜差樣,一眼就睇出係差人, 夏威夷平腳恤, 短衭白襪涼鞋, 又或長衭, 小小年紀,睇到佢地好威武,咁就立咗弟日大個要做差人....哪,好奇怪,睇到西環大佬嘅相,好多幾十年嘅往事好似放電影咁,出晒嚟,而且好清楚細節,哈,但係,成日出門口要搵鎖匙,又成日要搵假牙,煲湯又唔記得收火,,,,,真係"老慒懂"。
    又,講起英京,七十年後期至他關門,都是細佬及行家中午吹水食飯地方,因為寫字樓係愛群道,不過茶錢及點心錢冇乜留意,因為係食亞公嘅,行街佬出公數,隱約最鍾意係灌湯餃(唔係家陣香江酒樓果隻, 而係真的一隻隻乾餃,一咬下去,里面有湯果種)。
    往事只能回味............如今, 獅子山下變了..........

    回覆刪除
  4. 4到50年代香港的商業中心到處都是巍峨的建築物,左邊的建築物甚至有羅馬石柱~~~中間果位亞叔,哈哈,就係死鬼老豆咁嘅樣同服裝咯......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老豆後生果時都好鍾意著短打唐裝~~

      刪除
  5. 睇到東方戲院,諗起五十年代一個晚上, 一個小孩被父母拖著在灣仔逛街, 突然街頭傳出槍聲, 途人爭相走避, 該小孩被父母拖著跑入東方戲院右側的大排檔躲避, 爸爸媽媽兩個推該小孩入大排檔的角落, 另外二人用身體覆蓋著該小孩。
    其間人聲嘈雜, 銀雞聲不絕, 當年警察沒有任何通訊裝備, 求援只有靠這叫做銀雞的東西, 非常特別的聲音, 該小童好奇心大, 從旁偷看出去, 只見一綠色阿士甸在外街上, 幾名雜差手擎著槍四圍張望警戒, 當時的雜差(便衣警員, 或稱偵輯警員, 雖說是便衣, 但是當時他們有一個習慣, 就是差不多每一個的服飾都是差不多, 例牌是夏威夷平腳恤, 短或長褲, 白襪子, 涼鞋, 腰間槍袋有意無意露出來。
    細佬講呢樣事, 主要是不知如何, 年紀越大, 對於往事記憶越清楚, 况如昨日, 反之, 近日的事, 很易忘記, 每日出門都要㝷找鎖匙, 去每一次街, 一定有東西遺失, 尤其帽子, 家中煲湯往往忘記睇火, 要煲燶起煙才記起, 奇!

    回覆刪除
  6.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7. 另外, 英京, 七十年代寫字樓在愛群道, 一出寫字樓梗係去英京嘆茶, 會晤行家, 交流消息, 不過就冇乜留意價錢, 哈哈, 因為係食阿公嘅, 出數! 做行街就係有咁嘅”班嚟肥”咯。
    最鍾意係灌湯餃, 家陣, 無咯! 而家的應該叫浸湯餃, 以前嘅, 係乾的, 一隻大的餃子, 要食落去, 才飲到裡面的湯!

    回覆刪除
  8. 講到地標,有時唔到唔信風水,英京連東方一拆,起個躉大有大夏同商場,始終人流同生意難復舊貌,而莊士敦道同菲林明道就剩得啲隧巴塞塞塞(suck suck suck)!

    要食真正灌湯餃,北角鳳城家下好似重有。

    回覆刪除
  9. 回覆
    1. 無意中看到這BLOG,重溫此中舊事舊物,為之神往!謝謝BLOG主悉心整理及無私分享。

      現在鳯城的灌湯餃實不消提呢!最近吃過上環蓮香居的,還尚可;唉,此物的正宗製法恐已失傳!

      刪除
    2. 多年前吃過陸羽的灌湯餃, 至今仍有印象~~

      刪除
  10. 時代的轉變快得驚人!幸好今天在這裏仍能看到惜日的一鱗半爪,幸運幸運!

    回覆刪除